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由朱慧明著。

兴园种梅、取雪煮茶这样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生活方式,引出了我心中的问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使得大明朝当时的既得利益群体、那些最富于创造力和精神追求的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在国家需要他们奋发、需要他们鼓呼、需要他们奉献激情和才华的时候,却选择了在悠然、纯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中,寄托自己的精神和抱负?他们难道不怕自己的美好生活葬送在别人的手里么?他们的精神世界究竟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以至于他们会选择这样的沉默?

内容推荐

《明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由朱慧明著:厚重严肃的正史背后,富于烟火气的生命和人性、欲望和搏杀、野心和童真。

《明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重给正史打补丁,把被正史抹黑的地方擦擦白,把被正史涂过粉的地方洗干净,把一个更有趣味、更真实的历史带到你面前。

目录

【假谲】要想混得好,就得演技好

【捷对】说的比唱的好听才是真本事

【戏谑】笑归笑,但真不是逗你玩

【允诺】最可怜的,是那些为背叛准备的诺言

【传奇】严肃点儿,现在开始讲鬼话

【谀佞】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偶尔也穿)

【箴诫】知心的话儿,只说给贴心人听

【风流】牛人亮相,气场到底不一样

【忿恚】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恩惠】天上掉的馅饼在谁的头顶飞

【贪暴】脾气太急,真没啥好处

【意外】大兄弟,一起来看耶稣升天

【怯懦】有些牛人的确很怕小强

【情义】咫尺就是天涯,天涯就是比邻

【苟且】明天,明天一定要搭窝

【讽刺】编个小曲儿发泄发泄羡慕嫉妒恨

【豪气】爷们儿,有种的男人

【滑稽】我的眼泪你的笑,都是真的

【雅量】淡定,钱不就是纸嘛,酒不就是水嘛

【伤感】忘了吧,所有的厮守承诺

【识见】悲剧了,这回白骨精真遇上了火眼金睛

【失误】步步惊心,一招走错啥都没

【气节】没命可以,没原则不可以

【隐逸】不跟你们扯了,俺自己玩儿

【玩好】人要是不好一口,活着有啥劲

【方正】丁是丁,卯是卯

试读章节

朱元璋打天下时,徐达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没事儿就请徐达吃饭喝酒,以“布衣兄弟”相称,还总说要把自己当吴王时的旧官邸送给徐达。徐达说啥也不要。有一次,朱元璋趁徐达喝醉的时候,让人把他抬到吴王寝宫休息,徐达醒后一看,当时脸儿都白了,一溜儿小跑到朱元璋面前跪下,连连磕头,称自己死罪。朱元璋见了徐达这副模样,十分开心。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朱标历练国事,把比较重大的案件交给太子朱标来办,太子朱标嫌朱元璋太狠,常常给犯人减刑。御史袁凯回来把事儿向朱元璋汇报时,朱元璋问他:“这事儿我和太子谁的判决准?”袁凯回答说:“您的量刑准确,太子是心太软。”朱元璋认为袁凯老奸巨猾,脚踏两只船,从此就开始讨厌他,袁凯于是托病辞官归隐。但朱元璋不放心,派人窥探,只见袁凯趴在竹篱下,正在吃猪狗的大便,密探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朱元璋饶过了袁凯。原来袁凯早料到太祖朱元璋会派人监视他的行动,要家人在炒面中搅拌砂糖,灌进竹筒中,暗暗散置竹篱下,等密探到来后,他才表演了吃猪粪的好戏。

建文帝朱允J坟即位之后,慢慢与叔叔燕王朱棣有了矛盾,朱棣想造反,但觉得时机不到,于是就隐忍蛰伏麻痹朱允J坟,对外宣称病人膏肓。他在大热天里居然围着火炉烤火,还冻得浑身发抖,嘴里喊着:“太冷了,太冷了。”他在王府里走路,还拄着拐杖。有时他还大街上发酒疯,倒在路上胡言乱语。建文帝知道后,就慢慢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建文二年(1400年),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率16万精兵,和由李景隆率领的60万中央军进行了一场激战。交战中,朱棣骑的马被河堤绊倒,差点被人一枪刺死。情急之下,朱棣逃到堤岸高处,摆出了挥鞭向堤下召唤的POSE,佯装下面有埋伏人马。李景隆远远望见,怕遭埋伏,忙下令收兵。朱棣于是换乘新马,率兵返回战场,并最终获胜,此战过后,建文帝的中央军开始走下坡路,而燕军取得了战略主动。

永乐十三年(1415年)端午节,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与锦衣卫的头目纪纲等大臣到湖边比赛射柳,纪纲想学秦代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在朱棣面前学关公耍大刀,他嘱咐手下的心腹庞英说:“我故意射不中,你折一根柳条,站在旁边喊‘射中了!射中了!’我想看看朝中这些人有啥反应。”庞英按纪纲的吩咐去做,旁边的大臣都跟着庞英一齐喊“射中了”,没有人敢说真话。纪纲见了很得意,从此以后就更加放肆。

明武宗在位的正德年间,太监刘瑾受宠。为了掌权,他想出了一套办法。比如,每当要转呈大臣们的重要文件时,他就会先给明武宗安排杂耍、歌舞表演、戎服骑射、玩打仗等游戏,然后专挑明武宗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他捧上一大堆章奏要皇帝处理。明武宗正在兴头上,就骂他:“你是干什么吃的?拿这种屁事烦朕!”刘瑾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一点点地攫取了全权处理军国大事的地位。

明熹宗朱由校对木匠活儿十分着迷,他在位的天启年间,太监魏忠贤为了获得皇帝的信任独揽大权,每次汇报工作,都专捡朱由校摆弄绳锯斧刨、玩耍刀具最起劲儿的时候。朱由校玩性大发,哪里能听得进去,一心想早点打发魏忠贤离开,就心不在焉地说:“我都知道了,你赶紧去落实吧。”就这样,魏忠贤逐渐把持了朝政。

明代中期,毗陵(今江苏常州)有两个儒生,一个姓翟、一个姓颜,这哥俩好得像一个人儿似的,碰到一起就喝酒吹牛,指点江山,评论国内国际大事。有一天,颜大哥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时局政坛的看法,有些话很过分。他写好之后给翟兄弟看,翟兄弟一看,拍案叫好,就悉心收好了。没多久,颜大哥后悔了,去向翟兄弟索要,没想到翟兄弟装糊涂耍赖,就是不还给他。后来颜大哥时来运转,到北京城当了官儿,翟兄弟混得不咋的,总管他借钱,颜大哥有借必应,很大方。别人都以为是颜大哥为人仗义,谁也不知道他其实是有把柄握在对方手里。

明景帝朱祁钰当上皇帝后,给在蒙古人军营中当俘虏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滞留在边境后,皇太后和皇亲国戚们为国家考虑,命令我当了皇帝,以安定人心,我实在是推脱不开。现在我一心盼着哥哥您早点回来……等您回来后,如果您有别的想法,咱们再商量。你我都是亲兄弟,不分彼此,有什么事儿不能办不能谈的?我只是担心您一心只做普通百姓的想法老天爷不答应。”

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祁镇眼前的红人是石亨,他自以为参加“夺门之变”迎立明英宗复位有功,十分骄横放肆,过着豪华的生活,家里超规格盖了许多高楼大厦。有一天明英宗登楼欣赏北京城的优美风光,看见了石家大院,就问:“这是谁家的宅子?修得这么气派!”他身边的一位大臣吴瑾说:“看样子是哪位王爷的王府吧?”明英宗说:。‘不是王府。”吴瑾反问:“不是王府,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在天子脚下违规盖楼?”明英宗笑而不答。

石亨曾经找借口将李贤诬陷下狱,想把李贤搞臭、搞倒、搞死,但李贤的朝里的哥们儿朋友纷纷讲情;朱祁镇刚复出,也不敢得罪太多人,就把李贤放了出来,换了个部门。石亨听了这个消息,又惊又怒,再见到李贤时,他刚开始有点扭扭捏捏,不太好意思;过了一段时间,对李贤非常非常好,比以前更亲密,动不动就请李贤吃饭喝酒,在酒桌上一杯接一杯地敬酒。一碰上皇上召见李贤,他就提心吊胆;怕李贤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坏话;皇帝两天不召,他就心里害怕,就得没事找事进宫去拜见,然后出了宫,就四处张扬说皇帝是如何如何喜欢他、信任他,又对他说了什么关心话儿,让别人害怕他、羡慕他。

P1-5

序言

明朝的园子、梅花和茶

明朝嘉靖年间,富庶的中国江南一带,有钱人中间兴起了一股建私家园林的热潮,有人甚至为此不惜倾家荡产,花无数银钱建起庭园,里面遍植梅花,以便在冬天取用梅花上的落雪,用来烹茶品茗。

当时这个桥段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传统的生活美学中,有关茶、品茶的描述和主张里,雪水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茶圣”陆羽的“水质排行榜”上,雪水排在最末。这样的茶艺常识,明代的富裕阶层为何不知?难道他们是一群没品位、没文化的暴发户?但,其中的梅、雪、茶美好字眼,分明在提示着一种对唯美生活的追求:率性、不羁、浪漫、风雅、高洁、脱俗。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皇帝迷恋道学,权臣一心逢迎,大明朝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东南沿海倭寇横行,西北边境的蒙古铁骑甚至一度打到了京畿附近,东北边境的女真部族正在强势崛起。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当时的大明朝都是国事糜烂、千疮百孔,此种情形之下,富裕地区的大明子民、精通孔孟老庄和热爱中华文化的士子精英们、曾经出将入相的退休高官要人,怎能还如此沉迷于精致、美好、繁复的物质生活?他们看上去是如此超然,似乎没有一点与现实有关的焦虑。实际上,在嘉靖皇帝死后不到一百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就吊死在了北京景山。

兴园种梅、取雪煮茶这样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生活方式,引出了我心中的问号: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使得大明朝当时的既得利益群体、那些最富于创造力和精神追求的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精英,在国家需要他们奋发、需要他们鼓呼、需要他们奉献激情和才华的时候,却选择了在悠然、纯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中,寄托自己的精神和抱负?他们难道不怕自己的美好生活葬送在别人的手里么?他们的精神世界究竟受到过怎样的伤害,以至于他们会选择这样的沉默?

明朝的问号就这样印在了我的心里,在我工作之余翻书看书的时候,这个问号会时不时地蹦出来,在脑海里晃一下。我渴望了解这个500年前的真相。和中国大多数热爱历史的人一样,我读史的动力其实也更多的是源于好奇。

历史以及历史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曾经非常神圣。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和时光沉淀下来,凝在后人的记忆中,于是就有了历史,古人又崇拜祖先,也就对历史有着近乎宗教般的感情。司马迁不就无限深情地回忆过自己家族世袭官职“太史”的显赫与辉煌么?至今,也还有很多人抱有“以史为鉴”的胸怀来读史;自太史公以来,修史者也几乎个个声称要追随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摆出了一副不负后来读书人期许的架势。相比之下,以“猎奇”的姿态读史,就多少有些不敬。但正如我们所知,良好愿望与实际呈现往往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有些时候,它们甚至缺乏起码的契合。梁启超就说过:“二十四史,不过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也斥之是满本谎言,只写着“吃人”二字。写与读的关系,正像格非先生指出的那样,真相不在事实之中,而在对事实的解释之中。

作为一种纯粹的、没有功利期许的、私人化的阅读行为,读史不仅是愉快的,有时它还有可能是意味深长的。近代史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in)曾说,如果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种种重大的事件和制度,形成的看法就有可能深化。西贤斯言,也可以借来观察如今风起云涌的草根读史热、讲史热;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凑个热闹,信笔涂鸦,权作是人生一乐吧。

是为序。

2012年7月于沈阳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向孟森、吴晗、王春瑜、樊树志等明史大家致敬的过程;他们学问精深、见识卓越,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学无止境”。

体裁上采用的“段子体”,是对中国传统的“语录体,,的模仿和致敬。“语录体”的简洁、丰富、自由、灵动深深吸引着我,其“碎片化”的特点,和如今爆红的微博也颇有点类似;实际上,“段子体”的点到为止,也很有些当头棒喝、教外别传的意思。我希望,这些段子能给读者留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追求一个完整的、封闭的体系或论述并不是我的目标,而且,的确不是我力之能及。“段子体”于我来说也是遮羞。

有时,查找资料久了,会陷入一种幻觉,五六百年前的人们仿佛出现在我眼前,他们或载笑载言,或郁闷伤感,或慷慨豪迈,或委屈苟且,其种种情绪心结,一如每天我身边那些衣着光鲜、手持Iphone爱拍的现代人。就人性而言,古今之人相差不多。历史之可观可取之处,可能就在于此吧。

此书的编写过程中,诸多亲友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陈一范、沙晓东、朱慧超、杨沐春、刘军、邰力宁、张力、谭平、张信兴、张秦川、陈黎明、周小舞、黄跃东、曾雪琼、陈娅文、唐菊红、付小燕、袁婷婷、李茜、曾薇、黄马荣、吴松、郭凤兰、唐雪芹、陈佳、张姚、王键、马天浩、李东贵、邱洋洋、杨姝、林晶、陈小佳、宋超、何力。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书的完成将无法想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朝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慧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92044
开本 32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8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7: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