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作者冷芸)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画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累积的行业经验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向读者阐述了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及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观点,指出了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世界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路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服装设计师成长历程,适合海内外服装从业人员、服装历史与文化研究者及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及参考使用。
图书 | 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作者冷芸)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画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累积的行业经验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向读者阐述了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及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观点,指出了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世界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路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服装设计师成长历程,适合海内外服装从业人员、服装历史与文化研究者及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及参考使用。 内容推荐 《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作者冷芸)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当代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历程。书中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为开端(1911~1949年),重点讲述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后服装设计师的成长。以改革开放为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的成长为起点,本书将设计师按时代特点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首批设计师,他们大多生于20世纪50~60年代,成名于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及年代的设计师,他们主要成名20世界90年代中期直至21世纪早期;第三代则为生于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的设计师,这是典型的中国“独生子女”一代,被媒体称为“中国新锐设计师”。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他们属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一代。 《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共采访了中国十位极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以采访顺序分别为:旧上海的“奢侈品牌”,也是中国最早的本土时装品牌之一“鸿翔”品牌服装设计师金泰钧先生;驰骋中国服装王国20余年、中国服装界的标杆性人物王新元先生;中国纺织与服装界公认的才女设计师吴海燕女士;最早以叛逆的个性及明星般的外形吸引了众多少男少女拥趸的“偶像”级设计师刘洋先生;第一位以独立中国(大陆)服装设计师的身份,携自有品牌吉芬参加巴黎时装周的谢锋先生;成功建立了天意品牌,并将莨绸引入现代服装设计,从而挽救了这一濒临灭绝的古老传统面料的服装设计师梁子女士;创立了被广泛视为首个中国当代设计师品牌“例外”及第一位代表中国在巴黎高级时装周发布服装作品的设计师马可女士;虽难在媒体寻觅踪迹,却已在服装市场默默耕耘近十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的品牌素然销售规模已过亿,无论在零售商圈还是在服装业内均被视为很有设计思想及发展潜力的王一扬先生;未受过任何正规设计教育却受到诸如靳羽西、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及帕丽斯·希尔顿等名流造访的青年设计师陆坤;具有工业设计专业背景,涉足领域横跨平面设计、当代艺术策展、艺术品设计,及后创立了以熊猫为主题的中国本土潮牌Hi Panda的设计师吉吉。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作品背后的人物而非作品本身为重点内容。“字如其人”,设计作品所反映的恰恰是其背后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及世界观。因此要了解设计师的作品,其实更应当深刻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该经历最终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设计思想及观点。因此本书重点讲述了每个设计师的成长经历:包括他们个人的成长故事、各自所接受的教育、职业生涯及建立自有品牌的过程与感悟。尽管仅有十位设计师录入本书,但因这十位设计师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故颇能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共性。 本书是第一本由中国作者以英语写作、在海外出版发行的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服装设计师成长历程的作品。作者根据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及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向读者阐述了自己对中国服装设计师及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观点,以及中国服装设计师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路径。 本书适合海内外服装设计师、服装历史与文化研究者及对中国文化与历史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及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简介 第一章 中国时装简史 第二部分 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服装设计师——先锋队 第二章 背景及行业大事记 第三章 王新元——驰骋于时装帝国的将军 第四章 吴海燕——穿梭于学院与商界的全能才女 第五章 谢锋——时尚的“混血儿” 第六章 刘洋——为设计而生,为设计而“死” 第七章 第一代服装设计师——中国的先锋“舞者” 第三部分 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服装设计师——实践者 第八章 背景及行业大事记 第九章 梁子——和谐之美 第十章 马可——现代时尚界的孤绝隐者 第十一章 王一扬——纯粹的设计师 第十二章 第二代服装设计师——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 第四部分 21世纪:第三代服装设计师——中国服装设计的未来 第十三章 背景及行业大事记 第十四章 陆坤 第十五章 吉吉 第十六章 第三代服装设计师——中国“新锐”设计师 第五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简繁体中文与英文词目对照表 试读章节 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可以从以下故事中窥得一斑: 根据在上海档案馆所查到的资料,由于当时的经济体制完全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无论劳动多少工资都一样,所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当时政府的观点是不同的酬劳会导致贫富差异,而这不符合社会主义体制的精神。 在上海市档案馆发现的一篇上海服装集团1956年的《工作报告》,颇能反映当时服装设计师的工作状况。上海服装集团并购了当时上海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前的私营服装企业并改制为工厂,属于至今仅存的几家大型国有服装企业之一。报告指出,经济体制转为计划经济后,设计师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积极了解市场动态,或者去服装工厂学习工艺,而是开始“闭门造车”。设计部是个形同虚设的部门。原材料及市场需求的匮乏、毫无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受限的经济体制,这些都禁锢了设计师原本活跃的思想。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22日结束)。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是新中国正式步入改革开放的起点。l 979年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应邀来到中国,同时带来了一场在当时极具象征意义的时装秀。这是中国政府首次邀请一位国际级时装设计大师来中国演出——标志着政府对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当中国的大街小巷依然充满着军绿色和灰色调制服般的服装时,皮尔·卡丹先生所带来的时装犹如一阵春风吹入了人们的眼帘。人们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 “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全民经济建设充满艰辛,即使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许还遗留着“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阴影。 经济改革一向与行业发展、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在当时的中国有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即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否应该走市场经济道路?是否应该鼓励更多的私有企业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当时许多人认为私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而社会主义就应该是政府统筹的计划经济。20世纪80年代,国有经济是主导的经济形式,大部分行业依然归国有企业所有,经济流通完全依靠政府计划安排。 1992年初,当时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计划和市场不应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应当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讨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段著名的讲话,为日后经济市场的开放扫除了人们的思想顾虑。1993年,中国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更多的人投入经济改革的浪潮之中。现在中国许多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创立的。一批颇有前瞻性的时装设计师也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和公司。P12-13 序言 新元曾说,我采访他的距离感正好——不近不远。这种距离感可以让我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描述他、分析他。 这也恰恰是我写此书的初衷之一。 我一直以为,我们对人物的评价常常是极端的——要么用尽美誉之词,恨不得自己有着妙笔生花之手,单凭一篇文章就可以将人捧上天;要么就是充满诋毁,似乎一件事所有的错误都应该由这个人承担。这让我觉得难以看到人物原本的真实面貌。而我要呈现给读者的一定是有血有肉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在本书里,无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他们的生命历程,都不是完美的,但他们一定是真实的。而我个人观点的表述不一定很完整甚至正确,但至少我会以一颗诚实的心去面对所有的受访者及读者。 也因此我非常感谢所有设计师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了我的采访。没有他们的开放,我的“真实”表达也无从谈起。 我新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史蒂夫·乔布斯的“追随自己的心”。如今我们太多的时候是为了他人眼中的自己而生活,因此我们总是在不断追逐别人眼中的目标,所以常常感觉身心疲惫。而追随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我想或许就是解除这种疲惫的一帖良药。 如果你能以同样真诚的心来阅读此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时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社会及设计学的著作,作者对中国近代服装设计发展史及设计师的创作历程有很深入的了解及剖析。更重要的是,本书可让年长的读者有机会重温旧日生活的吉光片羽;亦令年轻人从社会的演变、科技的进步及生活文化的发展中深入认识到,服装设计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历史、文化承传重要的一环!” ——前香港知专设计学院院长 冯崇裕 “阅读本书,如同快速浏览中国当代服装发展史,虽然只是一个侧面,已经可以管窥全貌。字里行间,我能够感受到这些设计师成功之后的喜悦、挫折后的彷徨,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对于服装、对于艺术、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纪晓峰 “冷芸所著《中国时尚》一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脉络,是以当代设计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时性研究,填补了当代设计研究的某些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学术价值。”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李超德 “时装设计虽然是源自西洋的舶来品,但是时尚的种子能真正在中国发芽、开花、结果,却离不开本土设计师的辛勤耕耘。本书记录。了中国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时装设计师的成长历程,既是对以往中国时装业发展的回顾和反思,同时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一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 王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时尚--对话中国服装设计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冷芸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00367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8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84 |
CIP核字 | 2014002980 |
中图分类号 | K825.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55 |
宽 | 178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3—2415 |
版权提供者 | 香港大学出版社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