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慎中评传(精)/晋江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慎中 (1509~1559)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 汉族,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张帆编著的《王慎中评传(精)》从文本出发,对王慎中诗歌理论的创见性与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内容推荐

王慎中,晋江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首,著名散文家、诗人。张帆编著的《王慎中评传(精)》从文本出发,对王慎中诗歌理论的创见性与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作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评述他的生平事迹。其中,较为详尽论述了他矫治“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胶执格法、一味泥古的形式主义流弊;标举唐宋散文八大家,尤其是曾、欧之文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与王阳明“心学”关系等。以此总结评价他的历史地位与局限性,并就往论者对其诗作评价不高等问题提出商榷。王慎中诗文点校本尚未面世,《王慎中评传(精)》是目前较全面研究王慎中的第一部专著,熔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炉,力避艰深,以期雅俗共赏。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异禀童才惊四座

 第一节 家世:安海富商播迁泉郡

 第二节 童年:奇颖博记应答如流

 第三节 求学:投拜名师精通典籍

第二章 宦海生涯:从政治学称才俊

 第一节 青年进士“八子”之首

 第二节 以人为本治政有方

 第三节 为国抡材除弊兴学

第三章 任职留都:倡立唐宋散文派

 第一节 正嘉文坛“七子”主盟

 第二节 倾情心学文观新变

 第三节 标举唐宋推崇欧曾

第四章 徙官五地:诗文会友著述丰

 第一节 谪判毗陵一路歌诗

 第二节 擢升南都诗文会友

 第三节 督学山东诚心向学

 第四节 转徙江西览胜抒怀

 第五节 擢官河南著文笃谊

第五章 不附权贵:罢黜归里真名士

 第一节 宁折勿弯淡泊名利

 第二节 江湖之远忧怀国事

 第三节 葬亲悼妻心力交瘁

 第四节 应接不暇秉烛搦翰

 第五节 结舍清源论文会友

第六章 散文理论:师唐宗宋自为言

 第一节 本体文论:“文道合一”

 第二节 创作文论:“意”“法”“本色”

 第三节 鉴评文论:“风神”“神解”

第七章 散文创作:演迤详赡成大家

 第一节 记:内容繁富借题发挥

 第二节 序:题材广泛旨趣各异

 第三节 传、行状:以人为纲工于剪裁

 第四节 书:人际交流真情文字

 第五节 杂著:驳杂多姿理趣兼备

 第六节 志铭、墓表、祭文:彰显人事运笔传神

第八章 诗歌理论:自有机杼缘诗旨

 第一节 诗宗盛唐自有机杼

 第二节 “不乐之旨”“和平之声”

 第三节 习养互补体高意正

 第四节 发乎性情诗道诚深

第九章 诗歌创作:诸体兼备抒性情

 第一节 英雄赞歌军旅情结

 第二节 直道难行厌倦官场

 第三节 怀古歌吟寄慨遥深

 第四节 亲情友情真挚感人

 第五节 山水田园诗宗自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节求学:投拜名师精通典籍

王慎中八岁开始读《六经》、《史记》、《汉书》,每天几千字,十岁就开始学习写文章了。他“开悟警敏,不烦师解”①,十一岁拜理学家陈琛族弟陈让为师,教读《春秋》。某天,陈让讲授《左传·僖公三十年》,其中讲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大意是: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发兵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文公听从大夫佚之狐的建议,恳请大夫烛之武去面见秦穆公,劝说秦国退兵。当晚,烛之武被人用绳子绑住身体,从城墙放下去。他见到秦穆公说:“秦晋联军围攻郑国,郑国人都已经知道要亡国了。假如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请您用兵吧。可是要越过一个国家,把远方的土地作为本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办到的。既然这样,您又何必为了增加邻国的地盘而灭掉郑国呢?邻国的实力增强了,实际上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您放弃进攻郑国,郑国就可以成为您东路上接待您的主人,将来贵国使者来往经过这里,能供应他们所缺乏的一切物品,这对您来说也没什么害处。再说,您曾对晋惠公施以恩惠,当时他把晋国的焦、瑕二个地方许给您,但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与您对抗,这您也知道啊!晋国哪里会满足呢?等他把国土向东扩张到郑国后,又会向西扩张,那时,他除了侵占秦国土地之外,还能到哪里取地盘呢?损害秦国而有利晋国,值得吗?请您认真考虑一下吧!”听了这番话,秦穆公很高兴,当即和郑国订立了盟约,撤回军队,随后晋国也撤军。烛之武挽救了郑国。讲完课,陈让问慎中:“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关键是什么?”慎中回答:“利害关系。”陈让颇为吃惊,故意问:“何以见得?巩嗅中说:“烛之武首先从正面分析郑亡对秦无益,次从反面指出郑亡对秦有祸;再从正面指出郑存对秦有利,晋怀异心要吞秦,要秦穆公权衡利弊。烛之武把话说到了点子上,烛之武真辩才之士啊!”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晋联军的记述,其层层递进、回环往复的史传笔法确实让颖悟的王慎中领会到家了。他扎实的古文功底,使他在以后的散文创作中不时散发出古墨翰香,而这,与陈让的悉心教诲是分不开的。

陈让,字以礼,号见吾,少负才气,读书过目成诵。出仕前,曾与陈琛共读于晋江紫帽山金粟洞之小丹丘。嘉靖十年中解元,十一年中进士,是一位不畏权贵的正直谏臣。他曾在监察御史任上弹劾建昌侯门客刘东山,被抓进监狱刑讯,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还是坚持正义,在狱中继续上疏,力言东山奸行,终于使皇帝醒悟,恢复他的官职并械死东山,陈让因此名震京师。王慎中在《祭陈见吾先生文》中写道:“某生十一岁,实从先生授《春秋》读。”①虽然十四岁后转师易时中,“然终身事先生为师,而先生亦友某以问学,自在仕至闲居,相追随二十年间,讲究探讨前人学术之是非,当今时务之得失,人材邪正用舍,风俗之汗隆升降,言之多矣……盖亦师弟朋友相与折衷可否,直而无隐之义,他人不免以为疑,而吾二人者未始少有间也”②。由此可见,陈让的学识、人格、操守对少年时代的王慎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其后二十多年亦师亦友的交往中,其多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王慎中十四岁进学。郡守葛恒素来以善于鉴识人才自负,当他看了慎中的试卷,很欣赏,说:“儿异日当为天下士,讵取科第已邪?”这时的慎中,已经对科举制文那一套很熟悉。家人让他拜当代经学家、易学家、明代朱子学第一人蔡清的高足易时中为师。蔡清字介夫,号虚斋,谥号文庄,泉州曾井铺(今属鲤城区)人,道德学问为世所钦。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和教育,精研六经子史及理学名作,特别精研《易经》,他认为《易》是“五经之首”,“生命之蕴”。慎中虽然没见过蔡清,但因易时中的关系,对这位师公很是恭敬崇拜,后来,他还代易时中撰写了《刻蔡虚斋太极图解序》。易时中,字嘉会,号愧虚,人品、学问堪称文士楷模。他虚怀若谷,始终认为自己有愧于老师蔡清的期望,所以自号“愧虚”。他授徒数百人,可是始终没为自己出过书。他认为有蔡清的一部《易经蒙引》就已经足够了,自己再怎么发挥都无出其右。他“学专一家,不务该泛”①,并曾婉言教诲慎中:“要以修质反约为功”②。他为官清正廉明,造福一方之民。例如,他在夏津、武城当县令,离任时,百姓绘像把他祀于名宦祠。他辞官归里时,当地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拿着枣、板栗、肉干等食品到河边送行,船开了,竞有人失声痛哭。一个离任乞归的微官,竞能有如此感人肺腑的送别场面,想必他身后的丰碑早已立在了老百姓的心中。当年,易先生周围有一些享有时名的朋友,他们是与王慎中同辈的长者,但都钦服王慎中敏茂,而自愧不如。易时中初见慎中,看了他所写的文章后,就十分赞赏地说:“老夫当退避三舍矣。”王慎中在祭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可资印证,他说:“某愚暗,年及成童,禀命先子,负箧趋风,谓夏楚之不任,岂坚木之能攻。遽器奖之踰溢,越同辈而见蒙。知向道而不力,颠垂白而倥侗;慨灭质以溺心,误师傅之正宗;尚灵爽之照临,诱迟暮之天衷;倘此志其不昧,终后死以靡恫。”②王慎中对恩师知遇之恩的感激和对自己“向道而不力”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显然,易时中是慎中一生中最为敬慕的恩师和学者。投拜名师门下,王慎中学识大进,这为他日后成为标举唐宗派大旗的散文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段话中慎中关于“向道而不力”“误师傅之正宗”的反省,还与他接受阳明心学有关。由此亦可窥见其复杂矛盾的心态。P6-10

序言

文化是城市之源,城市之韵,更是城市之魂。

文化对于城市来说,犹如梦想于青春,水源于大地。品读一座城市的神韵丰采,在于对文化的深入探寻;衡量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也应以文化为标尺。

晋江,千年古邑。自晋唐以来,文脉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民生富足,人文荟萃,活力四射,既得益于悠古文化的滋养,也源于时代精神的锻造。

文化是考量城市人居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母亲河为名的晋江,襟山带水,人杰地灵。世世代代的晋江人生于斯长于斯,形成了爱拼敢赢的城市个性,创造了中国经济版图的“晋江模式”、“晋江经验”。发掘晋江历史文化菁华,继承和发扬优良文化传统,对于彰显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精神、推动城市发展意义非凡。编辑出版《晋江文化丛书》意义正于此。

作为一项文化工程,《晋江文化丛书》迄今已编撰出版六辑。这套丛书对于人们认识晋江本土、研究晋江历史、宣传晋江经验、弘扬晋江精神,提供了一个丰富而翔实的蓝本。在第六辑付梓之际,抚卷欣慰,希望晋江文化建设站在更高平台,砥砺奋进,敢于争先,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希望更多的学人志士以传承文化事业为使命,共襄盛举,共绘宏图,让文化工程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是为序。

后记

今年三月,应友人之请,接受了研究明朝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王慎中的课题。

王慎中少年早达,但一生中从政时间仅十四年。其为官颇多政绩,但因其性格耿介,不肯曲意逢迎权贵,故宦海浮沉,虽有卿相之才,却难以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诚如他的好友李开先所言:遵岩“少年英气太露,如太阿出匣,使人望之知其难犯,而就之愧其难得”。他被夏言构陷罢归,年仅三十三岁。

罢归,无疑是王慎中一生中的一次重大挫折。然而,政治舞台上的消失并不意味着人生价值的终结。聪明才智的能量往往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超越自我,超越既往的辉煌,成就另一番功业。王慎中便是许多不幸中有幸的才子。明朝中叶的文坛,王慎中、唐顺之揭橥唐宋散文,主张诗宗盛唐自有机杼,在诗文理论与创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文名闻遐迩,成为明清散文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位文学家。

为了全方位展现王慎中丰富的人生阅历,彰显其人格风采,突出其文学成就,拙著采取大致以时间为经,阶段主要事件为纬,传、评结合,诗、文专论的写作体例。但时间顺序服从事件性质和主次。如第三章“任职留都”本当在“谪判毗陵”之后,但由于突出王慎中作为文学家的特点,任职南京是他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所以以专章置于“毗陵”之前。设置第四、六章,一方面是全面反映王慎中一生主要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试图从动态角度考察其作为散文家、诗人的特色。拙著在两章中加大了文章解读力度,俾使与后续的诗、文专论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期通过较多的作品鉴赏,较为准确地评价其思想、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拙著中传主活动在各章节中可能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力避重复。诗、文专论除专节分析阐论外,于每章之后均作概括评论。根据编者意见,为了保证学术性,兼顾可读性,拙著在可能情况下对学术的严谨森严作出一点牺牲。

限于本人的学识与水平,以及时间有限,搜集资料不全等诸多原因,拙著浅陋、讹误之处在所难免,敬祈读者指正并见谅。

拙著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诸多行家的帮助。晋江市文化馆执行主编李灿煌先生坦诚建言,我的同窗学友、中文系同事和家人给予了热情关照和支持,他们或则提供资料,或则联系编者、传递信息,或则辑录资料图片、联系打印,参与校对,为拙著在短短的时间里顺利草创作出默默无私的奉献,厦门大学出版社曾妍妍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值此拙著草创辍笔之际,赋诗一首,以志永怀:

七律赋《王慎中评传》书后

先生蕙质世人推,虞骨陶风故里归。

文法欧曾趋室奥,诗宗李杜近屏帷。

清源苍郁乳泉洌,笋水渊洄翰墨菲。

末枝非文兴郡国,扬波鼓浪日增辉。  作者

2012年12月30日于榕城江滨未名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慎中评传(精)/晋江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47397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3223532
中图分类号 K852.6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8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