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字媒体叙事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王贞子编著的《数字媒体叙事研究》第一章绪论,本书第二章将首先对数字媒体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同时,利用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数字媒体能否进行叙事作品创作展本书将在第三、四章对叙事学和数字技术传播媒介理论进行梳理。第五章则主要是在论述的基础上描述“互动”与“叙事”之间的关系。第六章是前三章,即后线性叙事、互动、媒介性三个概念的综合,旨在回答用户是如何通过“本体参与”成为后线性叙事的叙事元素,最终使故事在数字语境下得以形成。第七章讨论受众参与所带来的另一种叙事模式——以社交媒体为讨论环境,当用户以代理叙述者身份出现,其作为业余者的自我表征所带来的另一种叙事方式,笔者称之为“个体数字叙事”。

内容推荐

王贞子编著的《数字媒体叙事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新的媒介形式来讲故事,从而让受众接受和迷恋上新的媒介艺术。叙事是目前几乎所有媒介形式的内容,不同的媒介由于其创作工具和传播工具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叙事方式,在找对方式之前任何一种媒介技术都要经历一个摸索的过程,就像摄影机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不承认它能创造艺术,认为机械根本没有创造力。可事实是,当使用摄影机的人在摸索中找到了用画面讲故事的方式之后,这一媒介形式为我们创造出无数令人倾倒的叙事作品。

《数字媒体叙事研究》作者力图为数字媒体找到它自己的叙事模式,因为毕竟下一代人的成长经验将主要由赛博空间来主宰与塑造,数字社交媒体的盛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在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相处与沟通模式。因此,研究数字媒体的叙事方式已然迫在眉睫。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语境综述/2

 三、研究内容/8

第二章 数字媒体语境/14

 一、技术与艺术/14

 二、什么是数字媒体“new”+“media”/23

 三、数字媒体与叙事结合/30

第三章 叙事:独立于媒介的力量/39

 一、叙事的力量/39

 二、从线性叙事(1inear storytelling)到后线性叙事

 (meta—linear storytelling)/43

第四章 互动/64

 一、互动在哪里/65

 二、互动的准确定义/70

 三、主动媒体系统:线性叙事下的互动超媒体系统 /81

第五章 媒介特性:叙事的媒介依赖/90

 一、媒介:无法摆脱的关注/90

 二、数字媒体:冷却时代/97

 三、揭露罗拉(Lola)与劳拉(Lara)的秘密 /103

第六章 用户参与故事模式一:后线性故事/118

 一、来自传统媒体的灵感/120

 二、用户参与vs.后线性叙事(叙事中用户参与的实体论意义) /128

 三、线性叙事的复兴:经由游戏而来的推论/135

第七章 用户参与故事模式二:社交媒体与个体数字叙事 /152

 一、Web 2.O:社交媒体/155

 二、个体数字叙事(personal digital storytelling)/163

 三、个体数字叙事之目的/165

 四、个体数字叙事与传统媒体/169

 五、个体数字叙事与文化变迁/172

第八章 结论/176

 一、内容小结/176

 二、研究纯论  178

参考文献/18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字媒体叙事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贞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704826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4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