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中国好教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好的礼仪教育,应当如春风一般,慢慢吹拂过孩子的内心深处。所以,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刻板地学习各种礼仪,而是引导他去感悟礼仪所带来的美好感觉,让他发自内心在交往与处世中注意礼仪,从而自动自发地、持久地学习礼仪。

张端然主编的《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是一部礼仪教育宝典,133个关键点,全面提升孩子的素养,让孩子有礼走遍天下。

内容推荐

  《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由张端然主编。

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从“礼仪开启孩子的社交人生、社交定律、容姿、言谈、家庭礼仪、待客做客之道、尊师礼仪、同学相处礼仪、校园礼仪、通讯礼仪、出行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12个方面,全面总结了礼仪教育的133个细节。这些细节,有原则,有方法,还有深层次的探讨,等等。父母如果能够掌握并活用这133个细节,就一定会掌握礼仪教育的精髓,把孩子培养成为懂礼仪的好孩子。

目录

第一章 礼仪——开启孩子的社交人生

 1.社交礼仪造就好的人际关系/2

 2.什么时候教孩子学社交礼仪/3

 3.文明社交风气和不良社交习气/5

 4.孩子不能在外有礼在家无礼/7

 5.教孩子摆脱社交恐惧的心理/8

 6.社交的原则——真诚与尊重/10

第二章 社交定律——不可不知的交往法则

 7.首因效应:第一印象非常重要/14

 8.近因效应:最新的认识会掩盖以往的评价/16

 9.晕轮效应:警惕交往中的“以偏概全”/17

 10.互惠定律: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欢喜/19

 11.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许会创造奇迹/20

 12.同理心原理:懂得设身处地理解他人/21

 13.海格力斯效应:让宽容增加个人魅力/23

 14.示弱效应:适当地“求救”,请人帮忙/24

 15.刺猬法则:与人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26

 16.登门槛效应:与人交往不要操之过急/28

 17.超限效应:物极必反,过犹不及/29

第三章 容姿——孩子的形象价值百万

 18.孩子的穿着方面是有讲究的/34

 19.要孩子务必注意个人卫生/36

 20.坐姿:坐出端庄与稳重来/37

 21.站姿:站出健康与自信来/39

 22.蹲姿:蹲出得体与优美来/40

 23.走姿:走出自然与大方来/42

 24.教孩子学会恰当地运用手势/43

 25.教孩子学会用眼睛“说话”/45

 26.微笑是孩子最好的“名片”/47

 27.教孩子递物与接物的礼仪/49

 28.指导孩子改掉不雅的小动作/51

第四章 言谈——这样说话才更得体

 29.教孩子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54

 30.教孩子学会恰当地称呼人/55

 31.告诉孩子,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57

 32.教孩子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58

 33.引导孩子远离脏话与粗话/60

 34.纠正孩子说谎话的坏毛病/61

 35.教孩子掌握基本的交际用语/63

 36.让孩子根据场合与对象选择话题/65

 37.指导孩子让谈话达到最佳效果/66

 38.告诉孩子,交谈也有禁忌/68

 39.教孩子掌握一点幽默艺术/69

 40.教孩子学会巧妙地提问题/7 1

 41.教孩子学会恰当地赞美他人/73

 42.告诉孩子如何礼貌地说“不”/75

 43.教孩子真诚地向他人道歉/77

 44.让孩子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78

第五章 家庭——孩子在家也要讲礼仪

 45.每天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82

 46.对父母要做到“晨昏定省”/83

 47.一定要珍惜父母的血汗钱/84

 48.对兄弟姐妹等同龄人要谦让/86

 49.懂得如何跟老人和谐相处/87

 50.进入父母的房间也要敲门/90

 51.丢垃圾也一定要注意讲文明/91

 52.要学一点用电脑的礼仪/93

 53.要懂一点看电视的礼仪/94

 54.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95

 55.帮父母做一些家庭的琐事/97

 56.与邻居一定要和睦相处/99

第六章 待客做客——教孩子掌握主客之道

 57.提前做好待客的准备工作/102

 58.一定要热情招待来家的客人/103

 59.正确接受礼物并答谢客人/105

 60.送客人的时候也要讲礼仪/106

 61.去做客之前要提前预约一下/108

 62.适当准备一下合适的礼物/109

 63.做客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礼貌/111

 64.探望病人时的注意事项/112

 65.春节拜年时的注意事项/114

 66.参加婚礼时的注意事项/116

 67.参加葬礼时的注意事项/118

 68.参加寿礼时的注意事项/119

 69.做客或赴约一定要守时/121

 70.吃饭时,一定要做到有序入座/123

 71.掌握用餐时的正确姿势/124

 72.不把不合适的东西带上餐桌/126

 73.使用筷子也有一定的礼仪/127

 74.从小吃饭就要文雅一些/129

 75.吃完饭后要注意的几点事项/131

 76.不要把西餐当成中餐来吃/132

 77.要掌握吃自助餐的一些礼仪/134

第七章 尊师——与老师的应对进退之礼

 78.平时,一定要主动向老师问好/138

 79.给老师提意见要掌握一定的分寸/139

 80.教师节,不一定非得给老师送礼/141

 81.询问老师时,也要讲究礼仪/142

 82.不要影响老师的办公和休息/143

 83.老师家访时,孩子应注意的礼仪/145

第八章 同学——与同学的应对进退之礼

 84.与同学相处不要“以自我为中心”/148

 85.不要歧视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149

 86.不要歧视那些家庭贫困的同学/150

 87.千万不要欺负身材弱小的同学/152

 88.不要取笑身体有残疾的同学/154

 89.借同学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155

 90.不经允许,不取用他人的东西/157

 91.损坏别人的东西,要道歉并赔偿/158

 92.不要与同学在物质享受上攀比/159

 93.不要给同学起不雅的绰号/161

 94.要坚决拒绝同学的不合理要求/162

 95.一定要积极地与新同学做朋友/164

 96.不要打探与传播别人的隐私/165

 97.尊重同学的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167

 98.同学交往物质往来不要过多/168

 99.不要在同学的面前炫耀自己/170

第九章 校园——如何在校园里讲礼仪

 100.在课堂上一定要讲究礼仪/174

 101.课间、课外活动时要讲礼仪/175

 102.参加各种典礼时要讲礼仪/177

 103.参加学校运动会时的礼仪/178

 104.在寝室里一定要文明就寝/180

 105.务必要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181

第十章 通讯——E时代更要讲礼仪

 106.教孩子正确地接、打电话/184

 107.打电话一定要注意时间/186

 108.教孩子有礼貌地结束电话/187

 109.教孩子正确处理打错的电话/188

 110.最好不要在电话上拉家常/190

 111.教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191

 112.教孩子在节日里打祝福电话/193

 113.网络世界也要遵守社交礼仪/194

第十一章 出行——有礼走遍天下都不怕

 114.教孩子学会文明地问路/198

 115.让孩子记住行走靠右的原则/199

 116.教孩子遵守公共交通秩序/200

 117.教孩子学乘坐电梯的礼仪/202

 118.教孩子学乘坐飞机的礼仪/203

 119.教孩子学乘坐火车的礼仪/205

 120.教孩子学乘坐轮船的礼仪/207

 121.教孩子学乘坐公共汽车的礼仪/208

 122.教孩子学乘坐小轿车的礼仪/210

第十二章 公共场所——落落大方,得体有度

 123.告诉孩子观赏体育赛事的礼仪/214

 124.教孩子学参加音乐会时的礼仪/215

 125.让孩子在看电影时要注意礼仪/217

 126.教孩子参观展览时遵守相关规定/218

 127.教孩子在商场自选购物时要讲礼仪/219

 128.教孩子学做一个讲文明的游客/220

 129.教孩子遵守公共秩序,不要插队/222

 130.告诉孩子,注意保护公共环境/224

 131.在公共厕所也要让孩子讲究礼仪/225

 132.禁止孩子在公共场所有不良举止/227

 133.告诉孩子瞻仰纪念碑、陵园的礼仪/228

试读章节

10.互惠定律: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欢喜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给这种关系起一个名字,这就是互惠定律。

曾经有一位心理教授做过一个小实验,他买了一些明信片,又随机选择了一些人,然后按照他们的地址给他们每人寄去了一张明信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寄了一张明信片,尽管他们并不认识他是谁。

而且,这些人也压根儿没想着要去打听一下这位教授是谁。大家普遍的心理是,可能是自己忘记了他是谁,或者是因为什么原因他才会给自己寄明信片。不管怎样,自己都不能欠人情,所以回寄一张准没有错。

这就是互惠定律的表现,如果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好处,那么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想着应该回报对方一下,即我们所说的“礼尚往来”,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则,没人可以只收获不付出,互助互利才能皆大欢喜。

孩子正处于人际交往的积极期,为了保证他能拥有更多的朋友,我们也要将互惠互利的原则讲给他听。

要提醒孩子,当他人向他表示友好时,他不能冷冰冰地拒绝,面对他人的微笑,最起码他也该回一个微笑;如果朋友送了他小礼物,要想着日后也找机会还一个礼:如果对方帮助了他,除了表达谢意,日后当朋友需要帮助时,他也要能及时伸出援手;等等。

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别人对我好,很正常”,但是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却并不实际。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人,没什么人会理所当然地对任何人好,若要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若要在交往中能游刃有余,就需要遵守这个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像广告语中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孩子应该时刻心存感恩,要记得他人对自己的好,并时刻想着奉献自己的一份爱。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他都应该有互惠心理。

如果是新朋友,彼此间的互惠行为会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双方尽快度过磨合期,变得彼此熟络亲密起来。

而如果是老朋友,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老朋友谁跟谁,彼此也就用不着互惠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是老朋友,才越发不能忘了互惠。否则,如果孩子总是从朋友那里获得好处,而自己从来都不付出,日子久了,老朋友也会离他而去,彼此也就变成了陌生人。不过老朋友的互惠不用太过着急,否则也显得生分,孩子可以将时间拖得略微长一些,等到找到合适的机会后再予以回报。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好像是小时候玩的跷跷板,不能总是让自己跷到天上去,也该使一使力,回报一下别人。彼此交替“给力”,才能达到互助共赢的最佳结局。

11.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与赞许会创造奇迹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拥有高超的雕刻技艺。因为不喜欢那些凡间女子,于是他便用自己神奇的雕刻技艺雕出了一尊美丽的象牙少女雕像。

皮格马利翁将自己全部的热情、精力以及爱恋,全都赋予了这尊雕像,并像对待自己的妻子一样去爱她,他不仅给她穿上了漂亮的服装,用美丽的装饰品装扮她,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加拉泰亚”,他甚至祈求神明,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

爱神阿芙罗狄忒最终被皮格马利翁的深情所打动,赐予了这尊少女雕像生命。从此,皮格马利翁便和加拉泰亚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能利用热切期望而使幻想变成现实的神奇的效应。如果放在人际交往中,那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暗示”。当我们期望别人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时,就多向他传递那种积极的信息,培养他的信心,给他改变的能量,受到鼓舞的人也许就能真的向那个方向努力,并最终真的让希望变成现实。

所以,孩子在与人结交过程中,别总是抱怨对方怎么怎么不好,也别因为朋友又一次做得不对就开始疏远甚至抱怨连连,完全可以通过给对方一个期望,来帮助对方进行改变,最终实现孩子所期望的结果。  比如,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当朋友做错了的时候,不要批评与指责,可以给他一个暗示,用自己的期望来给对方一个扭转劣势的时机,同时也要多鼓励对方,当朋友按照他所说的做到了也改正了错误时,最好给他一个夸奖,这样也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

不过,孩子不能总是频繁地对朋友提出什么要求或希望,否则也会引发对方的反感。因为人际关系中,朋友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总是要求谁的情况。孩子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磨合的过程,彼此间可以说一说希望获得那样的友谊发展,然后彼此一起向那个共同期望去努力,这才有助于建立让所有人都感到舒服的友谊关系。

另外,这个皮格马利翁效应也适用于孩子自身,他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期望,向自己传达一个积极的信息,自己先要充满自信,然后逐渐做得更好。

在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时,孩子不能夸大期望,也不能夸大赞许,要有符合实际的合理期望值,同时这个期望也要是可操作的,是经过一番努力就能实现的,这样他的期望才不会落空。

P19-21

序言

古人讲:“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学礼仪、礼节,在社会中就难以有立身之地。礼仪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社交礼仪,那他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增加许多障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并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这里说的“礼”,指的就是礼仪,而“义”则指的是道义、情义、恩义等。一个人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礼、行礼的人,那么,幸福的生活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他了。

孔子说过:“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对于人们来说,礼就如同美酒有了皱褶,波光粼粼,煞是好看,两者相辅相成。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得到周围人的欣赏和认同,也能获得更多机遇。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的确是这样。而一个不懂礼仪的人,通常表现得举止粗俗,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很难获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绝不是一些刻板的虚文假套,它是一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体现,是他内心世界的表征。哲学家认为,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貌似强大的手段,相反,和蔼可亲则是一个人充实和自信的表现。事实上,对待别人要礼貌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讲究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而且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

礼仪是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显现。如果缺少了礼仪,一个人会让别人视为缺乏修养而被排斥,甚至惹出不愉快的事情来,自己也得不到丝毫好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仅仅因为一个礼仪细节的疏忽,一个十分有利的合作就会丧失。

总之,一个人懂得礼仪,并依礼而行,不但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自己也会得到不少方便,使个人素质大大提高。

对孩子而言,“礼”也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懂礼貌、遵守礼节,还是拥有得体的礼仪,都能让他变得更让人喜爱。所以,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礼仪,要让他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懂礼仪的人,知礼、行礼,以礼待人。

要知道,一个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会随时以一种“有教养”、“有风度”、“有涵养”等等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的孩子受关注的程度显然比一般的孩子要强很多,当然也就会有人缘。这样,无形中就给孩子在沟通技巧方面增加一个有力的砝码。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

这本《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回答了这个问题。本书从“礼仪开启孩子的社交人生、社交定律、容姿、言谈、家庭礼仪、待客做客之道、尊师礼仪、同学相处礼仪、校园礼仪、通讯礼仪、出行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12个方面,全面总结了礼仪教育的133个细节。这些细节,有原则,有方法,还有深层次的探讨,等等。父母如果能够掌握并活用这133个细节,就一定会掌握礼仪教育的精髓,把孩子培养成为懂礼仪的好孩子。

好的礼仪教育,应当如春风一般,慢慢吹拂过孩子的内心深处。所以,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刻板地学习各种礼仪,而是引导他去感悟礼仪所带来的美好感觉,让他发自内心在交往与处世中注意礼仪,从而自动自发地、持久地学习礼仪。

非常希望透过这本书,把礼仪教育的方方面面展示出来,也希望父母能借此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最后,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给孩子最全的礼仪教育/中国好教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端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9152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1.26-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