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战争文集(共4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系列首次结集出版,130万字恢宏巨著道清世界近代金融史。全精装礼品盒,收藏必备。传承佳作,经典巨献。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又是如何进化的?货币未来将走向何方?

《货币战争文集(共4册)》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从货币看事件,从历史看货币,从全球看历史。在货币的显影液下,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脉络将变得清晰起来;在历史的望远镜里,人性反复发作的弱点将被浓缩为鲜明的规律性曲线;在全球的广角镜中,社会变迁与帝国兴衰将呈现出无可置疑的大趋势。本书由国际金融学者宋鸿兵著。

内容推荐

《货币战争文集(共4册)》为套装书,共4卷。

《货币战争》以美国为主线,用美元的手术刀来解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以欧洲为重心,从欧美金融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货币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整合,进而揭示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发展趋势。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以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提出把金融作为国家第四维边疆的战略意义。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货币战争文集(共4册)》作者国际金融学者宋鸿兵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从货币看事件,从历史看货币,从全球看历史。

目录

《货币战争1》目录:

文集序

第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

罗斯柴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一桶金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詹姆斯征服法兰西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罗斯柴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

第二章 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

刺杀林肯总统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国际银行家的第一次战役: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国际银行家卷土重来: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国际银行家再度出手:“1857年恐慌”

美国内战的起因: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林肯的货币新政

……

第三章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第五章 廉价货币的“新政”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第七章 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第九章 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第十章 谋万世者

附录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目录:

第一章 德国:国际银行家的发源地

谁是国际银行家

戛然而止的战争

老布雷施劳德:罗斯柴尔德的代理人

奥本海默:科隆的金融霸主

1848年革命与银行业的拯救行动

俾斯麦的崛起

布雷施劳德:俾斯麦的私人银行家

丹麦危机:俾斯麦的意外机会

普丹战争:金权小试锋芒

议会自由派:德国统一道路上的障碍

科隆一明登铁路私有化:普奥战争的财源

为什么普奥战争戛然而止

普法之战: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50亿法郎战争赔款:银行家的“大馅饼”

第二章 英国:金权的制高点

弗朗西斯:巴林王朝的奠基人

荷兰:商业资本主义的顶峰

结盟霍普家族:巴林傍上了欧洲第一富豪4

“红顶商人”:金权入股政权

……

第三章 法国:金权的割据

第四章 美国:金权的“圈里人”

第五章 动荡的欧洲

第六章 希特勒“新政”

第七章 银行家与情报网

第八章 统治精英与“隐形寡头”

第九章 金融海啸之后

第十章 回到未来

《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目录:

第一章 金融高边疆的陷落

猎杀胡雪岩

洞庭山帮:暗算胡雪岩的幕后黑手

鸦片贸易:金银本位的大决战

东印度公司:一个银行家的帝国

沙逊家族:东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汇丰银行:你的地盘我做主

票号钱庄:为什么没能发展为国际金融帝国

洋买办:中国的特殊现象

第二章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王政复古与金钱崛起

井上馨:日本开国金融元勋

三井家的大掌柜

日本控制了金融高边疆

明治维新为什么没有向外国“招商引资”

日元信用保卫战

明治维新vs洋务运动

金融毒奶喝残了汉冶萍公司

命运的裂变

……

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投名状”

第四章 红色中央银行

第五章 蒋介石的金权天下

第六章 皇权与金权

第七章 金陵梦断

第八章 人民币的诞生

第九章 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十章 白银的光荣与梦想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目录:

第一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0

凯恩斯发现,美元正在颠覆金本位

贸易结算,美元的侧翼打击

逼迫各国恢复金本位,美国欲“挟黄金以令诸侯”

金汇兑本位: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汇率冲击波与法郎保卫战

滑向经济大裂谷,金钱权力的真空

第二章 摄政天下,剿灭英镑割据

金本位崩溃,英镑区割据自立

美联储险些解体,美元惊魂的48小时

三轮货币量化宽松,美国并没有走出大萧条

“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被遗忘的美国崛起真相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

第三章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第四章 合纵连横,欧洲货币的崛起与困惑

第五章 东方欲晓,中日工业化的角力

第六章 蛇形渐进,通往欧洲合众国的欧元之路

第七章 债务驱动,美利坚盛世的脆弱

第八章 亢龙有悔,中国模式3.0的升级

第九章 战国时代,地平线上的亚元

试读章节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五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M.A.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M.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fetes)。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团。此时五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陆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陆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更为宝贵。”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人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交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交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交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终于到达了伦敦,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1/3的士兵,法国完了!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P3-5

序言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货币,但我们却并不真正了解货币,我们对它是如此的熟悉,我们对它又是那样的陌生。货币的历史与人类的文明史几乎同样悠久,但是,在积淀悠久和分支细密的知识海洋里,货币的学问却始终笼罩在一片神秘的雾霭之中。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又是如何进化的?货币未来将走向何方?

即便是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对货币真正的起源莫衷一是。虽然我们今天拥有着前人无法企及的财富,但对于货币的本质却并未获得更深入的认识,人们对货币了解的越多,争论的也就越激烈。关于货币的未来,人们思想的混乱几乎达到了无法调和的程度。

这种情况真可谓是所有学问中最怪异的现象。

货币是一项科学。它遵循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规律,谁要是破坏这一规律,迟早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贬值的货币,最终会被人们抛弃;保值的货币,人们将生死与共。这恐怕就是货币最基本的道理。货币供应的合适数量,刺激着交易的发生;

货币流动的正确方向,带来了财富的增值;货币流动的恰当速度,保持着市场的繁荣。货币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度量衡,它精确地计量着财富的生产、消耗和积累;货币是一种社会财富分配的契约,它确保着所有互不相识的市场参与者,在公正诚实的体系中,交换、享受和储藏彼此的劳动成果。顺应这一规律,将从中获益;反之,就会受损。所以,研究货币属于科学范畴。

货币也是一门艺术。人心有多复杂,货币的规律就有多复杂。货币是人类欲望的载体,人类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控制欲望,而是被欲望所控制。驾驭货币不同于研究规律,人们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这一过程的本质是人性的贪婪与克制之间无休止的斗争和妥协。因此,驾驭货币是人生以及社会的一门艺术。

货币更是一种政治。货币是财富的一种收据,它的运动,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换手。货币的过度膨胀,导致财富的所有权在不均匀的信用扩张冲击波里此消彼长。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无非在做两件事,这就是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货币既参与财富创造,又影响财富分配,控制货币的目的就是控制社会财富。古往今来,人们为了争夺货币的控制大权,无所不用其极,当局面失控时,甚至将引发战争。显然,控制货币的权力之争,属于政治和军事博弈的最高境界。

“货币战争”系列丛书试图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视角,从货币看事件,从历史看货币,从全球看历史。在货币的显影液下,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脉络将变得清晰起来;在历史的望远镜里,人性反复发作的弱点将被浓缩为鲜明的规律性曲线;在全球的广角镜中,社会变迁与帝国兴衰将呈现出无可置疑的大趋势。

《货币战争1》以美国为主线,用美元的手术刀来解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以欧洲为重心,从欧美金融家族的形成与发展,来透视货币权力与政治权力的整合,进而揭示出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发展趋势;《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以中国为焦点,从货币的视角来观察中国近代的沉沦与抗争,提出把金融作为国家第四维边疆的战略意义;《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在此,特将该系列丛书献给所有关注中国命运的读者。

宋鸿兵

2011年11月12日凌晨于北京香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战争文集(共4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鸿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54256
开本 16开
页数 12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336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2.8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1.9-53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70
210
9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