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2版课程开发实用技巧与工具)
内容
编辑推荐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2版课程开发实用技巧与工具)》(苏平所著)主题之一,详细描述了作者独创的企业内部培训师核心工具:“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主题之二,则通过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对这些案例的剖析和点评,关注培训师从入行到熟悉的心路历程和实操经验。

书中收录的大量案例以及点评,有针对性地解决培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病症”。

两个主题,工具加案例,相辅相成,既能满足已经具备一定培训经验的人士不断充电和提高的需要;亦能解决徘徊在门外,或者刚进门还在困惑和摸索的新手们的难题。同时对于广大HR从业者,甚至是从事其它行业,但有兴趣或有志于探讨培训行业知识的人员,也提供了一个最为快捷和实用的了解入口。

内容推荐

困惑期:上台紧张怎么办?如何能有效开场和结尾?遇到“刺头”学员如何处理?怎样应对不同的问题?课程时间的控制不好如何改善……

成长期:探讨课程开发应该以课程和讲师为中心?还是以学员为中心?

蜕变期:本章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修炼期:很多企业内部培训师的目标是成为职业培训师。这条路并不平坦,因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行业和企业,重新出发,不但要有勇气,还需要超强的承受力、学习力和自我营销能力。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2版课程开发实用技巧与工具)》(苏平所著)为了适合以上各阶段的不同读者,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着手,将大量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与现实相结合,采用大量的对话形式,运用简笔画插图,重点提示,小结,培训工具总结,方法点评等;配合各章节特别设计的练习题,手把手地引导读者演练书中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相信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启发和帮助。

目录

困惑篇 新手上路

 缘起:从现实到网络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职业生涯规划

 高空走钢丝——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龙头加凤尾——有效开场和结尾

 斗智又斗勇——如何应对不同学员

成长篇 内部讲师的成长

 全脑出击——如何调动学员动积极性

 一团乱麻——课程重点掌握

 班门弄斧——如何提升专业度

蜕变篇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以终为始——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培训需求的诊断和调研

 功夫在诗外——课程大纲确定

 近距离接触——课前问卷设计

 水到渠成——课程设计与开发

修炼篇 职业培训师之旅

 跑着等待——培训师的修炼

 万绿丛中一点红——培训师的品牌营销

 想说爱你不容易——培训管理与PDCA

 永远在路上——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试读章节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职业生涯规划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芸突然在QQ上问我:“苏老师,您觉得我应该转行吗?”

我有些意外,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苏平:“你不是做得挺好的吗?怎么想到要转行呢?”

张芸:“我跟您一样,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不少诱人的工作机会,进这家外企做了专职内训师。企业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教材,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如:TTT(Train The Trainer)、企业文化、产品知识等。我是销售培训师,还被派到一线去实习了3个月。有了内训师的头衔,在让人羡慕的外企工作,最初我很开心。但现在我越来越不明白:我每次都很认真地准备课程,为什么学员不积极?公司这么肯花钱,给他们做培训,为什么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还要我们求着他们来上课。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苏平:“您是否了解过为什么会这样?”

张芸:“问了,他们说我的课程都是理论,他们只想听回去马上就能用的方法。这可是我的弱项。因为我只去门店实习了3个月,他们个个销售都比我厉害!所以,我想是否应该转行去做销售?”

苏平:“为什么想到要去做销售呢?”

张芸:“以前我以为自己是一步到位。现在真的做了内训师·才知道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自己没有底气,学员也不服气,培训效果不会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位优秀培训师。”

苏平:“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培训师是个需要厚积薄发的职业,也是个需要‘曲线救国’的职业,没有捷径可走。”

张芸很惊讶,问:“曲线救国?”

苏平:“是的!因为企业培训师不同于学校的教师。考上师范,毕业后就可以做老师。但没有任何院校,能够直接培养出企业培训师。原因就是您刚才说的: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

张芸问:“苏老师,您也是‘曲线救国’的吗?”

苏平:“没错!我虽然跟您一样,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但在企业工作积累了近10年,才真正走上了职业培训师的道路。”

张芸顿时来了兴趣,说:“真的?您能跟我讲讲吗?我打电话给您。”

于是,我就跟她讲起了我自己的成长经历。而张芸听得很认真,常忍不住“采访”我。

我从小有两个理想:做老师和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当老师的梦想跟张芸一样,所不同的是我的“曲线救国”经历。

大学读的不是师范专业,我毕业后南下广东。做过直销、跑过业务、管理过商场、推广过电子商务,也做过HR和管理。近10年的时间,我不断积累,终于在2001年时,达成了自己的理想。

说起以前的种种际遇,朋友们都说我受了不少磨难。我却觉得:那是我人生中丰厚的养分,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我的收获吧:

直销

在广州做直销,每天提着十几斤重的书,白天穿梭于写字楼,晚上去家属楼。当时推销的是用250克铜版纸印刷,有着鲜艳彩图的《少儿百科全书》,一本书售价365元。虽然我们宣传时说:“每天只花一元钱”,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广州,这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晚上回家,一定要先用热水泡脚,一方面穿着高跟鞋走了一天,脚疼得厉害,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另一方面,这样才能将被血粘在脚上的袜子脱下来。

身体上的磨练还好,心理上的冲击让我难以忘怀:每天在贴着“拒绝推销”的写字楼下徘徊,编着“张经理、王经理”想混过前台,或在马路上拦住陌生人做介绍、索要名片,以及在家属区楼下“蹲点”,等待有人回家,假装忘记带钥匙,好不容易混入楼中,敲开的房门却被狠狠关上。那种尊严全无的感觉和无奈,在生存的压力下已经被自己的眼泪稀释了,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的耳中总是回响着刺耳的关门声。

现在还记得,为了省钱,一次在将热得快(一根带电的铁棍)放在水桶中烧水时,差点酿成了火灾。

不包食宿、没有底薪的条件,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压力;陌生拜访的种种际遇,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和羞辱,也懂得了与人交流的技巧……

P5-7

序言

这本书能够出版,源于我从小的理想---当老师。虽然我们那个年代,上师范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途径。但在高考之前,我就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如:阅读各种书籍,做大量的摘抄,坚持写日记,做课代表协助老师上台讲课……这些习惯的积淀,丰富了我作为培训师的基本技能。未能成为学校的老师,是当时最大的遗憾,就逼着自己闯广东近十年。不料,看似离目标越来越远,最后证明却是曲线救国。恰恰是这段经历,成为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作为培训师可以不断汲取的养分。

从理想到现实,走了近20年,这就是我的成长之路(详情可点击我的博文:执着成就理想—我的培训师生涯之路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58511382.html)。在深圳做了近6年HR兼企业内部讲师,一直很困惑于培训的有效性。起初企业请了不少培训师来公司培训,但总是场面上很热闹,培训后学员态度、技能没有改善。如此反复后,自己开始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师队伍,从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开始,设计开发以实用为主的课程。在舍弃了大而全的所谓课程系统后,针对性成为公司内训的指导思想,也促使我去思考和实践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在不断的摸索之后,本书的核心工具---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开始有了雏形,并在企业内部讲师中进行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选择成为职业培训师时,正值公开班盛行、学习卡大行其道。有感于自己在企业中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师的种种困惑,决定:要让自己的培训对企业和学员有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确定了自己的定位:为企业量身定做课程。由于量身定做需要每次课程前都进行需求调查,并重新开发课程。为此,我成为自由职业者,自己面对企业接单。在SOHU族的生涯中,我一直坚持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做课程, 而非赶时髦---为了降低成本,一次课程开发,至少用上几年。没有背景、不是海归,更没有强大的宣传支持,我独身从广东来到华东,一切从零开始。为了“量身定做”这四个字,我一直坚持挑选客户,选择那些真正希望培训带来改变,并愿意配合调研和培训后实施的企业。这样的坚持,曾使自己一度陷入经济危机之中,也成为培训界的另类。但我坚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近两年,市场终于以“咨询式培训”的提法,认同了“量身定做”的模式。看起来,自己的坚持似乎有了同盟军, 但仔细了解下来,很多培训机构所宣传的“咨询式培训”,其实只一种营销手段,其操作流程依然是换汤不换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HR了解什么是真正的量身定做,我开始除了将自己独创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作为企业内部讲师的核心工具在TTT课程中讲授外,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和分享活动。其中,培训师沙龙是我在2006年创立的一个培训专业交流平台。本着“分享是最好的学习”的理念,培训师沙龙从最初的一个QQ群,发展到现在的三个QQ群、一个论坛、一个博客圈,长期进行在线交流和线下活动,供培训师们探讨和交流培训相关主题,在培训圈已小有影响。在培训师沙龙这个平台上,众多企业和HR关心的问题,一一被提出,并加以讨论。而很多培训师的问题和困惑,也得到了充分的回应和讨论。本书中很多问题和案例,都来自于培训师沙龙中各位老师的提问和分享,相信这些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

去年5月份接到写书的邀请后,我决定把自己十几年来积累的量身定做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也把日趋成熟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推荐给更多愿意开发针对性课程的培训师们。我通过博客进行网络调查后,确定以《培训师成长手册》作为本书的书名。内容以培训师成长的四个阶段,作为书中的四个章节:

困惑期:刚入门时,我们几乎没有课程开发的能力,那时最困惑的问题通常是:上台紧张怎么办?如何能有效开场和结尾?遇到“刺头”学员如何处理?怎样应对不同的问题?课程时间的控制不好如何改善……而培训内容,大多是从各种途径收集相关主题的教材,拼凑而成。成长期:跨越过困惑期后,大多数内部培训师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不足,除了考虑如何提升专业度外,也开始思考:如何调动学员积极性?怎样把握课程重点?为什么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学员并不买账……于是,我们开始探讨:课程开发应该以课程和讲师为中心?还是以学员为中心?

蜕变期:本章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在走了很多弯路,遇到不少挫折后,我们开始认识到:培训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投其所好”,比“滔滔不绝”更有效,量身定做成为达到“学以致用”的最有效途径。而问题树,将我们的课程开发核心,从讲师和课程转移到了学员,并利用一环扣一环的步骤和方法,帮助我们聚焦于问题,找对问题,明确对策,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确保了真正适合客户的课程设计。

修炼期:很多企业内部培训师的目标是成为职业培训师。这条路并不平坦,因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行业和企业,重新出发,不但要有勇气,还需要超强的承受力、学习力和自我营销能力。

为了适合以上各阶段的不同读者,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着手,将大量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与现实相结合,采用大量的对话形式,运用简笔画插图,重点提示,小结,培训工具总结,方法点评等;配合各章节特别设计的练习题,手把手地引导读者演练书中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相信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启发和帮助。

本书主题之一,详细描述了我独创的企业内部培训师核心工具:“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最近几年,培训界从“课程超市”到“咨询式培训”,就是从“讲师和课程为中心”到“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学员是培训效果的载体,只有坚持“学员为中心”为中心,培训才能有效果,这也是未来培训的趋势。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对于企业培训管理者,以及为数不少的企业内部培训师们来说,这是一道富有挑战性,也是相当棘手的难题!幸运的是: “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经过我十几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得到了快速推广,已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书的主题之二,则通过我本人的经历以及对这些案例的剖析和点评,关注培训师从入行到熟悉的心路历程和实操经验。

书中收录的大量案例以及点评,有针对性地解决培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病症”。

两个主题,工具加案例,相辅相成,既能满足已经具备一定培训经验的人士不断充电和提高的需要;亦能解决徘徊在门外,或者刚进门还在困惑和摸索的新手们的难题。同时对于广大HR从业者,甚至是从事其它行业,但有兴趣或有志于探讨培训行业知识的人员,也提供了一个最为快捷和实用的了解入口。

我曾经走过的路,可能是一些朋友们未来或现在正在经历的;我曾经的困惑,可能是一些朋友正在烦恼的…… 这本书,除了将自己这十几年来所积累的经验,跟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外,在本书的第四章,我还特别邀请了刘军元、王昌国、杨发明、孙小小四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培训师之路,相信能够给希望进入培训师这个行业的朋友们更多的启示。而本书中没有说教,只是把各位读者当成捧茶闲聊的朋友,也希望大家就书中内容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我的邮箱:suping4020@yahoo.com.cn。

书评(媒体评论)

《培训师成长手册》真实再现了一位职业培训师的成长之路,其中的坎坷和精彩,艰辛与光环,只有职业培训师能懂。此书适合将要、正在、已经成为职业培训师的人们研读,也适合培训管理人员深读。

——格兰仕集团培训经理 谢亮明

作为一名企业的HRM和企业内训师,《培训师成长手册》一书给了我很多贴合实际的指导,也为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指明了方向。苏平老师结合自身十几年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及其自身的培训师成长之路,全方位详尽地描述了一位优秀培训师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应该怎样去历练、去成长!此书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培训师学习。

——沈阳捷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王冬梅

企业培训师这一“金领职业”越来越被年轻人推崇和向往,自然有人希望能够得到高人指点,也有人期待能觅得一条捷径。我读了苏平老师的《培训师成长手册》,感觉她仿佛就是一位“高人”,毫无保留地把她成长心路一表纸间;又悟得此书中确有一条“捷径”,你读她,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培训师成长手册》无疑是引领你实现梦想的一位向导。

——苏州高浙区培训协会会长、积水中间膜(苏州)有限公司行政人事部长 沈鹰

相对具体方法而言,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参加了苏平老师的TTT课程,再仔细阅读此书并运用,深感本书的核心内容“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就是这样一种全新、有效的思维。以问题为核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反复实践,除了应用于培训课程的开发,其对日常的工作生活也是非常有效的。

——绿石环境行动网络总干事 李春华

作为一名培训师或准培训师,我们渴望大方得体、谈吐自然、从容地面对每一位学生,但是我们却一再陷入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开发课件、如何把握定位的难题,感谢苏平老师的《培训师成长手册》教给我们态度、方法和激情。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熊娉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训师成长手册(第2版课程开发实用技巧与工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53516601
开本 16开
页数 30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75-6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3
出版地 陕西
240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7: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