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尘中的幻象
内容
编辑推荐

《红尘中的幻象》由吴九箴所著,主要内容简介:财富、地位名气,别人对你的赞美或批判,乃至于珠宝、股票、名车和豪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暂时的,都是很多因缘或很多条件,在某个时空下聚合而出现的假象。

如果你身负高额卡债,如果你活在恐惧不安中,如果你官司缠身诸事不顺,你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运用智慧面对眼前的一切。世上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除了你的执著和无知。

内容推荐

现代人总是对不存在的幻觉、假象,抱持过高的期待,而导致内心无法平静自在,让自己深陷苦海。《红尘中的幻象》将指导你如何才能活得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没有空虚失落感?如何在人世中让生命升级,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如何在人世中活着解脱,不寻短逃避痛苦?面对困境要有智慧,不能只靠感情寄托的方式来麻醉自己、自欺欺人;做人要觉醒,要看清很多事情的假象,才能真正的离苦解脱。

《红尘中的幻象》由吴九箴所著。

目录

自序 世间最恐怖的不是欠债,而是欠智慧/1

第一篇 债不是债,债是你无知的结果

 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3

 没有智慧的人,才会欠债/9

 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看不清因果?/15

 债是假的,因果才是真的/24

 人没有智慧,债就无所不在/33

第二篇 忧郁症,其实是进入涅槃的门票

 佛法是免费的止痛药?/43

 佛教是最古老的诈骗集团?/54

 黑白无常会出来逛大街?/63

 蜜月效应原是梦幻泡影/74

 喝了一百杯水还是渴的人/90

 白斑是一封来自无常的挂号信/96

 忧郁症,其实是进入涅槃的门票/104

 佛,其实一直躲在我们体内/117

 没有慈悲心的出家人?/133

 先学会做人,再谈成佛/137

第三篇 你我都只是万丈红尘中的幻象

 天不从人愿,才是公平的/147

 金刚经说,人生只是一场游戏/154

 其实,孤苦克不见得不好/165

 再让我轮回五百世,仍要爱你/172

 各安天命,就是做善事/178

 其实,你每天都在写来世的剧本/184

 神鬼魔,都是真实不虚的/195

 烦恼是风,人是草/207

 你以为“你”真的存在?/216

 活着解脱,求人不如求己/226

 每天,都要觉醒地活着/235

试读章节

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

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佛陀会怎么处理?

这是一位朋友问我的。当然了,佛陀是不太可能要缴信用卡债的,因为他早已经看穿了因果。菩萨尚且畏因,佛陀如何能不怕因果?

问题是,佛法教给人的是看空一切,老实念佛,然而,我们平凡人看空之后,仍要回到现实去打卡、倒垃圾、准备晚餐;我们平凡人念完佛后,就算没有欠信用卡债,也有房贷和水电费要缴.

我们无法像佛陀一样,整天在树林里打坐,饿了就托钵去化缘,不用为了柴米油盐去看老板的脸色。

因此,这里所说的信用卡债,只是个象征,象征俗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焦虑,并不是说佛陀真的会去乱刷卡欠下卡债。

我常在想,假设佛陀不小心或者受人拖累而有了卡债或烦恼时,他会如何处理和放下?毕竟,这才是佛法能帮人脱离烦恼的关键。

有时候我自己也会迷惑,难道说佛法只能在深山或寺庙里修行吗?

毕竟,世间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并非每个人都能遁世超俗。佛和佛法,到底要如何帮助深陷红尘、有一堆责任和义务要负的众生?

除了叫人看开了、不执著,除了叫人念佛立志前往彼岸,佛法是否能帮我们缴清房贷和信用卡债,让我们钱包满满、一生无忧,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老实说,佛是无法帮我们缴房贷和卡债的。

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因为非人,他早经历过当人的苦痛和无知,所以超越了人的境界,蜕变成佛。所以他不用缴房贷和卡债,更不会帮我们缴任何费用。

如果真要假设,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时,他会怎么面对催债压力或暴力讨债公司的威胁呢?

我想,佛应该会永远保持一种觉知因果的状态,心思清澈地、勇敢地接受该来的一切。

唯有勇敢面对困境和噩梦,如同一位法师所说的,“经历它,经历一切吧!”然后,我们才能超越它。

所以,现在身为人的我们,唯一且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经历、去感受当人的苦痛、焦虑或恐惧;然后,才能在这地狱般的修炼中,激发出智慧,看透一切因果和俗世间的假象,真正地脱离苦海。

或许有人仍会质疑,没钱就是没钱,债一日没还清就一日不得安宁,再怎么样也无法脱离苦海,我刚刚说的岂不等于一堆空话?

事实上,我认知的苦海,不在这世间,也不在讨债公司的恐吓中,而是在我们的心,也就是在我们的意识中。

如果我们无法看透世间许多因果的本质,无法看穿所有事物的外表,无法看清一切都是我们的执著和幻觉的投影;那么,即使你这次的债还清了,我敢断言,你下次还是会继续负债的。

因为,你认为名牌包包是真的,你认为吃喝玩乐是真的,你认为花钱去消费、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你一直在做这个梦,就必然还会透支信用卡来消费。如此恶性循环,这卡债,永远也还不清;因为,无知和执著所造成的利息,能叫你一辈子也还不完本金。

“人”这个字,就如同两根筷子互相撑立,而不倒下来。这本来就是很难的考验,甚至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就算真的撑起了人字形,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筷子马上就会倒下来。

筷子架不起来倒下去,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但人们却总活在自己的幻觉中,认为自己可以永远架起筷子,偏偏,现实世界就是不能如愿。所以,人们只好在这种折磨下度日,直到老死,仍不能觉醒。  例如,有人明知道自己的收入买不起名牌包包或衣服,却仍然闭上眼睛先刷再说。也有人明知道某位姑娘不可能爱上自己,仍然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她只是不好意思承认,然后傻到用钱用尊严去买这个虚幻的爱。

一直要等到对方把你的钱骗光光,一走了之,你才大梦初醒;但很快地,你又逼自己进入梦中,努力打工存钱,继续干这种无知的傻事。

因此,什么是佛法?佛法其实可以用一句很简单的话来解释,那就是:世间一切都是幻象,是空。曾存在的,终究会消失;年轻的,终有一天会老。春夏秋冬不停转,不会因为你讨厌冬天,春天就快点来。

我这么说,醒了吗?先学会如何当人,再来说如何成佛吧!

先用心体会当人的种种苦乐悲喜,如同弘一大师圆寂前所说的“悲欣交集”,先知道当人是什么滋味,再来谈成佛吧!

所谓的佛法,应该是佛陀成佛后才跟世人说的道理。就好像佛陀从大学第一名毕业后,转身告诉正在读幼儿园的我们,如何考好成绩的诀窍和法则,或者教导我们微积分或相对论是什么意思。

有生之年,我很想把这样的话讲清楚,如果欠卡债的人可以看透看清这个道理,应该再也不会要佛陀帮他缴卡债了!P3-8

序言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谈到欠债,可以将世间的人分成三种:有智慧的人,不会做傻事,自然就不会有欠债;稍有智慧的人,可能会不小心欠债一两次,但等吃尽苦头,自然就会脱离欠债生涯;完全没有智慧的人,才会以债养债,然后自欺欺人地认为,他的债务永远不会爆开来,有一天自然会消失。

其实,欠债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我个人认为欠债这回事倒是人世间最好的功课,它可以让人跌入地狱,也可以让人学习睁开心眼去看因果,体验因果的强大力量。每一个从债务地狱爬回来的人,必然都增长了不少智慧。

然而,欠债是件好事这个说法,一旦遇到没有智慧的人——不管吃了多少苦头,仍不觉醒过来认真还债,就会变质。这时,欠债就是件可悲的事。

听说,台湾这几年欠卡债的人可能高达上百万,因为被逼债而自杀的人也不少。事实上,我自己也曾负债过,我完全能体会负债时的压力及痛苦,那简直就像在无间地狱,每分每秒都躺在刀山上,任凭焦虑之火在体内燃烧;地狱,其实不远,就在我们的脑子里。因此,也不难想象为何有人会选择自杀这条路。然而,我想说的是,真正逼人去自杀的,绝不是债务本身,而是当事人的绝望和恐惧。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需要用希望来充当麻醉剂或止痛剂,没有了希望,所有的恐惧和苦痛就会一拥而上,再勇敢再坚强的人,也要跪地求饶。

人是会因绝望而自杀的动物,绝望的来源,不仅仅是欠债,也可能是疾病,或是卡在什么难关上太久,怎么都过不了。

然而,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债或难关这个东西,大部分都需要各种因缘聚合才能结成果实,并非一瞬间忽然跑出一堆债务来(亲人过世后不懂得抛弃继承权,则另当别论)。就像一座山的出现,也需要大陆板块移动或土石堆积,经年累月才能成为一座山。这一切都和债一样,需要有起因和过程,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会形成后来的果。

因此,如果有人过度消费欠下卡债,而责怪政府或银行管理不当,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是你自己种下因,然后长期灌溉施肥,债这棵树才能长得这么大,甚至大到你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总之,话说回来,你之所以会欠债,是因为你的无知和放纵贪欲的结果。欠了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欠智慧——欠缺一种可以看穿事物表象直透本质的智慧,一种洞悉因果法则的智慧。如果智慧一直不增长,即使你还清了卡债,仍会继续欠债,或许不是卡债而是其他的负债!

从佛法的角度看,欠债不可怕,欠智慧最可怕。

大家都以为那些自称修行者或佛教徒的人,是很有智慧的,然而可悲的是,新闻却经常报道信奉佛教不杀生的善男信女们,花大钱买了些鸟鱼龟放生后,商人们再把它们抓回来,等待下一次的放生仪式。这不但破坏生态,也让这些可怜的生命再度受折磨。每次一想到这个现象,我就想不通那些善男信女们学佛的智慧究竟学到哪里去了?

再者,我有很多朋友,只要是失恋或破产或运势不顺,就想到深山的寺庙中出家,好像佛法是专治痛苦的特效药。平时在红尘间不修佛法,而一定要到深山里修,难道躲到寺庙中就不会有烦恼了?到底佛法是麻醉剂还是止痛剂?佛法只能在深山或寺庙里修行吗?

也曾看过很多人为了学佛,弃一家老少于不顾,每天都跑到寺庙里念经或参加法会,当他们拼命地念经或拜佛时,他们的小孩或许正在饿肚子,或许正在飙车砍人,而他们却不会知道。

全台湾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学佛拜佛,但我实在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得到了智慧?

有一位朋友学佛拜佛前后近十年,虔诚的不得了,最近却因为家中婆媳不和与投资失败,痛苦得睡不着觉,差点得了忧郁症。

更离谱更荒谬的是,有个很热衷佛法的朋友,某次神情亢奋地对我说他最近拜入一位法师门下,而且在法师的弘法机构里当上了干部。

据他说,全世界只有他的导师才是真正的开悟者,他自己感觉很幸运,可以遇到这位法师,他也希望我们一起加入供养这位法师。

我听到这里,忽然有一种错觉,好像我眼前的是一位直销体系的推销员,拼命要我们加入他的下线一样。当时,我真的想问他,为何别人开悟都是假的,只有他的导师是真的?别人的开悟无法印证,他的导师又如何能被印证是真的开悟呢?

但我看他两眼圆睁,口沫横飞,处于情绪亢奋的状态中,也就不多问了。

甚至,我有一位在某大佛教机构里当干部的朋友说,在机构里,师兄师姐间也在搞斗争,彼此互打小报告,甚至在佛堂前当众开骂。这样的现象,我真想不通他们学佛的意义在哪里?如果佛陀仍在世,是否也会对他们开骂?

上述各种学佛修佛的怪现象愈来愈多,终于我忍不住想写这本书,想问问大家:难道佛法是专供人们逃避痛苦而存在的吗?难道佛法只能在深山或寺庙或法会里,才算佛法吗?佛法为何不能被运用到现实生活里,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呢?

因此,我想用这个假设的主题:当佛陀也欠信用卡债,来告诉大家,佛法本来就在现实生活的每一分每一刻里,佛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个俗世,没有烦恼,就没有菩提(智慧),没有忧郁,就找不到涅槃的方位。真正想修佛的人,应该勇敢面对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困境和挑战,把自己该负的责任完成,不停地在挫败和无常中,唤醒自己的智慧。先学会做人,再来谈成佛,而不是一定要剃光头或敲木鱼念经,或是去做一些放生行为,才叫修佛、学佛,否则一切都只是挂着招牌让自己心安的无聊行为罢了!

人是很容易自欺欺人的动物,很多学佛的人,顶多也只是用佛法来包装自己或催眠自己,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修行者。我曾认识一位很有名的师傅,在应酬场合一样和人家大开黄腔,后来听说他到处调头寸,没过多久就跳票了。至今我仍想不通法师为什么要调头寸?难道支票也能用来弘法吗?

其实,修佛重在修心,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包装、来自欺欺人。然而,整个社会处处可见这种荒谬的现象,似乎大家都在说:佛陀是远离世人的,佛法是超乎世间的,是遥不可及的,是我们俗人无法修行的。佛法的智慧,只有在庙里或法师身上才看得到,其他凡人都是低等无知的。

就是因为这些谬论、这些误解的存在,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有愈来愈多的人,没有智慧去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也因为这些荒谬现象的存在,我才立志要写这本书。我要告诉大家:佛陀曾经也是人,他也是经历了人生阶段,才到佛的境界。

因此,佛陀也可能欠信用卡债,佛陀也可能和我们一样要缴房贷,要筹孩子的学费和营养午餐费,也和我们一样有烦恼、有焦虑。佛不是神,佛只是有大智慧的悟道者,不管你是爱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者,或是爱买衣服买名牌包包的上班族或家庭主妇,佛陀都和你们一样,也会有这些欲望和执著。

佛在世间,佛在银行在地铁站在便利商店,佛无处不在,因为,你我都是佛,每个人都是佛,只是我们的智慧未开,还在睡梦中罢了。修佛法,就是要唤醒我们的佛性,让我们看透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幻觉,一切都是因缘聚合才产生的,是短暂的是无常的。

如此,你我才有可能跳脱买名牌包包的贪欲漩涡,才有可能渡过充满现实苦痛折磨的苦海,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成佛。

佛法是要帮助身在红尘俗世间的凡人解决问题的,佛法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只要你想开启智慧,从苦痛恐惧中解脱,都可以学习佛法、学习佛陀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悠然自在。

如果你身负高额卡债,如果你活在恐惧不安中,如果你官司缠身诸事不顺,你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运用智慧面对眼前的一切。

世上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除了你的执著和无知。我相信,如果佛陀仍在世,如果佛陀也欠信用卡债,他也会这样告诉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尘中的幻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九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65755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