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培松文集》包含散文理论、散文作家、散文史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国现代散文研究方向较为完整、系统的文集,对现当代散文研究具有借鉴和推动作用。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余万。包括散文史和散文批评史三卷,散文创作研究、报告文学研究各一卷,文学论稿两卷,散文创作一卷。《范培松文集(2)》是二十世界中国散文史(下)。《范培松文集》主要来源于范培松先生30余年现代散文教育教学和创作,散文史、散文批评史都处于国内领先。
图书 | 范培松文集(2)(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培松文集》包含散文理论、散文作家、散文史等多方面内容,是我国现代散文研究方向较为完整、系统的文集,对现当代散文研究具有借鉴和推动作用。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余万。包括散文史和散文批评史三卷,散文创作研究、报告文学研究各一卷,文学论稿两卷,散文创作一卷。《范培松文集(2)》是二十世界中国散文史(下)。《范培松文集》主要来源于范培松先生30余年现代散文教育教学和创作,散文史、散文批评史都处于国内领先。 目录 第三编 消融聚合(四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中期) 第十四章 “工农兵”代言人时代的散文 第一节 角色转换:“工农兵”代言人的提出和确立 第二节 “工农兵”代言人的首次集体亮相:军旅散文 第三节 “工农兵”代言人的变脸艺术:散文“当诗一样写” 第四节 与体制不和谐的声音 第十五章 转折:后“工农兵”代言人时代的散文(上) 第一节 文化精神特征 第二节 巴金的《随想录》和回应 第三节 哀祭散文 第四节 游记 第十六章 转折:后“工农兵”代言人时代的散文(下) 第五节 江南散文 第六节 孙犁 第七节 汪曾祺 张中行 第八节 贾平凹 第十七章 台湾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诗化散文:余光中、杨牧 第三节 人文小品:王鼎钧、张晓风和亮轩 第四节 思乡小品:琦君、林海音和艾雯 第十八章 香港散文 第一节 都市文化背景下的港味散文 第二节 叶灵凤 曹聚仁 第三节 陈之藩 思果 第四编 和而不同(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末) 第十九章 “散文热”:重塑“自我”灵魂的狂欢 第一节 “散文热”整体观 第二节 “散文热”中的散文嬗变 第二十章 文化散文 第一节 散文体式变革 第二节 文化批判散文 第二节 民间思想随笔 第二十一章 西部散文 第一节 世纪末最后一个散文流派 第二节 主要作家(一) 第三节 主要作家(二) 第二十二章 女性散文 第一节 活跃的女性散文潮 第二节 社会派女性散文 第三节 抒情派女性散文 第二十三章 其他类散文作家 第一节 人生诘难散文 第二节 江南斜姿散文 第三节 回忆散文 第二十四章 台湾散文 第一节 自由至上:散文的精神时尚 第二节 都市散文 第三节 乡土散文 第四节 田园散文 第二十五章 香港散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学者散文 第三节 其他散文作家 附论:澳门散文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范培松文集(2)(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培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9222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8 |
宽 | 184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