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道的美学》由吉田泰巳所著,花道形成于日本中世,而佛教与花道戚戚相关——佛教不仅对于插花艺术,对于现在被认为是日本传统艺术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园建筑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托。
优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现得非常寂静,稍不留意就很容易会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显眼的作品,其深处却隐藏着作者那汹涌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当我们与这种精神意念相遇的时候,就能发现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质。
插花艺术的本质就在于表现生命短暂而艳美的鲜花在凋谢时的心境。
图书 | 花道的美学/阅读日本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花道的美学》由吉田泰巳所著,花道形成于日本中世,而佛教与花道戚戚相关——佛教不仅对于插花艺术,对于现在被认为是日本传统艺术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园建筑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托。 优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现得非常寂静,稍不留意就很容易会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显眼的作品,其深处却隐藏着作者那汹涌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当我们与这种精神意念相遇的时候,就能发现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质。 插花艺术的本质就在于表现生命短暂而艳美的鲜花在凋谢时的心境。 目录 出版寄语 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创作 姿与色 前 言/1 第一章 来自海上/1 日本人是混血民族/2 环太平洋文身、缠头文化圈/3 《魏志倭人传》中无记载的松树/4 孙悟空、蟠桃与插花/5 圣德太子原是基督徒/6 鸟居是维系神与人的神体/7 韩国的前方后圆墓/8 为何插几根树枝就是“插花”呢? /9 中国的陆羽创造了日本的美/10 第二章 神与佛的语声/12 从天宇受卖命看插花/13 木花之佐久夜昆卖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14 直立鲜花的意义/15 拈花微笑/161 花道即是花的曼陀罗 /17 放飞心灵的特效药——《般若心经》/19 追寻捷径/21 一遍上人是日本传统艺术之父/23 第三章 日本的风景/25 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25 日本与稻米、樱花及蜻蜓/26 门松引导我们迎接岁神/28 “落语”是一种影像艺术/29 令人生畏的花/30 是“节句”或“节供”? /31 婆娑罗孕育了前卫插花/33 嵯峨卷画/35 第四章 向不同领域学习/37 艺术世界的大同小异/37 知勿做无用之事/39 不图回报的努力是真正的努力 /40 从空海到芭蕉/41 古典插花是剑之双刃/42 险处求生/44 配角才是真正的主角/45 守、破、离/46 关于花草的品格/47 第五章 欣赏插花/49 花道的本质/49 插花的意义不在于装饰/50 有些东西比美更重要/51 互相体谅/53 插花艺术表现的可能性/54 插花会破坏自然吗? /55 战后现代美术的基础/56 第六章 心灵的撞击/58 越是黑暗越能看得清楚/58 借鉴与模仿/60 “偷师”和掌握/61 我的苦涩经历/62 “敲打”佛像/64 翡翠的故事/65 山清水秀/66 绿色具有惊人的生命力 /67 相闻奏华/68 结束语/7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花道的美学/阅读日本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吉田泰巳 |
译者 | 何慈毅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89381 |
开本 | 20开 |
页数 | 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7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535.1 |
丛书名 | |
印张 | 4.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8 |
宽 | 152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