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内容
编辑推荐

“你真的是每天被梦想叫醒的人?”“我是每天被梦想搞到失眠的人。”郭诚编著的《我们好像在哪见过》包含了19个故事,8段回忆,30000公里路途,62种遇见。我们的相遇太短暂以致难以重逢,好在如此一来,当我想起你/妳,就会看到时间轴线上的我们,永远不再老去。

我和他们,一生只相见一次,永不再见。

我和他们,又出现在每个人的故事里,循环往复。

我把他们带到你身边,只见一次,足矣,勿念。

内容推荐

3年前,作者郭诚自越南归来,递出了迄今为止最后一封辞职信,自此专注于他的世界之旅。在经纬度相异、语言不通、季节与温度反差的异国他乡,他一次次在旅途中传递爱与善良。他坚信,万事存异,唯爱恒一,于是就有了这本《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这本《我们好像在哪见过》讲述旅途所遇,有缄默不语为母亲拭去泪水的8岁男孩、以梦想为信仰的小城姑娘、不太浪漫的法国男人……走得越远,越能清晰地找到来时的路。行程逾30000公里,温暖随行。

目录

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梦想

亮点总是在最后

读山

越南人所享受的小生活

简单的快乐

不想旅行的孩子

不该存在的刻板偏见

台铁邂逅

哥哥,你是拍电视的吗?

大山深处

微笑的糯米芒果

在心中住下一个孩子

给我一个理解你的机会

“奇怪”的老头

这个法国人不太浪漫

你说感谢的瞬间最美

冰冻亲情

去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地方

为何只是擦肩而过

跋 我们,其实什么也不是

写在最后

试读章节

不知为何,总觉得瑶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香的味道,我带着文人墨客的心思去寻这香气,走到古镇石台前,行至木制走廊下,在码头的河水边,都没有找到这令人陶醉的香气从何处而来,于是自作主张地给这个味道下了个定义,归结为瑶里夏天的味道。

瑶里的东埠码头很出名,码头的河岸两边,是妇女们谈论家长里短的场所。每日这里聚集着三五成群的妇女,围在河水边洗衣,用木棒敲打着衣服,夹杂着季鸟的鸣叫,自然合成了一首婉妙的乐曲。这里的盛夏,本没有什么游客,我们的造访却也没有影响她们的节奏,她们依旧聊着天,不急不慌地做自己的事情。在河中央,一位精瘦的渔民正挽起裤腿,光着膀子弓着背,用捕鱼叉捕鱼,虽然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但丝毫看不出烦躁不安。

坐在村头阴凉处休息的老人告诉我们,眼前的这条河叫东河,基本上每年春天都要涨潮一次,水位很高,一直会没过离河水最近的那两排房子的腰间。好在涨潮时间不长,几个小时就可以退去。他把我们带到不远处的一个木头柱子前,指着上面的横线,“看,这是2012年的水位,今年还要更高一些。”“那这些房子不就都被淹了?人怎么办呢?’’老人大笑起来,“涨潮的时候楼下不住人的,家家户户都把门打开,人住到楼上去。”到时,河水从屋子中间穿过,楼上就形成一个水上凉亭,舒适惬意。

老人82岁,从小生活在这里,他说他们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八代,每年守着涨潮落潮,守着背后的高岭山,守着古镇里古朴的民风。他也说不上来这里为什么一下子火了起来,来了这么多游客,他也无法从我们的京腔中辨别我们是从哪里过来的,但是他熟悉这个城镇的呼吸、阳光的温度与河水的脾气。老人提及涨潮,愈发肃然起敬起来,在他看来,人是世界上最脆弱的生命,那水、那山、那阳光、那空气,全都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及智慧。没有这些,便没有整个村子,没有了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们。

这里的人们离不开河水,所以也就爱上了这河的潮汐,爱上了东河赋予这里的遍地磁石及泥土的芳香。或许我们许久未能寻到的香气,正是从土地的缝隙中滋芽生长出来的,然后飘散到周围的每一个角落。

守在巷子里的人们以老人居多,大家都把房门敞开着,内外通透,只听屋内传出的电视——戏曲声,在小巷子中回荡。老爷子偶尔与旁边路过的行人打招呼,偶尔想起什么,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如实作答。

“北京好吧?”

“好。但是跟这里没法比。”

“怎么会,去过的人都说北京好,北京是首都。”老爷子说。他对北京充满向往,只是当我问他想不想去北京时,他却说:“我最想看戏。”

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听清楚我的问题,以致他的回答如此不着边际,不过我却认为这已经是最好的答案。如果让我选,我也会选择在自己老去的时候,悠哉地生活在伴随自己长大的故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老人自然不知道我心里在想些什么,他跟着戏曲的节奏独自哼着,宁愿在这河边坐上一辈子,闭上眼睛,看见世界。P3-5

序言

我不是旅行家,我只是用行走的方式,寻找一份共鸣,让人们真正体会到温暖的珍贵以及苦难的渺小。

总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这一秒发生的事情,好像在过去某一时刻完好无损地发生过。未知的天气、途经的汽车、陌生的行人,甚至连他们的动作和表情都那么的熟悉,我开始无止境地回忆,但无论如何也忆不起这一幕在何时有过。“不会的,这座城市,我是第一次来。”我猛然惊醒。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遇到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人。我们乘坐同一辆地铁,在同一站下车,买了同样的早餐,我们不断地擦肩而过,永远觉得对方面熟,却始终不曾相识。

我们彼此所做的事情,学习、工作、恋爱,甚至生活轨迹,都如一段相同的程序般吻合,可在这之间却少了一样东西——微笑。

所以在旅行中,我喜欢与人聊天。越是偏远地方的人,心中越没有秘密,聊着聊着,好像我们曾经在哪里见过,美丽的笑容、透明的心、熟悉的问候和说话的语气都是那样熟悉。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们之所以看上去普通得要命,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那些由远及近向我走过来的人们,满载着他们的故事,待人发现。

我们何不把遇见的每一个人看作是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物呢?也许只需要一句“你好”,就可以帮我们打开包裹。有些礼物,注定了就是你的,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经验,与你分享他们的喜悦,然后你从中汲取所需的营养,而这一切,只需要一个真诚的微笑。

所以今天,我请你来听故事。

后记

不知为何,我爱上了一份单纯,这个心理变化源自不断旅行。

也不知为何,我突然间就成为朋友们倾诉的对象。

几天前,有朋友向我抱怨,说在生活面前,她像是一个苍老的人,面对无数的事与愿违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已经有些身心疲惫了。

这样的朋友很多,他们断然不是每时每刻都带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只不过心情波动的时候偶尔发泄一下情绪,翌日还得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奋勇地冲进格子间的电脑前或是面带微笑地坐在客户身边。朋友周围的朋友依旧过着他们彼此同质化的生活,互相抱怨。抱怨像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越滚越大。

这么一来,我大概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喜欢把烦恼向我倾诉,因为我和他们的生活不同。每个人的心情来源于他所存在的世界,而我的世界与他们的有所不同。

朋友说:“真是觉得你很单纯,甚至觉得你的想法都很幼稚。”这句话凭空放在这里,听起来让人有些奇怪。平白无故地说一个同龄人幼稚,肯定没有哪个倾听者喜欢。后来她又补充了一句:“很羡慕你这样的生活。”这句话大概是我辞职以来听得最多的一句。

我原本该和他们一样,在单位里拼命工作,做近乎同样的事情,换取固定的薪水。但是从辞职到今天,我走过了比以前多几百倍的路,看到了不一样的人们、不一样的生活。我给这位朋友发了几张图,希望告诉她我眼里的格子间之外的世界。大部分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只能看到眼前而造成的,跳出来之后即会完全不同。

我给朋友看的第一张照片,我把它命名为《暑假》。图片中有两个小姑娘,是在我们去景德镇瑶里的时候碰到的,年龄不大,都是小学生。她们在暑假期间帮家里干活,跑出来向游客兜售自家种的水果和特色工艺品。她们竭尽全力想卖些东西给我们,熟练地介绍着自家的商品。我们说只看看,不买。但她俩竟然没有面露一丝遗憾,不顾眼前的摊子,自顾自地跑到那棵千年香樟树下玩耍去了。

有一组图片是我在重庆十八梯拍的,上面有喝茶的老人,也有围坐在一起玩扑克的中年男女。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每天除了工作(或者有些人已经退休不用上班)以外就是打牌、放空,忘记一切。尽管我看到十八梯的很多建筑上画着大大的“拆”字,知道这里不久后就要消失不见,他们可能就要跟这个养育他们的地方永远地告别了,告别那些过去的记忆和平目的朋友,或许他们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在炎热的午后找一个庇荫的地方打几圈牌了。

但不论怎样,他们都尽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开心。他们远没有我这个局外人矫情,我多少是想到了北京的老胡同,感觉它与十八梯是相距千里的老朋友。

我又翻出一张照片,对朋友说:“这位微笑的老者是个台湾农民,现在开出租车,每年挣不了多少钱,也没有出过台湾,孩子们在外面上学、工作,几乎就他自己和老伴儿一起生活。但是他请我吃了个便当,我能感觉到他努力对别人好,尽力赠与别人温暖。我在旅行中遇到过很多主动帮助我的朋友,付出爱心让他们笑得特别灿烂,特别有底气。”

“你看这张。”这张照片上是两个小女孩,她们无邪的笑容和双眼,让人感动。“你知道吗?在我问她们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她们竟然回答不上来。后来我才理解,原来她们从小生活在乡村里,对于外界一无所知,对于她们而言,哪里有什么远大的梦想呢?但是她们见到我们竟然围了上来,拍摄这张图片的时候,我身后还有几个孩子,她们显然已经足够快乐了,至少比你我快乐得多。”对孩子们而言,没有梦想也许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按照规律做事,把梦想硬塞给他们。对我的朋友而言,欲望越大,或许越难快乐,要他们快乐的成本太高了。

说到这里,我那位朋友似乎有了些感受:“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纯朴的。其实咱们这代人很多时候是社会观念出了问题,于是也就成了牺牲品。”

我忽然想起一位潜心研究道家思想的朋友,前不久与武当的一个道士浅谈了一些道理。论理论知识,或许我这位朋友还可以更胜一筹,但是道士说的一个不客观的真理,他却无论如何辩驳不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成败。如果错误的认知成为了共识,人有多勇敢,就有多悲哀。

于是我回答道:“如果可以每天都过得很自在快乐,那就是一种成功。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的调整。我们的心本可以很简单,只是有时候自己把自己想得太复杂了,把整个世界想得太复杂了。心灵简单了,或许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走出去以后,我才发现,世界太大了,大到每个人都有几段精彩绝伦的故事,大到连我们的身体都可以忽略不计,大到某一天我们中的谁、某所学校,甚至一座城市突然消失,这个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都全然不知,对他们毫无影响。我们这点忧愁烦恼犹如沧海一粟,何足挂齿。万事不顺也可如皈依的僧侣剃去三干烦恼丝一般轻易地抛在身外,因为在世界看来,我们太渺小了,小到——甚至什么也不是。

旅行是一种修行,这句话没错,道家和佛教的思想让人心气平和,却不曾想我在旅行中竟也可以领悟到其中的些许精妙之处。而作为一个基督教徒,我记得牧师曾经在教堂里说:“所有的灾难都是上帝为你安排的,你接受就好了。所有的功劳都是上帝带给你的,你要献给上帝。”是功是过是祸是福,跟你也没多大关系。

对于这句话,起初我还难以理解。然而,旅行之后,走着走着我就渐渐明白了。

我不说并不代表我不知道。也许,这样的单纯和幼稚,正是很多人可遇不可求的吧。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人将梦想放在心里,有人把梦想写进日历,郭诚选择让梦想行走在路上,因为那可以和沿途更多的朋友分享。希望我也可以与他、和他们的梦想同行。——主持人,李响

旅行结束后,总有一些心花怒放的喜悦,一些无动于衷的冷漠,一些强忍不落的泪水,一些面红耳赤的尴尬,被我们一瞬间想起,然后想起拥有那些表情的面孔,想起拥有那些面孔的人,想起拥有那些人的旅程。——《背包十年》作者,小鹏

与你我有关,与梦想有关,平实的文字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人文地理摄影师,张千里

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能做一件既让自己快乐,又帮助到他人的事。而把这“事”做成事业,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何才能做到?也许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麦田计划发起人,莫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如果把两者合二为一,人生就会更有意义、更完美,郭诚做到了。希望身边更多的年轻人去努力地追逐梦想,不随波逐流。去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旅行,去发现身边的点滴美好,汇集成河,传递他人。我们能够从书中读到那些看似平淡的美好和感动,同时也启示着我们该行动起来去努力尝试。——蓝色光标传播集团总裁,毛宇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49033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2014040336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