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的《桥》内容介绍: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图书 | 桥(手稿本)(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废名的《桥》内容介绍: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内容推荐 废名的《桥》内容介绍: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一起来翻阅《桥》吧! 目录 上卷 下卷 附录一 《桥》上卷上篇前七章初稿 附录二 《桥》版本摭谈 试读章节 小林每逢到一个生地方,他的精神,同他的眼睛一样,新鲜得现射一种光芒。无论是一间茅棚,好比下乡“做清明”,走进茶铺休歇,他也不住的搜寻,一条板凳、一根烟管,甚至那牛矢黏搭的土墙,都给他神秘的欢喜。现在这一座村庄,几十步之外,望见自垛青墙,三面是大树包围,树叶子那么一层一层的绿,疑心有无限的故事藏在里面,露出来的高枝,更如对了鹞鹰的脚爪,阴森得攫人。瓦,墨一般的黑,仰对碧蓝深空。 没有提防,稻田下去是一片芋田!好白的水光。团团的小叶也真有趣。芋头,小林吃过,芋头的叶子长大了也看见过,而这,好像许许多多的孩子赤脚站在水里。 迎面来了一个黑皮汉子,跟着的正是坝上遇见的那匹狗。汉子笑闭了眼,嘴巴却张得那么大。先开言的是主人的奶奶: “三哑叔,我们家来了新客。” “哈哈哈,新客,这么一个好新客。” “街上的小林哥儿。” “小林哥儿?——金银花,跑到我们坝上来摘花?” “是的,我爬到树上摘的。” “琴儿也是哥儿摘的。” “是的。” 那狗也表示它的欢迎,尾巴只管摇。小林指着芋田问: “这是吃的芋头吗?” “是的,吃的芋头,都是我栽的,——认得三哑叔吗?” 三哑叔蹲下去对了他的眼睛看,又站起来,嘴巴还是张得那么大,走了,回头望,忽然喊一声,比作手势—— “奶奶,我在河里摸了这么长一条鲫鱼哩。” “那好极了,款待哥儿。” 这时小林站住,呆呆的望着这位奶奶。 婆婆也立刻站住,但她不能知道小林心上这陡起的念头—— “奶奶,我的妈妈要寻我吃饭。”P5-6 序言 今年年初的一天,我的年轻朋友梅杰给我打来电话。他代表海豚出版社邀请我为他策划的一套《中国儿童文学经舆怀旧系列》担任主编,也许他认为我一辈子与中国儿童文学结缘,且大半辈子从事中国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了解较多,有利于全套书系经典作品的斟酌与取舍。 一开始我也感到有点突然,但毕竟自己从童年开始,就是读《稻草人》、《寄小读者》、《大林和小林》等初版本长大的。后又因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几乎一而再、再而三与这些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为伴,并反复阅读。很快地,我的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便欣然允诺。 近几个月来,我不断地思考着哪些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哪几种是值得我们怀念的版本?一方面经常与出版社电话商讨,一方面又翻找自己珍藏的旧书。同时还思考着出版这套书系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却长期处于一种“不自觉”的蒙昧状态。而清末宣统年间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中的《无猫国》的出版,可算是“觉醒”的一个信号,至今已经走过整整一百年了。即便从中国出现“儿童文学”这个名词后,叶圣陶的《稻草人》出版算起,也将近一个世纪了。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地成长,渐渐走向成熟。其中有些作品经久不衰,而一些作品却在历史的进程中消失了踪影。然而,真正经典的作品,应该永远活在众多读者的心底,并不时在读者的脑海里泛起她的倩影。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初叶的门槛上,常常会在心底提出疑问: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到底积淀了多少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如今的我们又如何能够重温这些经典呢? 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环顾当下图书出版市场,能够随处找到这些经典名著各式各样的新版本。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从中感受到当初那种阅读经典作品时的新奇感、愉悦感、崇敬感。因为市面上的新版本,大都是美绘本、青少版、删节版,甚至是粗糙的改写本或编写本。不少编辑和编者轻率地删改了原作的字词、标点,配上了与经典名著不甚协调的插图。我想,真正的经典版本,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是精致的、典雅的,书中每个角落透露出来的气息,都要与作品内在的美感、精神、品质相一致。于是,我继续往前回想,记忆起那些经典名著的初版本,或者其他的老版本——我的心不禁微微一震,那里才有我需要的阅读感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渴望着这些中国儿童文学旧经典,能够以它们原来的面貌重现于今天的读者面前。至少,新的版本能够让读者记忆起它们初始的样子。此外,还有许多已经沉睡在某家图书馆或某个民间藏书家手里的旧版本,我也希望它们能够以原来的样子再度展现自己。我想这恐怕也就是出版者推出这套书系的初衷。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种怀旧感情的意义。其实,怀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它是一种自古迄今,不分中外都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作为个体,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需要回首自己走过的路,让一行行的脚印在脑海深处复活。 怀旧,不是心灵无助的漂泊;怀旧也不是心理病态的表征。怀旧,能够使我们憧憬理想的价值;怀旧,可以让我们明白追求的意义;怀旧,也促使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它既可让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也能从中获得精神力量。因此,我认为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积淀。 怀旧不仅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时间发酵酿造而成的文化营养。它为认识、评价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研究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参照系统,体现了我们对它们批判性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为繁荣我国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一个坐标、方向,从而顺利找到超越以往的新路。这是《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出版的根本旨意的基点。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将要出版了。 我们出版这样一个书系,不是炒冷饭,而是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的汗水不会白洒,这项劳动是有意义的。 我们是向往未来的,我们正在走向未来。 我们坚信自己是怀着崇高的信念,追求中国儿童文学更崇高的明天的。 2011.3.20 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桥(手稿本)(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废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01114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3 |
宽 | 137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