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在中华世纪坛听讲座
内容
编辑推荐

从两河流域到尼罗河畔,从南亚次大陆到地中海岸,还有尤卡坦半岛和安第斯山脉……文明的太阳从地平线上一次次升起,兴衰跌宕、千姿百态,世界就是如此一路走到今天。如今临墟凭吊,我们发现,“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

胡孝文、徐波主编的《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由6位学者,300余幅配图,将为您娓娓道出六大文明的前世今生。

内容推荐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6年至2009年举办了多次展示世界文明辉煌历史的主题展览,如“伟大的世界文明”、“秦汉—罗马文明”、“世界文明与中国”等,同时组织国内一线专家学者在馆内围绕同一主题做系列讲座,胡孝文、徐波主编的《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即为这些讲座的讲稿汇编。文中插入大量的展览图片,极具鉴赏和收藏价值。《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最大特点是保留了讲稿的行文风格,还原讲座现场,使得图书既有学理的权威性,又具备阅读的趣味性,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美的享受。

目录

第一讲 西亚:文明的太阳升起的地方 徐波

 文明的太阳:西亚历史的“世界之最”

 早期的辉煌

 信仰的家园

 大国的兴衰

第二讲 从墓葬习俗看古埃及人的生死观 颜海英

 墓室里没有死亡的恐惧

 不朽的来世:《亡灵书》的世界

 灵魂与肉体:给自己做一具木乃伊

 丧葬仪式和末日审判

第三讲 西天诸神的世界:印度的历史、宗教与文化 尚会鹏

 印度的宗教

 印度的文明

 印度文明的遗产

第四讲 条条大道通罗马:古代罗马的兴衰 晏绍祥

 从国家形成到帝国灭亡:罗马史的分期

 王政时代的罗马

 早期罗马共和国

 罗马征服地中海

 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早期帝国

 帝国的衰亡

第五讲 “言必称希腊”:希腊艺术的特点和永恒魅力 朱孝远

 古希腊文化史是这样的

 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第六讲 “新大陆”上的古老文明:神秘的印第安文明 林被甸

 美洲古文明的起源

 人种相同,文化迥异:美洲文明与中华古文明的联系

 高水平农业、高城市化、高科技的印第安文明

 古代美洲的主要文明中心

 玛雅“2012年预言”

主编者手记

试读章节

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心灵性

心灵性,也就是“心灵美”。心灵的含义,比较抽象。

比如说有两种艺术:一种艺术是文字的,包括小说等用文字来描述的东西,它是一种符号;还有一种东西是内在的,是代表内心的。比如说芭蕾舞。它是用动作来表达的。所以一种是用符号来表达,一种是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的。

用文字表达的东西比较间接,你看一本小说,刚看的时候没有感觉,如果觉得好看,就看起来了。所以作品的表达比较间接。但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来表达是比较直接的。舞蹈的表演一开始就可以让你感动,不需要像一本书看两个礼拜以后,才突然感动,它是直接让你感动的。

从你心动的程度看,起作用的主要是一种精神化的东西。。书的感动是情节的感动,你看到后来,为小说的情节所感染,你就感动了。但是,希腊的艺术,有很多情节不太明朗,包括悲剧、喜剧,都不是那么明朗,你也感动。这种感动不是靠情节,所以假如用芭蕾舞和小说去比较,小说用的是“实语”,实际的语言。芭蕾舞用的是“诗语”,诗歌的语言。所以有点不一样,诗的语言和绘画有所不同,当然希腊的绘画、雕塑也都很好。我们就谈到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抽象。

一个画家把一个形象的东西搬到画面上来,这是从形象到形象。比如说外面有棵树,外面有一间屋子,我们就画一棵树,就画一间屋子。但是有一些东西是抽象的,怎么变成形象?就是诗语要做的事情。

比如说,什么叫真?什么叫美?什么叫爱?什么叫高尚?这样一些形容词,它是抽象的,你把什么叫崇高的概念和什么是一棵树的概念比较一下,树是形象的,崇高是抽象的,你就要用艺术语言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那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你去表达爱,你去表达美,你去表达崇高,这就是精神的形象化。凡是能做到精神的形象化的艺术,更容易刺激你的心灵。

假如希腊艺术里面没有这样一种成分,它就不会那么永恒,它很容易被人们忘记。所以你去看希腊的雕塑也好,造型也好,悲剧、喜剧也好,都是通过一些简单的情节去发掘人的永恒的精神,这就是精神的形象化。

这种精神的形象化,特别容易变成永恒。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形象。诗歌又是很抽象的东西,它为什么能打动人?它和你之间的交流,就不是一个浅层上的表面的交流,而是你的心和诗人的心的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有没有办法直接让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跳过了表层的交流?这就是用“诗语”。诗直指人心,靠精神的形象化,让你直接感受它的精神性。表面上的故事,一看就知道原来是这样。精神的形象化,却让人去发掘一种心灵的东西。心灵的精神化产生出一种透彻的感动。

这种感动来自于把事物推向极致和这种极致之美的消失。这样来说,假如有一个东西比较难看,你把它摧残,你心中难受吗?肯定不是太难受。但是有一个东西,你把它弄到极美,你再把它摧毁,那时,你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忍之情和悲剧感。有两种美,你把一个东西弄到极美而摧残,还有一个一般的东西,你把它摧残。哪个更能够勾起你悲剧的感觉?肯定是弄到极美。

所以,希腊艺术的悲剧性让你感动。断臂的维纳斯靠什么东西来打动你的心弦?就是让事物进入到它的极限美,把它变得很美再把它摧残。你看《天鹅之死》你心中会很难受,但是“鸭子之死”呢?所以,靠的是这样的一种无限升华,升华到了极致再把它推崇或摧残,结果就折射出你自己心灵的光辉。

这样,艺术就有了它的两面性、双重性。

一种艺术就是精神之浓缩。

一种艺术就叫做事物的形象。

所以,在希腊的艺术品中,你能看到他是个人,是个海神,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你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你要去看它特有的那种“精神之浓缩”。所以我们说看希腊的文化,希腊的艺术都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它的艺术品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心灵性的追求。

第三个特点:它有向善性

希腊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它鼓励人向善,包括对艺术的很多门类都做了规定。有一个悲剧作家写希腊的一个城邦,叫米利都。米利都城邦被外国人占领了。里面的人都死了,他就写了一个悲剧。观众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就哭了。哭了他就做错了,因为写的东西不能让人哭,不能让观众席上的人哭哭啼啼的,于是他就被处罚1000个金币。这就是说,他不能把你弄得变态,他是让你在理性的范畴内体现优美,体现善。艺术的善和一般的善不一样,艺术的善是一种完善的意思。

 完善这个词和道德的那个“善”是不一样的,道德的“善”是伦理学上的善,完善的善是技巧上的善,是理性的善。所以希腊人讲的善,不仅是道德的层次,而且是技巧上的层次,是理性上的善。

理性上的善,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说,我们做什么事情,它都有一个最佳的模型,这里面没有感情用事,没有情绪用事,没有私人关系,就照事情本质上要求你的道理去做。我们人在遇到各种情况、各种事情的时候,都是受感情、人际关系、视觉主观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影响,而不肯去按照事物原来规定的道理去做。

希腊人在这一点上是很聪明的。他认为事情本质上总有一个最佳的途径,什么事情都有。你要学习有一个最好的途径,你要做某件事有一个最好的做法,所以,要求人不是按照主观的情绪,不去按照社会对你的要求,让你直接面对真理。所谓直接面对真理,就是善。你能够接近那个标准,你就是做得完善。这个标准经常要被人干扰,被人的情绪干扰,被人的欲望干扰,被社会干扰,被人际关系干扰,被你所接受的场景干扰;假如你有幸摆脱那些障碍物,就可以直接地去和好的东西接触,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状况。

这种向善的艺术,就成为一种标准。什么标准呢?人在进行艺术活动的时候,追求它的理想主义。这就带来了它的美好。

第四个特点:希腊艺术品非常美

应该说,古代希腊的艺术品都是唯美主义的,假如你跑到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你简直就到了一个美的世界,无论是小的雕像,大的石像、神像等等,都是很美的。

古希腊人是一个非常爱美的民族,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搞出那么多艺术品,这就证明艺术品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必需品。没有一个民族把艺术这么当回事,只有希腊。罗马人就不那么把艺术当回事。这么几百万人口,或者几十万人口,雕刻了这么多的东西,留下了这么多的悲剧、喜剧、哲学、思想、这个民族特别爱美,不仅爱美,还要把美学,还要把世界上看到的东西,都当成审美对象。

一个这么爱美的民族,世界上是很少有的。那这种美怎么来提炼呢?就要讲到一个概念,叫做“心灵的驻留时间”。什么美好的东西,能在你心中保留一段时间,你就是很了不起的。包括良好的品味、良好的品德、良好的艺术品,或者你去看芭蕾舞,觉得特别美,这个东西就不会马上忘掉,会在你心灵中保留一段时间。就像我们现在“言必称希腊”,也就是因为希腊老在我们的心里。天下的地方多了,怎么不去言必称其他地方呢?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呢?就是希腊在我们的心灵中有一个“心灵驻留时间”。不是每样东西都可以使你有心灵驻留时间的。

我们每天碰到无数的事,说:“今天碰到了谁,他讲了一句蛮有趣的话,我们就积累一点点。”人类编历史也是这样编的,大千世界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但真正留在你心里的东西比较少,这个事情很能理解,就像我们每天过日子就这么过,过来过去,过到最后真正能打动你心的东西能有多少?我们研究一下希腊的作品,为什么它使我们永远难忘。除了刚才说的唯美主义、心灵性和崇尚自然外,能够在我们心里永远驻留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个特点:希腊艺术有悬念

我们所说的古人,基本上是生活在现实之中,但是,希腊人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中。这使他们产生了灵与肉对立的概念,产生了艺术上和哲学思想上的对峙和矛盾。这种矛盾说穿了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这种矛盾说到底,就是美好的、理想的、崇高的东西让你动心,而丑恶的、邪恶的、糟糕的、不美的东西让你动摇。所以,艺术的本质,或者在心灵中驻留的时间,本质上就是那么一回事,叫做“动摇和动心的对峙”。动摇占上风了,你的心灵时间就没有了。

怎么会产生动摇呢?看到很多丑恶的东西,看到很多平淡的东西,看到很多现实的东西,那个时候你就动摇。那么怎么叫你动心?美好的东西、崇高的东西、美丽的东西让你动心。这样一来,你的动心和动摇之间的斗争,就决定了你的心灵驻留时间。心灵驻留时间,希腊人在这个问题上把它推向了极致。理想性、浪漫性、唯美主义使得他们把善变成了极善,把美变成了极美,把丑变成了极丑,这种情况下就是把它推向了极端,艺术都是有极性的。你把它的美好推到极度的时候,你就把它推到天国去了。你把它最丑陋的东西表现出来,你就把它弄到地狱去了,所以天国和地狱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艺术品能够推向极致的距离。

如果你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也许你根本就没有这种距离。你只要把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就不会产生天国和地狱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有的时候除了从深度向内心去发掘你的思想,我们还可以从心灵距离上来估量,看你能不能把你的理想,把你的仇恨推到天堂或地狱中去。

东西推进到极致,就会产生出一种东西,叫做“悬念”。

希腊的艺术品是具有一种悬念的。悬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看了还想看。为什么你看了还想看?因为它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你看了一遍,还想看一遍;你看了一次芭蕾舞,还想去看一次芭蕾舞;你去了一次雅典,还想去一次雅典;在艺术博物馆已经待了两年,还想再去一次,过了几年还想再去一次。为什么?悬念。

人就是很愿意亲近美好的东西,所以,他还会去。芭蕾舞那个东西离你生活那么远,为什么你还要去呀?这就应了一句话:“曾经领略过真理的翅膀,怎能再消受无机的反光。”悬念说开了就是吸毒里面的“瘾”,上瘾了,但是这种“瘾”又不是一种化学物品,不是鸦片,不是海洛因造成的“瘾”,但是却吸引着你,这就是一种极致的悬念。

极致的悬念产生一种盼望感,还想看一次。西方人“言必称希腊”,就是由于这样一种悬念所引起。

悬念产生有几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这个东西真的是特别好。就是我说的“领略过真理的翅膀,无法再去消受无机的反光”。谈过极致美丽的恋爱,无法再去谈一般的恋爱;看过希腊的艺术品,无法再去看放在我们桌上的普通的艺术品。曾经沧海难为水。造成希腊艺术悬念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那些艺术品非常好。好在哪里?好在它是天性美、自然美、诗性美、人性美、古典美的完美结合。

第二,是它有一点神秘性。单纯的好,不能产生悬念。除了好之外,还得有点雾里看花的意思。希腊的艺术品里面有那么多神话,都是讲不清楚的,这就是说有悬念。希腊的东西有悬念,耐看。魔方很好玩,有悬念,比较难,每次变出来不一样,希腊的艺术就是千变万化,从这个角度去看,看出的是这个样子;从那个角度看,看到的是那个样子。又美,又有神秘性,就有悬念。只是美丽,就没有悬念,那它还是不够美。假如一个人既有神秘性,又美,会更美。而且你还不能看到她,要远远的看她,悬念最大了。但丁最爱的人叫贝雅特丽齐,一生只见过两次,第一次是八九岁的时候,但丁爱上了他邻居的女儿,他就向他求爱,那个女孩说:“你不正经,怎么和我谈这种东西,不谈。”产生巨大悬念,符合美的印象,又符合神秘。第二次见面也很神秘,十几岁时,但丁在路上又见到贝雅特丽齐了,但丁说那次是真的。就是见到她,但丁向她打招呼,贝雅特丽齐就微微一笑,是邻居的女儿,从小在一起,你打招呼能不笑吗?但丁却说:她笑了,这次是真的,完全是真的。

彼特拉克一辈子爱着劳拉,一生只见过一次,就是在教堂里,23岁的彼特拉克在阿维农——意大利和法国边境上的一个城市,见到了这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后来知道这个美丽的姑娘叫劳拉。但是,那个飘逝去的瞬间却是永恒的,彼特拉克至少为她写了366首抒情诗。为什么?就是没有近距离接触。你站着往下看,一个蚂蚁也没有,你蹲下去看,四处都是蚂蚁。每天接触,肯定会有审美疲劳感,缺点都会暴露出来。不见面,这就有了悬念,有了想象,有了极限的追求。

希腊的作品,大部分表现神话。神话真的使艺术产生了非常好的东西,因为它是神话。你怎么表现它的极致美都没有关系。但是文艺复兴就把对神的赞美,用来去表现他们身边的人,把身边的人变成神,就是把人神话。产生悬念第二点,叫做可望不可及。本身很好,又有神秘感,还要和你保持心灵距离,于是就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第三,就是你每一次去看它,都会有新的感受。希腊的艺术品也是这样的,每次去读它,都是新的感受。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悬念。心灵驻留时间的本质是动心和动摇的对峙;心灵驻留时间的消失就是爱情的消失和离婚的开始。艺术品就是人类的爱,人类一个家庭解体,也是动心和动摇的对峙。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他,就是因为他在你心中有心灵驻留时间。假如你缺乏了神秘性,缺乏了美,缺乏了可望而不可及,缺乏了新的感受,而且又产生了很强烈的审美疲劳感,那个时候你的动摇就占上风了。渐渐的,你不给他心灵驻留时间了,一点空间、时间都不给他。这时候,我们就说:“心灵驻留时间的消失,就是艺术的毁灭。”放到爱情上,就是爱情的消失,离婚的开始。

P130-137

后记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永远的“西域”——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三本书,是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几个系列讲座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华世纪坛是为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而建,坐落在“中华第一街”——北京长安街的延长线上,早已成为首都的标志性建筑,国家的许多重大庆典和纪念活动在此举办。

但是,中华世纪坛的功能远远不止这些。从那个著名的倾斜式旋转坛体下面的入口处进入她的主体建筑,你会惊喜地发现其中“别有洞天”:那里是一个拥有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展览展示面积近20000平方米的大型会展场地。这就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中国第一家以世界艺术为收藏、展示及研究对象,以传播世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普及艺术教育求为宗旨的艺术博物馆。十年来,特别是2006年正式建馆以来,她与国内国外众多博物馆和艺术馆等机构合作,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堪称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展览,既包括毕加索版画展、达利作品展、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等艺术珍品展,也包括“世纪国宝展”、“神秘的玛雅——墨西哥古代文明”、“天竺之魂——印度古国青铜雕像展”、“伟大的世界文明”、“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秦汉一罗马文明展”等中外历史文物精品展,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批观众,产生了巨大影响。

2007年春,我受邀成为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在王立梅馆长、冯光生副馆长等大力支持及艺术馆众多同仁多方协助下,自2007年至2009年,我在艺术馆已延续数年的艺术讲座的基础上,邀请众多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围绕“伟大的世界文明”和“秦汉一罗马文明展”两个大型展览,相继开设了三个系列的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大学历史系颜海英教授、朱孝远教授、恩师林被甸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尚会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晏绍祥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老先生,首都博物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小凌先生,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小军教授及我本人分别担纲主讲,不但受到现场听众的好评,也为众多媒体所关注。

我的同事胡孝文建议我把讲座内容整理编辑成书,同时对书的性质、体例、样式等提出一系列具体完整的设想,并着手与出版社联系。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接纳了出版这套丛书的设想,并立即组织力量投入出版运作。胡俊生、刘媛媛、赵子宜和徐敏峰等编辑付出了辛勤劳动。三本书共采用了1000余幅图片,图片的搜集工作繁重费时,这使我的交稿日期一再推迟,他们予以了充分理解。

整理成书的工作同样得到众多师友全力支持。世界艺术馆提供了包括部分展品图片版权等在内的多方协助。各位主讲人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投入对讲座文稿的整理,这个过程尤其使我感受到学者们认真严肃的学术态度,一次次让我感动不已。汝信先生和孙机先生慨然允许将各自的一篇主题论文收入《秦汉与罗马》书中。孔寒冰教授、潘光教授、黄安年教授、龚猎夫大使、朱绛先生及同事段来和先生提供了他们拍摄或拥有的照片,或允许使用他们著作中的图片。同事吴晓芳和董玉洁协助整理了部分讲稿,后者并允许使用她的一篇文章作为《永远的“西域”》一书的附录。尽管讲座的备讲以及整理成书工作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但毕竟多少牵扯了本应用于本职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我的同事对此予以了充分的宽容。肖云玲女士对版式的精心设计,让这套丛书看上去更加赏心悦目。

于是,就有了这套围绕两个展览、对应三个系列讲座的丛书。我相信这是一套既有益又好看的书。尤其是学者们坚实的学术功底,保证了书的品质。当然,编辑整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则由我来负责。

徐波谨识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废墟下的兴衰(六大世界文明的前世今生)/在中华世纪坛听讲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孝文//徐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7492
开本 16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03-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