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珍集》作者朱慧珍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少数民族审美文化教学和研究。为作者多年对这些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对实践美学研究更能深入浅出有其独到之处。
收入文集的文章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选精编;既忠实于原稿,又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全面体现专家的学术成就和水平,积累广西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图书 | 朱慧珍集(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慧珍集》作者朱慧珍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美学、文艺理论、少数民族审美文化教学和研究。为作者多年对这些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对实践美学研究更能深入浅出有其独到之处。 收入文集的文章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选精编;既忠实于原稿,又坚持与时俱进,力求全面体现专家的学术成就和水平,积累广西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目录 前言 女性探微 勇于拼搏——女性成才的必由之路 市场经济与女大学生教育刍议 一束多彩的瑰丽之花——当代广西壮族女性文学概览 她在努力超越自己——评壮族青年女作家陈多的10年创作 历尽寒冬春来临——苗家女滚丽萍口述史 诗学探讨 也谈“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 社会主义文艺的理想追求 美与和谐 反面艺术形象与美 原始宗教与侗族民间文艺 试论当代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区别 生态美学三题 艺术鉴赏 马骨胡声脆勒脚歌情深——评《马骨胡之歌》 横县壮族八团歌初探 读《南下归来》漫笔 “文艺,不应当离生活太远”——试谈黄德昌的美学追求 广西苗族当代文学述评 在风俗描写中展现民族精神——浅论杨光富的小说创作 多姿多彩独具一格——论侗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侗族民间故事中的劳动妇女形象与我国古代文人文学中的贵族女性形象之比较 惊天地,泣鬼神——论侗族琵琶歌的审美感染力 诗意人生的追寻——张泽忠小说的生命美学解读 文化审美 对力的崇奉与赞美——苗族审美特征初论 苗族与侗族审美比较研究 侗族款词与汉赋及侗族白话之比较 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意识的立体透视 诗意的生存——侗族审美生存特征初探 文化共生 广西各民族文化共生态势及其形成原因初探 客家人与少数民族广结良缘建立和谐家庭——广西三江富禄镇民族关系考析之一 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广西三江富禄镇民族关系考析之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慧珍集(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慧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线装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0036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6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 |
CIP核字 | 2011096078 |
中图分类号 | B8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3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