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墙隔墙(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克敬进入文坛,是一种典型,从乡间到了城鼻,以一支笔在城里居大,曾任一家大报的负责人。他热爱散文,更喜爱小说,笔力是宽博的,文字更有质感,在看似平常的叙述中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颤的东西,在当今文章写得越花哨越轻佻的时风下,使读者看到了别一种生活,品味到别一种滋味。《墙隔墙(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收录了吴克敬的经典小说作品。

内容推荐

《墙隔墙(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简介:吴克敬是陕西省在国内文坛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年作家,从成名作中篇小说《渭河五女》开始,他先后在《当代》《美文》《随笔》等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2007年,他的中篇小说《状元羊》在《江南》杂志第一期上首发后,又被《小说月刊》作为第二期的头条转载。《墙隔墙(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是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内容包括:墙隔墙、美丽雪人、你说我是谁、七彩哈达、珍藏的父亲等五部中篇小说。

目录

墙隔墙

珍藏的父亲

美丽雪人

你说我是谁

七彩哈达

试读章节

辣椒红了,高梁红了,柿子红了……还有侯立魁一路走来的心,也红红地跳着,老是跳个不停。他是来看老班长冯元成的,复员回来,在家呆了两天,就从林由县的侯家沟走出来,走上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走进了西府地界的坡头村,来看他的老班长了。在部队上,老班长冯元成对侯立魁的好,是众所周知的。练习刺杀,侯立魁做不到位,老班长手把手地教,再还做不到位,别的人下操走了,老班长把侯立魁留下来,陪着他继续做,做到月上三杆,侯立魁做了一身的泥汗,老班长也做了一身的泥汗。就是侯立魁的军服破了口子开了线,笨手笨脚不会弄,也是老班长从他手里抢过去,替他缝得平平整整……总而言之,老班长冯元成是把侯立魁当做了亲兄弟来看待的。

老班长冯元成复员了,侯立魁接了他的班,当了一年的班长,现在也复员了。心里感念着老班长冯元成的好,这就紧赶慢赶地来看老班长了。

看望老班长冯元成,侯立魁好像还揣着些私心的。这个私心不好说出口,但侯立魁的心里明镜儿一样,顺茬儿呢,他就还能看望老班长冯元成的婆娘他心爱的嫂子皮秋果哩。

嫂子皮秋果答应过侯立魁,给他保媒说一个像她一样美好宜人的新媳妇。

侯立魁心想,嫂子皮秋果不能食言,他现在复员了,他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娶一个心爱的媳妇儿!

当然,必须是像嫂子皮秋果一样的媳妇儿呢。

这是一个标准,侯立魁在心里立下了誓言,不如嫂子皮秋果的女人,他坚决不要。这一点是毋庸商量的。过去了一年多,嫂子皮秋果来部队探亲的情景,像是一幕经典电影,永难磨灭地刻印在侯立魁的记忆中了。

在见嫂子皮秋果前,侯立魁受了老班长冯元成的指示,去了部队驻地的一家小超市,在那里,侯立魁精挑细选了几样吃货,有葵花籽,有花生豆,有大白兔奶糖……最后要付账了,侯立魁想起来,还又买了几个梨儿和苹果。转到水果档上,侯立魁在一堆一堆的梨儿和苹果档里挑着,他挑的标准说严格也是严格的,说马虎也是马虎的,不论大小,都必须带着把儿。家乡的风俗,期待生育的夫妇,吃了带把儿的果子,生育的孩娃就会带着把儿。再者说了,老班长冯元成和嫂子皮秋果,虽则是在家结的婚,他们战友却没人参加。嫂子皮秋果到部队上来了,这一课是要补上的。挑了带把儿的果子,拴上红绳子,悬在空中,让老班长冯元成和嫂子皮秋果咬,该是一项再好不过的游戏呢。侯立魁这就耽误了些时间,到他圆满完成采买任务回到班里,美丽宜人的嫂子皮秋果已经鲜艳地到了好一会儿了。

侯立魁的嘴张着,不大不小地张着……这不是他嘴馋,想要吃他抱回班里来的吃货,尽管那葵花籽、花生豆、大白兔奶糖、梨儿和苹果都是那么好吃,那么吊他的胃口,他都是能忍的。他所以张着嘴,所以眼馋,都是因为嫂子皮秋果,就那么端端正正地围在一群绿色迷彩服中间,浅浅地笑着,迎着大家的嚎吵和喧闹。侯立魁觉得他的心“咯噔”一下,像是一颗爆炸了的手榴弹,到处都是飞溅的弹片,每一块弹片上,都沾染着红亮的血色。太漂亮了,太迷人了,一身粉红色的裙装,映着嫂子皮秋果的脸蛋,使她浅笑着的脸色,透着粉红色的亮光。

班长冯元成接过了侯立魁抱在怀里的吃货,把葵花籽和花生豆豪气地倾倒在几张拼接在一起的小桌子上。军营不比星级宾馆,没有那么多排场,有的都是简便实用的东西,譬如这些油漆成绿色的小桌子,和油漆成绿色的小凳子,装点着作为老班长冯元成和嫂子皮秋果婚房的一间营房,让人看来,倒也有种让心存感激的踏实。

嗑着葵花子,吃着花生豆,消化着大白兔奶糖……嫂子皮秋果才腾出身子,给一伙嘻嘻哈哈的兵崽递烟点火,点到侯立魁跟前了,嫂子皮秋果却不给他递烟,自然也不给他点火。

嫂子皮秋果说:抽烟不好,别把你的白脸脸熏黑了,没人给你做媳妇。

侯立魁那天的脸皮特别厚,跟着嫂子皮秋果说:我这人听话,但是嫂子,你得答应我,给我说个媳妇儿。

嫂子皮秋果很干脆地应了下来,说:好么,嫂子给你保个媳妇儿。

侯立魁就有些得意忘形,登着鼻子上脸了,说:保个像嫂子一样的媳妇儿。

轰笑声骤然大起。侯立魁的脖子上挨了重重的一巴掌,是老班长冯元成抡上去的,嘴里还骂着侯立魁,说你狗日的贼心不小啊,想揭班长的锅盖,以后有你娃穿小鞋抹眼泪的时候。

佯装恼怒的老班长,压不住心里发狂的侯立魁,他说班长冯元成不能太自私,嫂子皮秋果是他的媳妇儿,也是大家的嫂子。俗话说得好,嫂子的尻蛋子,兄弟的一半子。

P3-5

后记

好像是,人活到五十岁,像道坎儿一样,不想思量也要思量的。我尊敬的贾平凹先生,在他五十岁时,因为心有所想,他写了篇《大话五十》文章,我认真地读了,感觉他是真该“大话”的,而且绝对有“大话”的理由。

不可避免的,我五十岁时,也是想写一段文字,为自己的五十岁作个纪念。但我那时,心里很乱,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了下来。我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又怎样来写?我能像平凹先生那样“大话”吗?显然不行,就是在今天,我的年龄又翻过了五岁,都已累计五十五岁了,我想我仍然不能“大话”。我必须要有这个自知自明,那么我就“小话”一下吧。

我得承认,后世尊为圣哲的孔子,为人生五十岁所设定的命题,绝对是个天才的题目。他说了,“五十而知天命”。那么,何为“知天命”?孔子又天才的没作解释。因此,我在浩若烟海的文牍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体会和领悟。我不能说哪一种体会就好,也不能说哪一种领悟就不好,我感觉每一种说法,都有他的道理,而且也都说得过去。但我还有我的理解的。

那么,我的理解是什么呢?

我找来一幅孔子的画像,手举在我的眼前,和他眼对眼地交流着。我知道画像上的孔子是不能言的,而我面对着他的画像,却也不能言。我担心着我的言语,说出来不合他老人家的意,他会否吐我一脸唾沫?于是,我就只能默默举着他,和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做着一种持久的对视。我奇怪,对视的时间一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一页薄薄纸面上,活跃起来了。我不敢保证,生前的孔子就长了那么两颗好看的兔儿牙?但在纸面上活跃起来的孔子,却真真切切地生着两颗让人着迷的兔儿牙。

孔子的兔儿牙轻轻地启动着,他对我说,让我不要有顾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真心话。

受了孔子的鼓励,我不再担心了。而且我能保证,我说的是真心话。想想活到这把年纪,还不畅开胸怀说真心话,大概就没有多少机会了。而这,也正是我对“知天命”说的一种解读。

如此说来,人也是真够悲哀的,负累终年,却实在很难真实的活人。

但我却还想说,这又能怪谁呢?可能谁都不能怪的,社会生活原本就是一堆染了色彩的泡沫,五颜六色,很漂亮,也很虚假。

所以,便是五十岁的年纪,要说真心话,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好在我现在五十有五,冒点风险应该是不怕的了。

我冒风险说的话,是我对“知天命”这个天才命题的又一种解读。我以为,人活到五十,所以要知天命,是因为我们的肉体,已经经历了春天和夏天,甚至已经经历了初秋,而步入金黄的深秋了。时间对于每一个肉体,其实没有多少可以忽视的了!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收成,却还存在遗憾,你就要抓紧时间,把你的遗憾补充起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成功,却心中还有理想,你也应该抓住时间的尾巴,让你的理想更加圆满起来。

这是一点错都没有的,因为人过五十,可以有效运用的时间确实很有限了。

我正是在五十岁的这一年,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的工作岗位上,突然天机顿开般想到这么许多,并且认真地回想自己,到这时候还有什么遗憾或者理想?我又自然地想到了文学。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犹豫呢?没有了,我自觉地,奋勇地向我神圣的文学大梦走来了。

但我走得一点都不大方,甚至还有些胆怯,我怕我五十岁的脚步,在文学的路上会走得非常坎坷,也可能走得非常稚嫩,走得要让人取笑的。

因为人生的路,千条万条,哪一条路都比文学的路好走。想想我自己,中学毕业回到农村种地,我很快就熟悉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技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生活的村子,哪怕是白了胡子的老人,说起我,也要称赞我是不错的庄稼把式;在地里种着庄稼,我却又自学着木匠的手艺,也不是正式拜了师傅的学,完全凭着自己的悟性,先在家里给人成批地做蜂箱,钉蜂架,慢慢地做着,就开始打制娶媳妇嫁女要的描金箱子和板柜了,更进一步的,我还学会了做风箱和打架子车,这样两种木制作品,是最见一个木匠功夫的,我仍然可以豪迈地说,在我生活的那一方天地间,因为我做的风箱总是气足,而我打的架子车又都劲儿訇,所以要比别的匠人多卖几个钱!我后来还做了一段财务工作,下来又做了一阵新闻工作……什么样的事情做起来,只要有心,善于用心,其实都是不难做到的。而文学,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便是有心,也真正的用了心,结果也不一定就好。

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十分醉心于文学的创作,虽然也可说小有成就,但我的付出,与那样的小成就是远远不能相称的。

忽然地到了五十岁,再一次扑到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熟悉和要好的几个朋友,都很惊讶我,放着舒服自在的日子不过,给自己找罪受吗?

当然也有朋友是支持的,对我重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给予了热忱的支持和帮助。

我在这里想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我感谢我的朋友,不论是怀疑我自找罪受的人,还是大力支持帮助我的人,正是他们的怀疑,和他们的帮助,让我的脚重新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后,一步步走得特别的踏实,特别的坚定,我知道,帮助是一种支持,而怀疑更是一种鼓励。

张军孝先生主持着西安出版社的工作,值此建国六十年之际,在大过年的日子,和我约在南郊的家里聊天,他感慨西安的作家,立足于西安,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西安出版社却未出他们任何人的任何一部作品。他为此遗憾着,设想出一套西安作家的精品系列丛书,并以此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对军孝先生的这一创意,我打心眼里高兴着,答应他,一定要全力配合,使他的美意,迅速变为现实。

我紧张地整理着我的新作,我是要把我认为的好作品自选出来,参与到这套创意非凡的活动中去。但我知道人是一样的,自己的娃娃自己爱,没法取舍时,就把《新华文摘》《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以及中国散文排行榜上榜作品都选进来,给自己装一装门脸了。

我愿意读者朋友喜欢我的作品。

2009年3月12日西安后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墙隔墙(吴克敬中篇小说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克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3516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023018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