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管理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一批中青年学者深入基层,亲力亲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历时七载,在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书中系统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案例支撑和具体的操作指导对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马健生等著的《学校赢在文化》为其中之一,通过记录学者在参与中小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所做,讲述了学校文化在实践中生发、提炼、升华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学者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模式的思考。
图书 | 学校赢在文化/学校文化管理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学校文化管理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一批中青年学者深入基层,亲力亲为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历时七载,在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书中系统的理论阐述、鲜活的案例支撑和具体的操作指导对中小学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马健生等著的《学校赢在文化》为其中之一,通过记录学者在参与中小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所做,讲述了学校文化在实践中生发、提炼、升华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学者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模式的思考。 内容推荐 马健生等著的《学校赢在文化》通过记录学者在参与中小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所做,讲述了学校文化在实践中生发、提炼、升华的过程,反映了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学者对政府、高校、中小学三方合作模式的思考。《学校赢在文化》有理论、有对话(访谈)、有故事,可读性较强,能给学校管理者建设学校文化提供借鉴。 目录 丛书前言 第一章 学校发展之路 一、大学在想什么 二、政府想干什么 三、学校想要什么 四、学校发展之路 第二章 对话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 二、学校文化在学校具有怎样的地位 三、怎样进行学校文化建设 附:“童心教育”的实践体系 第三章 工作日的一天 一、事情是这样的 二、为了工作日这一天 三、我们是这样观察的 四、我们是这样汇报的 五、“头脑风暴”来了 第四章 “包办婚姻”也幸福 一、第一次实质性接触——访问学校 二、平平淡淡的日子——常规的学校调查 三、生一个双方都喜欢的孩子——凝炼学校理念 四、培育孩子健康成长——完善文化建设方案 五、一日夫妻百日恩——永远的同事 第五章 画龙点睛话围棋 一、初探文化——学校印象 二、诊断文化——专家点拨 三、建设文化——家校合作 四、凝炼文化——画龙点睛 五、实践文化——精进教学 第六章 “生长教育”的生长 一、盛世危言 二、峰回路转 三、蓦然回首 四、知行并进 附:“生长教育”多彩的实践 第七章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一、文化原生态 二、初入现场 三、二访学校 四、专家入场 附:让阳光洒满每张笑脸让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丛书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学校赢在文化/学校文化管理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健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732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6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7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