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培松文集(6)(精)》编著者范培松。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万字的《范培松文集》,并以此庆祝范培松教授70大寿。首发仪式上,在散文领域孜孜以求数十年的范培松说,他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了人生乐趣。这套文集,正是他的精神家园,里面是他辛勤浇灌出来的各色花草。
图书 | 范培松文集(6)(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范培松文集(6)(精)》编著者范培松。 《范培松文集》共八卷、总字数达300万字的《范培松文集》,并以此庆祝范培松教授70大寿。首发仪式上,在散文领域孜孜以求数十年的范培松说,他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了人生乐趣。这套文集,正是他的精神家园,里面是他辛勤浇灌出来的各色花草。 目录 散文评论 解放散文 反差动真格乱步 散文与科学 谈谈散文的读和写——答《语文报》记者问 黄宏地散文印象 十年散文漫步 正在转向、蜕变中的游记 爱神终于叩开了散文的大门 当诗一样读——关于散文欣赏 谈谈高校散文写作教学 瞎摸索与新局面——关于散文创作的通信 告别“上帝”——杨朔、刘白羽、秦牧散文透视 答《青少年日记》杂志社的记者问 “苏州土著”的风俗小品——读吴凤珍的《古城遗珠》 论京派散文 我看“大散文” 散文——小青的“家” 世纪之交:散文还能热多久. 论散文的复活与辉煌——世纪末散文回忆. 京派与海派散文批评比较论 我看九十年代散文的兴盛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批评概观 评喻大翔《用生命拥抱文化》 “苏州土著”的“朝花夕拾”——评莫砺锋的《浮生琐忆》 散文理论批评发展畅想 我的散文观 散文——“自我”的一种艺术阐释 以最佳姿态释放自己——评王建的散文 建构散文与散文史研究的高地——丁晓原与范培松教授关于散文的一次交流 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 把激情献给了诗歌把唠叨留给了散文——评北岛的散文 钱锺书杨绛散文比较论 当今散文的审美及评估 “文化沧浪”永远文化——读《盛世花开》 在文学园地里遇见你,是个奇迹——评柳袁照的散文《在这个园子里,遇见你》 论散文的三重境界 文化人性:散文的变革及可能——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在场主义散文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 文学评论 略论悲剧的典型意义 不要轻贬昭君怨——对《王昭君》的评论的评论 论陆文夫近作对市侩主义的批判 论陆文夫小说的艺术蜕变 陆文夫评传 孤独者的灵魂独白 我看张爱玲 贾平凹和《废都》 “苦”而堪言“鬼”气灵动——读《徐卓人中短篇小说集》 寻觅宽容——读张抗抗的《情爱画廊》 《那个年代的故事》香而醇 论中国八十年代的“饥饿文学” 寂寞鸣——读朱文颖的中短篇小说集《迷花园》 自尊自立的宣言书——读亢彩屏的《落叶满长安》 关于“苏州文学” 叶圣陶论 苏州文学三十年 王一梅:构筑爱的天堂 一个人的文学史如何可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范培松文集(6)(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范培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9222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80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