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一书是杨国荣周志的博士论文。在进行论文答辨时,几位前辈专家曾给以肯定的评价,给他许多鼓励。部分内容在有关杂志发表后,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这本著作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一、从考察王学的二重性入手,对它的内在结构及其在后学中的历史展开过程,作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王学融虫普遍之理与个体意识及其肯定本体(良知)与工夫(致良知)之统一这一极为重要的理论特质。二、由对王学体系的内在矛盾的揭露,进而说明王门后学的分化,着重考察了志(意)知之辨的演进,李贽把王学引向异端,黄宗羲完成对王学的自我否定,并在“历史的余响”的标题下讨论了王学中国哲学近代化中的双重作用等。第一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考察,比较好贯彻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因此许多论断显得很有说服力。三、作者比较充分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参考了前人和时贤,包括海外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加以评析、折衷、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本书既具有较广的理论视野,又能在许多环节上作深入的微观考察,是一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理论著作。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王学的兴起

第一节 王学形成的历史前提

第二节 理学的演变与王学的产生

第二章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

第一节 心(良知)的内在结构及其逻辑展开

第二节 致良知:先天良知与致知过程之辨

第三章 致良知说的分化

第一节 从先天本体到现成良知

第二节 先天本体的超验化与归寂以致知

第三节 本体与工夫

第四章 志(意)知之辨的演进

第一节 “造命却由我”与“意为心之主宰”——泰州学派的唯意志论倾向

第二节 志道与顺乎无内外之则

第三节 “意蕴于心”与“知藏于意”——刘宗周论意知

第五章 从良知说到童心说

第一节 童心说:天理的剔除与个体性原则的突出

第二节 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第三节 性情不可以一律求

第六章 王学的终结

第一节 从以心为体到心为气之灵处

第二节 工夫与本体关系的再思考

第三节 从心体的历史展开到学脉的历史展开

第四节 个体与整体之辨:启蒙思想的前奏

第七章 历史的余响:王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第一节 从心物一体到“体用不二”

第二节 个性与直觉:良知说的二重影响

第三节 王学与中国近代的唯意志论思潮

第四节 致良知与知行合一说的余波

附录(一)心物之辨与天人之际

附录(二)致良知说再阐释

后记

新版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国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3417901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03-09-01
首版时间 2003-09-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03079691
中图分类号 B248.2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