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田由申编著的《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内容介绍: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儒家、道家那里寻找答案。

内容推荐

作者田由申将《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的正文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儒家和道家的原典,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二是浅显易懂的儒家和道家的现代释义,帮助读者轻松快捷地了解其含义。三是根据作者对儒家和道家的品读与思考,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另外,《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还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事例,对儒家、道家的处世、修身之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全方位阐释了儒家和道家先贤们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领悟儒家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目录

上篇 儒家思想

 第一章 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立志之道

1.儒学复兴从修身做起

2.立身修德,为人之本

3.学无止境,前进之力

4.立身立心,以孝为先

5.不学礼,无以立

6.小不忍则乱大谋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第二章 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语行为之道

1.听其言而观其行

2.讷于言而敏于行

3.话要说到点子上

4.识人言,做对事

5.知者不失言,亦不失人

6.巧言令色,鲜矣仁

7.言寡尤,行寡悔

 第三章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庸处世之道

1.中庸之道,万古之慧

2.以“恕”修身

3.过犹不及

4.有进有退,必可再进

5.时中——无可无不可

6.宽猛相济

7.允执厥中——中和

8.欲速则不达

 第四章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态经营之道

1.安贫乐道

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3.乐在我心,万物悠然

4.抵制欲望,知足常乐

5.不怨天,不尤人

6.勿致力于身外之物,保持平常心

7.仁者之乐

 第五章 德不孤,必有邻:交友之道

1.和谐人际,和谐生活

2.友直友谅友多闻

3.德不孤,必有邻

4.道不同,不相与谋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宽则得众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8.忠告善道,不可则止

 第六章 以“和”为贵:儒家最得人心的谋略

1.以“和”为贵,儒家最得人心的谋略

2.仁者爱人

3.礼之用,和为贵

4.家和万事兴

5.和而不同

6.和争相济

7.和气生财

下篇 道家精髓

 第七章 道,可道,非常道:道中之道

1.道无所不在

2.大道可以治国

3.道是万物的本原

4.求新求变求突破

5.“无形”和“有形”

6.调节心态,办法总比困难多

7.“道中之道”是人之常道

8.天道·人道

 第八章 智欲圆而行欲方:方圆之道

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2.幽默要恰到好处

3.真诚会给你带来好运

4.欲取之,必先予之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6.谦虚是一种美德

7.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8.以退为进是一种策略

 第九章 道法自然:环保之道

1.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节约资源,造福子孙

3.全球面临的挑战——生态失衡

4.按照规律改造大自然

5.天人合一是一种伟大的生态境界

6.人口·资源·环境

 第十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争之道

1.无私才能成就有私

2.规律主宰世界

3.审时度势,急流勇退

4.无为而治

5.不争是一种大智慧

6.吃亏是福

7.上善若水

 第十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管理之道

1.治大国若烹小鲜

2.做领导一定要会授权

3.给员工一点个性空间

4.激励比指责更有效

5.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虚怀若谷,有容乃大

7.谨慎从事,以身示范

8.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十二章 明道以养生:养生之道

1.注意营养,科学保健

2.养生贵在适度

3.健康最重要

4.贪欲是养生的祸源

5.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6.知足者常乐

7.科学合理的饮食

附录一 《论语》原文

附录二 《道德经》原文

试读章节

在孔子的思想中,“君子”是可以靠个人努力而达到的。对一人来说,虽然“生死”、“富贵”等由“天命”决定,但靠自己努力则可以得到道德修养、学问和才能。

孔子说:不去修养道德,不去讲求学问,听到仁义不能去做,有了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认为,学问和才能只有靠努力才可以求得。

有一次孔子对子路说:“子路,听说过六种德行的缺点吗?”

子路说:“没有。”

孔子说:“爱好仁德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爱好聪明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放荡;爱好诚实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爱好直率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孔子并不把自己看成圣人,而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才能都是由努力得到的。他说:“我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的,只不过是勤于求学而已。”从这一句话就可看出孔子是非常重视个人学习的。

他指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意思。他认为学习的正确态度应是老老实实,不懂就是不懂,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学习,而不要有“过而不改,是谓过”的态度。因此,孔子的知识在当时非常丰富,有三千弟子跟他学习,声名十分显赫。

那么,一个人通过学习,慢慢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大家就知道学习的好处了。

东吴名将吕蒙,少贫,没有条件读书。但是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孙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为平北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以报杀父之仇。吕蒙不负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封为横野中郎将。

但吕蒙有个缺陷,带兵镇守一方,每向孙权报告军情时,只能口传,不能书写,非常不方便。

一天,孙权对吕蒙与蒋钦说:“你们从十五六岁开始,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就得多读些书呀。”

吕蒙说:“忙啊!”

孙权说:“再忙也没有我忙!我不是要你做个寻章摘句的老夫子,只要你粗略地多看看书,多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说着给他列出详细的书单,包含《孙子兵法》、《左传》、《六韬》、《史记》、《国语》、《汉书》等。

在孙权的启发与鼓励下,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后来竟到了博览群书的地步。

鲁肃担任都督的时候,常以老眼光来看待吕蒙,以为吕蒙只是一个武夫。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防地区与他言谈,吕蒙问鲁肃:“您肩负重任,于相邻的守将关羽而言,您做了哪些防止突然袭击的部署?”

鲁肃说:“这个,我还没考虑过!”吕蒙就向鲁肃说出了吴蜀的形势,提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大为赞叹,赞扬吕蒙见识非凡,以为吕蒙已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才。鲁肃走到吕蒙跟前,拍拍吕蒙的后背说:“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吕兄进展如斯,把我蒙在鼓里,先前总以为你只有勇武,不想,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原来吕兄也是有学识之人,可笑愚弟走了眼。”

吕蒙一笑说:“士别三日,应该另眼相看,况且你我之别.远非三日,哪里知道我的变化,今日一叙,不可同日而语了。”

打那以后,鲁肃同吕蒙成了好朋友。不久他又接替鲁肃统率东吴的军队,成为一代名将。

吕蒙转型之快,从一介武夫,脱胎换骨为将才,靠的就是读书,不断地充电。P10-11

序言

人的能耐,并非与生俱来。一个人能耐的大小,首先跟他所经受的历练有关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的这些能耐究竟从何而来?它最初是如何形成,并得以传承下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要到儒家、道家那里寻找答案。

中国人的能耐,跟儒家、道家的思想启蒙是分不开的。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这两家,而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性格中,也实实在在地受惠于儒家和道家的影响。儒家源出于文士,道家源自于隐者。儒家强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道家强调“清静无为”。可以说,在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人思想发展的历程,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主要原典。

比如,儒家提倡修身。认为每个人都应当思考如何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真正体现生命的本质;应当追求道德高尚j即使不能成为圣贤,也应当成为君子。

其次,儒家重视调整个人心态。告诉当代人应当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帮助现代人解开内心的心结。

再次,儒家文化,崇尚“和”、重视“和”、提倡“和”,追求“和”。视“和”为宇宙万物本然的状态,把“和”作为最大的价值,把“和”作为最高的目标,把“和”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再如,道家提倡方圆之道。认为人在社交中也应当效仿水,学习水,灵活地掌握交际方法,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并用,不拘于一种形式。

其次,道家提倡“无为不争”。认为天下事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能给你带来快乐,也不是任何一件事都能给你带来不快乐。人应该知道自己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去应对左右,谋划人生。

再次,道家重视养生。认为世上本无长生不老之药,攀登寿山之道在于重生、贵生、养生。

总之,这些无穷的智慧,也许正是儒家、道家思想产生巨大影响力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家、道家思想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开启人的智慧。

鉴于此,我们将本书的正文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儒家和道家的原典,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原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二是浅显易懂的儒家和道家的现代释义,帮助读者轻松快捷地了解其含义。三是根据作者对儒家和道家的品读与思考,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激发起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另外,本书还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经典事例,对儒家、道家的处世、修身之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全方位阐释了儒家和道家先贤们不朽的思想,力图使广大读者能从中获得如何做人的历史人文教养,领悟儒家和道家的人生智慧。

正是本着这个目的,为了让先辈们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让灿烂而宝贵的历史文化为今天的社会建设出力,甚至更为重要的,为了让古人纯朴的哲理和谆谆告诫能够化作规范现代人行为的准则,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一书,希望读者们能从先贤的处世智慧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业,演绎出更为精彩、更为动人的人生篇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家思想与道家精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由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72427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