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大公开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平辉编著的《北大公开课》选取的课程以思想深度见长,举凡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课程均涵盖于内,力求全面提高本书的文化内涵,以严谨、翔实的语言描述中国古代民族史、官阶制度、妇女制度、《周易》大成、诸子百家、名士风流等众多话题,并对水墨丹青、琼楼玉宇等中国传统瑰宝进行简略的介绍,坐以论道,于寥寥数语中尽显中华文化之神奇,于无形中提升读者的文化涵养。

内容推荐

百年北大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结合的阵地,这里聚集了最优秀的学者和各类学科的大师,这里有中国大学中最受欢迎的公开课,一堂堂最具历史深度、时代科学性和人文艺术性的精彩课程,将你带入人文艺术的殿堂,奔腾在学术思想的天空,助你登上个人发展的舞台。《北大公开课》汇集了北大公开课关于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方面的知识,以一种全新的高度和广度,拓展广大读者的视界,尽享思想文化的盛宴。

《北大公开课》由王平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历史课,记录过往时间柱上的文明

Lesson 1 中国古代民族史

Lesson 2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

Lesson 3 中国古代妇女制度

Lesson 4 唐宋元时期中国与中世纪欧洲

Lesson 5 晚清女性与社会

Lesson 6 简牍与丝绸之路

第二章 国学课,倾听古老的永恒智慧之音

Lesson 1 群经之首《周易》

Lesson 2 先秦法家与现代法治

Lesson 3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Lesson 4 禅宗智慧与心灵修炼

Lesson 5 解读庄子——逍遥天下,悠游世间

Lesson 6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Lesson 7 《孙膑兵法》——以“道”制胜

Lesson 8 解析历代帝王,助力现代企业

Lesson 9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Lesson 10 品名士风流,体悟内心真谛

第三章 文学课-诉说人类灵魂翩飞的蝶梦

Lesson 1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与诗学研究

Lesson 2 中国民俗与社会生活

Lesson 3 中国民间文学

Lesson 4 接受美学理论的嬗变

Lesson 5 先秦诸子讲说

Lesson 6 我们怎样研究《诗经》

Lesson 7 美国华裔小说与戏剧

Lesson 8 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鉴赏课,欣赏艺术审美的高级趣味

Lesson 1 水墨丹青——中国书画艺术

Lesson 2 琼楼玉宇——中国传统建筑

Lesson 3 火焰神工——中国古代陶瓷

Lesson 4 玉与东方之美——中国玉器

Lesson 5 历史的铜绿一中国青铜器艺术

Lesson 6 霓裳羽衣——中国舞蹈美学

Lesson 7 高山流水——中国古代声乐

Lesson 8 清心寡欲——中国茶道

第五章 哲学课,走进爱智慧的玫瑰庄园

Lesson 1 儒家与修身治世

Lesson 2 道家与阴阳哲学

Lesson 3 法家思想与生存谋略

Lesson 4 兵法与策略竞争

Lesson 5 后形而上学与后现代主义

第六章 逻辑课,探索人类会拐弯的奇妙思维

Lesson 1 科学与欧洲历史

Lesson 2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Lesson 3 希腊与文明城邦

Lesson 4 葛兰西的霸权思想

Lesson 5 霍克海默与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则

Lesson 6 列斐伏尔与日常生活批判

试读章节

中国古代民族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几千年来,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其中一些民族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却又勃然兴起。可以说,各民族在创造自己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追根溯源,各民族的祖先大都起源于古人类。早在传说时代,居住在中国北方的人被统称为狄,东方的人被统称为夷;南方的人被统称为蛮;西方的人被统称为戎。

在广大的中原大地上,炎帝的族群最先进入黄河中游,随后黄帝的族人也迁徙到这里,两族逐渐融合。华夏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是黄河流域的居民经过了夏、商、周三个时代的变迁,然后他们不断将周围羌、戎、夷、狄、苗、蛮等族也吸收了进来,最后才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华夏族。与此同时,有些民族虽然没有与华夏族融合,但是联系却逐渐加深了,比方说东方的九夷、南方的苗蛮和西北的氐、羌、狄等族。

到了春秋时期,许多少数民族开始与华夏族杂居,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当时中国共有齐、楚、秦、晋、吴、越六大强国,北方诸国称其中的吴、楚、越三国为蛮夷,视秦为戎狄。到战国时,南方的楚国疆土更加辽阔,境内居住有华夏族和许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间的文化相互融合,为后来秦汉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在广大的北方,匈奴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淮河流域的东夷,长江流域的南蛮,闽浙粤桂的越人以及西方各族,都归秦王朝直接统辖。

到汉朝时,华夏族进一步吸收其他民族成分,族群日益扩大,形成了人口近6000万的大民族,后来称为汉族。汉朝比秦朝更加统一,至汉武帝时又北败匈奴,西收西域,南辖南越和西南夷,疆域日益扩大。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又经常处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鼎立并峙,群雄割据的状态,在这期间,中华民族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同化。

到唐朝,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比过去更加密切。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主要采取以恩惠和安抚为主的政策,许多部落、部族纷纷归附。唐朝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地方政权,由中央王朝册封各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等世袭官职。

唐朝灭亡以后,国家首先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多元割据状态,随后的宋朝又先后同契丹族的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对峙,斗争不断。此外,当时还有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甘州回鹘、西域高昌回鹘、于阗李氏王朝、黑汗王朝、吐蕃和大理等少数民族政权。在这一时期,汉族人民与契丹、女真、党项等族一起,开发了中国北部的广大地区。

后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王朝——元朝建立起来了,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从此以后,宋、金、夏以及吐蕃、大理、回鹘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复杂局面也彻底结束了。

从元朝直到现代,中华民族保持国家统一长达700年之久。在这期间,虽然也先后出现了一些分裂或割据,但都是短暂的或局部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发展史。

1.汉族的形成与发展

在中国,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

按照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推算,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上活动在向东到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向西到陇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一般认为即是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公元前21世纪以后,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尽头,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夏王族为大禹之后(出自羌、戎),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周王自称其先祖为夏人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这些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而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的斗争和融合,形成共同族体。西周时,为了能够与蛮、夷、戎、狄等族相区别,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已经开始出现了。

春秋时,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已经产生,而且比较强烈了,当时族类与文化成了区分华夏与蛮夷的重要标准,其中以文化因素最为首要。至战国,秦、楚同齐、燕、赵、韩、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国之间相互合纵、连横、兼并、争战,虽然族体不相同,但是华夏众多民族逐渐统一的趋势已经形成;另外,其他的戎、狄、夷、蛮族也逐渐与华夏融合,这时候,华夏便形成了稳定的族体,分布在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在秦国兼并了其他六国之后,诸夏民族终于获得了统一。在秦汉一统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400余年,沟通西域,降服匈奴,征服西南夷并设立郡县,平定赵氏南越及东瓯、闽越,版图空前扩大,而各个汉语民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逐渐由多个民族融合为一个崭新的民族——汉族。

从西晋末年起,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了明朝、清朝时期,南方汉族人口已经超过了北方。从明朝开始,有些汉族人民已经开始移民至东南亚地区,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移民至欧洲、北美等地。P2-4

序言

北京大学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近百年的沧桑风云,在这段不平静的岁月里,不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轩然巨波,还是改革开放引起的经济浪潮,北大作为各种思潮的重要发祥地和最早的传播者之一,都起到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思想的前沿性和代表性,没有其他院校能够替代。

对于普通人来说,北京大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大部分人与北大缘悭一面,遑论产生知识或感情交叉点。可喜的是,北大面向校外人士开放了一些课程——北大公开课。即使我们不能够成为北大学子,也可以像北大学生一样学到北大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听到北大教授精彩的讲解。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北大公开课的精神内核,扩大知识的传播范围和速度,我们在对北大公开课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学习之后,编撰成书,呈现给读者。

不管世界如何变幻,社会怎样发展,我们追求的物质和精神目标基本都是一致的,那便是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安宁和平静。北京大学一向以传播新思维著称,它能在这一点上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本书选取的课程以思想深度见长,举凡历史、国学、文学、鉴赏、哲学、逻辑等课程均涵盖于内,力求全面提高本书的文化内涵,以严谨、翔实的语言描述中国古代民族史、官阶制度、妇女制度、《周易》大成、诸子百家、名士风流等众多话题,并对水墨丹青、琼楼玉宇等中国传统瑰宝进行简略的介绍,坐以论道,于寥寥数语中尽显中华文化之神奇,于无形中提升读者的文化涵养。

此外,本书还精心摘选了一些西方逻辑课程,并单独成章,盖因其为近现代科技进步之根本因素之一,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长久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不可不知。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渎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成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北大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

我认为爱情首先是专一,你不能同时去爱两个人,否则要闹矛盾。一个人的一生主要精力应放在学问和事业上。

——北大哲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

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于浯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北大教授,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大公开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平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2031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