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神秘的大脑/科学眼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不论是从大脑的结构入手,还是从大脑的神经细胞,抑或是从大脑神经细胞的基因入手,科学家正在努力揭开大脑这个智慧女神的面纱。一直以来,大脑都是人类最富吸引力也最具挑战力的攻关课题,科学家们勇攀科学巅峰,期望通过大脑透视人生。

《神秘的大脑》撷取了国内外科学前沿最新成果,结合作者丁峻、崔宁的最新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人的大脑及基因相关的生动事例和科学道理,并结合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道,进行了饶有情趣和意义深远的相关讨论,有利于读者增长新见识、拓展新生活。

内容推荐

《神秘的大脑》撷取了国内外科学前沿最新成果,结合作者丁峻、崔宁的最新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人的大脑及基因相关的生动事例和科学道理,并结合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道,进行了饶有情趣和意义深远的相关讨论,《神秘的大脑》有利于读者增长新见识、拓展新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大脑与学习记忆

莎士比亚的“学习智慧”

产生快乐与智慧的大脑过程

克鲁克的记忆测验

“过目不忘”与“老年痴呆症”的大脑根源

人类语言进化的转折点

音乐如何影响大脑

第二章 大脑与智力发展

大脑的体积与智力的关系

“脑体倒挂”趣谈

发现“舞蹈病”基因的故事

“智力基因”与智力遗传特点

如何具有创造力

第三章 大脑与行为心理

教育对行为、学习对大脑的塑造效应

受虐儿童长大后为何具有暴力倾向

日常活动对大脑的影响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 大脑与优生优育

姗姗来迟的“年龄相关基因”对生殖的影响

杰出人物双亲的育龄规律

永远年轻的微观奥秘

“优势精子”与生殖竞争

试读章节

人们都知道,记忆是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新经验的根本基础,而知识与经验的巧妙结合又是产生智能的主要方式。因此,可以说,记忆是心智的“源泉”。以下两个故事体现了记忆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故事一:莎士比亚与“李尔王”。莎士比亚的父亲在他14岁时,因家庭贫穷离开了学校。莎士比亚在他小学毕业后,也基于同样原因而过早地肩负起生活的重担,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正是从他的大脑里精心保存的童年时母亲讲过的千百个故事开始酝酿出奇妙的想象力,正是从他听农场主闲谈和在斯特拉特福的田野森林中漫游与观察时获得的神奇发现开始发酵出炽烈的判断力,正是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所记忆的文字语言宝库和早年观看巡回剧团演出“道德戏”与“神奇戏”所烙印的人物性格锦囊,使他在14岁生日那晚彻夜未眠,在月光下徐徐移步、深深思考,做出了“写作”这个奉献终生的理想目标抉择。

可以说,透过他此后精心创造的42部不朽剧作和十四行诗,我们会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莎士比亚竞能拥有无与伦比的语言文字表现天赋、想象推理的卓越智慧和洞穿万代心灵与社会表象的心理分析艺术,而感到万分诧异、目瞪口呆。那么,是什么力量成就了这位千年伟人的不朽业绩?若详细说来,几十本书也未必能说得清楚;若简而言之,便是他以超人的记忆能力去摄取一切、内化一切、重构一切和复活一切。如果他记不住海量语词、万千形象、纷纭事件、浩繁经验和庞杂知识,那么就根本谈不上创造性组织和使用它们了。

然而,正是由于他过于敏感、博闻强记、孜孜苦学、呕心沥血和对时代和历史事件的人文忧患等全身投入,他的身心受到长久折磨与过度透支。写完《哈姆雷特》、《奥赛罗》和《一报还一报》之后,他已届不惑之年。望着天空飘忽的白云,他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极了。这么多年来,他既写戏又演戏,还经营剧团,一直在拼命。富贵如云,世事如梦,他感到自己的内心驳杂陆离,而人生亦变幻无常。他笔下的福斯塔夫、哈姆莱特等人物或激情狂泄或忧郁矛盾,这些性格心理折射了作家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之火和反思之光。他在创作《李尔王》和《雅典的泰门》时,神经已处于极度焦躁之中。他似乎感到自己一时性的精神错乱:病发作起来,笔下的世界便成为一座地狱,充满了负义行为和虚情假意,人们患上了身心疾病,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例如,在《李尔王》和《雅典的泰门》中,主人公的台词都是疯疯癫癫的狂呼乱叫,简直令人无法忍受,非得中风或心脏病不可。两出戏的悲观主义格调深沉浓烈,从忘恩负义到愤世嫉俗,从厉声斥责到愤懑诅咒。李尔王走向违抗逻辑的心灵分裂与混乱境地,出现类似“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比如多疑、迟钝、遗忘,更甚者发展为愤怒乃至发疯,恨不得让整个世界变成一座地狱。

2003年10月9日,《今日美国报》发表了科学家K。费克曼的专栏文章,介绍了神经科学家保罗·马修斯和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杰弗里·麦克奎因的研究成果——大脑的吟咏诗人:通过莎士比亚的艺术和脑成像科学理解心灵,主要借助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症状研究精神神经疾病。对此,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莎士比亚图书馆馆长G。K。巴斯德女士评论说,莎士比亚借助哈姆莱特表现了忧郁症的内心与行为,借助李尔王表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精神世界与极端方式,借助理查三世表现了社会病态行为,借助凯撒表现了癫痫症的内外活动特点,借助米兰德展示了人类孩童时期形成最初记忆和幻觉记忆症的情形。这些对于当代神经科学深入细致地探索精神神经疾病患者的早期心理与行为迹象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人类学经验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看,正是莎士比亚为人类提供了人性的多元世界及其复杂多变的内在活动等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资料,后人才得以从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病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不同侧面获得深刻的情知意启迪。

故事二:意大利有位名叫杰利的青年,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到现在的24年生活细节,他都能清楚准确地回忆起来。他还能只字不差地记住长达2个小时的演讲词,更能将读过的每本厚书完整地复诵出来。迄今,他已经记住了250本各类名著。科学家发现,他的父亲和祖父也有着同样惊人的记忆力。这提示了超常记忆力部分地与遗传特性相关。

不过,后天训练也能提高人的记忆力。杰利从11岁开始,便有意识地运用记忆专家学的方法不断训练自己的听觉记忆与视觉记忆。因此,罗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埃斯特等认为,尽管有家族的遗传性因素,但杰利的超级记忆力主要是由于他后天坚持不懈的练习结果。只要付出努力、方法得当,其他人都有可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人类完全能够不断挑战自身的记忆极限,借助人文精神、科学方法的勤奋实践来开发大脑的潜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出现史丰收的“速算术”;2004年6月,一名杭州女中学生能够背出圆周率小数点之后1000位数字。究其原因,是由于持续精练、方法巧妙地记住了众多数字表象的结合规律,并将数字表象融入视听全息形态,由大脑协同加工为数字概象与数字意象。

那么,记忆的心理生物学策略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大脑形成记忆的过程涉及全脑机制和局部机制两个部分。关于全脑机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德尔曼在2004年的专著《意识的宇宙》中指出,海马分别接受来自感觉皮层、前额叶、运动皮层、杏仁核和丘脑等部位的信息传人,据此将特定的感觉信息进行多种标签编码,即标记来自前额叶的动机策略、来自杏仁核的情感反应、来自不同感觉皮层的外形特征、来自运动皮层的动作经验,由此实现了对记忆内容的创造性再组织,并增添了新的主体性内容,有助于这些记忆的提取和充实主体的情知意能力。研究脑电图发现,人在回忆同一类型记忆内容时,会发生某些局部的特征篡改和背景特征移变。例如,先让被试者记住一幅朦胧的圆月景象及一幅清澈的月牙景象。一周后,当他回忆起这两幅月景时,此时的脑电图不同于当初记忆时的脑电图。这表明,回忆过程不是对记忆内容的机械再现,而是基于当下的心境和期望,对过去记忆的事物进行局部的修饰与改造。当人在回忆过去的经验或梦境时,这种情况更为显著。2004年3月上旬的《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威克森大学医学中心科学家伍德等人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小组发现,猴子在记忆电脑图片时,其大脑将相关图片进行归类组合式记忆,提高对重要信息的加工识别水平,使记忆内容呈现出简约而全息的内在规律性,从而提高了记忆效率。这种分类工作由海马的分类细胞执行,它们不像大脑皮层与海马的其他细胞一样,只对物体的某一形状、颜色、明暗度或线条作出反应,而是将图片的有关信息组合为一种共性化的整体事物,比如“建筑”、“人”、“花”、“动物”等。他们认为,人类的初级抽象记忆与猴一样,采取相似的记忆策略,而人类的高级抽象记忆、联想推理记忆则具有更深广的记忆内容和更具条理的记忆加工水平。P20-22

序言

两个半球,表面纹理多样,皱褶深浅不一,看似简单的结构中蕴含着复杂的内涵,这就是宇宙中最神秘、最智能的结构之一——大脑。动听的语言和音乐,非凡的智慧和记忆,这些都是大脑所赋予我们的本领。千百年来,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期望揭示大脑的工作机制,了解人类精神和智力的奥秘。遗憾的是,这个智慧女神还蒙着一层面纱。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正在逐步揭开这层面纱。

不论是从大脑的结构入手,还是从大脑的神经细胞,抑或是从大脑神经细胞的基因入手,科学家正在努力揭开大脑这个智慧女神的面纱。一直以来,大脑都是人类最富吸引力也最具挑战力的攻关课题,科学家们勇攀科学巅峰,期望通过大脑透视人生。

本书撷取了国内外科学前沿最新成果,结合作者的最新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人的大脑及基因相关的生动事例和科学道理,并结合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之道,进行了饶有情趣和意义深远的相关讨论,有利于读者增长新见识、拓展新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神秘的大脑/科学眼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峻//崔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746252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338.2-4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