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交加街38号
内容
试读章节

夜路

有天突然发现,恋人们散落在不同城市。不知在哪一个点,我们失散了,各自走在不同路径上,以为还会有相遇的时刻,却惊觉,原来早已走进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天夜里,与深爱的他,走在香港闹市街头。从电影院里走出来,他说,我送你回家。于是像往常一样,从铜锣湾一路走回湾仔。我们不走电车路,不走灯光璀灿的地方,只走偏僻暗巷。也不说话,不拉手,只是肩并肩走着。他长得高,说话的时候,我得抬起头,才看到他的侧脸。这样的人,习惯了迁就周遭身高不及的人,肩膊都缩起来,弓着背,广东话说“寒背”。背是寒的,心却是温柔而暖的。长得高的男人,假若温柔而儒雅,甚至有一点谦恭,多少是“寒背”的,尤其惯于俯身跟别人说话的时候。

一起走过的夜路,我都记得。我想他也记得。但是路上的景物与掠过身边的人事,毕竟都不重要。街角偶尔传来猫咪呼叫,反倒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时候,我们总是有默契地停下来,温柔地望向猫的方向,投以怜惜的孩子之眼,甚至回以类似同类的“喵喵”回应。他爱猫,我是猫。

唯一的亮点,是一家接一家便利商店。亮澄澄地,标示着我们的路段。没有半点赶路的心情,我们走进光之所在,在一排排货架上挑出对方喜欢的口味,交换内敛而深情的眼神:我懂得你。买下一些零食,只为了不要空手离开。他接过那小袋便利商品,也没说什么,而我却已感觉到那浓浓的爱惜,在这沉默的男人面前,要懂得沉默的艺术,把说话交出,换回感受的能力。单凭自己的判断,相信爱的力量,继续走下去。

在另一个城市,一个我不熟悉的城市,是他还是他,这段路走得很是艰难。路上除了我们就没有别人,一个也没有。我们的步伐轻轻柔柔如夜行的猫,生怕惊醒城市梦中人,更怕破坏宁静的爱的氛围。只有走在他身畔的时候,我感到他完全属于我。他不再分心,分神照顾别的事,别的女子,只专注于走路,协调我们的步伐。我们走得一样快,虽然不赶路,却像是急着到达某个终点。但我们之间,从来没有终点,也许相遇即是终点,相遇是为了分开,为了失散。

后来我们谈到,为什么这么久才遇上,才爱上。好像以前的路都是白走的,但是共走了一段路之后,才黯然明白,不过是为了护着对方走上另一段路。没有他,不会是今天的我,没有我,他不会是这样的他。分别的时候,我们忍着泪,一声不响。如今回望,甚至不觉得是一种分别,我们还是如常在夜里走路,很多人一块走,只有我们单独走,但我和他心里都清楚,那是两个世界两条路了。

我记得一些电影里的恋人走路情节。比如《筋疲力竭》里的让?保罗?贝尔蒙多与珍?西宝,在左岸的大道上来来回回,边聊边走,街是背景却也是恋人的舞台。因为路不够长,不能把调情话说个够,就又得往回走,来来回回,把路延长,把谈情的时间延续。这是一条中途站,彼此只是对方的行旅,是驿站而不是终点,之后还是各走各路的。

吉田喜重的《秋津温泉》,温泉老板娘冈田茉莉子送书生到火车站,路上拉拉据据,欲断难断。这一段路,上坡下坡,在树林里,在车站边,好似走了一生,到最后仍然是放不下,离不开,自以为是的潇洒到最后还是舍不得这个男人,预言了终局无奈的人生与爱情悲剧。明知是一条不归路,明知总有尽头的时候,为什么还是执意走下去呢。对书生来说,回到秋津温泉,疗伤与休息,都只是人生的其中一条歧路。在东京,有什么等着他,那才是他要走的大道。人生不过如此。然而对于苦苦守候在秋津温泉的茉莉子,秋津是世界的所有,出去的路只有一条。他走进来,那就是她能期待的所有。即使是日本电影新浪潮的旗手之作,却仍然抹不掉日本民情里的悲剧色彩。乡郊的路,毕竟跟城市的路接不上。

我和他的路,有时重迭有时分歧,走着走着,渐渐丢失了彼此。他知道我喜欢走路,只要单独在一块,就会在街上胡乱地走。有时混着一群人,虽然分开走着,还是不时交换眼神,确认仍在同一条路上。可是这些夜里的路,毕竟也渐渐远去了,没入黑夜,在他城或是我城,混合在其他同城的脚步声里,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命运是这样地愚弄着我们。

很想念对方的时候,也是胡乱披衣上街暴走。不为什么,只是在移动中暂时忘却思念的感觉,祈求周遭景事的急速转换,能把心里的风景也改换过来。留在秋津温泉那个,无法离开是因为眼前风景的不变与日渐凋零,岁月堆积自恋的深情,思念变成打发日常日子的道具。在东京拼搏那个,总可以找着新鲜的着陆点,不断更新心灵,遗忘故乡故人。

不能停下来,即使是不爱,也必须走路,白天走,夜里也走。唯移动才能感觉存在。世界没有把恋人遗弃。当恋人停下……

P3-7

目录

上:交加街38号

夜路

街角

咖啡店,再相见

旅馆

电车

图书馆

渡轮上

对面的风景

斯德哥尔摩

大家乐,或大快活

北方

房间

中:情诗三章

蓝白红风格练习

变奏三首

日常的爱·短诗八组

下:爱无能

荒城之月

情人(又名:纽约?巴黎)

理想的爱情

爱无能

附录:“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序言

九月娟姿

朱天文

很像是,爵士乐,这本《交加街38号》。

起初,我家后邻社区的警卫先生给我一张爵士原创专辑《存在》(Pure Existence),现场录音的钢琴独奏,觉得我们家一定有听没懂或听不下去(他说他自己初次听就是),便亲手写了两页说明,其中几句描述得无敌准,他说:“刚开始五分钟,目光投向观众席,或许寻找同好友人、大师级人物,或许投石问路,所以一指叮叮叮……不太愿意弹……”

这位钢琴爵士独奏人二十四岁,时与地,是上个世纪最后一年的六月初夏在台大十方乐集演奏厅。这张专辑获得年度爵士乐评审团大奖,及“Listen最美的声音”诚品年度回顾推荐音乐。之后,这位年轻人离开他十年演奏生涯的台北,去比利时研习小号,与各地来的爵士乐手一起表演,深夜骑脚踏车回公寓,旧城区的石子路结起了薄冰。三年后,年轻人迁居巴黎(陈宁的巴黎),在Belleville的公寓里全心投入小号练习。在第四区的酒吧表演时,年轻人缓步在乐团的前奏里走到台前专注吹出心中的乐句,酒客熙扰,认真的乐句,吹给假设中有一个无比知晓他的人听,如果假设中这个人存在,他会听见乐句在诉说:“没有人知晓,日复一日,我是如此焚膏继晷地练习着。”(啊《风格练习》陈宁的上一本书),这样又三年。

第七年他回来台北,乞灵于三百年前来台祖而创作十段音乐,专辑名之为《鹿港》。他的爵士乐团有萨克斯风,低音提琴,印度塔布拉鼓,和他的钢琴。又还是初夏六月录的音。而陈宁有句子,六月下雨,七月炎热,然后,八月宁静。

九月呢?放假的巴黎人回城了。陈宁说,先是邻居带着一身古铜的晒色陆续回来,咖啡店遂重又摆起桌椅,面包店端上出炉面包,时装店挂出新季衣裳,城市从午睡中悠转醒来,夏日刚尽,秋天已至。九月,年轻人的爵士乐团录制第三张专辑《倒影》,双碟片,一片三重奏爵士曲目,一片合集了每位乐手的原创曲而作四重奏。年轻人的一首原创曲叫《Louis》,写给他一岁多的女儿路易斯,我大吃一惊,流年暗中偷换,年轻人也做了父亲。

来年三月,年轻人弃世。弃世,他父亲用了这个语汇来表达他因为跟乐团在录制新曲,不能昏睡所以断药,终至忧郁症严重爆发而弃世,三十三岁,葬在他法国妻子的家族墓园里。他父亲把一共三张专辑送给我们家听,讲着他的生平,急管繁弦,紧咽的嗓音捣着心口好大一个破洞哇。

现在,陈宁像爵士钢琴弹出她的第四本书,有谁知晓?我就吹起萨克斯风瞬时迎上去承接。爵士总是当下,乐手们现场见,唯有当下。

迎上去承接,在这一点上,我阅陈宁此书至中章,愠怒起来,啪地立起暂且停阅。  怒在哪里?这本书界定为短篇小说集的风格练习,为何书里的诸多善男子遇见善女子,竟没有一个足够迎上去承接。

我是见过一对老年夫妻,就点名吧他叫劳伦斯?布洛克,出版他全部书的出版社邀他从纽约来,我热烈做一名书迷频频出现于他所在的场合。那天在紫藤庐,茶桌上四个人,我对座是舒哥与布洛克太太琳恩,笑语晏晏的琳恩,让桌边大瓮插有杏花枝子和洋溢奔泻的亮黄迎春花,当场逊色。我看不见旁座的布洛克,但我看见对座的琳恩生动多姿。只有被喜欢着与喜欢着,才会这样生动。一向习于看见老夫老妻的彼此漠视,也许更多时候的彼此厌憎,我屏息领受眼前正在发生的奇迹。我猜想,是布洛克看着她的眼光使这个奇迹发生。不,我肯定,是布洛克凝视的欢喜的眼光,像《E.T.》电影里一盆萎死的大丽菊在E.T.的着意注目下施施然复苏。

陈宁书里的善男子们,为何怯场?没有男子欢喜注目的眼光,女子娟姿只好独自卓越,世界不再会有奇迹。

待我阅至下章,书结束于,“而我将要说的是,我们时代的爱无能。”

果然,陈宁破题,此书她是自觉的。

爱无能,时代的空气是这样。我看见,我相信(不、我按键),我记得(不、我上床),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困难的事。如果当下即存在,这样的当下,是存在于我相信这件事还存在的时刻里。我相信我相信,这样的血肉之躯,多么有力气,多么值得爱。有那认真的善男子,那么早慧敏感到这个,那时他很年轻,用他仍然还多水多汁的血肉之躯润湿着周围干稀的空气,独奏出存在。而且他用那种年轻不让步不妥协的口吻说,pureexistence,纯粹的存在。单纯的存在,完全的存在,就只是存在。

这样的存在,有吗?当然有,有得很,稽古留下了无数记载,随意摘三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妙法”、“一音破万冥”——大众皆熟知的格言。然而,然而我们时代的爱无能,注定了只能是,求诸当下的存在于不得。

于是认真的善男子,乞援于一艺。艺是什么?是风格练习。“练习之要旨,正在于练习。”善男子吹出来的乐句是诀句啊:“没有人知晓,日复一日,我是如此焚膏继晷地练习着。”膏尽人去。

还是女子有修复力。一次一次的,自我修复与更生。

“提着满袋的菜蔬绕场一圈,我总不期然兴奋起来,感觉生活的热情,就在那些高低音交错的叫卖声和我手中的钱包之间。”

《交加街38号》,陈宁此书,我阅读女子贴于物的实感(修复力从这里来),闻见理性的芳香(理性是有香气的),看到一定不麻烦人不惊动人的贞静笑颜,体会节制着的爱慕和同等量的寂寞(爱慕有多大寂寞就有多大)。这些,恰恰正在眼前,九月秋凉的娟姿。

这篇读后感,且作为一首爵士二重奏,萨克斯风的我吹奏道,我愿做那欢喜注目的眼光,教好花长开。陈宁娟姿,用她书里的句子(广东话)应答着我,无穿无烂,没破没洞,我们健在如昔。

内容推荐

《交加街38号》是香港作家陈宁首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加街38号”是一系列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描绘了不同的情境中的男女之间上演的爱恋、离散和重逢等一些场景。第二部分“情诗三章”是一系列短诗,也是这一部“爱之书”最轻松易读的部分。第三部分“爱无能”的笔调低郁绵长,将全书的走向带入一个高潮部分。作者对于时代的“爱无能”的思考融入其中,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也留给读者对于“爱无能”与“爱可能”的进一步思考空间。

《交加街38号》由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作序推荐。梁文道在读书节目中对《交加街38号》亦有过重点推荐。

编辑推荐

当我们渐渐失去爱的能力的时候,“相爱”一词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交加街38号》是关于爱情的“绝望之书”一部风格自由的“实验之书”,你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且本书是作者陈宁首部小说集,细描这个时代的爱无能,并由朱天文作序推荐。作者对于时代的“爱无能”的思考融入其中,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也留给读者对于“爱无能”与“爱可能”的进一步思考空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交加街38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8865
开本 32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