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样投资更幸福(你应该知道的投资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天天看盘,频频交易,为什么还是赚不到钱?股市涨也担心,跌也害怕,是不是投资必须这么痛苦?怎么才能轻松赚钱又幸福满满?秦朔、其实、沈颢、王群航、吴晓波 联袂推荐《这样投资更幸福(你应该知道的投资密码)》,海富通基金总裁田仁灿、理财专家顾冰和你一起分享,轻松赚钱又幸福满满的投资密码!帮你了解你的投资行为,分析你的投资心理,有效提升你的投资幸福感。

内容推荐

对投资者来说,“幸福”就仅仅意味着“赚钱”吗?投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股市高点的时候投资者的幸福感却没有增加?正如金钱未必能带来幸福一样,频繁、过度、不当的理财反而会让你陷入焦虑,而“幸福”的理财态度和方式,才能让人离金钱更近。与钱保持适当的距离,反而会让人更从容。

幸福投资,就是坦言爱钱,但和钱保持优雅距离。聪明的理财高手,必须练就幸福投资的功夫,唯有搞定自己的情绪,才能造就亮丽的投资成绩。

田仁灿编著的《这样投资更幸福(你应该知道的投资密码)》通过对投资习惯、投资理念、投资心理等方面的对比,探讨投资与幸福的关系,为读者解答这么一个问题:投资,如何才能既赚钱又幸福?

幸福投资学,让你更快乐,同时和钱更接近。

目录

推荐序 中国人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

自序 幸福,可以投资,可以经营

第一章 赚钱就幸福吗——幸福与投资

 巴菲特的幸福投资

 多少钱才够幸福?

 追求金钱还是追求幸福,马诺是对的

 幸福投资,就是赚钱的投资吗?

第二章 找到幸福基因——让你更快乐地投资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你的投资会幸福吗?

 别人的幸福

 得州扑克和杀人游戏

第三章 赔钱比赚钱更难忘——摆脱亏损的自尊

 “割肉”的痛苦

 “赢颗糖”的悲哀

 “输间厂”的悲剧

第四章 把钱交给太太——停止频繁交易

 交易的感觉,很喜欢

 女性投资,效果更佳

 懒人的幸福

 自负的陷阱

 如何管住自己的“手”?

第五章 爱上它是你最大的错——不要和股票谈恋爱

 马克·吐温的悲剧

 与股票谈恋爱?

 历史书害人

 设好投资闹钟

第六章 巴菲特是只孤独的狼——羊群效应导致投资偏差

 密西西比阴谋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隔壁老太太效应”

 股票涨,为什么幸福感不涨?

第七章 6124点的亢奋——寻找“下一个傻瓜”

 投机之神的覆灭

 傻瓜法则之一:赚“傻瓜”们的钱

 傻瓜法则之二:会有更大的“傻瓜”吗?

 傻瓜法则之三:指数越高,你买股越冲动吗?

第八章 散户为何难赚钱——把钱交给专业人士

 “海龟”的故事

 崽卖爷田不心疼

 感谢老板

 幸福的溢价

第九章 选择越多越幸福吗?——基金投资的迷思

 我有“选择恐惧症”

 “差不多”就行了

 不要和姚明比跑步

 基金排名的迷思

第十章 “龟兔赛跑”新解——稳中求富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

 定投:懒人致富法则

 基金定投,一片浮云

 改良基金定投

第十一章 和情绪作战——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

 理财不是F1赛车

 战胜情绪

 找到你的理财风格

 风险能力测试

 性格决定成败

 投资性格测试

第十二章 让钱来追你——“幸福投资”的10条秘诀

 “幸福投资”法则之一:做一个幸运的人

 “幸福投资”法则之二:趁清醒,定纪律

 “幸福投资”法则之三:留点余地

 “幸福投资”法则之四:不后悔,不抱怨

 “幸福投资”法则之五:作好资产配置

 “幸福投资”法则之六:不攀比,尊重市场

 “幸福投资”法则之七:不要迷信预测

 “幸福投资”法则之八:离市场远些

 “幸福投资”法则之九:把钱交给专家

 “幸福投资”法则之十:花钱比赚钱更快乐

试读章节

“不管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若以收益率来衡量幸福感,那全世界肯定是股神巴菲特最幸福,但巴菲特真的幸福吗?

别看如今巴菲特总是一副酷老头的做派,吃DQ冰激凌,喝可口可乐,弹吉他唱摇滚歌。但他年轻时的生活却很没有“情趣”,熟知他的人总将其称为“习惯的产物”。由于习惯的力量,巴菲特能每天工作9个小时,然后回家吃一顿简简单单的饭——通常就是一个汉堡包或者一道猪扒。每天吃同样的东西都不会腻,这就是巴菲特的本事。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一书中提到,在年轻时,除了赚钱投资的特长外,巴菲特的生活几乎乏善可陈;谈恋爱时他缺乏自信,其未来的妻子苏珊总跟别的男生出去,而他只好和老丈人“调情”,以致未来岳父很喜欢巴菲特,“他没有儿子,他把沃伦视为泡泡糖之后最棒的东西”。

而巴菲特最大的失败正是苏珊,在取得金钱上的成功后,这位几乎将全部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的中年男人却没料到,一直在背后支持他的妻子,竞然会下定决心离开他。

对巴菲特来说,苏珊离开他这件事是无法理解的,在他的心中,他的妻子一直为他而活。在一切的努力都徒劳无功后,巴菲特开始在房间里无意义地踱步,忘了吃饭,也不懂得好好穿衣服。每天去办公室上班,他都带着剧烈的头痛。在感情失败后,巴菲特的家变成了一个堆满书报与年报的“洞穴”,当时他的情况寂寞而悲惨,宛如一个11岁的男孩。

巴菲特还曾是个“吝啬鬼”,并没有为他的妻儿或慈善机构提供多少钱,甚至连他的姐姐破产,他都拒绝伸出援手。他的汽车车牌是“Thrifty”,中文意思是“抠门儿”。第一个儿子出生时,巴菲特用抽屉给儿子做婴儿床,既不占地方又省钱。

巴菲特曾奉行赚钱投资,并将之作为信仰,但最终却走入了死胡同。他也曾和我们很多人一样,把金钱作为自己努力的动力,孜孜不倦钻研股市投资,只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但最终巴菲特还是顿悟了,财富仅是一个数字,财富并不能带来幸福,从而经历了从赚钱投资到幸福投资的转变。

我们为什么投资?因为我们有目标,或购买爱巢,或为宝宝教育,或为未来生活保障,或为了慈善,但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却逐渐偏离了原先设定的目标——变成了仅仅为了财富而投资。

P3-4

序言

记得年轻时,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文中的农民帕霍姆为了买到尽可能多的土地而不停地走,因为买卖双方约定从清晨到黄昏他走过的土地都将属于他,帕霍姆为此拼尽全力,最终力竭而死。这篇不长的小说如此结尾:“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这一句有如晨钟暮鼓,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这篇小说有一个稍带讽刺却又意味深长的名字《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也同时提出了几个问题: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多少土地才能让他感到满足和幸福?抑或一个人需要多少钱?多少钱才能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问题从被提出的那天起,便萦绕不去,纠结百年,然而从未有一个足以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个人、一个国家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总是无法回避。而今日中国,我们的财富已经多到自己都无法计量,而社会各个阶层却普遍缺乏幸福感,旧问重提,更觉尖刻、急迫、咄咄逼人。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对财富的渴望近乎宗教般狂热,然而“一切向钱看”的单一价值观使得本该为人称道的财富积累过程显得那样愚蠢短视,恶果明显:为了钱,可以无规则、无道德、无底线。而更可怕和令人绝望的是人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仍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去温州一个制造假药的乡村调研,我在地头责问村长:“你知道那些假药会害死人吗?你还有点道德吗?”村长用手指着身后一排整齐而高耸的民房,中气十足地大声对我说:“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的乡亲们富起来。”

我无法去责难这个村长,甚至无法评定他是对是错,因为这个如今看来已近荒诞的故事,的的确确是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财富逻辑,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成为参与或旁观的一员。因此,我们秉持着“富有即是最大道德”的信条,注定在历史中被痛抽耳光,一败涂地。

这种财富观蔓延到投资领域,表现为通过各种不正当途径攫取的财富再以其他不当的方式进入市场,炒房炒绿豆炒大蒜,民众复杂的心态通过这些现象微妙地折射出来,财富成为一种导致人们难以获得平静的东西。而我们生活的现状如何呢?贫者生怨,富者不安。一如古老传说展现的那样,疯长的财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想象中的东西:幸福、归属感和尊严。

我们不无悲观地看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对财富有那样强烈的向往;也没有哪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财富与幸福之间存在着如此大的对立。贫穷注定无法得到幸福,然而,认为有足够多的钱便能幸福的观点也被证明是南辕北辙。中国人需要多少钱才能幸福—已成为一个十足的伪命题,我们已到了重新思考“如何才能幸福”这个命题的关口。

而让人欣慰的是,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角度开始加入这个思考,他们以各自的努力去破除之前“金钱万能”留下的种种弊端。他们不再视金钱为第一准则,而是把它还原成觅得幸福的众多途径之一。在中国,这种努力虽微若星火,于时下近于逆耳之言,却足以让人心生鼓舞。

在《这样投资更幸福》一书中,田仁灿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尝试。他在海外金融行业工作超过15年,得益于他的身份,田仁灿先生能够不断将海外成熟的投资理财理念引入中国,他也针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中国财富阶层的投资心理,在2008年率先提出了“幸福投资”理念。

本书的写法轻松有趣,阅读感极佳。书中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秦(勤)先生与兰(懒)女士投资习惯、投资理念、投资心理的两相比照,进而探讨投资与幸福的关系。国外探讨同类话题的著作很多,引入国内的多半偏重理论,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本书却别开生面,非常适合本土读者阅读。尽管我个人对投资不甚了解,却依然为之吸引。

幸福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财富的拥有者能否自觉节制欲望,不把过多的注意力浪费在钱上。这便是本书要传达的主旨。李嘉诚曾说,他认为最幸福的事,是老两口开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灯下一起数钱。而托尔斯泰则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些物质或精神富有的人总能为我们指出人生真正的幸福之道。

一种健康合理的财富观,需要社会各阶层不断地努力,从而以寸进之功,破除积重之弊。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财富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越来越低,焦虑感越来越强,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生活写照。投资原本是为了过上幸福生活,如今却顾此失彼,本末倒置。幸福投资,顾名思义,有财富还要有幸福,这样的投资理念值得投资者们借鉴。

——第一财经传媒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人们往往习惯用数字来衡量投资的成功,但实际上成功的投资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应该是幸福感的提升。相信《这样投资更幸福》一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投资和生活,作出更智慧、更长远的投资决策。

——东方财富网董事长兼CEO 其实

究竟什么是幸福,财富与幸福之间是否简单正相关,过程和结果哪一个会让人更幸福……这些话题已越来越被富裕起来的国人所热衷讨论。《这样投资更幸福》揭示了普通投资者在投资中,如何让过程和结果都可以幸福的一种路径。

——21世纪报系发行人、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沈颢

《这样投资更幸福》一书从剖析、研究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按照书中所阐述的幸福投资法则去投资基金,则有望既享受一个不错的过程,又获得一笔不错的收益。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 王群航

国外探讨同类话题(投资与幸福感)的著作很多,引入国内的多半偏重理论,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而本书却别开生面,非常适合本土读者的阅读。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吴晓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样投资更幸福(你应该知道的投资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仁灿//顾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7472
开本 32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49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