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由张旗、裴朝军、李江主编,本书是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手工艺研究团队的一本研究北京手工艺及其文化的图书。在本书中,14位作者试图以通俗的方式,把北京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征、艺术风格、传承现状、产业发展及作者的思考介绍给喜爱北京手工艺的人们,尽管其中一些手工艺已经不再兴盛甚至处于消失的边缘,一些手工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在创新发展,还有的尚处在坚守还是流变的困局之中。
图书 | 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由张旗、裴朝军、李江主编,本书是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手工艺研究团队的一本研究北京手工艺及其文化的图书。在本书中,14位作者试图以通俗的方式,把北京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技艺特征、艺术风格、传承现状、产业发展及作者的思考介绍给喜爱北京手工艺的人们,尽管其中一些手工艺已经不再兴盛甚至处于消失的边缘,一些手工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在创新发展,还有的尚处在坚守还是流变的困局之中。 目录 一 理论思考 老北京特种工艺手工业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特点/高洪力 依托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实施艺术设计课程建设/滕雪梅 陈 敏 北京玉雕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可行性探讨/张嘉秋 二 民间美术 “北京兔爷儿”文化现象探析/张旗 北京象牙雕刻工艺传承与发展现状的研究报告/李 江 北京宫灯传统技艺的特征分析 ——以文盛斋宫灯为例/裴朝军 关于北京宫灯的产业化思考/裴朝军 “京”雕细琢 ——北京宫灯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与设计发展研究/赵 佳 走近“面人郎”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调研报告/吕林雪 三 传统手工技艺 北京雕漆艺术产业化经营探讨/白 藕 京剧戏衣对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性/于健 古书的“续命汤” ——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及发展初探/张宇彤 艺术的生命精神 ——京作家具的传承与创新/周 茜 从“绒布唐”看中国民间玩具的发展/王洪瑞 为生活而设计 ——京鲁草编手工艺产业化开发的思考/滕雪梅 陈 敏 浅析京作玉器的技艺传承/王 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京手工艺研究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旗//裴朝军//李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1796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4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