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最具隐士气质的国学读物,创办于中国文化策源地终南山。以行者践行传统文化精髓,贯通儒、道、佛、武、风水、养生等中国文化,为隐士文化代言,做“中国智慧”优质供应商!
本书为《问道》2010年第4辑。
图书 | 问道(第4辑2010) |
内容 | 编辑推荐 《问道》——最具隐士气质的国学读物,创办于中国文化策源地终南山。以行者践行传统文化精髓,贯通儒、道、佛、武、风水、养生等中国文化,为隐士文化代言,做“中国智慧”优质供应商! 本书为《问道》2010年第4辑。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 这里所谓“问道”,即是在中国先哲及西方先哲的启迪下再度返回到人生之原始真切处,探询那对于人说来可以应然相期的虚灵之真际。新的“问道”者的一个执著的信念在于:运思之灵韵犹如艺术之匠心,可认同的精神传承当在永不重复的富于生命个性的创造中。 《问道》为“问道”者而设,它的初衷和归趣只在于“问道”。与所“问”之“道”相应,《问道》相信,“道”敞开着,它息息相通于情态各异的学人的真切生命。为此,《问道》也为自己留住了一份希望,一份即使在某个时刻不免失望却也决不至于绝望的那种希望。 目录 述议 国学溯源——先秦学术渊流考辨 中国自然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康德美学中的崇高之维 寻绎“审美自我”——费希特美学思想发微 “美”与“死”——爱伦·坡的诗歌与心理小说探析 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哲学向度——伽达默尔与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 考释 《兰亭序》作者新议 近代以来以篇为单位疏解《论语》之考辨(下) 大·仁·道·命——孔子时代“道”对“命”的穿透与“崇高” 意识的诞生 辨正 “逻各斯”与“道”考辨 近代以来《论语》注本之中庸观及其学缘辨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问道(第4辑2010)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克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4546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5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61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