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无数的年轻人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离开家乡奋斗。很多年轻人对无依无靠在异乡奋斗充满了迷茫、无助与孤独,同时又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迎合了这一群体的心灵渴求。

本书作者易胜华的经历,是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相对成功”者的奋斗过程,并非成功得高不可攀,在某种程度上,其“成功可以复制”,对读者的人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书素材是作者多年亲身经历,其中从一名实习小律师到知名律所合伙人的成长经过,详实可靠。其中叙述办理的案件过程文笔流畅,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作者易胜华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

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

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律师这个职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几乎是寸步难行。作者终于坚持了下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这十年中,从国办律师事务所到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从江西九江来到北京,从只有十几个人小所的普通执业律师,成为拥有几千名律师的全国一流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部门主任,作者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作者把这些成长的历程记录下来,希望对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朋友,特别是刚走上法律道路的朋友们,能有一些启发。

目录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拔剑四顾心茫然

止戈为武

最大的敌人

师父和徒弟

天堂在左,深圳在右

新面孔

闪亮登场

眼泪为你流

虎口脱险

与工商过招

细节决定成败

风流命案

瞳孔里的人影

为梦想,千里行(上)

为梦想,千里行(下)

第一桶金

冲动的惩罚

初恋有毒

血疑

无情的情人

梦想在开花

试读章节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我从小生长在庐山南麓、鄱阳湖畔的一个江南小县城里。这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民风纯朴。参加首届司法考试之前,我在县城里有着一份舒适的公务员工作,收入也还算不错。闲暇的时候,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爬爬山,打打牌,喝喝酒,逍遥自在,有滋有味。偶尔,还有几篇附庸风雅的散文发表在报刊上,虽然稿费不多,也能够带给我小小的满足。

转折发生在2000年初。

我心血来潮写了一篇关于“旅游兴县”的万字论文,提出结合时代特点,重新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的思路,引起了某位县领导的关注。领导特意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够到旅游第一线去“锻炼”,为全县的“旅游兴县”大战略作出贡献。组织上如此器重,我顿时豪气干云,满口答应。我被一竿子插到底,派到某风景区去做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但是没过多久,那位非常赏识我、让我去“锻炼”的领导突然调走,临走时也没有给我一个说法。而景区在当年下半年又被承包出去,我一下子成了无靠无依的闲散人员。

这时,县里正在举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我只有十几天的复习时间。七个公开招录岗位,我报考的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团县委副书记岗位。在将近两百人的考生中,我以笔试第三名的成绩顺利入围面试。在面试中我名列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团县委的一名工作人员。最终,这个岗位与我失之交臂。一时间生活被全部打乱,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领导们让我“服从大局,等候安置”,朋友们则笑话我,一篇卖弄才学的文章,竟然落得个如此下场。有劲没处使,有气没处撒,我只能游手好闲,四处游荡。

2001年5月,到一位在检察院上班的同学家串门时,看到他案头有一套《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厚厚的几大本。同学说,他考这个律师证,是为了哪一天不想做公务员了,就去当律师,自由自在。

我想起了当年在学校里教宪法的一位女老师,她同时也是一名兼职律师,经常在课堂上跟我们说起她办的案子。说到高兴处,眉飞色舞;说到伤心处,泪如雨下。那个时候觉得,原来律师这个职业可以让人如此忘情投入,连一向端庄的女老师都控制不住自己。当年这位老师建议我也去考律师证,说我比较适合做律师。那时的我年少气盛,认为当公务员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才是最好的出路,没有把老师的建议当回事。现在,我的公务员身份已经变得不明不白,人生理想没有了出路。我决定参加律师资格考试,为自己寻找一条新路。

于是,我买来《律师资格考试用书》,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专心准备考试。7月,我在县司法局填表报名参加考试。但是,没几天就传来消息,因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改,“律师资格考试”改为“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原定于10月份的考试时间取消,时间待定。虽然考试时间变得遥遥无期,我仍然没有放弃考试准备。只要不取消律师这个职业,总有考试的那一天。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能否通过考试没有太大的信心。律师资格考试号称“天下第一考”(现在应该是算不上了)。几十万考生中,不乏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其中有不少在读的硕士、博士,每年考试的通过率都低得可怜。与高考相比,律师资格考试的残酷程度更令人胆战心寒。高考是与普通人的较量,司考则是与高手过招,而我离开学校、不摸书本已有好多年,自认为与法盲无异……

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以后,我打定主意,要比别的考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在这场艰难的比拼中脱颖而出。从“法盲”的基础重新开始学习,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达到一个律师的水平,必须加油!

从高考的时候开始,我应付考试就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笨办法:抄书、做笔记。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抄一遍,胜过心不在焉地看十遍。走出校门这么多年,心里已经装进了很多的杂事,书本拿在手里很容易走神,半天时间都翻不过去一页,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做笔记可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还能加深印象。由于抄得慢,还可以边抄、边思考,慢慢消化,不会遗漏重要的细节。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最少做了六遍以上的详细笔记。第一遍笔记花的时间最长,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每天进度规定在50页以上。有时,一句拗口而又重要的笔记,我要一口气连抄十遍,直到滚瓜烂熟才罢休。到后来,一些简单易记的内容我就不抄,多看几遍就掌握了。

到开考之前,我用掉的草稿纸已经堆积如山,钢笔写坏了三支,用掉的笔芯更是不计其数,有时一天用掉一支笔芯。考试用书上被我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各种颜色的笔在书上做的记号层层叠叠,书本上有些地方还贴上了小纸条做归纳。我总算彻底明白了“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的道理。到了考试的最后几天,所有的考试内容都被我浓缩在几张A4纸上。凭着这几张密密麻麻的A4纸,我的脑子里就可以迅速展开几大本复习用书的全部详细内容。

司法考试的内容不仅多,而且杂,很容易造成记忆混乱。例如,三大诉讼程序(民事、刑事、行政)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加上行政复议、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等程序,一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脑子里一团糨糊,令人抓狂。在全面复习之后,为了加深印象,我精心制作了不同的诉讼流程表,进行“对比记忆”,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完全靠死记硬背也不行,还要认真分析立法者的用意。例如:不同的程序中对于期限有“三天”、“五天”、“七天”、“十天”、“十五天”等时间规定,这些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为什么通知开庭的时间是“提前三天”而不是“五天”、“七天”?为什么刑事案件上诉期是“十天”,而民事案件上诉期是“十五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尽量站在立法者的角度,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揣摩作出这种规定的理由,即使想不明白,经过了一番思考,对相关规定的印象也深刻了许多。

P1-5

序言

2003年春,深圳火车站。

我背着重重的行囊,随着人流走进候车大厅。不经意回头,这个城市留给我的最后印象,是满街戴着口罩的人群和天空中的阴霾。

一年前,我刚刚通过全国首届司法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资格。我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在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我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我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我离开了这个让我伤心的城市。

2009年春,北京西客站。

我提着大包小包,随着人流走出检票口,来到西客站北广场。柳絮飞舞,阳光刺眼。我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我的目标是首都。经过六年时间的历练,我的心态平和了很多。北京一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已经接纳了我,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城市里开始我新的征程。

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我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律师这个职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几乎是寸步难行。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能坚持多久。在拥挤的人流中,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叶孤舟,渺小,茫然。

我终于坚持了下来,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而今,我已经是国内一所超大型律所的高级合伙人、部门主任。我和我的团队,承办着全国各地的重大刑事案件。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上,不时能看到我的身影。每个学期,我都会出现在北京一些著名高校的讲台上,向法学院的学生讲授律师实务。在2011年的北京市律师辩论赛中,我获得了“最佳风采奖”和团体第一名……每一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从故乡到异乡,从县城到京城。三百六十五里长路,我走过了十年的时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突然从梦中醒来,独自走到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月光,听着马路上的汽笛声,想念着千里之外家中的亲人,想着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和即将面临的未来,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我从事律师职业已经整整十年,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异乡漂泊。我这十年经历的风雨和沧桑,悲伤和喜乐,这本薄薄的书毫无疑问是承载不下的。我喜欢律师这个职业,自由自在,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然而,我和大多数律师刚人行的时候一样,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又怎样坚持下去。尤其是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地工作,要面对的困难,更是超出自己最初的想象。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有很多的感慨和领悟。我把这些过程记录下来,这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印,对远离故土、追逐梦想的年轻朋友,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感谢一路陪我走来的师友,感谢一直支持我的亲人。这份成长和漂泊的记录,献给你们。你们的关注和鼓励,是我黑暗中的火花,是我前行的动力。每当我疲惫不堪的时候,想起你们就在我的身后,为我撑起遮风挡雨的伞,在为我加油和祝福,我就有了无尽的力量。

就像那首诗里说的: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易胜华

2013年2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胜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19621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