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职业生涯(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由蒋玉梅所著,本书作者是一名在职的大学英语教师,出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攻读高等教育学的博士学位。鉴于学科背景的转换,她一直苦于找不到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两门学科的结合点来“大做文章”。作为导师,我一直建议她要选择具有可持续性的研究领域,不要为了拿博士学位而做学问,而是要为将来的职业发展而开展研究。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正是这样一个既有持续性又有文章可做的领域。当时,我对后现代主义思想有着很多的思考,鉴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性占多数的现状,建议她不妨从女性主义入手。她是一个相当聪慧和勤奋的学生,在我的建议基础之上又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最后选定了现在的题目。她借助了自己的跨学科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了翔实的数据,并在短短三年之内完成了长达25万多字的博士论文。
大学英语女教师背负着性别、学科和职业的三个身份标签。《性别与职业生涯(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由蒋玉梅所著,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理论框架,通过社会性别的分析视角对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展开研究。通过人类学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总体上揭示出女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状况,同时通过个案深刻挖掘了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复杂因素。最后,《性别与职业生涯(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对如何实现女教师身份的科学构建和优化职业发展环境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高校教师日益增长的职业压力
二、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
三、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职业危机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
三、相关文献综述
四、文献综述的启发
第三节 研究思路、问题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第二章 大学英语课程及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发展
第一节 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课程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大学英语的学科归属
第二节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发展
一、建国初期一“文革”:师资队伍的削弱
二、“文革”结束后:师资队伍的逐渐恢复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师资队伍现状
第三章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基于调查的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范围
第二节 调查数据及分析
一、职业结构
二、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三、职业发展的机会和途径
四、职业动机、愿望与投入
五、职业生涯发展的困难与压力
六、性别分工及性别观念
小结
一、职业生涯发展差强人意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事业家庭观的塑造
三、社会经济环境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驱动
四、对质性研究的启示
第四章 职业生涯的起步——基于个案的分析
第一节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选择的不同缘起
一、A教师:“我喜欢,所以我选择”
二、B教师:被动下的主动选择
三、C教师:从“无奈”到“投入”的蜕变
四、D教师:师范的“诱惑”
五、E教师:为兴趣而放弃,为家庭而“回头”
六、F教师:“跳出农门”的选择
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个人因素分析
一、兴趣
二、职业价值观
三、教育经历
四、家庭
五、重要他人
第三节 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
二、女大学生的就业
三、对大学英语女教师的社会期望
小结
一、对女性的角色期待窄化了高学历女性的职业选择
二、重要他人影响了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选择
三、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为女性进入大学教师队伍创造
了契机
第五章 职业生涯的征途——基于个案的分析
第一节 A教师——“先成家、后立业”
一、个人环境影响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第二节 B教师——年轻的“老教师”
一、个人环境因素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第三节 C教师——智慧的投资者
一、个人环境因素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第四节 D教师——得过且过的“失意者”
一、个人环境因素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第五节 E教师——心甘情愿的“自我牺牲者”
一、个人环境因素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第六节 F教师——奋斗不息的“女强人”
一、个人环境因素
二、组织环境因素
三、专业成长需求
四、职业生涯阶段
小结
一、个人环境因素导致了职业生涯发展的个性特征
二、组织环境因素导致了职业生涯发展的共性特征
第六章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与改善途径
第一节 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
一、“生命”与“生涯”的交互影响
二、时间和空间的交互影响
三、现代与传统在生涯观中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改善途径
一、职业生涯发展环境的改善
二、大学英语女教师身份的科学构建
附录1 大学英语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