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今女子阅读/文献史话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今女子阅读》由吴冰、赵春艳所著,女人读书,不仅是为社会,不仅是为家人,更是为了自己。

在所有“红袖添香”的故事里,女性都是“伴读书”的花瓶一样的装饰,在这些老套的故事里,女性只要“伴”,并不要“读”,因为读书会使人“有才”,而卫道士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史上“口是心非”的男人们还是喜爱有才情的女子的,不然,今天的女子又怎么能读到易安的词,淑真的诗,欣赏到一个个如林黛玉般的咏絮之才,通灵之气。

内容推荐

《诗》给了我们灵气;《书》给了我们正气;《易》给了我们瑞气;《礼》给了我们风气;《春秋》给了我们义气。

“腹有读书气自华”,华丽如中国的女子,无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曾经在《列女》的召唤下,《女诫》的圭臬中,渴望成为贤妻良母,贞女烈妇。

让女人读书,让女人“知书达礼”,最初也许是男人们的一个“圈套”,然而正是这个“圈套”,让女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美若仙姬。

《古今女子阅读》由吴冰、赵春艳所著,《古今女子阅读》共分五章,从古到今,从总到分,讲述与分析了古今女子的阅读历程,为我们,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缕散发着松烟的香气。

目录

第一章 女子阅读概说

第二章 先秦的女子读物

第三章 自汉以降的女教读席

第四章 女教之外的古代女子阅读

第五章 让我们一同阅读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1957年,研究18世纪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伊安·瓦特(:[an watt,1917~1999)写了部名为《小说之兴起》(The Rise of the Novel)的专著,说当时大多数英国小说出自女作家之手。尽管没人能提供准确的统计数字,但人们一般都相信3/4的小说读者也是女人。可以说,妇女是小说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1832年,英国出了一幅题为“小说读者”的版画,画的是一位家庭妇女在餐桌上伏案读书,桌上杯盘狼藉,未曾收理,孩子在地上哭喊,小猫在坛中偷食,工匠打扮的丈夫刚刚进门,正指着老婆在发难。此类美术作品的问世,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至19世纪初,“迷小说”在妇女(包括比较下层的女人)中已是相当普遍的“流行病”。可笑的是,这些本来旨在培养孝女贤妻的小说却使女人们忘却了持家的“神圣”职责!这恐怕也是理查逊们所始料不及的。

广大女性读者日益涌动的阅读需求,是女性小说兴起的基本动因。尤其是在英国,迅猛推进的工业革命,历史性地改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结构。机械化大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把众多的女性从小家小户经营的农业、手工业或商业活动中解放出来,无论是在“城里的公寓”还是在“乡下牧师的庭院里”,“年轻的伯爵夫人”和“农家姑娘”都在通过阅读小说来打发闲暇时光。1876年英国实行了义务教育,1880年,英国议会通过《芒德拉法》(Mundella’s Act),宣布对全国5~lO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189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免费教育法》(Free Education Act),正式开启义务教育的免费进程。至19世纪末,绝大多数儿童都能接受6~7年的正规教育,法定义务教育年限亦因此提高到12岁。英国的义务教育不分性别,这使得更多的女性有了学习和阅读的机会。

而英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也为女性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850年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至1889年全国已建成153所免费的公共图书馆。这些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文学类书籍,小说居多,其次是历史、传记、游记、期刊等。其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处在购书大众边缘而经济能力较低的读者,包括工人、手工业者、职员、店员,还有律师和传教士等。在众多读者中,女性读者占3/4,中下层女性尤其是女工、女佣占有很大比例。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广大女性读者群的强烈呼唤,催生了女性小说首先在工业革命成熟的英国兴起。在英国,早在16、17世纪就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女性作家,但是名气不大。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埃芙拉·贝恩(Apha Behn,1660~1689)是17世纪末英国第一位靠写作谋生的女性小说家,她证明了一个女人可以凭其智力每年挣到500英镑的事实。到了18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

1792年,英国著名女权主义先驱玛丽·伍史东考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1759~1797)发表了惊世骇俗的《妇女权利的辩白》(A Vindication ofthe Rights of Woman),提出妇女的人格是独立的,应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等……,这是女权运动的第一篇宣言。从此,女性自由、自我独立的意识觉醒了,这种“觉醒”把英国推到了小说全盛时代。

到了19世纪,英国的女性成为小说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才华横溢的四大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夏绿蒂-勃朗特(Chalilotte Bronte,1816~1854)、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和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1819~1880)。她们谱写了英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18、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群,通过小说的创作,揭示了男权统治为基础的家庭黑暗、财产纠纷、性暴力和伪善,表现了对女性日常生活最真切、最根本的认识。她们站在女人的立场上,用女性化的语言写作,从女性视角看问题,让女性读者不由自主地在她的文本中阅读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看到自己遭受的苦难,听到自己郁闷的呼吸……女性小说的创作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意识的平台。

当然,仅靠小说来唤醒女性解放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西方女权运动开展以来,各种面向女性撰写的宣扬女权的图书与报刊就大量出版了。

P25-26

序言

很少有人能享受到一份因工作所带来的持续而长久的幸福,而我,作为一名图书馆人,我一直在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持久的“假公济私”的幸福而窃喜。

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世界,可以让我们感悟自己所未经历的人生。因为有书,我们才可以让自己的精神空间丰富而灵动;因为有书,我们才可以让自己不再愚昧而盲从。

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诗史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伦理学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与书为伴的日子里,我们渐渐会懂得人生的意义,懂得为人处世的哲学,懂得用沉着理性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作为一名多少有些敏感的女性,作为一名多少有点“职业病”的图书馆人,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女性的阅读。我的女同胞们都在读什么书,她们是在为什么而读书,读书从哪些方面改变了她们,都有哪些人在为她们而写书,还有哪些女性同胞把读书视为一种奢求,凡此种种,一直是我在思索的问题。

毋庸讳言,在曾经漫长的男权时代,女性自由而随性的阅读成为一种努力争取的权力。今天当我们真正拥有这份权力的时候,我们是否懂得珍惜。

于是我开始留意古今中外的女性阅读史,在那些泛黄的纸张中,我看到了历朝历代,那些卫道士们对女子们的思想禁锢,为她们的顺从麻木而痛心,甚至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而愤怒;但我也看到了古往今来,卓而不群的扫眉才子们的兰心蕙质,为她们的呵气如兰的字字珠玑而额手称庆,于是我想,让女人读书,让女人“知书达礼”不管是不是男人们的一个“圈套”,但对于女人,至少是一个曾经甜蜜的“温柔陷阱”。

于是,便萌生一种愿望,写一本书,揭开中华五千年的女性教育,领略她们的才情,感受父权、夫权下的悲哀,记录下她们,也是我们所走过的阅读历程,连同那些或愚弄,或开蒙,或教化,或启迪,或倡导,或呐喊的文字以及我的感慨一起,给现代女性以启迪,作为点亮前行路上的那一盏算不上明亮但却充满温馨的灯。

感谢我们同行,和我有着同样志趣的佳木斯大学图书馆的赵春艳女士,南于与她的倾心与倾力的合作,我才得以实现这个多年的愿望。

关于读书,有许多哲人的名言振聋发聩,鞭辟入里,但我最欣赏的还是孟德斯鸠男爵的那句话:“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喜欢读书并随时有书可读,就是我和我身边的许多女子的幸福。

我也希望,每一个女性同胞都能拥有这份简单而踏实的幸福。

吴冰

2012年孟冬于黑龙江省图书馆

后记

在一次学术交流的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美丽端庄、精明干练的吴冰女士,同是作为女人,同是作为图书馆人,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其中,最让我们不能割舍的就是古往今来女性的阅读。

自由而随性的阅读是人生最惬意的一种享受,这种看似唾手可得的享受,却是几千年来,古今女性们难以企及的权力,直到有一天,她们完全拥有这一权力的时候,她们中的许多人却把这种权力视为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空气一样,并不加以珍惜。

所以,从那时起,吴冰与我,有了一个想法,写一本关于女性阅读史的书,为了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女性同胞们。

女人读书,不仅是为社会,不仅是为家人,更是为了自己。在所有“红袖添香”的故事里,女性都是“伴读书”的花瓶一样的装饰,在这些老套的故事里,女性只要“伴”,并不要“读”,因为读书会使人“有才”,而卫道士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其实,史上“口是心非”的男人们还是喜爱有才情的女子的,不然,今天的女子又怎么能读到易安的词,淑真的诗,欣赏到一个个如林黛玉般的咏絮之才,通灵之气。

不同的生理决定了男人女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社会责任和角色,不同的困惑和需求,好女人要温婉,娴淑,才思敏捷,好女人不是与生俱来,而需要后天的培养,熏陶,需要好书的相伴,它可以陶冶女人性情,可以使寻求安慰的女人不再无所适从,使关注衣食住行的女人活得更加滋润……

读书可以改变人的,不仅是心灵,还有容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可以由书香来浸润。没有书卷气的女人也许漂亮,但绝不会美丽。女作家毕淑敏在《我所喜爱的女性》一文中写道: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容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而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书才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剂。

于是,便渴望这本书能早日印成铅字,告诉我们的每一个女性同胞,不论是在闲暇的午后,落日的黄昏,还是在静谧的深夜,寂寞的旅途,总会有一个埋首纸墨书香里的女子,那是最美丽的女子,那样的女子不是装饰别人的风景,而是点燃了自己的希望,那不是别人,就是你。

赵春艳

2012年孟冬于佳木斯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今女子阅读/文献史话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冰//赵春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17596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5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