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是明代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此书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于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并含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等种种效验,以此自立自强,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民国初年的净宗印光大师一生中对这本书极力提倡。它虽然不是佛经,印光大师认为也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是净空法师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净空法师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一生。

目录

了凡四训

 第一训立命之学

 第二训改过之法

 第三训积善之方

 第四训谦德之效

 袁了凡居士传

 云谷先大师传

 云谷禅师授袁了凡功过格

安士全书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万善先资集

 欲海回狂

 西归直指

试读章节

第一篇,首讲“安身立命之学”。“立”即建立之意,“立命”就是说人要自己创造并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命运的束缚。“立命之学”,就是创造并掌控自我命运的学问与道理。本篇了凡先生将自己亲历及亲见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事迹,告诉儿子,要他勇于摆脱命运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命运。虽然前生造因决定人生气数,但此生心性可以改变命运。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如此便可以获得快乐美满的人生。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童年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不要去考功名,改学医,并且说:学医可以赚钱养活家人,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医术学得精,可以成为名医博得声名,这是你父亲一向的心愿。

浅释

了凡先生讲述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母亲叫他放弃科举仕进之路,转而学习医术。

选择不同的行业便有迥异的人生,因此,人生对于行业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位列朝班与悬壶济世都是拯济黎民,多少有点相通之处,是同样受到推崇的两种职业。

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进而步入仕途,指点江山当然是当时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但科举入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难圆仕进之梦。而学习医学,自己掌握一技之长,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能治病救人,因此也是很不错的行业。由于了凡先生父亲的离世,家庭趋于困顿,从生存的角度出发,学医不失为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更何况,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名医,博得声名也恰恰是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于是了凡先生听从母亲的教诲,放弃了仕途功名,转而学医。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日:“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日:“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我就很恭敬地向他行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并考中秀才,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请问老人的姓名,是哪里人,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他的真传。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因此,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我家,并将情形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地待他”。试试这位先生的推算,究竟灵不灵,”结果孔先生所推算的,虽然是很小的事情,但是都非常的灵验。

浅释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或事,他们会令你的人生产生巨大的转折变化。这里了凡先生讲述的是改变他命运的机缘巧合之事。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一位长者。而这位长者并非寻常之人。正所谓“异人必有异相”,首先是相貌的不同凡俗。这位长者“修髯伟貌”。古时候以长髯为美,长着修长的胡须,说明此人仪容不俗。不仅如此,老者还相貌庄严魁伟,看起来颇有些仙风道骨。因而了凡先生自然不敢怠慢,对他恭敬有加。

老人一开口,就语出惊人。老人对了凡先生的未来进行了预测,认为他将来必定是官场中人,并且“明年即进学”。“进学”就是考上了秀才,被派遣到县立的学校去读书。老人推测了凡先生命中注定会走仕途之路,官运亨通,而此时他却不去读书以求取功名。这是很令人费解的。于是老人问起原因。

老人不仅相貌清奇,语出惊人,他还有个不小的来头。即他是宋朝邵康节皇极数的传人。什么是皇极数?这得从邵康节说起。邵康节,本名邵雍,谥康节。他是宋朝相当有名的占卜术士,在对传统《易经》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造,曾经发明了“梅花易数”的占卜方法。他曾留下了“二鹊闹梅”、“马踏牡丹”等占卜佳话。《皇极数》正是邵雍著作的《皇极经世书》。此书见于《四库全书》,是一部关于推算的巨著,它以《易经》理论为基础,从数理上来推断吉凶祸福,是十分艰深的学问。

孔老先生精通皇极数,能够预测了凡先生的前途命运,同时也知道,命中注定皇极数要传给了凡先生。这是孔老先生和了凡先生命定的缘分。

这段话透露出一个观点,即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事都是命中注定或者说命运安排好的。而这定数,也就是佛法中所宣扬的因缘果报。由于一切都有定数,我们就面对顺境和逆境的时候就不必欢喜悲伤了,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全部都是命定的。但是一切偶然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了凡先生年纪轻轻的时候,便有如此奇遇,也与他的个人修为有很大关系。了凡先生在对待陌生长者的时候表现出来的谦恭有礼,母亲礼貌而周到地善待老人,都对此次奇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正是由于了凡先生遇见长者时的“敬礼之”,才有后来的相互对话。若不是母亲的“善待之”,不试验老者的术数,对老者的信任更无从谈起,也就不会影响到了凡先生的仕途命运。这正是本章所论的“命自我立”。

原文

余遂启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译文

我于是有了读书的念想。我和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设有学堂,收学生读书。我送你去他那里寄宿读书,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浅释

这里讲了凡先生因为听了孔老先生的话,燃起了读书求仕的念头,打算放弃学医的计划,向着进入官场这一目标努力。因为父亲早逝,家中只有寡母,了凡先生只得自行与表哥商量。

在我国古代,私塾为培养人才、传递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我国古代社会并没有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男子读书的途径是进入私塾,然后学业有成才可考入国家设立的大学机构——太学,明清时期称作“国子监”。学子考试合格就会被任命为政府官吏。

私塾作为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教育机构,规模都比较小,往往只有一个老师,二三十个学生。沈友夫应当就是当地相对有经济实力的人家,能够请得起教师,开得起私塾。而表哥的朋友郁海谷,正是在这样的人家里教授其宗族子弟。古时候,男子入私塾学习并不需要专门的入学考试。通常情况下,只要征得教师的同意就可以了。因而了凡先生顺利地拜郁海谷为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

P2-5

序言

经典,应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充分体现关心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经世治国”精神。它包含的范围十分宽泛: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历代史学大家对当世政治军事、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也有古人抒发真情而传唱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那些汇集自身与前人经验而成的、对后辈子孙的谆谆教诲之言。它们或蕴含着古圣先贤们的智慧深见,或承载着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感慨,或记录着曾经一幕幕真实的历史过程……品读这些经典,如同饮啜醇酒,回味无穷。读者可以从中收获心得,换种角度重新品味当前的生活;也能够从中欣赏到古诗文的优美,陶冶自己的性情;可以还原那些尘封已久的历史场景,了解历史的真相;甚至可以学习古人行文中的美意巧技,应用到自己日常的遣词造句之中,别有一番趣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显而易见,经典的价值的确无可厚非。但它们产生的时空毕竟离我们已过遥远了,远的有数千年以前的,近的至少也有一二百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古代经典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思索和选择,选择最适合我们阅读、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这样才能让阅读更有收获,让读书的体验更为舒心。

“家藏四库系列”丛书就体察到了读者的这种需求。在各位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本着选取经典、还原经典的原则,从经典中选取最适读的典籍,保留下最为精华的篇章,以高水平的文本质量,将这道经典大餐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轻松展卷,就开始我们品味经典的阅读时间了。原文解读既葆有古典的韵味,又让读者品读原意;栏目安排既有作者简介、题解,交代作品背景,又有注释、译文、评析,深入地解读作品;版面设计上则讲究让读者赏心悦目。这套丛书对自己理念阐述得十分清晰:典籍中的经典,精粹中的精华;原汁原味地将先贤智慧清晰呈现,做到真正地便于阅读,加深理解。

阅读经典,普及经典,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谨为这套丛书作序,以表致我们对文化发展前程的远望。

书评(媒体评论)

我在十五六岁时,身弱多病,先君叫我看《了凡四训》……我觉得这本书好得不得了……做了两三年,的确觉得过日少而功日多,向来浮躁的气质,也大大改变了。如今想起来,这一生的做人处世不至于放肆,完全靠这部书的根基。

——蒋维乔(近代教育家、哲学学者)

改造命运的要诀在断恶修善,故书中对善恶标准的阐释,不但极其精致,而且对发现自己的过恶,改过的决心、做法及效验与行善的道理,均有具体详细的解说……此书能协助青年学子心理建设,落实学校道德教育。

——郑石岩(台湾作家、心理与教育专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凡四训(插图本增订版)/家藏四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袁了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15083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7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4
17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