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作生涯回忆/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两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写作生涯回忆》中,张恨水以平实晓畅的文字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全面而独到的描述。读后使人对张恨水这位文化名人将有更为深切的认识。

内容推荐

张恨水(1895年-1967年),安徽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生于江西广信小官吏家庭.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历任《皖江报》总编辑,《世界日报》编辑。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上海《立报》主笔,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一九四九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一九一七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张恨水是著名章回体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一百二十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写作生涯回忆》是“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之一。

《写作生涯回忆》是张恨水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张恨水的生活经历与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客观生动地展现和诠释了张恨水的一生,是难得的传记佳作。

目录

壹 儿时旧忆

 我做小孩的时候

 看灯有味忆儿时

 旧年怀旧

 家珍一联

 吹鼓手

 我的三位古人先生

 我家不换春联

 清明哭二弟

 故乡的小年

 桃花扇

贰 生活杂感

 旧岁怀旧

 我与丹翁

 我与《晶报》

 清凉古道

 市声拾趣

 敦煌游记

 梦中得句

 我的一个戏迷儿子

 写给女儿的信

叁 一文坛旧事

 我的小说过程

 写作生涯回忆

 底稿·尾声

 总答谢——并自我检讨

 我的创作与生活

 文字被窃(上)

 文字被窃(下)

肆 爱情追忆

 断桥残雪

 午风

 悼亡吟(二十六首选五)

 黄日

 期近周南逝世二周年

 周南生日

 纳凉偶感(四首选二)

 七夕

 浣溪沙·忆南词(六首选二)

伍 诗词杂忆

 旧日书堂

 巴山杂忆

 重过北海

 夫子喟然叹·不成曲

 消夏杂咏

 七律·茉莉

陆 山窗小品

 短案

 涸溪

 雾之美

 虫声

 秋萤

 贵邻

 贱邻

 苔前偶忆

 忍也忍也

 儿时书

 忆车水人

 耙草者

 月下谈秋

 劫余诗稿

 另一山窗

 除夕苦忆

柒 关头语录

 关头语录

附 张恨水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我的小说过程

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喜欢的程度,至于晚上让大人们睡了,偷着起来点着灯。所以我之吃小说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了。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我看到金圣叹批的《西厢》,这时,把我读小说的眼光,全副变换了。除了对故事生着兴趣外,我便慢慢注意到文章结构上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的。十四岁的时候,我看过了《水浒》、《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之后,我常对弟妹们演讲着,而且他们也很愿意听。那时,我每天进学校,晚上在家里跟一位老先生学汉文,伴读的有二个兄弟,一个妹妹,还有一个亲戚。设若先生不在家,我便大谈而特谈。不知哪一天,我凭空捏造了一段武侠的故事,说给他们听,他们也听得很有味。于是这一来,把我的胆子培养大了。过了二天,我就把这捏造的故事扩大起来,编了几回小说,这小说究竟是几多回,是什么名字,我都忘记了,仿佛着曾形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能使两柄大锤,有万夫不当之勇。

上面是我做小说的初期。照说,我应该继续做下去,然而我忽然掉了一个方向,玩起辞章来。词曲一方面,起先我还弄不来,却一味的致力于诗。在十四至十五六岁之间,我几乎与小说绝了缘。十七岁之时,我无意地买了一本《小说月报》看,看的很有趣,把小说的嗜好,又复提起。十八岁的时候,我在苏州读书,曾作两篇短篇小说,投到《小说月报》去。那时,主编的是恽铁樵先生,他接得我的稿子,居然回信赞许了我几句,我简直大喜若狂,逢人便告,以为我居然可以作小说了。这两篇小说,一名《旧新娘》,是文言的;一篇《梅花劫》,是白话的。当然幼稚得可怜,谈不上结构了。可是我眼巴巴地天天望《小说月报》发表哩!未免可笑。

有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作小说的意思,不断发生。十九岁至二十岁之间,我因家贫废学,退居安徽故乡。年少的人,总是醉心物质文明的。这时让我住在依山靠水的乡下,日与农夫为伍,我十分的牢骚,终日的疯疯癫癫作些歪诗。作诗之外,做笔记作小说。不过虽然尽管高兴地向下作,却始终不曾发表过。二十一岁,我重别故乡,在外流浪。二十二岁我又忽然学理化,补习了一年数学。可是,我过于练习答案,成了吐血症,二次回故乡。当然这个时候耗费了些家中的款子(其实不过二三百元,然而我家日形中落,已觉不堪了),乡下人对于我的批评,十分恶劣,同时,婚姻问题又迫得我无可躲避。乡党认为我是个不可教的青年,我伤心极了,终日坐在一间黄泥砖墙的书房里,只是看书作稿。我的木格窗外,有一株极大的桂花树,终年是青的,树下便是一院青苔,绝无人到,因此增长了我不少的文思。在这时,我作了好几部小说,一是章回体的《青衫泪》,体裁大致像《花月痕》,夹着许多辞章,但是谈青年失学失业的苦闷,一托之于吟风弄月,并不谈冶游。此外有一篇《紫玉成烟》,一篇《未婚妻》,是文言体,长数千字,朋友看见曾说不错,又有一篇笔记叫做《桂窗零草》,朋友也很赞许的,然而除了《紫玉成烟》而外,其余的都放在书箱里成了烂纸,未曾进过排字房。

二十四岁,我在一家报馆里当编辑,我曾把《紫玉成烟》发表了。这书一发表,很得一些人谬奖,于是我很高兴,继续着作了一篇白话长篇《南国相思谱》,我在文字结构上,自始就有点偏重于辞藻,因之那个时候作回目,就力求工整。较之现在,有过之无不及。记得这时,我的思想,完全陶醉在两小无猜、旧式儿女恋爱中,论起来,十分落伍的了。同时我在上海的《民国日报》发表了两篇讽刺小说,有一篇名为《小说迷魂游地府记》,我渐渐地改了作风,归入《儒林外史》一条路了,这一篇小说曾在《小说之霸王》的单行本里殿后,这大概是我的拙作与世人相见的初程了。

“五四”风潮后,我读书的兴致又起,我就当了衣服,到北平去投考北大。不料一到北平,就加入了新闻界,使我没有时间读书,在这时芜湖的报馆要我作了一部《皖江潮》,里面是说一段安徽政潮,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芜湖人很高兴地看,我的胆子大了,笔路由此熟了,对于社会上的人物,就不时的加以冷静的观察,观察之后,我总是感着不平,心里便想写一部像《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的小说。但是,这两部书,有一种毛病,就是说完了一段又递入一段,完全没有结构,因之,我又想在这种社会长篇小说里,应该找出一个主人翁出来,再添几个陪客穿插在里面,然后读者可以增加许多玩赏之处。自有了这个意思以后,恰好有朋友找我编副张,并约我作小说,于是第一部最长的小说《春明外史》就出现了。

《春明外史》,每日在报上发表,前后登有五年。约一百万字,在我自己的拙作里,算是卖力的了。因此读者一方面倒也不菲薄它。但是这书出世以后,却添了一种意外的麻烦,就是读者往往将书中人物,一一索隐起来,当做历史一样来看。其实小说取一点时事作背景,原极寻常,只是这种事,整个儿搬来,整个儿写上,等于一张纸了,有什么意味呢?所以《春明外史》的事,依然楼阁凭空的多,因为楼阁凭空的多,所以我插进去几个主角来贯穿全局,非常之便利。这种主角出台,我总加倍的烘托,这才把书中一二百人都写成了附带的东西,使读者不至于感到累赘,把这法子说破,就是用作《红楼梦》的办法,来做《儒林外史》。在作《春明外史》期间,我的长篇,便不断地在报上披露。我自己认为还满意的,就是《天上人间》,这部书先登在北京《晨报》,后来《晨报》停刊,改登《上海画报》。我写这部书,换了一个办法,用双管齐下法,就在同一时代,写一双极不同的女子,互相反映,陪客也是这样,可是《上画》是三日刊,全书不容易速完,未免减一笔呵成的势子。此外就是我也很喜欢作短篇,若是整理一番,或者可出一本小册子。现在我总报告一下,这几年来,除了我编报时,每日千百字的小文不算,单是小说稿子,字数在五百万以上了,这五百万字,以一元干字计算,我也当有五千元财产,然而我到现在为止,还是光蛋一个,而且我不曾有一日狂嫖浪赌,一一得着物质上的享受,卖文是这样的劳,又是这样的苦,然则我烦腻作小说乎?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明窗净几,月夕花晨,有时我也感到一种兴趣,不过为了职业关系,无论有趣无趣,我总是要继续地往下作。在这样旦旦而伐之的时候,何日弄得倒了铺底,拿不出货来,我是不敢预言的。因之,我为了职业关系,很是惧怕,一方面我对于现代社会,求着新认识,一方面我自己限制一下,无论如何,每日至少看一点钟书,因为这样,我学了不少乖,不断发现自己的短处。

中国的文学书里,并无小说学,这是大家知道的。我对于外国文,又只懂一点极粗浅的英文,谈不到看书,所以我研究小说并没有整个儿由小说学的书上得来,虽然近代有小说学的译品,可是还不是供我们参考,所以我于此点,索性去看名家译来的小说了。名家小说给我印象最大的,第一要算是林琴南先生的译品,虽然他不懂外国文,有时与原本不符,然而他古文描写的力量是那样干净利落,大可取法的。此外我喜欢研究戏剧,并且爱看电影,在这上面,描写人物个性发展,以及全部文字章法的剪裁,我得到了莫大的帮助。关于许多暗示的办法,我简直是取法一班名导演。所以一个人对于一件事能留心细细地观察,就人尽师也。我的书桌上常有一面镜子的,现在更悬了一面大镜子在壁上,当我描写一个人不容易着笔的时候,我便自己对镜子演戏给自己看,往往能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老实说,这就是自己导演自己。有时关于一事一物不能着笔的时候,我也不怕费事,亲自去考察,纵然不能考察,我必得向知道的,细细打听一番,若是无可考察,无可打听,我宁可藏拙不写了,这或者是我特别向读者讨好的地方。

我从前写小说,大半是只有一点印象,然后就信笔所之地向下写,自从去年以来,我改了方针,必得先行布局,全书无论如何跑野马,不出原定的范围。《啼笑因缘》一部书就是如此的。我的胆子仿佛现在是越来越小了,或者会令我的作品好一点,或者会斫伤元气一点,那不可知,只好证之将来吧。

谈到《啼笑因缘》未免使我惶恐万分,我作这书的时候,鉴于《春明外史》、《金粉世家》之千头万绪,时时记挂着顾此失彼,因之我作《啼笑因缘》就少用角儿登场,仍重于情节的变化,自己看来,明明是由博而约了,不料这一部书在南方,居然得许多读者的许可。我这次南来,上至党国名流,下至风尘少女,一见着面,便问《啼笑因缘》,这不能不使我受宠若惊了。其实《啼笑因缘》究有什么好处,我真不敢说,大概对于全部的构成以至每人个性的发挥,我都使他有些戏剧化,或者是此点可以见得我卖力吧?可惜许多批评者,都是注重结果方面,却没有给我一种指示,这又是使我迷惑的事。我极力在描写上讨好,而书中的事实倒盖过去了。在写《啼笑因缘》前后,我也曾作了一部国术小说。说一句笑话,那是反串吧?但是我所写的并不是侠客嘴里吐出一道白光,乃是洪杨而后,几个散在江湖的豪士。故事也并非完全杜撰,得之于先祖父、先父所口述下来的,说一句惭愧的话,我现在手无缚鸡之力,原来倒是真正的将门之子。这一部书登在北平《新晨报》上,共有十回,只成了一半,因为某种关系,没有作完,可是我所知道的故事,也不过如此,也有点江郎才尽之叹了。

此外,关于我的小说事业,除编撰而外,一年以来,我有点考据迷,得有余暇,常常作一点考证的功夫。起初,我原打算作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越考证越发现自己见闻不广,便把大计划打消,改了作中国小说史料拾零,最近我又怕人家误会是不片断的,改名中国小说新考,万一这部书能成功,也许对中国文学问题有点区区的贡献。

野马跑得太远了,可以止住了。最后我要声明一句,我这篇文字,完全为了朋友的关系,不得已,实实在在地报告我的治业经过,我决不敢自吹自擂,妄出风头。读者能给予我一种教训,我认为是至好的诤友,一律诚意接受。一个人无论作什么事,不怕自吹他的长处,却怕善于改正他的短处。短处岂能自知?这就在乎他人的攻错了。如此,我这篇文字不是自炫,读者一定可以谅解的。

P41-4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作生涯回忆/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恨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2230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1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