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书法遗产。其中许多优秀的碑石墨迹,成为历代学书者学习的典范,直到今天,仍是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的楷模。
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提高书法艺术的宗旨,《张迁碑(隶书技法讲析)/》从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遗存中选出若干书体不同、风格各异的碑石墨迹作为范本,科学分析笔画结构,详细讲解临习方法,并精心修整残缺字形,兼述古今文字演化,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及书法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由陕西书学院编写。
图书 | 张迁碑(隶书技法讲析)/书法入门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书法遗产。其中许多优秀的碑石墨迹,成为历代学书者学习的典范,直到今天,仍是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的楷模。 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提高书法艺术的宗旨,《张迁碑(隶书技法讲析)/》从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遗存中选出若干书体不同、风格各异的碑石墨迹作为范本,科学分析笔画结构,详细讲解临习方法,并精心修整残缺字形,兼述古今文字演化,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及书法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本书由陕西书学院编写。 目录 隶书及《张迁碑》概说 一、基本点画 1.点的练习 2.横的练习 3.竖的练习 4.撇的练习 5.捺的练习 6.折的练习 7.钩的练习 二、点画组合 1.点的组合 2.横的组合 3.竖的组合 4.撇的组合 三、偏旁部首 1.单人旁 2.双人旁、3.提手旁 4.立刀旁、5.力部、6.口部 7.示字旁、8.禾字旁、9.木字旁 10.土部、11.三点水 12.日部、13.宝盖头 14.心字底 15.斤字旁、16.衣部、17.月部、18.玉部、19.□部 20.反犬旁、21.弓部、22.贝部 23.草字头、24.竹字头 25.反文旁、26.子部、27.糸部 28.言字旁、29.殳部、30.页部 31.见部、32.日部、33.□部、34.戈部 35.邑(右耳旁)、36.走之旁 37.门部、38.半包围、39.□部 40.阜(左耳)、41.雨部、□部 42.又部、43.身部、耳部、牙部 三、《张迁碑》的字形结构 1.一般结字规律 (1)布白均匀 (2)平齐规整 (3)穿插挪让 2.特殊结字规律 (1)八分开张 (2)字形扁方 3.夸张与减弱 4.同字变化 四、《张迁碑》字形辨疑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张迁碑(隶书技法讲析)/书法入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陕西书学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468452 |
开本 | 8开 |
页数 | 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02 |
CIP核字 | 2013242927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3.2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340 |
宽 | 240 |
高 | 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