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胡春洪、孙红光所著的《比较影像学》为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快速查阅、正确读片的目的,在简单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之后,重点阐述检查方法、不同成像方法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比较,适当增加了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及新进展内容。全书配有精致的图片和简要的说明。影像学诊断和检查选择都是编写者长期积累的经验介绍,有的甚至是失败的教训总结。医学影像学还应包括普通放射学和核医学等,从临床实用和常用出发,这些内容本书未作重点编写,只在必要时简略描述。
图书 | 比较影像学(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澄、胡春洪、孙红光所著的《比较影像学》为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快速查阅、正确读片的目的,在简单描述了各种疾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之后,重点阐述检查方法、不同成像方法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比较,适当增加了医学影像学新技术及新进展内容。全书配有精致的图片和简要的说明。影像学诊断和检查选择都是编写者长期积累的经验介绍,有的甚至是失败的教训总结。医学影像学还应包括普通放射学和核医学等,从临床实用和常用出发,这些内容本书未作重点编写,只在必要时简略描述。 内容推荐 李澄、胡春洪、孙红光所著的《比较影像学》是一本将医学影像学常用技术US、CT、MRI进行比较的专业工具书,以各系统疾病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表现为切入点和主线,每章在介绍各系统部位正常结构及影像所见后,阐述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融入医学影像学最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一些特别检查还重点介绍了适应证、禁忌证、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及检查后的进一步处理等。对不同系统、不同疾病、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比较影像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便于查阅,可作为影像学专业人员和研究生的临床参考书,也可作为临床与影像学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教材。 目录 第一章 影像技术基础 第一节 X线检查基础知识 一、X线的产生 二、X线的特性 三、密度对比概念和影像形成原理 四、X线检查方法 第二节 超声检查基础知识 一、基本原理和设备 二、图像特点 三、检查技术 四、诊断与临床应用 第三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一、CT基本原理 二、CT基本设备 三、CT对比剂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一、MRI基本原理与技术 二、MRI成像设备 三、MRI成像技术 四、MRI对比剂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DSA的原理 二、DSA的设备 三、DSA检查技术 第六节 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 一、PACS的概念和构成 二、PACS的主要功能 三、PACS的应用 四、PACS的发展趋势 第七节 影像学比较 第二章 颅脑 第三章 脊柱和脊髓 第四章 五官及颈面部 第五章 心脏与大血管 第六章 纵隔、肺与胸膜 第七章 腹部 第八章 盆腔 第九章 骨骼、肌肉和软组织 第十章 介入影像学 第十一章 分子影像学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影像学(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澄//胡春洪//孙红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5785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000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1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445 |
丛书名 | |
印张 | 3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91 |
宽 | 214 |
高 | 3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