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绕着地球做生意
内容
试读章节

当“大将军”的梦想

我小时候的志愿是当“大将军”,这样的志愿,那时看来荒谬,但时隔近半个世纪,却真的实现了!

从小看民族伟人或是历史英雄的传记,常有站在小溪边看鱼逆流而上的励志故事,或是打破水缸救出同伴的英勇事迹,还有砍断樱桃树后坦白承认的诚实美德。以此看来,不分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立大业的人,似乎从小就已有迹可寻。

而我,小时候的志愿是当“大将军”,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扬威西域的英雄!对此,不认识我的人或许会说:“这个人也未免太吹牛、太幼稚了吧?”而熟识的朋友可能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标准的“曹式幽默”,一笑置之。不过,我必须说,当慢慢长大之后,逐渐认清自己当上“大将军”的可能性极低,但我还记得,我常常指着世界地图上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骄傲地跟同伴说:“等我长大,我要把这一块、那一块全都拿下来,全都归我管!”

这样的志愿,那时看来荒谬,但时隔近半个世纪,却真的实

现了!

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从冰天雪地的俄罗斯、热情烂漫的巴西、神秘古老的印度、旭日东升的祖国大陆、潜力十足的非洲黑色大陆、油源实力惊人的中东伊斯兰地区,到美国、欧洲、日本等已开发主流市场,都有友讯D-Link插旗扬威的身影。友讯D-Link的日不落品牌王国版图,以另一种形式,成就了我儿时的梦想。

回首来时路,孩提时代的我,无法想象当“大将军”的梦想会如何实现;初入社会的我,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绕着地球跑,站在开拓国际市场的第一线;而12年前加入友讯的我,更没想到,当一切从头做起、从无到有、打着灯笼也看不见路的新兴市场,竟然能成为友讯D-Link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所以,当许多人抱着“请教”的心态来询问我如何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时,多半都假设我早就立定志向要投身国际市场业务,但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我的人生也是如此。

认真回想起来,从求学到职场,我每个阶段都有极为相似的发展历程,都是一开始很苦、很难,第一次出手通常不见得会成功,甚至常常都会觉得“唉,这可能没希望了!”但我就是不认命,而且是不信自己会真的“没希望”。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时候,我的人生历程却常常出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转折。

这么多年下来,我越来越相信,或者可以说,越来越体会到,人生原本就充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禅机,整个生命更是一个大机缘的集合体。所谓的“不可思议”,用佛家的说法来解释,其实就是指无法用言语、有形实质的事物或是过去的经验形容描述。更进一步地说,因为时空与人的心念是不间断持续变动的,当下这一刻的描述形容在完成之后,却早已不再是当下了,而是过去的那一个当下,所以佛家会说要“放下执著”,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同样的意思。

让脑筋转个弯吧

在过去多年开拓国际市场的历程中,对生命态度这样的理解,对我帮助非常大。因为,就如同大部分人所认知的,国际市场又多、又大、变化又快、风险又高,明摆在眼前的就已经是清楚可见的一堵高墙,许多人因此却步或因此蛮干,原因无他,就是因为眼中看到的只有那一堵墙而已。先抛开公司本身的产品、技术、资源等外在条件不说,单单是心态,抱着这种想法去开拓国际市场的公司,不仅仅是“输在起跑线上”,而且常常是“立判生死”地注定失败的命运。问题出在哪?其实就在“执著”上!

当然,开拓与经营国际市场绝不是件容易或轻松的事,但许多公司眼中的那道墙真的那么高吗?那些困难真的存在吗?抑或只是“想当然”的存在?

有次,朋友同样以“高墙”来形容他目前开拓国际市场所遭遇的困境,说着说着就叹了一口大气说:“爬也爬不过、撞也撞不开,总不能叫我生出翅膀飞过去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先别失志,这堵墙也许很高,但你有没有仔细看过,搞不好,在你没注意的墙边上就有着一道门呢?”这位朋友抬起头,看看我说:“现在是要玩脑筋急转弯吗?”

事实上,我很喜欢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放下执著”的练习,回顾我过去20年经营国际业务的历程,“脑筋急转弯”的设计逻辑概念,还真的很适合用来解释我长年经营国际市场业务时的心态、做法与原则。

光用讲的还不够传神,不如立刻来个脑筋急转弯,让大家练习一下吧!

有一艘船,可以承载50个人,因为船快要开了,乘客鱼贯登船就坐,整艘船差不多快坐满了。最后,来了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她也跟着登船了,然后,船就沉了。请问,为什么?

A君回答:“因为她怀了双胞胎,整艘船载重超过50个人,所以,船就沉了。”错!

B君回答说:“因为前面的乘客有几个是超级大吨位,船的承载重量已经到达临界点,这位孕妇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啦!”“错!”最后一个C君忍不住了,“哎呀,与乘客无关啦,那艘船原本船底就破洞进水了。”

答案揭晓,因为,这艘船是“潜水艇”。

脑筋急转弯题目的设计特色,就是先创造一个众人熟悉的情境印象,诱导人想当然地回答,而答题者往往只以其原本所熟悉的条件、假设去思考答案,却忽略了问题本身真正的含义,所以怎么样都想不出答案,于是,就有人会开始怪题目太搞怪、怪答案太无厘头。但事实上,脑筋急转弯就是要让你的“脑筋”松一松,脱离原本僵化的思考模式,通过检视题目的逻辑,进而合理推演发掘出答案,而每每答案揭晓,却也总是能让人恍然大悟地会心一笑。

而开拓或经营国际市场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尝试着解开一个个“脑筋急转弯”的谜题,要想揭晓谜底,自由而不僵化的自在心态、具有合理逻辑推演的Know-how技巧,再加上怀抱热情而生的创业家精神,都是缺一不可重要的关键,而且是“一个都不能少!”

先“自在”才有“自由”

在决斗的场面中,当对方手持宝剑舞得剑气冲天、寒光四射,你会如何因应?是看花了眼?还是吓慌了心?其实,真正的高手,不是跟着对方的剑招起舞,而是拔出剑,看出对方破绽,一剑就撂倒他,但这是需要真正下工夫修炼的。

许多公司之所以开始投入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是因为看到“大好业绩”,眼睛里、脑袋里,想的都是闪亮亮的“﹩”符号,想的都是未来功成名就之后的荣耀光环,于是,就这样义无反顾地一头栽进去。但一旦真正开始做之后,却发现真的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路”,有如身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这时,才开始担心害怕,于是,“捏怕死、放怕飞”的心态出现了,首鼠两端、绑手绑脚的行为模式开始不断重复,那种“进无步、退无路”的不自由,常常让许多公司苦不堪言、身心俱疲,甚至就此打退堂鼓。当然也有些公司天生就有“硬颈”精神,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硬碰硬地拼了,部分运气好的公司,还真能拼出些苗头,只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好运,硬拼蛮干的结果,轻则伤筋挫骨,重则生死危殆。就我来看,这是标准的因为“无知”,所以“无惧”。

很多人会问我:“难道你都不害怕?不担心?不困惑吗?”事实上,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在踏入国际市场业务之际,所有人都必须了解,这不是一场说不玩就能立刻收手的游戏,更不是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轻松活儿,而是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一年365天的耐力战。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势,是一种线性连续的压力,如果每天绷紧神经、成天怕东怕西,或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这日子铁定过不下去,就算勉强撑住也不长久,毕竟人不是铁打的,99%的坚持,也可能因1%的闪失,而全盘皆输。

所以,就我来看,经营国际业务不单单是一种挑战,在每一个亲身经历的片刻都是一项修炼,而修炼的题目就是“自在”。

什么是“自在”?对我而言,自在是愿意敞开心胸(OpenMind)的自然,是无入而不自得,是放空,是放下执著,是做每一件事都先想好最坏的状况(BottomLine)。从求学开始,一直到职场生涯之后的人生转折历程,我所走过的路都不是太轻松的路,也常常是从没想过会走的路,但我觉得,人生最美的事情是,“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如何?”(Thebeautyoflifeisyouneverknowwhatwillhappentomorrow?),可能是好事,当然也可能是坏事,但也就是如此,让我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领略如何自在地面对高度不确定,甚至是混乱不明的情境。

满手血水也不喊苦的毅力和不役于心的自在

回忆当时,在初中毕业之后,原本一心以为自己会跟其他人一样,循着高中、大学、出国的共同路径,完成我的求学生涯。但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因素的考量,我选择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路,没去念高中,而是进入明志工专就读。相较于其他专科学校,明志工专因为台塑集团的背景,再加上清一色只收男生,学风非常严谨朴实。相较于其他同学读完高中之后,还能热烈期待进入大学的美丽梦想,我却已提前开始为进入社会实作进行一连串的准备。两相对照之下,我必须说,年少时候的我,还真的是有点不平衡的。

特别是每个寒暑假,当其他的初中同学在休息、玩乐的同时,我却是从明志工专一年级起,就开始在台塑集团的关系企业打工实习,有时是在化学气味难闻的染料厂,有时是在必须大量使用极具腐蚀性药水的电镀厂,一天工作下来,尽管都有防护装备,但总是难免伤痕累累、两只手都是流着血水的伤口。如果问我苦不苦,现在想起来,好像真的有点苦,但在当时,我还真的挺自得其乐的,想的都是:“哇,我今天又赚了好几百”、“哇,我一个月可以赚好几千元”之类的事。在工厂工作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也让我开了眼界,每天去上班,想的不是:“好累,好苦”,而是“哇,我今天可以开始学推车了”、“我今天可以做更难一点的工作了”。

如果再问当时的我苦不苦,其实,我根本来不及想到“苦”,因为,我很清楚,这是我选择的路,这条路的走法就是如此,愁眉苦脸也是一天、唉声叹气也是一天,那为什么我不笑着过一天呢?那时的我,也许还年轻,并没有太深的想法,只是想要快乐过日子,但这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就是“宽容自在”,就是很自然地面对生活、融入生活,之所以不以为苦,就是因为我有不被情绪牵着走、有不役于心的自在。

懂得放空,不执著

在经营国际市场业务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问同事:“你眼里看到的是沙坑,还是果岭?”其差异就在于你是不是“宽容自在”地去看一件事,是不是能够不预设立场、不被先入为主的假设左右。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在”,我认为必须先“放空”,而且必须“放下执著”,才能不著于心,但见实相。

对于放空、放下执著,让我来讲个故事给大家听。有次,我与同事深夜开着车奔驰在莫斯科市郊的高速公路上,经过一整天拜访渠道合作伙伴的行程,我们二人都着实累了,一心只想要快点回到莫斯科的饭店好好休息。公路旁的速限指示牌上清楚写着60公里,虽然路上车子不多,但我们还是不敢嚣张超速,乖乖地按照速限行进,但其他人可就不是这么想了,只见一辆又一辆的车子加速超越我们,狠狠地把我们甩在后面。

开到一半,路边突然出现一辆警车,我跟同事说:“哈,刚刚那些超速的家伙完蛋了,一定都会被拦下来开罚单。”但话刚说着,只见那辆警车却朝着我们而来,警察摇下车窗做出手势要我们靠边停车,我心想:是叫我们吗?但看看前后左右,路上还真只有我们一辆车,所以,我们也只能乖乖靠边停下来。两个荷枪实弹的俄罗斯警察走过来,叫我们两个人通通下车、拿出身份证明文件,查了一会儿,连行李箱、椅子底座都被翻查一遍,确定一无所获之后,才挥挥手示意我们可以走了。

但这真的太诡异了,我俩明明奉公守法,为何被拦下来盘查,同事忍不住问警察:“请问,我们没有超速,也没有违规,为什么把我们拦下来?”其中一位警察酷酷地回答说:“就是因为大家都超速,而你们没超速才奇怪,你们是不是做了什么犯法的事怕被抓,所以不敢超速?”警察先生的回答,让我们当场傻眼。

开车违规超速会被开罚单,这应该是举世共同的经验,但谁料得到,开得慢也会被拦下来呢?但如果有了开得慢被拦下盘查的经验,是不是就代表下次就可以飞车超速而不会被拦下呢?

其实,在经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公司时时刻刻要面对的奇人异事实在太多了,说穿了也不足为奇,但这故事突显了一个重点,就是“假设”的迷思,而这也是面对五光十色的国际市场时,随时可能遭遇误坠的陷阱。

因为,很多东西,你看好像是这样,但事实与表相是有差距的,特别是在面对全然陌生、看似迷雾重重的新市场时,许多人都会因为假设、先入为主的迷思,而将自己陷于困境之中。

一面包容,一面怀疑

我必须很不客气地说,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因为如何如何,所以应该如何如何”,因为,开拓国际业务的过程中,这些“因为、所以”都可能是让你陷入混乱的暗桩陷阱,其原因在于,这些都是“假设”,与真实世界的距离之遥远,可能超乎你的

想象。

另外,因为自大、自傲而产生的偏见、岐视,甚至是误解,其实是无所不在的。人都有分别心,会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分别归类,甚至进一步分成好的、不好的、喜欢的、不喜欢的。所以,或许可以说,歧视偏见是人的天性。但是歧视,就会让你忽视,而因为忽视,就会不了解,因为不了解,就会形成恐惧而退缩,甚至是

误判。  所以,我常常在与同事分享经验时,会说:“要一面包容,一面怀疑”。许多新进同事乍听之下,都会觉得我是不是脑子不清楚,或是随口胡诌一通。因为,既然要包容,又要怎么怀疑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但事实上,在每一个不同的市场中,永远都有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混乱或差异,所以,必须靠包容的心破除先入为主的迷思,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文化、生活背景,以及造成双方差异的来源。但要如何厘清偏见歧视,就要靠一颗怀疑的心,随时记得问“为什么”,去问一些不理解或不知道的问题。

因与生俱来的分别心而形成的歧视,或许是人类天性,但却不是绝对无法克服的,而行为的重点就在要一边包容、一边怀疑。心存怀疑,但要实事求是。

包容接受人性的差异,是破除许多先入为主迷思的重点,但包容不代表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问,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很多事情不问清楚是不行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必要的,永远要记得问“为什么?”,否则,就不能怪对方把你当肥羊宰,因为是你自己放弃搞清楚状况的机会。所以,不要假设、想当然、先入为主,而是要去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一定要问问题,而且问对问题,永远都要记得:“没问题,就会出大问题”。

换个讲法来解释,如果有一颗自在的心,在面对变局或逆境时,所展现出来的就不是慌乱、愤怒或是自怨自怜的情绪,而是云淡风轻、无入而不自得的幽默感。我常常跟同事说:“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快乐吗?不是突如其来地拿到大订单,也不是意外打败最强的对手,而是完全没有消息,因为‘没消息就是好消息’,一切状况都没有意外,就是平安,就是福气,也是我最快乐的事!”有这样的想法,不是消极的阿Q心态,而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的心态,会让我失去自在的心境,短线或许会有惊喜,但就长期来看,却可能让我因为妄念执著的期待,难以自在轻松地面对每一次的挑战。

很多人都以为我很擅长“苦中作乐”,因为在很多时候,明明已经是苦到不能再苦了,或者是市场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了,当团队中所有人的士气都已经滑落到谷底,只有我还能乐观地开起玩笑来。这是“苦中作乐”吗?并不尽然。我很清楚的是,我之所以能够带着幽默感看待每一次的变局,其实是因为我“没在怕”,是因为“无惧”,请注意,不是“因为无知,所以无惧”,相反地,而是“因为有知,所以无惧”。

我之所以觉得自在,是因为我在做每一件事、面对每一次变故时,我都已经把最坏的状况“想起来”,而且不只是“想”,而是扳过手指头,细细地计算过自己能够承受多少风险与代价,而这就是我给自己的“底线”。

凭良心说,有时在外面跑得又苦又累,回到家还是会忍不住向太太抱怨。这时,我太太就会用平静的、不带任何情绪的声调对我说:“做得这么累?那就不要做了嘛!回家来,又不会饿死。”但每次我听到这句话,就像是立刻吃了大补丸一样,所有的沮丧情绪一扫而空,整理好心情重新出发。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太太给了我“底线”的支持,就算情况再坏又如何?顶多就是回家而已嘛!

如如不动,方见自在

从底线开始做起,反正最差的状况就是这样了,只要努力过后能够比现在更好一点,每多一分、多一寸,就都是“多”出来的,那都是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自在,就不是强颜欢笑的苦中作乐,而是放空不执著后,真正敞开心胸、无入而不自得的自在。

“底线”在经营国际市场实务中,包括选择进入这个市场所能负担、承受的投资与风险,包括愿意对既有合作伙伴所能够提供的支援与空间,更包括在市场出现变化、合作关系改变时的备援

方案。

你要有最大的怀疑,才有最大的信任,因为那代表你已经把最差的情况都想好了,才敢去信任,才不会每天怕东怕西。就像我先前所提到的,经营国际市场是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连续性压力,其间的辛苦的确很难计算。所以,对于所有选择投入国际市场的公司而言,每进入一个市场,都是要先想好底线,就是敞开心胸,就是要放空,要把要不要做这个市场、能不能承担风险这些思维变成生活的自然。

佛家说:如如不动,方见自在。在这个变化快速的世界里,如果没有一颗自在的心,就无法应付纷沓而来的挑战,金融风暴是如此,进入每一个市场遭遇的困难也是如此。我很喜欢佛经中的一个故事,每每在我遭遇危机或陷入迷思时,我都会想到这个故事。有弟子问佛祖:“我的心到底在哪里?”佛祖微笑地对弟子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提醒了我,眼前的困难障碍,我是用怎样的心在对应。如果只是执著于眼前的表象,被外境所惑,忘了看清楚事物本质,那么,就会自陷于进退不得的泥沼中,所以,要放下、要不惑,更要学习自在不动的心。

前进国际市场,瞎子摸象、绑手又绑脚行吗?请记得,先“自在”才有“自由”!

魔鬼都在细节里

过去多年每天站在国际市场第一线的经验告诉我,那些每天遇到的问题、状况、因应的对策、处理的方式,是经验,也是手感,如集合而言,这些都是“Know-how”。

过去几年,因为包括巴西、中南美、俄罗斯、印度、中东,甚至非洲的新兴市场成长动能备受外界瞩目。过去十年,不论是祖国大陆及其他金砖国家,或是充满商机的黑色钻石大陆,都有我与友讯D-Link团队一步一脚印所踏下的深刻足迹。

也因为如此,当这些新兴市场开始受到外界瞩目时,来自各界好奇的询问或采访邀约不断,大同小异的问题都是:“友讯D-Link是如何在新兴市场闯出一片天的?”数次访问之后,就有同事忍不住提醒我:“你这样会不会讲得太多,把我们的优势都讲完了,不是白白便宜了别人,搞不好还帮助了竞争对手。”当时,友讯D-Link创办人高次轩先生正好听到这段对话,高先生一派悠哉地走过来,笑笑地说:“唉,没有那么容易啦,真正的Know-how是不怕人家学的!因为,光是这样听,也是学不会的啦!”

高先生说的一点都没错,因为在经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的确有太多“绵绵角角”的细节需要头尾兼顾,光靠断简残篇式的经验分享信息,不单单会有挂一漏万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所谓“魔鬼都在细节里”,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魔鬼,常常就是让许多人栽了大跟头的原因。实务上,经营国际市场的细节多如牛毛,许多人常常会顾此失彼,又或者是见树不见林,但过去多年每天站在国际市场第一线的经验告诉我,那些每天遇到的问题、状况、因应的对策、处理的方式,是经验,也是手感,集合而言,这些都是“Know-how”。

经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不论是怎样的市场、国家、产品线,万法不离其宗的关键重点就在于价值链(ValueChain)。每一家经营国际市场的公司,都应该要能够清楚掌握自身拥有的价值链,从价值链的运作、价值链环节的变化、价值的传递,这些过程所衍生出来的经验累积,其实就是手感,也就是所谓的Know-how。换个角度来看,价值链不单单是管理国际市场业务的工具,更是让公司找到关键性细节Know-how的放大镜、显微镜,甚至是“照妖镜”。我对价值链认识的启蒙,来自求学时期在明志工专工读的台塑集团经验,退伍后进入台化总管理处工作,更让我见识到大企业价值链体系的运作流程;而后在外商公司的工作经验,让我进一步确立、熟稔价值链的运作思维模式,特别是我第一份市场业务工作,是在IBM一路蹲马步苦练而得的基本功。P2-P8

书评(媒体评论)

对许多已在海外打品牌的企业,或是有心跨上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将来在国际上打品牌时也都会碰到类似友讯的情况,遭遇挫折难免。通过本书分享的经验,企业可以在心理上预做准备,同时借鉴友讯的经验,以避免日后在决策上有判断错误。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

本书以友讯的实际经营管理为例,由市场布局策略、市场开发、渠道、客服、国际化人才管理等章节为主轴,以产业价值链与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并辅以各种实务故事。全书以本土公司的案例说明,比翻译的管理书更具亲切感,更容易有共鸣。

——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

曹安邦先生在书中,一路娓娓道来其累积20多年的国际市场策略思维哲学、经营视野与经验战略等基本功,也阐述市场开发、市场经营、渠道管理与客户管理等各项策略的市场实战守则。更提供,从后方看前方的不同国际市场经营策略,并为国际化人才管理与全球化管理提供务实且明确的经验建议。

——软通动力董事长暨执行官刘天文

曹安邦先生将其累积20余年的商场经营智慧,归纳分析转化为简单明了的价值链流程,提供了实际且明确的经营建议。

——世纪互联董事长暨执行官陈升

曹安邦先生在书中特别以专门篇章讨论企业面对国际不同市场特色、人文情势时的市场开发策略,对于有志投身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将会发挥很大的帮助与警示作用。

——佳杰科技首席执行官毛向前

我诚挚地将此书推荐给中国已经走向或即将走向国际市场舞台的企业,无论是经营的视野与策略,还是渠道商与人才管理等各方面,你都可以在书中寻找到最具实战性的第一手经验。

——锐捷网络总裁刘中东

目录

生命转弯处的选择—加速

第一章:纵横国际

 01 当“大将军”的梦想

 02 先“自在”才有“自由”

 03 魔鬼都在细节里

 04 不服输的创业家精神

第二章:经营视野

 05 打通任督二脉的价值链

 06 Know-how都在细节里

 07 谁才是真正的客户?

 08 后方怎么管前方?

 09 展现你的价值

 10 手中无“刀”,心中有“刀”

 11 产品好与坏,不是自己说了算

 12 你有独特且足够的价值吗?

第三章:市场开发策略

 13 选大市场还是小市场?

 14 你想好怎么渡河了吗?

 15 别跟巨人硬碰硬

 16 是障碍,还是屏障?

 17 面对进入障碍,你准备好了吗?

 18 好大喜功,还是长期深耕?

第四章:市场经营

 19 独家代理的真相

 20 合资的花样

 21 海外设立据点的决断

 22 策略联盟的底细

第五章:渠道管理

 23 别用错误期望选渠道商

 24 找“对”渠道,成功一半

 25 别怕渠道商丢问题

 26 怎么帮渠道商赚钱?

 27 放账的智慧

第六章:以客为尊

 28 热诚,让价值链不打结

 29 传得准还不够,还要传得快

 30 将心比心,深得“客”心

 31 展现真心换信心

 32 如何倾听市场?

第七章:国际化人才管理

 33 错误的找人心态

 34 找人才,有舍才有得

 35 找人要懂门道

 36 为何对的人变成错的人?

 37 没有永远的梦幻团队

 38 凤凰无宝不落

 39 动与不动都是大学问

第八章:全球化管理

 40 偏见易造成误判

 41 光是“做好自己的事”还不够

 42 盲动,不如不动

 43 笨问题好过不问问题

 44 “沟通”,有这么难吗?

 45 越开放,就越能聚焦

序言

推动中国台湾品牌国际化,对台湾省产业的竞争力而言,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投资项目。以台湾省目前的整体环境来看,要推动品牌国际化仍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包括台湾省的企业形象与定位、国际市场的掌握不易,以及国际化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需要去克服,这个瓶颈不突破,台湾省将来的竞争力就会屈居劣势。虽然对此问题有所了解的人很多,但是能付诸实行并逐渐累积经验的却仍然有限。

不过最近几年,包括Acer、Giant、D-Link、Asus、HTC等中国台湾企业品牌在多年努力下,逐渐在国际上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定位,并逐年累积了国际知名度,建立了品牌永续发展的基础,也带给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打品牌的信心。

要推动品牌国际化,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就是“人才”,而要培养人才就需要有国际化的实战舞台来累积打品牌的实战经验,这也是未来台湾省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也特别鼓励在中国台湾或亚洲其他地区外商公司负责行销工作的人,或是在一般企业中负责产品开发制造的人,能够转型投入协助中国台湾企业推动品牌国际化的工作,并专注在国际品牌行销的领域发展。

友讯曹执行长请我为本书写序时,我收到书稿后。就一口气看完,他以友讯公司在国际上打品牌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谈到友讯在海外打品牌时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以及应对挫折的心情等等经历,娓娓道来,与宏基当年在海外打天下的情境颇为类似,因而也勾起我以前的许多回忆。

相信对台湾省许多已在海外打品牌的企业,或是将来有心跨上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将来在国际上打品牌时也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遭遇挫折难免。透过本书的经验分享,企业可以在心理上先预做准备,同时借鉴友讯的经验,以避免日后在决策上判断错误。

曹执行长在书中以友讯在海外市场发展品牌的实际操作面,提出经营国际市场要“理顺”价值链,有许多“绵绵角角”的细节要兼顾,包括前进国际市场所需要的点点滴滴,到经营不同市场的市场策略如何制定,以及如何开发市场与经营市场,再到渠道合作伙伴的选择与管理等等,书中都提出非常宝贵的建议与经验……

内容推荐

《绕着地球做生意》编著者曹安邦。

《绕着地球做生意》内容提要:曹安邦曾是台湾友讯科技的CEO。在创建D-LINK品牌十年的时间里,他每两天就要飞一个城市,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有时候甚至称得上是冒险。他常去一些不知名的地方,只为那里有潜在的市场。

凭着过人的才智与辛勤的奔波,他让部门业绩从800万美元增长为5亿美元,增长60倍以上。这个听起来像是冒险电影里的幻想情节,却是友讯科技最真实的成就,曹安邦创造了这个奇迹。他让世人看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一样可以绕着地球做生意。

编辑推荐

《绕着地球做生意》编著者曹安邦。

从“阵地踞守”做生意,到建立国际品牌价值链

从800万美元业绩营收,到打破5亿美元财富神话

D-Link全球新兴市场开拓者的生意经

他两天飞一个城市,40天绕地球一圈

十年来,他让友讯的国际业绩成长60倍以上

全球化时代,企业做大做强的实战指南

本书以友讯的实际经营管理为例,由市场布局策略、市场开发、渠道、客服、国际化人才管理等章节为主轴,以产业价值链与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并辅以各种实务故事。全书以本土公司的案例说明,比翻译的管理书更具亲切感,更容易有共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绕着地球做生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安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龙门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840376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6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