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教育谬误之源:从修辞与讽刺的历史演变谈起》199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美国文化教育界,特别是在修辞演讲学、写作学、文学、哲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书1991年获得美国大学写作与交流学会的优秀学术专著奖。作者施文娟教授在著作中,不但表现了独到的见解,还对其他有关论著进行了借鉴和评议。
图书 | 西方文化教育谬误之源--从修辞与讽刺的历史演变谈起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方文化教育谬误之源:从修辞与讽刺的历史演变谈起》1991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美国文化教育界,特别是在修辞演讲学、写作学、文学、哲学以及传播学等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书1991年获得美国大学写作与交流学会的优秀学术专著奖。作者施文娟教授在著作中,不但表现了独到的见解,还对其他有关论著进行了借鉴和评议。 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的话 导论 第一章 前柏拉图时期哲学家 对logos(逻各斯)和逻辑的认识 logos(逻各斯)的原始起源 诗人的骗术:构编(poiesis)、虚假(pseudos)和狡诈(apate) 前柏拉图时期的修辞:诡辩还是论证 第二章 柏拉图为对话辩护 作家、演说家、嘲讽:古希腊“智者”的教诲 柏拉图的“修辞学真谛”:对话 对话与辩证:哲学家的诡辩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词汇逻辑与修辞动机论 基本原理:分裂背叛还是发扬光大 词句与论点论据:从分门别类到剖析论题 修辞学科化 第四章 西塞罗的文化教育价值观 承上启下的笔神 调整修辞与历史的关系:从记载史实到记叙: 反对否定哲学真知的修辞论 对希腊哲学、修辞学的继承与批判 第五章 奥古斯丁对谎言的批判 修辞史上的转折点:集修辞家、教育家、理想家、新教徒和主教于一身 论语言符号、语义、文学谎言和修辞寓言 论语言之原罪 第六章 自我的刻画与真理的消亡 存在的探索是一场骗局 文学、修辞、逻辑只是自欺欺人 重创“自我”不过是幻觉 被历史忽视的事实,被修辞忽略的语义 附录(英语原文) 1.参考书目 2.开场白 3.尾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方文化教育谬误之源--从修辞与讽刺的历史演变谈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施文娟 |
译者 | 吴晖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2396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4-05-01 |
首版时间 | 2004-05-01 |
印刷时间 | 200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西 |
长 | 214 |
宽 | 14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14-2002-390 |
版权提供者 | C.Jan Swearingen |
定价 | |
印数 | 1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