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第一现场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是凡人。他们是生活的主角,而不是烟火之上的圣像。他们的生活与芸芸众生一样,有摩擦,有爱情,有婚恋,与我们有各种交集。

由高杨编著的《民国第一现场》是第一本微信体记录民国学人真实言行的书,将民国的学人一网打尽,力争还原第一现场;民国学人的学识、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揣摩、学习;风波、风流、风趣、风雅、风月,看尽民国风情。

内容推荐

由高杨编著的《民国第一现场》是一本用微信体记录民国的学人们真实言行的书。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书中一个个鲜活、独立、个性的形象,一段段有声、有色、有趣的文字,将还原那段流光溢彩时期的生活现场,让今人在感动和佩服之余,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与情感营养。

目录

第一章 风波/

 爱国始,祸国终/A/保护敦煌国宝/背叛/

 闭关吟/不欢而散/不怕孤立/不要老子/

 不以为然/不用西门庆花钱/村夫骂座/打压排挤/

 得罪不得/弟弟周作人/躲在酒缸后面/犯不着/

 妨碍/分食/风波/改诗先生/格调/

 各种玩意儿/跟风之书/棺中放剑/国故这东西/

 黄蝴蝶/假洋鬼子/教授杂咏/镜子/

 救国妙药/就是区区/看不起/可笑之至/

 刻薄小人耳/空袭警报(一)/空袭警报(二)/

 空袭警报(三)/空袭警报(四)/空袭警报(五)/

 空袭警报(六)/空袭警报(七)/空袭警报(八)/

 恐红症/苦劝/老贼/“留学生”/

 露骨到底/路是对的/欧阳竟无/排挤/

 碰瓷/匹夫有责/翩翩蝴蝶/撇开小节/

 《漆黑文选》/启事/强烈的哀愁/抢救放射性镭/

 请君入瓮/曲学阿世/三不会/山大王与小裁缝/

 肾囊总理/殊不佳/私见/四不主义/

 四十该死/思想问题/送葬/太太客厅里的陈醋/

 唐朝刘仁轨/外行/外似忠厚,实多忌猜/

 汪精卫婉拒厦大首任校长/王国维最有希望/

 王国维之死(一)/王国维之死(二)/文章归文章/

 我亦无悔/无法应付/性别启事/学生宿舍/

 “哑铃式”生活/宴之敖/扬长而去/依旧是朋友/

 一气之下/艺术叛徒/有失身份/择善而从/

 憎恶/只有浮浅/忠告/

第二章 风流/

 暗谏/八部书外皆狗屁/比英国人还英国人/

 不可贪吃肥肉/不虚此行/成学/打赌/

 动态教授和静态教授/多坐一会/“断肠人”/

 废名轶事/封面/拂袖而去/高谈阔论/

 各得其所/各自东西/国宝/好人/

 何妨一下楼/黑牡丹/后生的楷范/湖南饭店/

 交际名媛/教授标准/解答李约瑟难题/戒酒/

 金刚/敬则爱/决不敷衍/角斗/可怕/

 课堂包袱/孔子以后第一人/狂性/留一手/

 猫项上的金章/毛遂自荐/每天七百字/

 名角儿温源宁/那就算了/拍案叫绝/评奖/

 评论家小姐/祈雨术/前无古人/且说且噎/

 全不计较/如此交道/如沐春风/如沐春阳/

 三不/三不来教授/三等人才/三个教授/

 三怪/三子/绅士派头/诗神的声音/

 嗜酒如命/双筒显微镜/四大教授/太讨厌/

 太炎不痴/图章 为学问大打出手(一)/

 

 为学问大打出手(二)/文人不害羞/文人与妓女/

 文武老舍/我不认识她/无人能及/

 无书不观,通宵达旦/吾少也贱/无意仕途/

 五大天王/五十之前不著书/五元钱/

 下一堂不许再来/潇洒的教授/惺惺相惜/

 徐志摩大作/学问与口才/学有根柢/鸦片/

 一褒一贬/一辫千金/一个半研究生/

 一念之差/一切为旅客/一条腿的潘光旦/

 以书观志/以书换米/异想天开/

 永无出头之日/有才华的中国人/有一点学问/

 有种/在李庄的梁思成夫妇/臧否/珍本/

 周旋/自学成才/

第三章 风趣/

 不当官/不如为我做文章/不识鲁迅/不许笑/

 不要脸/(]不再过问/吃素/吃“五四”饭/

 绰号/从良/打麻将与读书/大鼻子/

 盗版书/《斗室铭》/放屁/奉承/

 该死的白话文/功狗/瓜皮小帽与西装革履/

 规律/鬼学/合伙生意/胡适之是什么东西/

 画家闻一多/诨名/混账梦/假文凭/

 价值连城的相貌/叫你们系主任来/“借”书/

 进餐礼仪/揪打/决斗/考燕大/

 口技/“老天爷”/“老乡”/两奇/

 骂人专辑/卖春博士/你可要小心/胖子/

 青年的烦闷/求签/区别/人寿保险/

 三怕/生活小诗/水涨船高/四体投地/

 索性/讨生活/偷听生/头等名角/

 题签/替考/施氏食狮史/跳窗/

 五老会议/嬉皮笑脸/向左还是向右/

 小红帽/小活猴/《谢本师》/新腔/

 行礼/烟灰缸/一撮毛哥哥/已故/

 再喝一杯/娶妻当药用/这也算是诗?/

 甄贾宝玉共红楼/中国式婚姻/自杀换自首/

 自生自灭/祖上在徽州/

第四章 风雅/

 爱书如命/按摩/《半农谈影》/背诗/

 本色/“补白大王”/不道德/

 不要只听味儿/姹紫嫣红/畅谈/

 《敕勒歌》/出版“偏门”/除夕/打赏/

 大辫子/当衣买书/方言日程表/甘苦自知/

 稿费/干女儿/光溜溜/汉语英文/

 患难见真情/继起者/驾轻就熟/减刑/

 酒圣/酒中八仙/聚会/拒诺奖/

 “开心果”徐志摩/老农姚从吾/老舍会拳/

 老张的哲学/伶界大王(一)/伶界大王(二)/

 流水线/论酒/买椟还珠/帽子/

 没有原则/门当户对/明智的选择/

 南北旧书业/浦江清游清江浦/青灯如豆/

 请试一口/曲径危桥/入土为安/神色自若/

 失而复得/失眠/书刊广告/孙行者胡适之/

 太太的客厅/谭鑫培说戏/堂会/同唱昆曲/

 图书广告/宛在水中央/未名湖/五体投地/

 乡下生活/相知有素/喜好/心灵本色/

 学问之道/熏陶/砚友/一说便成/

 易交之友/金岳霖的逻辑课/再来一个/

 挚友/中国通/周作人的书斋/

 朱湘的旅欧读书生活/朱自清买书/

 做文章害了他/作艺准则/

第五章 风月/

 爱他的思想/爱屋及乌/煲电话粥/璧人/

 插曲/《忏情诗》/初恋/错误的结合/

 “大眼睛”/单恋/交心/惊为天人/

 癞蛤蟆十三号/老夫新妻/没有反对,就算同意/

 名戒定情/“南国诗人”离婚/男女关系/

 怕什么/偏僻处的吻/情窦初开/情书/

 私事情/四段婚姻/生日/遂愿/

 臀后/万古人间四月天/微笑/

 为爱而死的女人/文章是老婆的好/相逢道左/

 新艳秋/一见钟情/一代妖姬/一往情深/

 影射/有一个人在关心你/怨偶/择偶标准/

试读章节

不以为然

在北大,汤用彤、熊十力、蒙文通和钱穆四人,时时相聚。当时熊十力为新唯识论,经常反驳他的老师欧阳竟无的学说。蒙文通不以为然,二人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汤用彤正在北大哲学系教中国佛教史,应为专家,可以裁决,但他常常独默不语。倒苦了钱穆,在中间斡旋缓冲。这边刚稍作停歇,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两人又据理力争,钱穆于是再上前两边相劝。

不用西门庆花钱

章太炎与伍廷芳两人,在民国初年极为契合,后来章太炎专事讲学,伍廷芳则浮沉政海,二人渐渐疏远淡漠。一九二二年,伍廷芳谢世,其子伍朝枢一日见太炎,谈及乃翁病状,朝枢答:“先父体素健,只因总理蒙难,奔走港澳,操劳过度,遂致病倒,十天之中,须发俱白矣。”太炎听说了,笑笑说:“(伍子胥)一夜须白过昭关,君家早有先例。”又谈到伍廷芳火葬事,朝枢答:“此在欧美,已极平常,惟在中国,实属创见。”章太炎又笑笑说:“我国古亦有之,武大郎即是火葬。”次日,章太炎又遣人送挽联一副,联云:“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

村夫骂座

罗家伦对《新青年》周围其他几位摇旗呐喊者,有这样的看法:“《新青年》除了六位编辑以外,更有许多投稿的人,如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人也很朴素。周作人是极注意于写小品文字的,他《自己的园地》等一类稿件,都是那个时候写成的。鲁迅即周树人,乃是周作人的哥哥,当时在教育部做一个科长,还是蔡孑民做教育总长时代找他进部的。以后他宦隐于教育部多年,这时候也出来打边鼓,做《狂人日记》、《药》等很传诵一时的小说。至于旧派方面,刘师培在学问方面是公认为泰斗的,他赋性柔弱,对于此类问题不去计较。黄季刚则天天诗酒谩骂,在课堂里面不教书,只是骂人,尤其是对于钱玄同,开口便说玄同是什么东西,他哪种讲义不是抄着我的呢?他对于胡适之文学革命的主张,见人便提出来骂,他有时在课堂中大声地说:‘胡适之说做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颈子来给人砍掉。’这种村夫骂座的话,其中尖酸刻薄的地方很多,而一部分学生从而和之,以后遂成为国故派。”

打压排挤

李约瑟中国之行造访了童第周,以惊喜之情盛赞童第周的道德文章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时,童氏本人却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童第周在回忆中说:“李约瑟来中国,亲自到宜宾李庄这个小镇上来看我,当时在小镇上引起了一场轰动,也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更惹得那个系主任的忌妒。这也是我在同济大学待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一年之后,童第周终于在校长丁文渊、教务长薛祉镐以及自己的顶头上司——生物系主任的合力打压排挤下,弃别同济大学和那个生发梦想与光荣的简陋实验室,携妻带子离开李庄,投奔重庆北碚的母校复旦大学去了。

得罪不得

陈西滢和鲁迅是一对冤家。陈西滢算是鲁迅的第一个论敌,被鲁迅数度痛骂过,因此陈西滢一直被当作反动文人。著名散文家梁实秋说,西滢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才女苏雪林则赞其为文笔晶莹剔透,更无半点尘滓绕其笔端。一九二七年,陈西滢发表《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他在文章中这样评价鲁迅:“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他曾经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是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P6-P9

序言

他们曾这样活过

一九二八年七月,茅盾与秦德君踏上赴日本的航船,从此开始了一段恋情。秦德君两次为茅盾堕胎。两人从日本回上海后,还秘密订立了四年之约。

在重庆时期,老舍和赵清阁在北碚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一九四八年,老舍从美国写信给赵清阁: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这两个文学家的故事也许只是他们一生中的小小插曲。因为我们在茅盾的所有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秦德君的文字。在晚年,赵清阁将所有老舍的来信付之一炬。

民国时代,是风流的时代。民国人物,都是鲜活、独立、个性的形象。

这些人物,有的当时默默无闻而如今大名鼎鼎,有的盛名负于一时而现在早已无人谈起。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在时代变迁里,也被适应着如今人们的各种审美和道德趣味,被演绎,被折射。

他们的事迹与片段,如今有的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风吹过,了无痕迹。有的只是被作为人物思想、学识之外的粉红花边,人们笑过,则依然静静躺在故纸堆里。有的被传阅者、传说者无限放大,俨然一个浓妆重彩的传奇。

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生动的小段子纳入他们当时的生活,重新嵌入那样的时代,用心去体会他们的风流、风雅、风趣,洞察他们的风波与风月。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是凡人。他们是生活的主角,而不是烟火之上的圣像。他们的生活与芸芸众生一样,有摩擦,有爱情,有婚恋,与我们有各种交集。

他们有复杂的感情世界,人性的本原会不时地冲破道德的藩篱与世俗的规范。对于这些事件,我们若采取嗤之以鼻的嘲笑或者顶礼膜拜的变相效仿,说明我们对这些故事还缺乏足够的同情与体认。

我唯一担心的,是我所撷取的这些片段,虽然是从历史现场的亲历者与围观者的著述文字中摘取的,但是因为每个主体的主观取向和无意识的心理回避,我们仍然无法直接抵达历史的第一现场,只能寻访到一些对于历史事件的陈述与证词。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只条列这些陈述与证词,而不做任何褒贬与评价。

从人的感情世界的进化历程来看,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认知与理解前人的感情世界与生活经历。如果能从这些片段中,我们能用美好的、平常的心灵去接近他们,从他们的情感与性情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与情感营养,善莫大焉。

无论如何,他们都这样活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第一现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97889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408695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6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