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草根经济学/关注百姓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草根经济学》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以及居住环境、社会风气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生动活泼的阐释和解读,充分关注草根一族的家园建设,为百姓构建起一个理想家园。文风犀利,可读性强,可称为“中国老百姓的民富论”。本书由刘汝国编著。

内容推荐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精英史,还是一部草根史?

“草根”一词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始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沉浸于淘金狂潮,一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词被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有人认为“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草根经济学》可称为“中国老百姓的民富论”。

《草根经济学》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衣食住行、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以及居住环境、社会风气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生动活泼的阐释和解读,充分关注草根一族的家园建设,为百姓构建起一个理想家园。本书由刘汝国编著。

目录

第一季 夏——草根的迷茫:谁动了我们的饭碗?

 第一章 买房子:居住问题

 第二章 开车子:交通问题

 第三章 练摊子:就业问题

 第四章 钞票子:收人问题

 第五章 药丸子:医疗问题

 第六章 挣面子:圈子和人情问题

 第七章 育孩子:教育问题

 第八章 养老子:养老问题

 第九章 踹妻子:道德失范问题

 第十章 扫院子:居住环境问题

 第十一章 纸片子:社会风气问题

 第十二章 黑匣子:安全与隐私问题

 第十三章 衣领子:地位和阶层问题

第二季 秋——家园的困惑:乱就一个字

 第十四章 蝴蝶效应:幼儿园和小学怎么会堵塞交通?

 第十五章 穿越斑马线:在城里上班,到乡下居住

 第十六章 散点化布局:随时可能爆炸的城市

 第十七章 同一化布局:特色消失,城市趋向无差别

 第十八章 世界第一背后:城市和乡村的空心化

 第十九章 GDP变味记:天天看见“扒路军”

 第二十章 越来越大的城乡差距:农村何时天上掉馅饼?

 第二十一章 地区分化: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二十二章 今人不如古人令谁蒙羞:我们的规划呢?

 第二十三章 大城市病和麻雀效应:城市多大才算刚刚好?

 第二十四章 人治的尴尬:“枭龙”不如“城管”

 第二十五章 乡村和西部:大开发还是大保护?

第三季 冬——中国失乐园:无规而化与泡沫管理

 第二十六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1):地理不利

 第二十七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2):地大物“薄”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3):人口瓶颈

 第二十九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4):中国制“躁”

 第三十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5):产业调“争”

 第三十一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6):生态之殇

 第三十二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7):腐败,难以消除

 第三十三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8):民生,国富还是民富?

 第三十四章 中国发展九大困局(9):无规而化,如何未雨绸缪?

 第三十五章 城市生长原理:北京摊大饼与济南转圈圈

 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大国崛起的背后

 第三十七章 资源都具稀缺性:哪里还有处女地?

 第三十八章 陈志武告诉你:中国人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第三十九章 国家责任:拿什么回馈于你,我的公民?

第四季 春——逆流管理:理想家园的流程再造

 第四十章 逃离北、上、广:你的梦想在哪些地方可以成真?

 第四十一章 三峡大坝与长江大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博弈

 第四十二章 逝者如斯夫:造城运动的前世今生

 第四十三章 再听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那么难?

 第四十四章 好好规划:可以解决“房价高”与“城市乱”的问题吗?

 第四十五章 打蛇要打七寸:逆流管理与极限控制

 第四十六章 生态城市:世界的绿色家园梦想

 第四十七章 从绿色到无色:区域经济的六个层级

 第四十八章 德国式呆板:区域的流程再造和永久布局

 第四十九章 从过去看未来:中、美煤耗对比

 第五十章 各行其道,安全高效:城市的功能模块化

 第五十一章 信息化与现代化:虚拟社区与网络管理

 第五十二章 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再造我们的理想家园

结束语:幸福的心动——草根要行动

后记

试读章节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说得很实在:

抽好烟的不买好烟,买好烟的不抽好烟;喝好酒的不买好酒,买好酒的不喝好酒;住房子的不用盖房子,盖房子的住不起房子。

可也有盖房子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住几套、留几套、送几套、卖几套、抵账几套,总之不差房。

1.望房兴叹的“黑五类”

房子是建造出来的,但就是有很多人住不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望房兴叹”一族。这个“望房兴叹”一族都是哪些人呢?

第一类:草根一族。

既然是草根族,既然是弱势群体,工资很低,保障很少,父辈平凡,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没有机遇,除了有老房子的,其他人于是似乎只能安然认命、静待天时。

第二类,月光一族。

大学生刚毕业,技校生刚工作,高中生刚下学,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好年华,但头三脚难踢,踏入社会的学费还免不了要交,如果不向父母伸手,只能暂且租房蜗居。

第三类,城漂一族。

离开老家,到异地闯荡,对于“安土重迁”、讲究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来说,背井离乡、出门在外、独自打拼,都是一段很艰辛的历程,一段时期的“望房兴叹”在所难免。

第四类,打工一族。

农村到城市打工,很多在厂子干活,更多的是在建筑工地,一砖一瓦地修建高楼大厦,盖房子、装房子、修房子,却没有实力住房子,是农民工最真实的写照。

第五类,流浪一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不再收容流浪汉,于是我们的暖气管道旁边、地铁出入口、公交车站、过街天桥和地道、公园一角、车站,甚至冬日某个向阳的墙角,都会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浪汉。

以上五类人,住的条件很差,有的甚至“暗无天日”,相信很多明星也曾有过住地下室的灰暗岁月,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望房兴叹”的“黑五类”。

2.近水楼台的“红五类”

有住不上房子的,也有不少一个人拥有很多套房子的:

第一类,是地产商和建筑商,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拥有多套房的便利;泰安市曾经有一个包工头,在2003年抱怨自己东湖边上顶账顶了20几套房子,每平米多花300~500元,可不到两年,他就不抱怨了:房价翻番了!

第二类,是煤老板,或者油老板、石老板、其他什么老板,手里有钱了,北京、大连、青岛、上海、香港等地,豪宅动辄千万,买悍马动辄20辆;网络曾经流传一句话:“北京的高价房,放着山西煤老板的双人床。”

第三类,是影视、娱乐、主持、体育等明星,以及畅销书作家、经纪人等高收入群体,年入几百万元、几千万元不在话下,买几套房子也是小菜一碟;就连某有名的围棋国手,也曾经很有眼光地在北京胡同区购置了房产。

第四类,是政府官员和权力阶层,接受“馈赠”、“红利”、“股息”、“辛苦费”、“车马费”等等,2010年山西一对普通警察夫妇遇害,反而引发网友热议:不过大家质疑的是每月2000元的警察,何来资产几亿元,一对孩子海外留学?

第五类,是拆迁户和村支书、社区骨干,2010年为修建京沪高铁泰安西站实施拆迁,据称不少村民每家换来六七套房子。在当代,能享受到“天上掉馅饼”的幸福的,似乎只有这一类人了:2010年在鄂尔多斯,流传着占地补偿的老汉不知道2000万元是多少钱的神话。

以上五类人,比草根有着先天优势:有的有利途,有的有钱途,有的有仕途,有的有地途,有的有星途,我们姑且称之为“近水楼台”的“红五类”。

3.上班、创业、二奶、啃老和留洋的“白五类”

有望房兴叹的,还有近水楼台的,剩下的一拨人就是既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过人的背景,还没有后天的大运,主要靠自己奋斗的上班族和创业族,具体来说也有几类:

第一类:上班族。

上班族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有“白领”、“蓝领”之称的普通收入群体,其实大多数也应归于“草根一族”,现在“国库粮”已经没有了30年前的风光,反倒是农村户口更吃香,“非转农”难了。

而就像80年前鲁迅所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一样,“只有没能力的人才上班”也成为时下很多人的座右铭,房贷、车贷占去了上班族1/3甚至一半以上的可支配收入,勒紧裤腰带开车买房,成为很多“房奴”和“车奴”的真实写照。

第二类:创业族。

在中国,有人把创业者叫做“敢死队”,由此可见做老板的艰辛,高额的税负,复杂的环境,人情的社会,假冒产品如雨后春笋屡禁不绝,管理的随意性,资金短缺,盖房子也要盖36个章,使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区区2.8年的平均寿命。

创业族的结局,大概有几种:一是成功了,有了车,有了房,有事业,有爱情,功成名就,鲜花掌声;二是失败了,赔了车,卖了房,老婆跑了,事业没了,最后归于平庸;三是重新上岸,找一份工作,考一个公务员,重新轮回到上班族的时光。

第三类:啃老族。

有一个谜语:“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谜底就是“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全称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产生于英国,之后渐渐地在其他国家使用;它是指一个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

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第四类:二奶族。

与闪嫁族的画饼充饥、啃老族的养尊处优相比,是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做二奶的负面消息,更有甚者,网络流传一些城市大学女生的“包养价格”,让人啼笑皆非,而且居然分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艺术学校,包养价格有所差异,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不等。

第五类:留洋族。

有人这样评价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流向:“1/3读研了,1/3就业了,1/3出国了。”

而从实际调查数据来看,留学海外的大学生、高中生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欧、美、日、韩、澳等地屡屡爆出野鸡大学的消息,但留洋热温度不减。  近年来,创业精英的海外流失速度,也有越来越快的迹象,从1980年前后每年海外留学、定居几百人,到2010年前后每年4万人拿到美国国籍。换句话说,每年有4万有钱的中国人,变成了有钱的美国人。

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有超过120万人获得外国国籍,成为海外华人或外籍公民。

这五大族,上班族为养家一穷二白,创业族为事业没黑没白,啃老族让父母双鬓斑白,二奶族傍大款不清不白,留洋族倒时差颠倒黑白,所以我们姑且把以上五类人称之为“白五类”。

不管是黑五类、红五类,还是白五类,对房子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就是交通便利:孩子要上学,大人要上班,老人要就医,没有一个畅通的出行环境,房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交通四通八达,对房子来说,那是必需的。P7-11

序言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精英史,还是一部草根史?

“草根”一词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始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沉浸于淘金狂潮,一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词被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有人认为“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

(1)群众的,基层的;

(2)乡村地区的;

(3)基础的;根本的。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等等,但从各种文章来看,实际应用中的“草根化”的含义远比以上的解释来得丰富。

简单地说,草根至少应该有两个特点:

一是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异常顽强的生命力;二是广泛。就像野草一样,几乎遍布每一个角落。这两个特点,都是野草的特征,也是草根一族的特征:

野草富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野草富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中国的老百姓,是顽强如野草,还是苦难似浮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还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永远都是任人宰割、沉默的羔羊?是自己创造了生活,还是像蝼蚁一样,在生与死之间被生活所选择?

无论是古今中外的人类发展史,还是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进化论,都证明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我们所处的地球,从来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所以,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们,为了活命,劳作何其艰辛——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双手劳作,靠老天吃饭;一代代繁衍,随遇而安,只求温饱和生存,决不苛求上苍。

这就是中国的老百姓,这就是我们所多次提到的草根。

也许10年前,没出来打工、考学的我们还生活在农村,也许30年前,我们的父母也是生活在农村,也许100年前,我们的祖辈大都是在农村——我们都是草根,或者都曾经是草根。

身为草根的老百姓苦,草根中的草根——农民更苦。

我们听惯了对旧社会的控诉:天灾人祸,旱涝虫灾,野狼肆虐,土匪横行,乡绅霸道,官吏腐败,政治黑暗,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疾病流行。

直至今日,草根一族还没有完全解决吃饭、住房、医疗和教育四大难题,可草根依然比很多伪精英活得坚强。

是什么让草根如此坚韧?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草根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是对未来的希望!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曾留下一句流传千古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共同富裕、生态家园、步行社区、信息时代、安居乐业,不仅仅是中国草根的希冀,我们相信:这也是全世界草根一族的共同心声。

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

后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障碍和暗礁,关注百姓,关注草根,普通老百姓面对全球经济衰退,似乎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不安。

处在十字路口和大街的转角,每一个平凡的草根都在深刻思考自己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这就是本书写作的原始动力,在这本《草根经济学》成书之际,感谢那是必需的:也来一个东施效颦,借用足坛老帅徐根宝老师当年的名言那就是六个字:谢人、谢地、谢天!

首先要感谢山东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米克荣、秦大忠两位老师,正是在他们的慧眼之下,本书得以形成思路并最终得以付梓出版。

其次,还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好友徐立政、赵斌、李晨、张勇、米米等人,他们对本书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最后,特别要感谢我的母亲,我的弟弟刘汝庆、刘汝泉和妹妹刘红,以及我的妻子李妍和女儿刘菁瑶,这本书是全家人的汗水结晶。

作者

2011年4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草根经济学/关注百姓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汝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737973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1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