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由赵晓耕主编,本文集的最终目的是试图沟通当前法律史研究和部门法研究,使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更具有法学的实践品格,充分发掘传统刑法资源在新时代法制建设中的实际价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夙愿。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同仁努力的方向,也应当是全体法律史学人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将继续努力推动类似于本次研讨会形式的各种学术活动,为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和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图书 | 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由赵晓耕主编,本文集的最终目的是试图沟通当前法律史研究和部门法研究,使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更具有法学的实践品格,充分发掘传统刑法资源在新时代法制建设中的实际价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夙愿。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学科同仁努力的方向,也应当是全体法律史学人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将继续努力推动类似于本次研讨会形式的各种学术活动,为中国法律史学的研究和中国传统刑事法律的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内容推荐 《唐律疏议》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集大成者,影响唐后历代立法,相传至今。《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由赵晓耕主编,《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收录的十九篇文章,基本涵盖了唐律研究的所有方面,试图以当代的眼光来解读唐律,充分发掘传统刑法资源在新时代法制建设中的实际价值,沟通当前法律史研究和部门法研究,使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更具有法学的实践品格,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夙愿。 目录 上 篇 古律新议 赵晓耕 陆侃怡:新世纪十年中国的刑事法制发展 陈 玺:唐代立案制度考略——以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为线索 卢 楠:《唐律疏议》之“不孝”一准乎礼 孙家红:论唐律“子孙违犯教令”条与不孝罪的区别和联系 刘晓林:唐律“戏杀”考 徐燕斌:唐律“不应得为”罪研究 闵冬芳:唐代保辜制度源流小考 李 伟:唐代缘坐制度实施情况考辨 谢红星:严而不厉:唐律惩治受贿犯罪的立法特点及其落实程度分析 李相森:唐后期唐律的适用:以鱼玄机案为中心的考察 下 篇 今昔对论 赵晓耕 杨光:用现代法学方法规范唐律条标:评《唐律疏义新注》 沈玮玮:家国之合分:唐律亲亲原则与当代刑法——兼论古今比较的意义 王平原:唐代与当代死刑的对比解读 徐广兵:《唐律》与我国老年人犯罪立法——传统与现实法制的权衡 李伟迪:亲属受贿立法与《唐律疏议》第145条的变迁 蒋家棣:论唐律惩治官吏受贿的规定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韩 伟:唐律与当代刑法关于“对生命紧急避险”行为规定之比较 张玲玉:具体与抽象:《唐律疏议》与现行刑法语言风格之比较 江 琦:传统法律俗语与当代刑法:以唐代“十恶不赦”为例 后记 传统法律的价值——大题小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今之平--唐律与当代刑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晓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376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6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9.4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