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作者威廉·魏特林是十九世纪德国无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十分憎恶资本主义制度,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他的思想带有相当多的乌托邦主义的成份。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为作者的主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书有极高的评价。卷首所载编者导言对原著作了评价。
图书 |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作者威廉·魏特林是十九世纪德国无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十分憎恶资本主义制度,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他的思想带有相当多的乌托邦主义的成份。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为作者的主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书有极高的评价。卷首所载编者导言对原著作了评价。 内容推荐 威廉·魏特林(1808-1871),是十九世纪德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带明显的乌托邦主义的成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魏特林的共产主义思想“还是颇为粗糙的,尚欠修琢的,纯粹出于本能的一种共产主义”。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1842年),是魏特林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是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出版的德文版翻译的,卷首有编者导言,对原著作了详细的评价。 目录 贝恩哈德·考夫霍尔德:导言 威廉·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1842年) 序言 第一部分 社会病态的产生 第一章 社会的原始状态 第二章 私有动产的产生 第三章 私有不动产的生产 第四章 遗产继承的发明 第五章 战争的发生 第六章 奴隶制度的产生 第七章 商业的发生 第八章 金钱的发明 第九章 爵位和职位的产生 第十章 军事制度 第十一章 祖国、疆界和语言 第十二章 金钱与商品的杂货店 第十三章 宗教和风俗道德 第二部分 一个社会改革的理想 序言 第一章 社会制度的要素 第二章 论管理 第三章 论科学 第四章 论选举 第五章 论劳动 第六章 技工团 第七章 中央技工团 第八章 工作理事会 第九章 三人团 第十章 交易小时 第十一章 事业封锁 第十二章 艺术、科学院、或生产舒适品的劳动的管理机构 第十三章 妇女的地位 第十四章 学习军 第十五章 哲学的医学 第十六章 共有共享制的优点 第十七章 整个体系的概观 第十八章 可能的过渡时期 第十九章 对于过渡时期的准备 结束语 附录 第三版的序言 第三版的重要增补和修改(1849年)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威廉·魏特林 |
译者 | 孙则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23931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1960-04-01 |
首版时间 | 1960-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091.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625 |
印次 | 8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1 |
宽 | 14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