张淳编著的《中国信托法特色论》这本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信托法在内容方面的特色的研究,还涉及到对该法在立法背景方面的特色与在适用方面的特色的研究,故在研究的范围上有所扩大。所谓进一步的研究在对这部法律的内容特色方面则体现为:第一,这本书的研究系在选择基础上只针对存在于这部法律中的八项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务价值较大的创造性规定进行,其中有两项创造性规定在前述两篇论文中还没有被提到;第二,这本书的研究在比较法观察的范围方面大大扩展。
图书 | 中国信托法特色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淳编著的《中国信托法特色论》这本书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信托法在内容方面的特色的研究,还涉及到对该法在立法背景方面的特色与在适用方面的特色的研究,故在研究的范围上有所扩大。所谓进一步的研究在对这部法律的内容特色方面则体现为:第一,这本书的研究系在选择基础上只针对存在于这部法律中的八项重要的、理论价值或实务价值较大的创造性规定进行,其中有两项创造性规定在前述两篇论文中还没有被提到;第二,这本书的研究在比较法观察的范围方面大大扩展。 目录 序言001 第一章 立法动机特色:与规制信托业有关001 一、《中国信托法》的立法动机:为满足规制信托业的需要001 二、《中国信托法》的立法动机:立法背景比较观察006 三、《中国信托法》的立法动机与信托业整顿020 四、《中国信托法》的出台与其立法动机落空026 第二章 内容特色: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033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信托财产所有权由委托人所有033 二、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比较法观察D34 三、我国立法机关在立法过程中对应当由《中国信托法》持有的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的转变041 四、《中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与大陆法系民法中的所有权观念047 五、我国法学界有关学者对《中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态度的认识错误057 六、《中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态度的立法缺陷 066 七、对《中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的立法缺陷的克服077 附录:《中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的态度与对我国的信托财产独立性理论的重构087 第三章 内容特色:对信托合同的性质的态度098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信托合同为诺成合同 098 二、对信托合同的性质的态度:比较法观察()99 三、从日本法学界的有关争论看《中国信托法》对信托合同的性质的态度103 四、从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界的有关争论看《中国信托法》对信托合同性质的态度110 五、与《中国信托法》关于信托合同的性质的态度有关的立法完善115 第四章 内容特色:对登记对有关信托的效力的影响的态度120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登记为有关信托的生效要件120 二、对登记对有关信托的效力的影响的态度:比较法观察 121 三、从我国法学界的有关研究看《中国信托法》对登记对有关信托的效力的影响的态度124 四、与《中国信托法》对登记对有关信托的效力的影响的态度有关的立法完善 133 第五章 内容特色:对讨债信托的效力的态度 138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讨债信托为无效信托138 二、对讨债信托的效力的态度:比较法观察139 三、从应当允许债权人利用讨债信托行使金钱债权看对《中国信托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删除 142 四、从其阻碍推动公司债券发行政策目标实现看对《中国信托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删除 144 五、从其阻碍剥离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不良债权政策目标实现看对《中国信托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删除 154 六、从其阻碍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政策目标实现看对《中国信托法》关于讨债信托无效的规定的删除 166 附录:从需要它的法律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并不存在与保留它对债权人的明显不利看对《信托法》关于诉讼信托无效的规定的删除 179 第六章 内容特色:对委托人权利设定的态度(一) 187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将关于通过自己的行为干预信托运作的系列权利授予委托人187 二、对委托人有关权利设定的态度:比较法观察 189 三、从我国法学界的有关研究看《中国信托法》对委托人有关权利设定的态度198 四、与《中国信托法》对委托人权利设定的态度有关的立法完善205 第七章 内容特色:对委托人权利设定的态度(二) 210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将请求法院撤销受托人的不当处分信托财产行为的权利授予委托人210 二、对委托人有关权利设定的态度:比较法观察211 三、从我国法学界的有关研究看《中国信托法》对委托人有关权利设定的态度217 四、与《中国信托法》对委托人有关权利设定的态度有关的立法完善221 第八章 内容特色: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229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原则上为有限责任229 二、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比较法观察(一)231 三、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比较法观察(二)238 四、从我国法学界的有关研究看《中国信托法》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244 五、我国法院对《中国信托法》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的态度:案例一则 250 六、对《中国信托法》对受托人的信托债务清偿责任的性质的态度的立法矫正256 第九章 内容特色: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262 一、《中国信托法》的态度:确认信托受益权为债权262 二、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比较法观察266 三、从英美法学界的有关争论看《中国信托法》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271 四、从日本法学界的有关争论看《中国信托法》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279 五、我国法学界有关学者对《中国信托法》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的认识错误286 六、与《中国信托法》关于对信托受益权的性质的态度的立法完善290 第十章 适用特色:束之高阁293 一、《中国信托法》在诉讼领域内几乎被束之高阁、弃之不用 293 二、对委托理财纠纷的处理拒绝适用信托法 296 三、对房地产委托经营纠纷的处理拒绝适用信托法 319 四、对股权托管纠纷的处理拒绝适用信托法336 五、对募捐纠纷的处理拒绝适用信托法 347 六、对著作权委托管理纠纷的处理拒绝适用信托法362 七、《中国信托法》在诉讼领域内几乎被束之高阁、弃之不用的原因及其改变 371 主要参考文献374 后记379 早期相关论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的创造性规定及其评析382 早期相关论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的创造性规定 及其评析(续)40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信托法特色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496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6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首版时间 | 2013-06-01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8 |
CIP核字 | 2013098253 |
中图分类号 | D922.28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