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女子私房物的前世今生。老银饰。旧爱。流年。曾经心动。近百幅珍藏全彩精美图片。
青湘编著的《好时光》是继汪涵《有味》东桥《记得》之后的又一散文力作。
烧蓝、鎏金、掐丝、点翠……《官心计》中的司珍房真实再现。这些历尽沧桑后依然存世的老物件背后,曾凝结怎样的情怀和期盼。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图书 | 好时光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关于古代女子私房物的前世今生。老银饰。旧爱。流年。曾经心动。近百幅珍藏全彩精美图片。 青湘编著的《好时光》是继汪涵《有味》东桥《记得》之后的又一散文力作。 烧蓝、鎏金、掐丝、点翠……《官心计》中的司珍房真实再现。这些历尽沧桑后依然存世的老物件背后,曾凝结怎样的情怀和期盼。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内容推荐 《好时光》由青湘编著编著。 《好时光》内容如下: 女人天生对于美丽事物无法抗拒,无论是那抹明媚的蓝色点翠,还是一勾婉约的包银老藤,都努力从岁月里绽放出独特的风韵。夜深人静时,燃一支淡香,细细把玩这些古老的首饰,遥想光阴的故事。我相信它们是有灵魂的。它们之所以能让我遇见,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苦苦寻觅的执著,更是因为它们也不甘寂寞并期待让我发现。 那些曾经年轻的女子们在白发苍苍时一声喟叹:陪伴一生的竟然并非是当年许下诺言的爱人。 生有时,死有时,爱有时,恨有时,欢聚有时,别离有时。 十丈红尘,没有谁真的能够看透。独独留下古老的美丽伴随着未完的传奇,在纸间呢喃…… 目录 序 临镜台 壹 追鱼 贰 拾翠 叁 翩翩 肆 光阴 伍 前缘 陆 花凋 柒 秋好 捌 良缘 玖 金枝 拾 禅心 拾壹 如意 拾贰 闲趣 拾叁 静女 拾肆 素心 拾伍 辉煌 拾陆 偕老 拾柒 风华 拾捌 镜台 拾玖 心灯 贰拾 末世 贰拾壹 无猜 贰拾贰 独钓 贰拾叁 乐舞 贰拾肆 祖孙 贰拾伍 渔父 贰拾陆 绿萼 贰拾柒 霜寒 贰拾捌 蝶恋 贰拾玖 盛放 叁拾 重生 叁拾壹 粉黛 叁拾贰 祝福 叁拾叁 童真 叁拾肆 寻梅 叁拾伍 鬓华 叁拾陆 娇痴 叁拾柒 如戏 叁拾捌 宫灯 叁拾玖 葬花 肆拾 旧爱 肆拾壹 无瑕 肆拾贰 红妆 肆拾叁 相欢 肆拾肆 明媚 肆拾伍 花鸟 肆拾陆 惜缘 肆拾柒 浮华 肆拾捌 莲戏 肆拾玖 淑媛 伍拾 零落 伍拾壹 玉润 伍拾贰 碧波 伍拾叁 书香 伍拾肆 锦簇 伍拾伍 江南 伍拾陆 魅影 伍拾柒 慈恩 伍拾捌 寻芳 伍拾玖 丽韵 陆拾 香染 陆拾壹 山水 陆拾贰 入画 陆拾叁 幽闺 陆拾肆 留香 陆拾伍 衿秀 陆拾陆 错金 陆拾柒 浮世 试读章节 肆 光阴 家乡有句俗话,叫“红配绿,丑得哭”。普通话念来似乎不够顺口,但在家乡的方言里却极为押韵。 从色调来说,红是极暖,绿是极冷,配在一起反差很大,故虽是俗话,倒也并非没有道理。自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向来不喜欢大红大绿的搭配,觉得俗气。然这两件首饰却轻易改变了我的看法,原来大红大绿可以配出如此明艳的效果。 两件首饰都是红绿相间,正中的大红琉璃珠里隐约可见喜鹊登梅的图样。或许正是因为差异明显,红花绿叶才可以在自然界中如此醒目。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回想蒋捷的词句不过寥寥十数字,便勾勒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至此忽地恍然,红绿相配也不见得恶俗,若是使用得当,便是经典。 这两件首饰均是民国时期的饰品。一支发钗,一枚胸针,虽是分开买的,却像是定制的一套饰物似的,所以我也一直将它们放在一起。 民国的首饰韵味与明清颇为不同。总体而言,民国的首饰工艺相比明清有所退化,但当时西风东渐,为首饰注入了新的元素。民国时的首饰在设计上中为西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古典的韵味。 曾经我极不喜欢近现代史,因为里面有着太多屈辱。我讨厌政治,讨厌这个战役、那个会议。年纪渐长,逐步学会正视历史,也慢慢开始理解那奇异而瑰丽的民国时期。不可否认,那是一个纷乱庞杂的年代,岌岌可危的国土上,中西文化交融,一面是轰轰烈烈的救亡,一面是醉生梦死的狂欢,新生的希望与末世的绝望交织,培育出一团不可思议的凄美艳丽。 这两件旧首饰产生于那个时代,经过近百年的洪流冲击,最终与我结缘。两件首饰与旧式首饰的精工细作略有不同。以发钗为例,两股金属构成一道弧形,上面镶嵌红绿两色琉璃,间以水晶,造型简洁。所谓重剑无峰,大巧不工,倒显出一股另类的气息。所以我猜想,发钗的原主人必不是旧式女性,而当属于一位个性女子。于是,一个非典型的民国故事就在这两件首饰中成形了。 那名女子已脱离旧式女子的束缚,却又与所谓的新式女子不同。她介于新旧之间,如同她所在的时代一般进行着新旧的交替。她出生在中国的某座城市里,家道不算大富大贵,可也称得上殷实,得以受到新式的教育。家里的长辈毕竟是皇城根里来的人,旧有的传统也在家里保存了下来。这位女性就这样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之间长大,读过圣贤之言,习过西洋艺术;听着京剧昆曲,唱着流行歌曲。撑着油纸伞,悠悠穿过雨巷,不经意间嘴里便轻哼出了一曲《毛毛雨》: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哎哟哟柳青青…… 即便是那样的世代,也抵不住青春年少。正如歌里所唱,年轻的她有如荷花刚展瓣,或许还有个年轻的他太阳刚出山,套着长衫,安静地伫立于青石板路的尽头。雨过天青,绿树苍翠,而他青衫磊落,眉目如画。穿阴丹士林蓝布旗袍的她扎着小辫,戴着白色围巾,黑布鞋踩在石板上,蹬蹬地就跑了下来。女同学笑她,女孩子不矜持要掉身价的。 她只是回头盈盈一笑,继续向他跑去。都到了民国了,难道女孩子还不能主动吗? 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一颗心。纯真时代的爱情总是如此简单。她最大的要求,不过是雨息风停你要来,哎哟哟你要来…… 可是日子总不会一直明亮。就算是民国,婚姻大事还是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家纵非名门,也算得望族,岂容女儿嫁一落魄书生?她订了亲,对象却不是他。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她逃了,与他一起。 她与他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她将平日的积蓄拿出,打造了几件简单却独特的首饰,头钗、胸针、耳环,竟将素日穿的旧旗袍点缀得灿烂生光,不逊于任何美丽的新嫁娘。没有婚纱,没有酒席,甚至没有证婚人。但是没关系,天地为证,日月同心,又复何求? 男女主人公共结连理显然并不是这个故事的结局。彼时的世道,早已是内忧外患,最终成了战乱。覆巢之下,焉有完卯?再美满的生活也经不起天灾人祸。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颠沛流离。事态是如此紧急,他只来得及抱起他们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而她则急急忙忙裹了几件衣服,匆匆地逃难。虽然这般急迫,她却仍带走了结婚时的几件首饰…… 故事走到了岔路口。那个时代,什么光怪陆离的情节都是可能的。但不变的结局,是她失落了这几件珍贵的首饰,或许为了生计而变卖,或许仅仅是在逃生路上遗失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童年的文章如此作。 近百年的时光洗涤后,它们静静躺在我掌心,无言地诉说着这些年的悲喜。首饰的主人,或许没能坚持到光明的一刻,或许携手在风雨中存活下来,又或者飘扬过海到了异国。若是那样,就又是一个Amy Tan笔下的故事了。 P13-16 序言 临镜台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唐代徐惠三岁能诗,五岁能文,以其才名被唐太宗选人后宫。她深得太宗喜欢,初为才人,后进充容。据传有次太宗召徐惠,但她来迟了,太宗颇为不悦,于是徐惠从容挥毫写下此诗,太宗读罢,不由解颐。 短短二十字,不着一墨写仕女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通过此诗,徐惠含蓄自辩,佳人有所衿持,才不会掉了身价。唐太宗亦是个知情识趣之人,自然也就释怀了。 在古人的想象中,女子对镜梳妆无疑是最动人的时刻之一:黛画双眉、丹点绛唇自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然出人意料的,旧时男子最以为美的却是女子头上的一束青丝。卫子夫,马明德,张丽华……漫卷史书中,多少后妃都是因为那一头美发才得幸于君王,更毋论他人。 古代女子,仅有长发是不够的,还要有多变的发型。有了发型还要有装饰,于是就有了各种名目的头饰。笄、簪、钗,最初是为了固定发髻而出现的,后来工艺逐步改进,头饰的装饰性日益突出,在明清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而我留意到这些物品则纯属偶然。 初时是在公车上见一位漂亮女性盘发。她用一根铅笔在头上缠绕数匝,便绾出一个漂亮的发髻,让我很是羡慕。自己回家后几番尝试,终于掌握了基本要领,却总觉铅笔不够美观,于是又开始寻找合适的发簪。在寻觅的过程中机缘巧合见了古代饰品并因此产生了兴趣。几番对比之下,我发现古代的工艺远比现在批量生产的物品精致独特,故而慢慢开始收集。时间长了,范围也不再局限在头饰上。腕饰、挂饰、项饰,只要是我觉得美丽的,都收归囊中。然刚能自立的人,所能承受的藏品自然不会是稀世奇珍,但这每一件饰品都是精心打造,都曾经过时光流逝,也都曾在某位女子髻上鬓边绽放过光彩。也许岁月已让它们多少褪去光华,却仍是我的爱物。 时而把玩旧物,遥想它们藏于女子妆匣发问,不知是怎样的光景。每每对之,总不免生出缕缕幽思,猜测这些首饰曾陪伴过什么人,都有些什么故事?闲时把这些零乱想法记于纸间笔上,算是较为另类的日记了。手里东西一天天增多,文字一篇篇地添加,某一天回顾,竟也成了册。看着这篇篇文字,忽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不与人共同分享其中乐趣? 以我的资历与物件的数量,仍羞言收藏,但我想,既是分享心情,无论多寡,是珍品还是普品也都不太重要了。且在午后的闲暇时间里,泡上一杯清茶,听我慢慢讲述吧。待得杯中茶尽香散,我的故事也就结束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好时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青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4688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1 |
宽 | 15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