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
内容
编辑推荐

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具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和新德里的新型竞争是战争技术和财富发展的共同表现?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罗伯特·D.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内容推荐

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具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和新德里的新型竞争是战争技术和财富发展的共同表现?

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

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要推动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和谈,并率先与阿萨德作对?它为何又要在加沙以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自居?

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  

罗伯特·D.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通过对气候、地势和地理位置的考察,卡普兰回顾和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中东等地的历史热点和潜在危机,并全面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的下一个冲突周期。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目录

第1章 地图上的地缘战争 宁死不屈的地理

谁来拯救“中欧”?

德国的钟摆与巴尔干的灵魂

“慕尼黑阴谋”的类比

理想主义对美国的祸害

第2章 分裂的地理,报复的逻辑 地图的力量

现实主义与地图的价值

地理的逻辑

人类活动轨迹的前戏

从未降格的地理

地理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报复人类?

第3章 地理的历史轮廓 希罗多德和他的继承者

动荡的美索不达米亚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对伊斯兰世界的偏见

霍奇森——伊斯兰的冒险

希罗多德的猜想

第4章 历史的地理枢纽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剧本

亚洲的“附属”——欧洲文明

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决定人类的未来?

一个世纪前的地缘政治剧本

第5章 纳粹德国的地理扭曲 地缘政治空间竞争

被纳粹曲解的“生存空间”理论

德国地缘政治的本质

“心脏地带”理论的末日?

第6章 被边缘的边缘地带 “权力均衡”的挑战

边缘地带与心脏地带,孰轻孰重?

美国的后院——起火的“南锥体”

大陆边缘地带导致“遏制”战略的形成?

遏制中国的逻辑

第7章 海权的诱惑 霸权的野心

地理决定海权?

制海权等于霸权?

第8章 从“缓冲垫”到监狱 拥挤的地图

人口膨胀在地缘政治上的反映

群体心理作祟下的民族主义

杀伤性武器和大众传媒带来的地理报复

第9章 欧洲分裂的地理根源 被割裂的“大欧洲”

欧洲的地理与未来的命运

亚洲仍然支配着欧洲?

希腊债务危机决定欧盟的未来?

第10章 摒弃历史的地理 中心地带的俄罗斯

地理决定的集体主义

欧洲的“外省人”

“不安全感”造成的无休止扩张?

在地缘政治中迷失的俄罗斯

“北极熊”的中亚棋局

第11章 巨龙崛起 中国实力的地理优势

虎虎生威的中国

中国的大陆强国之路

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

台湾——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中美世纪博弈的必然性

第12章 “阿育王”的困惑 硬度的地理困境

“德里”的历史变迁

上帝创造的敌人——巴基斯坦

阿富汗在印度地缘政治中的角色

中印的全方位博弈

第13章 搅动世界的波斯 伊朗的地理枢纽

阿拉伯半岛的核心——内志

地理将怎样报复伊朗?

波斯帝国的最终出路

第14章 “荒野腰带”的“和事佬”前奥斯曼帝国

欧洲的“弃儿”

阿拉伯世界的困境

民族的傀儡——伊拉克

地理决定不了叙利亚

天生冤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第15章 “山姆大叔”的历史罗盘 墨西哥的挑战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

为何墨西哥对美国更重要?

如果美国不再主导世界??????

墨西哥——美国退出历史舞台最体面的出口?

墨西哥的今天,美国的明天?

墨西哥的未来必将影响世界

试读章节

第1章 地图上的地缘战争 宁死不屈的地理

20世纪90年代波黑战争后,人们才认识到自由主义的局限性并重新建立对地图的尊重。冷战结束后,人们逐渐丧失地理意识,似乎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开始,但在“9·11”之后的10年里,一系列灾难性的事件将这种幻想击得粉碎。

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即发的“火药桶”,根源何在?中欧作为“宽容忍让”和“高度文明”的理想地标,在新的大国博弈中能否幸存下来?德国的地理位置又是怎样决定其钟摆方向的?海湾战争中,眼看就要活捉萨达姆,老布什为何却下令停止进攻巴格达?

西方国家对米洛舍维奇等独裁者的“绥靖政策”一时间使得“慕尼黑阴谋”的类比甚嚣尘上,地理的报复在无形中开始上演了……

  要重拾我们的地理意识,必须先在最近的历史坐标中找准一个时间点,搞清我们在何时彻底失去了它,以及为什么会失去它,并阐明那将如何影响我们对世界的判断。

当然,这种地理意识的丧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倘若要我指出这个时间段,我想大约就是柏林墙倒塌后的那段日子。一条人为边界的倒塌,本应让我们对地理和地图更加肃然起敬,以便提前考虑德国版图的变化可能会对相邻的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带来什么影响,但恰恰相反,我们却从那时开始盲目自大起来,完全无视那些真正的地理障碍仍然虎视眈眈地横亘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渐行渐远。

德国境内一道人为边界的拆除,仿佛突然成了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这让我们认定:人类所有的分歧将从此烟消云散;民主既然能将东欧收于麾下,也必将征服非洲和中东;“全球化”这个风靡一时的流行概念,已经不仅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而是一跃成为了历史的道德方向和国际安全体系。想想看,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才刚刚被打破,美国和西欧的国内安全就被视为理所当然,太平盛世的假象统领了一切。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前副主任弗朗西斯·福山,预见性地捕捉到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他在柏林墙倒塌前几个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宣称世界各地战争和动乱有增无减,黑格尔哲学意义上的历史(即自由民主制将成为所有国家政府的唯一形式。)至此宣告终结,因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取得了胜利,有关政治制度的争论就此结束。

其实,这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象塑造世界,有时甚至是通过出动美国军队来实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这样做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惩罚。这是一个信仰倒错的时代,是冷战后的第一轮知识辩论周期。在这个时代,“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被视为无稽之谈。比如,在一些地方,传统和狭义的“国家利益”本来就被定义得似是而非,却硬要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预。你最好加入新保守主义派,或当一名自由派国际主义者,整天想着如何在巴尔干地区阻止“种族灭绝”,因为这是当时“聪明的好人”该做的事。

在美国,类似的理想主义大进发并非史无前例。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之际,以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命名的“威尔逊主义”风行一时,后来人们才发现,威尔逊的想法很少考虑美国及其欧洲盟国的真正目标,更没有考虑到巴尔干地区和近东地区的现实。20世纪20年代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表明民主和自由已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得到推行,同时也意味着,在这古老苏丹王朝的某个地区,狭隘民族意识正在悄然觉醒。

冷战胜利后西方出现的现象,与“威尔逊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许多人认为,只要高举“民主”和“自由市场”的旗帜,自由和繁荣就会随之到来。有人甚至建议,非洲也可以成为民主革命的……

p11-13

序言

地缘政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从国家利益出发,将具体国家的安全纳入全球背景之中,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中,罗伯特·D.卡普兰作为著名的地理学者和地缘政治研究者,全面而系统地回顾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并通过各地气候、地势和所处地理位置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化,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下一次冲突周期。

作者在书中特别讲到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并对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历史上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加上当今崛起过程中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如今的地缘政治格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南海到东海,从东亚到中亚再到东南亚,从欧洲到非洲,中国将如何在其地缘政治布局中找到切入点并实现百年复兴,世人正拭目以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本书是我们认识自身问题的一面镜子,对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对关心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时事热点的大众读者,本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由于作者卡普兰的身份、立场和角度的限制,本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论述不可避免地会以美国的利益为出发点,在谈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和未来军事战略时有失偏颇。对于在全球各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的中国来说,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而改革和完善也将是恒久不变的主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模式”会得到更多认同,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内发挥更多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罗伯特·D.卡普兰
译者 涵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86415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9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