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遵命,总管。”他说,“还是都督,我应该怎么称呼您呀?”

“我拉斯·埃切罗特是王室作战舰队里的一名上尉。”埃切罗特答道,“一直听命于陛下。在这里,总管、侍从、打更的人都是下人,是没有分别的。我会上表去抱怨一番,我一定会的。我难道没告诉过你,很快灾难之火便会从天而降,把这房子里的一切都烧成灰烬吗?那些官员们见钱眼开,才不管人死活,阿谀奉承已经变成他们的家常便饭,民怨四起。”

“都督,还是上尉,您不必再多说这种话了,上帝给我们的磨难已经够多了。灾难已经降临到城郊了,十年来,我们颗粒无收,只能活活挨饿。四蒲式耳黑麦现在要十二个银币了。很快,就连王室的马厩里都没草料了,进口粮食的船被冻在岸边,开不出去了。”

埃切罗特走到他身旁,小眼睛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眼神飘忽不定。他不时停下脚步,点着头,低声自言自语些什么。

从门洞里可以隐约看到城堡楼下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有方形的石柱,哨兵在里边来来回回地巡视着。越过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城堡,可以看到有卫兵在王宫和哥德堡之间冰冻的梅拉伦湖上徘徊。三月的夕阳余光从城堡西侧的一间大厅外斜射进来,看起来好像是大厅里的支形吊灯被点燃了一样。

“是的,是的。”埃切罗特低声说道,“一切都将烧掉,我们所有的耻辱和荣耀。晚上我坐在那里抽着烟,从烟雾中观察着星象,美丽的星星们告诉我旧的世界秩序会被打乱,在匈牙利和德国出现了天灾,闹起了蝗虫,火山喷发出炽热的石块。两年前的二月份,公园的草就有手指头那么高了,我们就能听到鸟儿的歌声,九月就能在埃辛摘草莓,也就是在这时候,上帝才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丑陋的事物。”

“以,以上——帝的名义,不,不要这么说!”哈孔结结巴巴地喊道,“你看到的是幻象吧,你当时是醒着呢还是睡着了呢?”  “半醒半睡。”

“如果你愿意跟我详细地描述你所了解到的一切,我保证会如实转述给国王陛下。你看到那下边两扇拉着窗帘的窗下了吗?我离开那儿不到半个钟头。国王陛下坐在一张由椅子改造成的床上,后边垫着枕头,身上盖着毯子,看起来又瘦又小,干干巴巴的,脸上好像只剩了鼻子和嘴巴,他头都抬不起来。可怜的陛下,尽管还不到四十岁,就得经历这样的病痛!之前,当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门边时,我非常高兴,好像自己恢复了自由之身一样,但我只是他所有仆人中的一个,他现在可以用手臂环着我的脖子,流着眼泪让我靠近他。我相信他对儿子的爱超过对妻子的爱。儿子过来看他的时候,他话说得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坐在那儿看着他。现在他的话题只有他的王国,而没有其他。一个礼拜以前,我还看到他颤颤巍巍地在写财产分配等之类的文件,现在他已经写下了给儿子的密旨,并把它放在了一个封好了的铁柜子里。一旦有人进入房间,他双眼立刻放出光芒,很快说道:‘帮帮我吧,帮我治理江山,辅佐我的儿子,让他成为励精图治的国王!江山,江山!’”

哈孔用手抚过额头,他们继续一步一步地走下楼梯。

“我们下面左侧的房间是太后的寝宫,最近这些天她都不出门,只在房里打牌,就连泰新给她进贡都不理睬。没人知道她究竟怎么了,但我相信她是想借打牌来排遣自己的苦楚。牌桌边缘有叮当作响的铃铛,还有戴着花边和领结的各类名流人物,门旁边还靠着一根手杖,手柄上还镶着金,滑到了地上——”

“还有海德薇格·斯坦伯克夫人,她站在椅子后边,把它捡了起来。”

“她不在,因为她已经结婚了,而且一直都待在自己家里,据说现……

P3-4

目录

绿色宫殿 / 2

小国王 / 14

正式接任 / 19

仲夏征兵 / 33

女算命师 / 43

法国佬 / 47

女绿林 / 61

马泽帕及其大使 / 73

胡克上校 / 80

少尉 / 94

干净的白衬衣 / 106

波尔塔瓦 / 110

水 / 130

议会 / 133

在教堂广场 / 136

阶下囚 / 140

钟声响起 / 156

古斯塔夫·谢尔星 / 167

笨女人 / 176

本德新王宫 / 189

国务大臣 / 204

将军的文件 / 210

上尉在药店 / 213

托波尔斯科的瑞典俘虏 / 216

牢笼中的勇士 / 224

回家 / 230

艾伦思科德 / 251

马丁·罗森格德 / 257

沙皇 / 260

英吉布瑞特 / 265

托乐·奥瑞森 / 272

皮赫戈 / 295

英雄的葬礼 / 307

船 / 315

序言

这世界已经陷入战火之中五年多了,全世界都在流血,在遭难,在呻吟,在挣扎,人类已经进入了十七世纪——英国政治家作家福克兰子爵卢修斯·卡里所忧虑的动荡的时代,当时另一位政治家克拉伦登伯爵说他 “跟朋友们聚在一起时,总是沉默或长吁短叹,不断悲伤地颤声低语:‘和平,和平!’情绪激昂地诉说战争给人带来的痛苦,王国经历了灾难之后的凄凉,他再也无法安睡,心都要碎了”。

这时候美国民众认识了这一部作品,它堪称是现代瑞典文学最卓越的作品,它讲述的是一个毕生都在战场上浴血厮杀,光荣死在战壕里的国王,就算到了伏尔泰的时代,他仍然被看作战神,他是痛苦与不幸的化身;这是一部只与战争和战场,宰割和掠夺有关的作品,描写了伤者的哭喊,俘虏漫长而无望的等待,这一切人类不会忘,也不能忘。这时候读这部作品可能并不合适,因为现在人类正在经历战火的洗礼,读完以后,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就像从特洛伊城的大火,希腊人的刀剑和灭亡的恐慌之中逃出来的埃涅阿斯,当黛朵女王让他讲讲自己的故事时,他颤抖着回答:“噢,女王陛下,您让我回忆的是无法言说的痛苦呀!”

毫无疑问,这一部作品给予我们的是精神的熏陶,它让我们懂得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用更纯净质朴的心理来面对奋斗和人生的坎坷。小说高于现实之处在于,它不仅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还赋予事物特殊的含义,向我们展示了“似乎永不会结束”的乱世,使过去那一切在我们眼前复活。从这一点而言,《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是一部时代巨作。

瑞典王国的分崩离析,统治者为了自己所信仰的真理而发动的令人绝望的战争,不幸的人们无休止的苦难与绝望,他们经历了饥荒,然而他们却是坚韧不屈地面对着,灾难虽然不可避免,他们却赢得了永远的荣誉——这就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简单却壮丽的画面,比希腊的《伊利亚特》更清楚明了更扣人心弦,是世界史作的重要篇章,如亚里士多德所教导的那样,通过惊恐与怜悯净化我们的心灵。

从这部由瑞典的历史和文化精髓所形成的作品里,那些质疑战争的本质和历史的哲理性的人可以得到启迪。给予作者灵感的不是简单的战争,也不是盲目而虚伪的本国至上主义。他所见到的是战争带来的不幸与落后,再无人比他的笔触更为冷酷尖锐。作者看到了故事主角有问题的一面,冷毅的个性使国王对灾难和不幸所带来的痛苦无动于衷。作者也看到了战争中人们所表现出的道德和人性的一面,这一点他们世代相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被打倒,需要奋斗拼搏的人所必备的精神食粮。

对这部作品的最高评价是——这部作品虽笔调平和,但现在的我们正处于全球混战时代,这部作品能给某些人以启示。作者魏尔纳·海顿斯坦姆曾跟罗曼·罗兰并肩参与反战运动,但他可不是美国作家保罗·E.摩尔在他的作品《战争启示录》中所描述的那种盲目呼吁和平的人,而是那些能看出人类心理的矛盾一面的人,他赞同摩尔的观点:“战争不完全是兽性的。近年来,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名人演讲,刮起了一股和平之风,虽然安抚了人们在战乱中受伤的心灵,却否定了战士光荣和自豪的一面。本人认为,这种风气是错误的有害的。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应该得到宣扬。军人难道不是因为曾经历过残酷的腥风血雨,才在风烛残年之时,变得真实,温和,可敬吗?期盼和平的我们难道能忘掉阅读历史所产生的那种厚重感吗,难道不能从历史经验中去控制我们兽性的一面吗?”

毫不做作,笔调温和,这是《查理十二世的人马》的特点。西伯利亚的俘虏们穷困之时仍然翻阅《圣经》;那些重返祖国的人辛勤劳作,在废墟之上重建瑞典王国,读完令人钦佩。

然而,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不只是瑞典的历史,还有作者对那一段历史的思考,让我们明白为何要欣赏这一部作品。

1859年7月6日,本书的作者魏尔纳·海顿斯坦姆生于瑞典南部维特恩湖北面奥斯哈马尔一个贵族军官家庭,幼年时因患有肺疾,未能接受正规的教育,而被送到了南欧的温暖地带调养。因此,他的年轻时代与其他同龄的瑞典作家不一样。他深受地中海文化的影响,住在意大利,游历过希腊、埃及、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今土耳其),整整八年没去过瑞典。

十七世纪末,他的一位祖先曾是驻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瑞典公使,对土耳其文化很感兴趣,另一位祖先曾去波斯(今伊朗)游玩,卒于1878年,其曾在雅典担任外交大臣,现在其后代仍然分布于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士卖那(今伊兹密尔),受此家庭氛围影响,作者对东方文化可谓情有独钟。

海顿斯坦姆曾经想当画家,还曾在巴黎的杰洛姆(1824~1904,法国画家)工作室学习过,但后来,他却发现了自己在诗歌方面的天赋;1887年他回到了瑞典,1888年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诗集《朝圣年代》。

这部诗集如画一般色彩斑斓,如梦似幻,语言生动,风格活泼大胆,在平静甚至有些无意的描述中,所有的一切都很明了,观察细致入微,想象力丰富。年轻的诗人将意大利的狂欢庆典,法国的日常生活和壮美的希腊风景都融进了诗中,把它们描绘成让人心驰神往的《天方夜谭》式的神话世界,在我们眼前上演了大马士革街市上那般神奇的魔术。他热爱远古时代人们淳朴简单的生活方式,批判现实世界中的人们纷纷攘攘,紧张不安和丑陋。东方世界的无忧无虑和闲散自在让他感受到了快乐,因而他热爱这种生活。他是个不顾一切的享乐主义者,埃及那些信奉古老宗教的祭司们说:“酒、女人的吻和鲁莽的玩笑会惊动老年人,他们会祈祷神明不要降罪于这一切。”尽管如此,《朝圣年代》收录的短诗《孤独之思》则满是忧愁阴暗的思想。

1888年,海顿斯坦姆又出版了一部游记《从科尔迪腾达到布洛克斯伯格》;在小说《恩底弥翁》(1889)里,他描绘了一幅惨遭西方世界蹂躏的东方世界的图景。之后他还发表了几部小册子,包括《文艺复兴》(1889)和《佩琵塔的婚礼》(1890),后者是与诗人和历史学家奥斯卡·莱文廷合作的一部欢快的作品,抨击了当时所盛行的自然主义,还有那现实与思想中灰暗的一面。这时的作者年轻气盛,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希望文艺能不受社会教义和伪科学的束缚;希望文艺创作是基于想象力而形成。

这些作品对瑞典文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瑞典的自然主义者和散文家们兴起了一种“愤青文学”的流派。而海顿斯坦姆偏反其道而行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写出了大量节奏活泼而富于想象力的自由诗篇。而后大批作家都步海顿斯坦姆和莱文廷的后尘。

然而,海顿斯坦姆年轻时热衷的生活与美的情趣很快就被更深沉的忧思所取代。1892年他完成的诗体长篇小说《汉斯·阿里埃诺斯》堪称他年轻时代的终结篇。他发现,美无法满足精神的饥渴,他所崇拜的英雄是东方神奇世界的探索者,是一个浮士德那样的人物,为找寻生命的意义居然踏进了魔鬼的乐园。他因想念先祖白雪皑皑的故园而回国,定居在瑞典蒂山的树林之中。

1895年出版的《诗集》不再描写地中海生活,沙沙作响的冷杉树告诉他的故事跟他在舞者和骑骆驼的人那儿听来的故事完全不一样。此时他所歌颂的爱是一个人靠努力所收获的一切,是一种“铺天盖地而来的热情”。他面前贫瘠的土地此刻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美——这是他的父辈们忘我劳作的土地。再没人比这个无休的游子对故土的爱更热烈而深刻了。

家!它如同一座

由坚固的墙所包围的堡垒

它是我们的天堂

是我们在这世间唯一的财产

1899年出版的散文集中的许多篇目都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这又都源自他对历史的追溯。对这个想象力丰富的人而言,所有的史册、纪念碑、残骸和画像都是鲜活的存在;不论他走到哪里,都会让我们回顾历史,认识现在;我们周围已故去的一切就像巨大的幽灵一般潜进了我们的思想之中,这是海顿斯坦姆作品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他也从来不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他贵族的天性中透着一种强烈的民主之风。《诗集》中的《教堂里的歌唱者》就讴歌了兄弟情谊,让贵族们根据等级将他们的财物都倒进一个杯子里让人共享,诗中是这样写的:  穷人所关心的不是富人的财富与欢乐,

而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部《诗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强烈感情,《人民集》中的抒情诗《同胞》则成为了全民选举和绝对民主的社会理念的起源。

1897~1898年出版的《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是海顿斯坦姆主要的小说作品,而对瑞典读者而言,只有诗歌才能充分展示其艺术天分。继《查理十二世的人马》之后,他还创作了一大堆历史作品——

《圣比尔格特朝圣之旅》(1901)向我们展示了中世纪时期瑞典的宗教特点;

《福尔孔世家》(1905)讲述的是福尔孔家族的沉浮史,还有《贝尔波的遗产》(1907);

《瑞典人和他们的君主》(1908~1910),这一部作品回顾了瑞典的全部历史,是以一个瑞典学生读者的口吻而写的;

在故事集《圣乔治和龙》(1900)和1904年合集出版的作品《冷杉沙沙》中,还能看到他最本真而个性的创造力;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集是1915年发行的《新诗集》,其简洁质朴的文风凸显出作者成熟平静而尊贵的个性。

1887年回国之后,海顿斯坦姆曾回到自己的老家奥斯哈马尔的房子里住过一段时间。

1890年他搬去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于什霍尔湖居住。1897年他加入了著名的国内自由主义者报刊《瑞典日报》,其宗旨是国防改革。

1900年他定居在韦特恩湖上靠近瓦斯泰纳的那都,他深爱那里,岸边有他幼时的家。

1917年,他的第三次婚姻也如前两次一样,以离婚收场。

1919年他去了国外旅游散心。

1910年斯德哥尔摩大学给他颁发了心理学专业的荣誉博士学位。

1912年他成为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

191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海顿斯坦姆编著的《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描绘了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兵和俄国、丹麦、挪威等国进行北方战争的历史风貌,《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表现了瑞典的军队和人民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英勇战斗的献身精神,赞扬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无限忠贞的民族气节。

编辑推荐

海顿斯坦姆编著的《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是被美国民众誉为现代瑞典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是一部生动描绘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瑞典王国的历史巨著,《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还原了十八世纪初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兵和俄国、丹麦、挪威等国进行北方战争的历史风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查理十二世的人马(海顿斯坦姆卷)(精)/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典)海顿斯坦姆
译者 李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13728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7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2013294010
中图分类号 I532.4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