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世界经济500年。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读懂金融史就读懂了世界经济。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由余治国所著,内容如下:

“欧洲的版图是在战争的铁砧上锤出来的”,而战争的支柱就是无限的金钱。一百多年的战争,打出了一个强大的大不列颠英镑帝国。

内容推荐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由余治国所著。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从阿姆斯特丹在战火中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说起,从金融角度看荷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中国等世界大国的兴衰之谜。剖析法国大革命、印度殖民、普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等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力量。

目录

第一章 大国兴衰背后的金融力量

 铁砧上锤出来的欧洲版图

 谁是战争的支柱

 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遮掩下的海外掠夺

 荷兰:战争幕后的操纵者

 欧洲人的政治思维:均势策略

 法国之败,败在金融

 拯救南海公司就是拯救英国

 英国垄断金融的崛起

 法国金融的倒退:约翰·劳的昙花一现

 丘吉尔说:七年战争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独立战争:七年战争的延续

 恶性通货膨胀:法国大革命的阴霾

 法兰西银行抢钱:拿破仑战功赫赫的背后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雄起

第二章 英镑为王

 “神圣同盟”:镇压一切革命运动

 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犹太人投机和平

 印度人的血泪,英国人的财富

 炮舰与福寿膏

 “汇丰银行”应运而生

 英国 “金本位制”的确立

 欧洲和平的基础:英镑霸权的确立

 铁路热潮袭卷全球

 铁路引发的年欧洲革命

 南美泡沫,巴黎拯救了伦敦

 “圣西门思想”:扭转法国命运

 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体系控制权的较量

 普法战争打出了一个国际金本位体系

第三章 美国和日本的金融崛起

 美国的纸币浮沉

 美国具有 “善骗”的传统

 主权信贷工具助林肯打赢了内战

 大发国难财的金融新贵

 从工业崛起到财团雄起

 皮尔庞特·摩根:金融教父的成长历程

 从英国买办到一手遮天

 莱茵河资本主义

 “黑船来日事件”:打破日本经济格局

 日本财团的兴起

 清朝:金融主导权的丧失

 甲午战争中的金融风云

 左右日俄战争的国际金融资本

 俄国,被国际财团分食的美味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谁是战争的支柱

打仗就是打钱,战争的背后是金融力量的支持。早在2000多年前,罗马大哲学家、《沉思录》的作者西塞罗就说过:“战争的支柱就是无限的金钱。”1550年之后,欧洲军队与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此外,战争已经进入火器时代,步枪和大炮越来越多地代替刀剑和长矛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而热兵器的费用明显高于冷兵器,欧洲国家的军费日益攀升。

可能有人认为,既然打仗就可以发战争财,军队能以战养战,打到哪儿抢到哪儿。在欧洲近代史上,确实有一位统帅这么做过。波希米亚人即今天的捷克人华伦斯坦在荷兰银行家杰·德·维特和犹太商人巴色维的资助下担任整个波希米亚的军事统帅。华伦斯坦原本是一位波希米亚小贵族,后来娶了一个年长的有钱寡妇,从而踏上成功之旅。华伦斯坦采用抢劫居民的办法建立起了一支军队,以至于被马克思称为“华伦斯坦的蝗虫”。

1631年7月18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写信给他的首相说:“我们全军都生活在极端的贫穷、困苦和混乱之中,所有仆役均己离开。我们被迫靠着毁灭和破坏周围地域的一切来进行战争。此刻正是这样,因为除了士兵所能抢到的东西外,我们已别无一物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这样野蛮的军队很快就会把所占领的地区搞得民穷财尽,最终还是无法持久。

古斯塔夫在一封留存至今的信中说:“近四个月来,军队连一文钱也没有收到……我们只能靠从城镇榨取的一点面包来供给士兵,但这也是有限度的。对骑兵己无法约束……他们完全靠野蛮的抢劫维持生活。因此,一切都被毁掉了,在城镇和乡村已经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供士兵食用。”

不仅如此,军队的抢劫行为会毁了军队纪律,严重降低战斗力。当时一位苏格兰军官曾记载道:“在抢掠风暴结束之前,有些团已经没有士兵再佩戴着他们的徽章了。有些人则干脆整个晚上扔掉徽章,直到第二天才又捡回来戴上。在我们部队中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完全是由于贪婪的缘故。”

因此,当时欧洲国家的军费主要还是依赖本国政府的供给。可是,当时的欧洲并不富裕,比咱的大明、大清穷多了,所以政府仅靠增加税收的办法难以为继,多数靠举债度日。

比如,英国军费开支在1560~1585年仅占财政总支出的27%,到了1600年竟然达到了79%。整个17世纪,荷兰90%的财政支出都用于战争。更有甚者,奥地利的军费曾经达到过国家财政支出的98%,远远超出了政府财政能力的增长。当时,欧洲16世纪最强大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1557~1598年,为了争夺欧洲霸权,维护海外殖民地,也曾3次因军费开支过大而财政破产。

说到哈布斯堡家族,16~17世纪的欧洲历史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它的。哈布斯堡的意思是财富的堡垒,这个家族原本是奥地利公国的法定统治者。在16世纪,通过两对王子、公主结合的方式,哈布斯堡家族查理五世继承了祖父、祖母和外祖父、外祖母各自拥有的4个领地,分别是西班牙、奥地利、尼德兰和勃艮第,后来又占据了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尼德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勃艮第位于今天的法国东北部。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留给了他的弟弟费迪南,将其余的领地留给了自己的儿子菲利普二世。菲利普二世的西班牙占据着美洲的金银矿和工商、金融最为发达的尼德兰,是当时欧洲最富裕的国家。

大有大的难处,当时的以奥地利和西班牙为核心的哈布斯堡家族面对着众多的强敌。东有奥斯曼帝国,西有英国,北有法国,南有北非摩尔人即阿拉伯人。哈布斯堡王朝无一年不处于战争状态之中。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运来的黄金、白银都变成了步枪、子弹和大炮,但美洲的财富仍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求。

古语讲,“国之利器,不可授之于人。”但在欧洲国家,军队这种国之利器却因政府财政不足被外包给欧洲各地的贵族与金融家a

当时欧洲的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训练和装备很差的民兵,只适于在本地维持治安。二是用于作战的雇佣兵,主要是从欧洲各地招募而来的职业军人。政府与士兵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只是按时、按量地拨发军费,军队司令官则负责招募、训练和管理士兵。雇佣兵为钱而来,为钱而战。

对于士兵来说,他们只为工资而战,谁给的工资高就为谁作战。对于司令官来说,谁给的钱多,就为谁作战。有些时候,如果敌方可以出更高的价钱,军队就会倒戈攻打原来的雇主国家。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15~16世纪欧洲金融中心——意大利城邦热那亚的斯皮诺拉。他出身于当地显赫的金融家族,1602年,他用自己家族的钱招募了9000人的军队投靠西班牙,被哈布斯堡家族封为侯爵。1604年,他率军攻占荷兰奥斯登,后被任命为西班牙驻荷兰军队总司令。1606年,他孤注一掷,将自己家族所有财富换成西班牙国债来效忠哈布斯堡家族。1621年,斯皮诺拉荣升西班牙军队总司令。1626年,他攻陷荷兰战略要地勃鲁达要塞。为了歌功颂德,他让自己一直资助的西班牙油画大师委拉斯贵支将这次战事用作素材,绘制出不朽的艺术名作《勃鲁达的投降》。这幅价值连城的作品目前被收藏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但不幸的是,西班牙最终还是战败了,政府宣布财政破产,国债变得一文不值,斯皮诺拉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斯皮诺拉这么倒霉。波希米亚的曼斯菲尔德伯爵就大发战争财。他刚出道时,曾同时与西班牙和正与西班牙人作战的荷兰人谈判,最后与开价最高的荷兰签订了战争合同,赚取了大笔利润。这位老兄还通过征收保证金和战争特别税的方式搜刮很多城镇的财富。保证金是城镇为了避免遭受战争毁坏而交的钱,战争特别税则是为维持战争而强行征收的特殊赋税。这些巧立名目的税收有1/3都进入了他自己的口袋。1624年,他向法国提供的2.4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就能带来每年800万里弗赫(Lievre,法国17~18世纪旧货币单位,后改成法郎)的收入。

显而易见,对于当时的欧洲国家来说,要想争夺利益就要打仗,要想打赢就要雇佣精良的军队,要想雇佣军队就要有钱,要想有钱就要有办法筹钱,要么征税,要么借钱。

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几次财政破产,信用越来越差,借不到足够的外债来填补战争的亏空,只好将目光盯上了尼德兰这头多产的奶牛。P4-7

序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日本产业咄咄逼人的攻势,公平竞争条件下无法获胜的美国,利用美日不平等政治军事关系上的优势地位,使用金融手段成功地实施了对日本产业的不对称打击。

 “二战”后,曾经是美国的经济援助对象的德国和日本,迅速成长为美国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其钢铁、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产业大举进攻美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从1965年开始,美国就在日美双边贸易中由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一方面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另一方面美国的产品却难以进入日本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美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频频让步,相继就钢铁(1972年)、彩电(1977年)、牛肉(1978年)、柑橘(1978年)、汽车(1981年)、半导体(1986年)等达成一系列的协议,但是这并没有挽救美国的产业。

美国在贸易失衡上不断经历失败以后,放弃单个具体产业的关税、贸易壁垒的传统手段,开始运用汇率和金融手段综合地解决这一问题。

1980年,里根以“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才是问题”的口号当选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私有化、自由化”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减税、削减社会福利预算、扩大军事支出、放松金融管制、抑制通货膨胀、恢复强势美元地位等。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消除对金融资本的限制,恢复美国金融资本的竞争力,为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张消除一切限制,为此不惜动用军事手段。

1983年11月,里根对日本政府正式提出金融开放的请求,并提出设立专门委员会监督市场开放的进程。其理由是日本刻意压低日元汇率以提升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这种不公平竞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美国的产业利益,为了实现公平竞争,日本金融市场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在美国的威势下,1984年2月,日元美元委员会成立。1984.年5月,在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中,反映了美国提出的市场开放的请求,其内容包括国债市场的开放、放松对日元市场监管、消除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日本市场的限制等。1985年9月,为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大厦签署《广场协议》,约定通过国际协作,稳步有序地推动日元对美元升值。1987年,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在巴黎达成《卢浮宫协议》,约定日本和联邦德国等实施刺激内需计划。《卢浮宫协议》签署后,日本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下降,通货膨胀泛滥,日本经济一步一步滑入泡沫经济的深渊。

货币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美国利用日本缺少货币主权的劣势,通过日本并不擅长的金融手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短短时间,就彻底动摇了日本制造业赖以稳定运转的基础。美国以金融对抗日本制造业的做法,可以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己之长克彼之短”,是一种非常高明的不对称打击。

……

不同的民族秉性造成了日本重视产业、美国重视资本这样不同的经济制度,可是在扭曲的军事和经济关系下,日本制造业不断创造的财富却以美元债券等形式回流到美国,催生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繁荣,美国利用高企的股价,利用所谓公允价值、“三角合并”等所谓“国际准则”,反过头来购买日本的企业。相当于日本企业辛辛苦苦生产财富,最终却把企业自身卖给了美国,这是一种军事霸权和强盗金融逻辑下对经济成果的掠夺,也是对劳动创造财富的信念的愚弄。

白银、军舰和牧师,是英国17、18世纪进行殖民扩张的三大武器。同样,金融资本、军事力量和理论工具三位一体,也是支持美国新自由主义进行金融全球化扩张的基本组合。

中国、日本、韩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同属东方精耕细作的农耕民族,“劳动创造财富”是根植于一般大众心底的信仰。欧洲的德国和法国,战后实现历史和解,建立起构筑于诚实货币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东南亚各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饱受跨国金融资本的蹂躏,充分认识到建立在虚幻的美元基础上的全球化是如何不可靠。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的金融霸权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刻,建立亚洲共同体的信念更为坚定。亚洲共同体的出现,必将会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重大打击,因此美国必将不遗余力地予以阻挠,这也是最近美国强调亚洲战略,严厉打压日本“脱欧入亚”的政治派别,培植并控制日本亲美派别,挑起东北亚一系列军事争端的背景所在。

从美国系统性地打开日本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庆幸我国独立自主的军事力量和国家主权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金融资本的扩张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更多地反映为超越国家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产业资本和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的面对面的竞争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壮大中国产业资本的实力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金融资本的竞争,日本产业资本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单靠一个国家的产业资本是无法和军事霸权支持下的金融资本抗衡的。过去,美国成功消除了日本国内的产业资本融合,从而瓦解了日本产业资本的攻势。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这也为日本寻求世界范围内产业资本的重组,发起以保全自己为目的的进攻性防守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产业资本,对于美国金融资本和日本产业资本的矛盾中所蕴涵的中日产业资本合作的契机,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治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86731
开本 16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1.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