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人民不满意,官方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教育工作者也不满意。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田保华编写的《教育即道德》即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专著,分为“课堂,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第三只眼睛看校本教研”;“对话道德课堂”等数章内容。
图书 | 教育即道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教育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人民不满意,官方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教育工作者也不满意。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田保华编写的《教育即道德》即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专著,分为“课堂,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第三只眼睛看校本教研”;“对话道德课堂”等数章内容。 内容推荐 《教育即道德》内容介绍:教育是一种力量,它能直击我们的心智。寻求这种力量,运用这种力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的人,就是教师。教育有一种责任,它应让师生共同成长。知晓这种责任,完成这种责任,在实现心灵交换的同时,能让老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得以延续的,就是学校。在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感受到这种力量,体验到这种责任。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尽快完成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创造这种力量,担负起这种责任。在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生命质量、生命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即道德》的作者是田保华。 目录 导言 诘问教育 第一章 教育即道德 拯救教育,他们如是说 合乎道,至于德 第二章 课堂,应该拿什么献给学生 把握课堂的方向 把握道德课堂的方向 通往道德课堂的路径 第三章 第三只眼睛看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再认识 校本教研推进路径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第四章 道德回归 德育的途径 道德与育人 第五章 文化重建 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构建新型教师文化 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大成 第六章 对话道德课堂 构建合乎“道”至于“德”的道德课堂 附录 一场关于道德课堂解与构的对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教育即道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保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9345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4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5.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