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疯人院(勃朗特的神秘冒险)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故事。劳拉·佐·罗兰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与世无争的霍沃斯村庄,走到伦敦的宫殿,再到更广阔的世界……路都在经历着精彩、危险重重的奇遇和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即便是在我们这样的时代,她也称得上是一个女英雄。

内容推荐

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构思严密的悬念故事。《疯人院(勃朗特的神秘冒险)》中,读者跟随着夏洛蒂勃朗特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种种传奇;与这个时期和勃朗特一家相关的丰富史料增添了故事的深度和真实性。对历史题材小说迷而言,这是一部非读不可的小说。

劳拉·佐·罗兰《疯人院(勃朗特的神秘冒险)》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与世无争的霍沃斯村庄,走到伦敦的宫殿,再到更广阔的世界……

试读章节

年轻时的我盼望冒险和浪漫,希望远远地离开我一生中多数时间都生活在那里的霍沃斯镇,到发生过大事的、令我激动的地方去。我梦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出名并受人追捧,留下我来世上走过一遭的痕迹。这些都是一个约克郡牧师的女儿惊世骇俗的抱负!在实现我的这些抱负之时,我既没意识到现实与梦想间可能的差距,也没意识到对企盼的这些事得当心,因为我真的可能会遇上。

一八五一年五月二十九日星期四的晚上,我脑海里几乎全是这些想法。

我和我的出版商乔治·史密斯手挽手漫步来到伦敦阿尔马克议会议厅。我们走进沙龙,那里一群喋喋不休的上流人士已在一排排包裹着锦缎坐垫的长凳入座,气体吊灯散发的光闪烁在女士们的丝绸晚礼服上、高高挽起的头发上、酥白的胸部上和光灿灿的珠宝上。当我近视的眼睛透过镜片看见这一幕时,我有些头晕目眩。可怜的失落感让我踌躇不前。

乔治·史密斯对我说:“鼓起勇气来,亲爱的夏洛蒂。”乔治身材颀长而年轻,他长着一双棕色的眼睛,有一头光滑的棕发。他身着正规的晚礼服,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英俊而有洞察力,深知我的羞怯。“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你。”

“那正是我害怕的。”虽然这是我的第四次伦敦之行,但我对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的害个白一点也没减弱。在离家之前那种紧张情绪将我折腾得胆病都发作了。我现在还感到虚弱、反胃。

乔治大笑起来,拍拍我的手说:“别害怕,我会保护你。”

四年前,我把我小说的手稿寄给了他。伦敦史密斯公司出版了《简·爱》,使它成了一部有名的畅销书。当我们在一八四八年初次相遇时,我显然已经迷上了乔治。打那时起我们就成了朋友——确切地说,是密友。我们的通信和谈话都充满了调情打趣。而三年前的我还预见不到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也难以相信即使我们中的一个会堕入爱河,那个人会是我。

当我们走进沙龙时,所有的脸都转向了我们。我觉得自己穿着黑色丝绸裙显得很俗气。畅销小说作者的头衔并没抵挡住我与生俱来的、对别人如何看待我的长相的恐惧。当我斗胆想象自己出名时,我总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变成一位佳丽。难道所有的梦想都已成真!然而,即使我仍像从前那般渺小和质朴,兴奋的窃窃私语还是响了起来。《简·爱》出版前没人知道夏洛蒂·勃朗特是谁,而现在,似乎人人都知道了这个名字。以前我在人群中出没,形同虚设,现已不复如此——我成了人们好奇和揣测的对象,那是我从未料想到的。

乔治的母亲走在我的另一侧,她说:“勃朗特小姐,如果你感觉不适,我们很愿意把你送回去。”

史密斯夫人是一个身材高大、长着一头黑发的女人。尽管上了年纪还是魅力依旧,她已不再像我喜欢她那样喜欢我。尽管她语气中露出关切,我还是知道她希望我回到我逗留的史密斯家里,以便她能和儿子一起享受这个夜晚。为己树敌——这可是另一件我对成名始料未及的事。

三年前当乔治将我介绍给她母亲时,他没告诉她我就是《简·爱》的作者。出于我不想在此细说的原因,该书是以我的笔名“柯勒·贝尔”出版的,我想对我的真实身份保守秘密。当我的真实身份最终暴露时,史密斯夫人狂怒不已。她认为自己受到了感情上的伤害,我这个曾被她视为贫穷、乏味的无名小辈要对她儿子出版公司的生财承担责任。同时,她又害怕我有想与乔治结婚的意图。

史密斯夫人并不知道的我心已属于另一个男人,一个我此生中可能再也见不到的男人。

“多谢了,但我并不想回去。”我说道。我尽量用礼貌来掩盖心中的厌恶。“我不想错过萨克雷先生的讲话。”  著名作家威廉·迈克皮斯·萨克雷最近开办了系列讲座,这位英国十八世纪的幽默大师对眼下流行的文学套路大骂不已。这倒是那类我曾梦想过要参加的事情。

“当心别抢了他的风头。”乔治开玩笑地说。

“才不会。”我说。我被这种说法吓了一跳。

站在大厅前排的是著名小说《名利场》的作者,被一群阿谀奉承的太太、绅士们簇拥着。他有六英尺多高,一头灰发,长得很丑,他脸上瞬间就会挂上一幅严厉而嘲讽的表情。尖锐的目光穿过架在他鼻梁上的镜片盯在我脸上。他笑了,我也回报他一笑。自从《简·爱》出版后,他就加入了我的朋友圈,我很为此而自豪。我很高兴他注意到了我,但他的眼光在警告我要当心被涮。

他离开了那些崇拜者,将其中一名极精致、满头白发的老妇拉到身边。他们一起走向我,萨克雷先生大声对她说:“母亲,让我向你引见‘简·爱’。”

屋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盯着我。萨克雷先生笑了,他似乎因他认出了我是小说的女主人翁并让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觉得帮了我一个大忙,但我却感觉受到了感情上的伤害,突然满脸涨得通红,恨不能挖个地洞钻进去。萨克雷先生在等我作答,但我已被他搞得心烦意乱、愤怒异常,脑子里一片空白。

“过来,勃朗特小姐。”史密斯夫人说。她将我拽到靠墙的一张空凳边。我知道她憎恨我引起任何关注,但我却十分感谢她在我还没做啥让自己后悔的事之前用此法将我与萨克雷先生隔开。当她和乔治分坐在我两边的时候,我听到了人群中的窃窃私语。

“勃朗特小姐将《简·爱》的第二版献给了萨克雷先生,是这样么?”

“知道吗?他的妻子疯了,必须送到精神病院。”

“是的,我听说勃朗特小姐曾经是萨克雷家的家庭教师,假如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得体的私情,我一点也不感到吃惊。记住,贝基·夏普和简·爱都是最终嫁给了她们主人的家庭教师。”

我那无知的表示钦佩的举止导致了多大的诽谤!哎呀,可没人向我说起过萨克雷先生的疯妻,但现在知道为时已晚。许多读者现在已把我的小说当作了一本自传,以为萨克雷先生和我就是里面的男女主人翁,尽管这明摆着不是事实:虽然我做过家庭教师,但却从没在萨克雷先生家做过。在我成为著名女作家前我们从来就没有遇见过。萨克雷先生并没计较我因无知而酿成的错,假如他刚才的恶作剧是他所施的唯一惩罚,那我也认了。

更多的闲言碎语在我耳边嗡嗡作响:“勃朗特小姐似乎与她的出版商关系很亲密。”“嗯,即使她年纪比他大。”乔治·史密斯二十九岁,是个条件很不错的单身男子。我呢?三十五岁了,一个早已过了黄金年龄的老处女。“我在想,我们是否不久就会听见婚礼的钟声。”

乔治笑了,装得若无其事,而她母亲却动怒了。到此时,我本早已该习惯成为各种谣言的话头,但我还是不能。

过了好久,听众们才终于就座。当萨克雷先生站在讲台后开始演讲时,大厅安静了下来。他的演讲言简意赅,诙谐而有力度。他将每件事都说得栩栩如生。观众们都报之以笑声和赞同。要不是感觉到那些像讨厌的触摸一样侵扰着我的目光,我本来可以完全沉浸在对他讲演的享受中。但夜晚才刚开始,还有更坏的事会发生。P5-8

序言

早上我还没起床,小阿黛勒就跑来告诉我说,夜里的雷电击中了果园里的那棵大七叶树,将它劈成了两半。

亲爱的读者,上面的一句话出自我写的一本小说。其中有这样一幕:罗切斯特先生向简·爱求婚,简答应了,此时狂风暴雨在桑菲尔德庄园咆哮。我就是用上面那句话来结束这一幕的。电闪雷鸣象征着简·爱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件。七叶树遭雷击被劈开了,恋人不久也被拆散。写下这句话时,我丝毫没有料到我已预测到了自己的未来。

一八四八年夏天我被“雷击”,此后就遭遇了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奇遇,我所经历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那狂野的想象,而现在我得对这些我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守口如瓶。要是我现在说,我的行动对国家的命运都造成了影响,那么,对我所表现出的狂妄自大还请各位多多包涵——我说的都是事实。

历经奇遇,我找到了我的梦中情人。他叫约翰·斯雷德,是英国王室的间谍,我们在一起享受了我一生都在渴望而求之不得的爱。但我们不久便分开了,那颗已不再属于我的心痛得宛如那棵被雷劈开的七叶树。梦幻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有时就像一条画在沙中被风吹动着的线,与简相似的遭遇和这一事实都没让我侥幸逃脱什么。我为奇遇和爱情的丧失而悲恸,但却未曾料到发生过的事还会发生。

一八五一年,奇遇再次降临,这次奇遇虽然在不同的情境下出现,却与第一次有着至关重要的共同点:两次都将约翰·斯雷德牵扯了进来。第一次奇遇把我交托给他,又让他离开,而第二次则把他带回到了我身边。

时间差不多过了三年,这期间我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从未停止对一八四八年所发生的那些事情的怀念,时时刻刻都在渴盼着那已随他而去的幸福时光。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前往的那个国家,层出不穷的凶险正在这些事件中酝酿,我也被卷入到这些危险的急流中并随之汹涌翻腾。

这些事件虽然并非我亲眼所见,但一个作家的意念能抵达她不能前往的任何地方,她能用想象来替代现实经历。基于事实的小说能勾织出一件真理的霓裳。现在,我将竭尽所能地重塑这些我们为之着迷的事件。

一八五一年三月,一场大雪将莫斯科市覆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建筑的屋顶在月光和星星闪烁的黑曜岩般的夜空下泛着白嗖嗖的寒光。在接近城门处,布提尔卡监狱若隐若现。这是十八世纪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建造的一座恐怖的监狱。大雪封住了尖堆顶塔楼,盖在高高的石头墙垣上,铺满了围墙里的那片院子。夜晚的景色看上去恍若白昼,只是没了白天的色彩,呈现出一片黑白阴影相间的苍凉画面。

入口的铁门打开了,三个眼蒙黑布、被五花大绑的男子踉踉跄跄地走了出来。他们赤着脚,身上只穿着衬衣和单裤,被三个手持步枪的士兵推推搡搡。他们走得一瘸一拐、摇摇晃晃,身上、脸上伤痕累累。他们在刺骨的寒冷中打着哆嗦,而那三个士兵则靠墙站成一排,在相互说笑。他们颤抖得太厉害了,当三个士兵用枪瞄准他们时,他们几乎都无法站立,并已虚弱得失去了反抗力。没举行任何仪式,士兵开枪了。

三个男子发出了近乎哀号的声音,他们的身体缩成一团,鲜血飞溅到墙上,浸红了白雪,由红变黑,散发出热气。直到犯人都倒下,刺耳的枪声才止住。三具尸体横卧地上,残忍的正义得以申张。

枪声传到市中心已逐渐减弱。莫斯科河畔燃着几堆篝火,一群人和着欢快的管弦乐节奏在结冰的河面上溜冰。克里姆林宫高高耸立在河岸,宫殿的角楼、圆顶、尖顶和大教堂看上去有直冲云霄的气势。宏伟的克里姆林宫是一座用白石头来建造的壮丽辉煌的拜占庭式建筑,表面的镀金让它显得极为奢华。一排排拱形窗熠熠闪光,水晶吊灯将宫里的房间照耀得灯火通明。一个男人站在窗前向下凝视着这场溜冰聚会,他高而聪颖的前额略微前突,遮掩着低垂的眼梢。他的嘴角平直但胡子两端却向上卷翘着。他站姿傲慢,表情肃穆而精明。

此人就是俄国沙皇尼古拉·帕瓦诺维奇。

他站在一个大厅里,高高的拱形天花板在有雕饰的镀金圆柱顶衬托下显示出凌驾之势。一群士兵、大臣和仆人站在周围等候着他的差使。一阵脚步声从嵌花式的地板上传来,一个男人疾步走到沙皇跟前。这是个普鲁士人,在那张富有日耳曼人特征的面孔上深嵌着一双浅色眼睛,鼻子长长的,鼻尖悬架在那张冷酷而性感的嘴上,一头修剪得短短的银发很有光泽。沙皇挥了挥手,让在场的其他人退下,他们便都小心翼翼地离开了。

唯一没离开的是躲在圆柱后面的一个人。此时的大厅静得连最微弱的轻声低语也能听见。

“你有什么要报告?”沙皇问。

“从英国来的密探已被处死。”普鲁士人答道。

“全都处死了?”

“嗯……是的,陛下。”沙皇并没留意到普鲁士人在作此答复之前心里“咯噔”跳了一下。

尼古拉沙皇显得忧心忡忡。“还会派更多的探子来的。英国人已铁了心要削弱我的势力,并将他们的控制范围延伸到全世界。他们已与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联盟,唯一的目的就是将我置于掌控之中。但他们不会只满足于政治上的操纵,他们派间谍来窥探我的统治,在我的人民中煽动暴乱,企图从内部来削弱我的帝国。”河畔的篝火光在他眼中闪动。“与他们的这种僵持敌对状态迟早会演变为战争,唯一要寻求的就是找到让俄国取胜的办法。”

“会有办法的。”

沙皇蹙着眉转身面向他的同伴。“哦?”宫里到处都是用虚假的保证来安慰他的人。“有什么新想法吗?”

“确实有。我刚从我们在伦敦的间谍那里获取到了最新消息。”普鲁士人转述了消息的内容并告诉沙皇此情报如何对俄罗斯有利。

圆柱后的躲藏者偷听到了密谈的全部内容,他很清楚他该在被发现之前逃离,但恐惧使他僵立在那儿。情报只提供了大致的细节,但普鲁士人以此为据,提出了一个作战规模的方案:如何将战场延伸到东方,向西横跨欧洲再穿越英吉利海峡,如何把那些国家变为废墟后再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偷听者开始更多地为自己担忧起来。

我是很晚才得知这一切的,当时我已卷入到这场冒险中,想要抽身为时已晚。到那时我才尝到了教训——

“雷击”的确会出现两次。

亲爱的读者,我本人就是证据。

我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夏洛蒂·勃朗特

一八五二年六月,于英国霍沃斯

后记

《疯人院:勃朗特的神秘冒险》是我将虚构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结合在一起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夏洛蒂·勃朗特是《简·爱》一书的真实作者。她在一八五一年成了文学界的名人,很受追捧,是人们揣测和闲谈的话题。她与其他文学才子,包括乔治·史密斯(她的出版商)和在本书中出现的威廉·迈克皮斯·萨克雷都有很好的关系。她和史密斯先生有很密切的私人关系,他们在通信中调情,这可从她写给他的信中得到证实。萨克雷先生确实在他的讲座中把夏洛蒂当作“简·爱”介绍给众人;他的确有个疯老婆,而且夏洛蒂确实把这部小说的第二版献给了他,从而引发了种种谣言,说她在他家中做过家庭教师,与他有婚外情,《简·爱》书中的男女主人翁是以她自己和萨克雷先生为原型创造的。(这些谣言并不属实。)

勃朗特牧师、艾伦·纳西、亚瑟·尼克尔斯、帕默斯顿勋爵、维多利亚女王、阿尔伯特亲王、皇室的孩子们、沙皇尼古拉和奥洛夫王子也全都是真实人物。乔治·史密斯的朋友约翰·福布斯医生也是真人,夏洛蒂的确为她妹妹安妮的病向他咨询过。威廉·斯蒂伯尔实际上是他那个时代的超级间谍,他有着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这在他的回忆录《大臣的间谍》一书中都有记载。如他所述,他确实在一八五一年到伦敦去驱逐卡尔·马克思,他死于一八八二年。奥利弗·赫尔德是受真实的夏洛蒂·勃朗特迷们的启发而虚构的一个人物,他们的确时不时地贸然出现在她住的地方。“伟大的卡特琳娜”的原型是女演员雷切尔,夏洛特曾在法国剧院看过她的出色表演。耐尔·卡瓦纳格是将各类有性格缺陷的科学天才杂糅起来而创作的人物(参见约翰·格雷宾的《科学家》),并添加了布朗威尔·勃朗特和弗兰肯斯坦的一点性格元素。

真实的历史场所是本书的特色。它们包括新兴门监狱和皇家精神病院,即众所周知的贝德拉姆精神病院。夏洛蒂真的去过这两个地方,尽管这是发生在一八五三年而非一八五一年的事,但她并没在两个地方做过囚犯。她也去看过世博会。皇家精神病院现在还在,具有现代化的模式。奥斯本庄园,维多利亚的幽居处依然优雅地点缀着威特岛。伦敦怀特坎培区是开膛手杰克在一八八八年犯下恐怖罪行的同一个地方。在维多利亚时代,怀特坎培区一带的野蛮犯罪如此猖獗,以致破案专家在有多少妇女死在杰克手中,又有多少人是被其他人所害的问题上都有意见分歧。连环杀手出现在一八五一年的怀特坎培区是完全可能的。

在俄国的一幕幕情景都发生在真实的历史场所(布提尔卡监狱、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区域)。我在我的故事所涉及的范围内对俄国的氛围、人民和社会状况做了尽可能真实的描述。“第三区”是俄国的秘密警察机构,在十九世纪,俄国确实与英国有过政治上的对抗,这导致了一八五三年的克里米亚半岛战争。

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是我喜爱的小说素材之一。电疗法、催眠术以及对贝德拉姆精神病院的疯人所进行的治疗全都是那个时期所采用的疗法。颅相学确实很盛行,夏洛蒂和乔治·史密斯真的去拜访过颅相学家布朗医生。(本书所提到的都是布朗医生的真实分析结果。)飞船取材于亨利·基弗德建造的第一架蒸汽动力飞船,他在一八五二年做了第一次飞行。肺炭疽病就是现在人们知道的炭疽病。疾病的细菌理论——传染病是由微生物所致的观念——是路易斯·巴斯德于一八六二年提出来的。一八五一年,一般公众和多数科学家都对这一理论持讥讽态度。但微生物的存在在十七世纪时已被发现,并且各种各样的科学家都持同样的观点。荣誉归于首先发表这一观点的人。我相信炭疽病和其他病的起因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已有发现。虽然细菌战是二十世纪的发明,但制造简单的细菌武器的方法在《疯人院》的故事发生的时候已经出现。

我得强调,《疯人院》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其中混杂着真实与想象的成分。人物和情节虽然有事实依据,但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却从未发生过。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妙趣横生而快节奏的故事……劳位·佐·罗兰的这部小说也许有别于她的佐野一郎系列悬疑小说,但这个妙不可言的故事无疑会使罗兰的铁迷们高兴,并赢得更多读者。

《西雅图邮讯报》

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故事。劳拉佐罗兰笔下的女主人公从与世无争的霍沃斯村庄,走到伦敦的宫殿,再到更广阔的世界……路都在经历着精彩、危险重重的奇遇和至死不渝的浪漫爱情。即便是在我们这样的时代,她也称得上是一个女英雄。

《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

劳拉·佐·罗兰不仅真切地刻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还再次令人信服地塑造了一个聪明、顽强和智慧的夏洛蒂,她在方方面面都令人想起简爱。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悬疑故事本身就特别棒。

《娱乐周刊》

一个令人赏心悦目、构思严密的悬念故事。读者跟随着夏洛蒂勃朗特经历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种种传奇;与这个时期和勃朗特一家相关的丰富史料增添了故事的深度和真实性。对历史题材小说迷而言,这是一部非读不可的小说。

《浪漫时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疯人院(勃朗特的神秘冒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劳拉·佐·罗兰
译者 廖英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76592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