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语言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语言学》除了总结前贤的研究成果以外还花了相当大的力量进行一些汉语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徐通锵重点调查了浙江的宁波方言和山西的闻喜、祁县两处的方言,其中闻喜、祁县两点是编者与王洪君同志一起调查的。编者的目的是想把历史语言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和原则与汉语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用丰富的汉语方言材料来分析、检验、补正传统的理论,并克服以往的语言理论研究重介绍、轻研究、脱离汉语实际的倾向。

目录

 

0.绪论

 0.1 对象和任务

 0.2 死材料和活材料

 0.3 理论和方法

1.语言的分类

 1.1 分类的标准

 1.2 语言的发生(谱系)分类

 1.3 语言的类型分类

 1.4 语言的地域分类

 1.5 语言的类型分类、地域分类对谱系分类的影响

2.语系

 2.1 语言亲属关系的假设

 2.2 形态变化、语音对应和语言亲属关系的确定

 2.3 书面材料的运用和亲属关系的考察

 2.4 语言的分化和语系的形成

3.汉藏语系

 3.1 汉藏语系的假设和汉藏语言的国邻

 3.2 汉藏系语言的两种不同的系属划分

 3.3 对立的分类原则

 3.4 侗台、苗瑶两语族的系属关系新证

4.历史比较法(上):客观概据和拟测步骤

 4.1 历史比较法及其客观基础

 4.2 材料的收集和选择

 4.3 同源成分的确定

 4.4 年代顺序的确定

4.5 原始形式的拟测

 4.6 原始语

 4.7 历史比较法的成效和局限

5.历史比较法(中):规律与例外

 5.1 语音的对应规律和演变规律

 5.2 格里姆定律和历史比较法的雏形

 5.3 格里姆定律三组例外的解释和历史比较法的改进

 5.4 “音变规律无例外”和青年语法学派的音变理论

 5.5 例外

6.历史比较法(下):空间和时间

 6.1 时空结合的原则和书面文献资料的运用

 6.2 时间与空间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运用

 6.3 材料的欠缺对语言史研究的影响

 6.4 对《切韵》性质的认识与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6.5 《切韵》与方言的研究

7.结构分析法(上):结构与音变

 7.1 语言系统的学说和音变理论的发展

 7.2 音系的结构

 7.3 双向对立和音位演变的系列性

 7.4 单向对立和音位演变的特殊性

 7.5 发音器官发音能力的不平衡和音系中的不对称结构

 7.6 对立的中和

8.结构分析法(中):音位的链移和音系的演变

 8.1 音变和音移

 8.2 拉链和推链

 8.3 循环的变化

9.结构分析法(下):内部拟测

 9.1 德索绪尔关于原始印欧语喉音的拟测和内部拟测法的雏形

 9.2 空格

 9.3 不规则的形态交替和内部拟测

 9.4 内部拟测法的成效和局限

10.语言的扩散(上):地区扩散和方言地理学

 10.1 语言的扩散和波浪说

 10.2 方言地理学的兴起和它对音变规律说的冲击

 10.3 同语线和方言区的划分一

 10.4 “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

11.语言的扩散(下):词汇扩散

 11.1 转换学派的理论弱点和词汇扩散理论的诞生

 11.2 词汇扩散理论的基本特点

 11.3 音变在词汇中的扩散和离散式音变

 11.4 离散式音变中的时间层次和它的演变规律

 11.5 中断的变化和音系中的不规则现象

 11.6 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的扩散解释

12.语言的变异(上):“有序异质”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史研究的新领域

 12.1 语言变异和“有序异质”的语言理论

 12.2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音变理论的新进展

 12.3 用现在的变异解释过去的演变

 12.4 无序和有序的相互转化与变异理论的改进

13.语言的变异(中):变异的规律和音系结构格局的调整

 13.1 音系中的变异层和它的结构

 13.2 音位的渐进变移和连续式音变

 13.3 词中音类的更替和离散式音变

 13.4 变异和音系结构格局的调整

 13.5 音系内部的变异和语言的空间差异的内在联系

14.语言的变异(下):语法的渗透和例外的音变

 14.1 语音变化中的语法因素

 14.2 特殊的例外和它的原始形式的拟测

 14.3 原始形式的性质的确定

 14.4 语法手段的弱化和残存形式的产生

15.文白异读(上):叠置式变异和内部拟测法

 15.1 文白异读的产生和系统中的叠置

 15.2 叠置式音变和它与离散式音变的区别

 15.3 叠置式音变和语言发展的时间层次

 15.4 叠置和内部拟测法的改进

16.文白异读(下):叠置式变异和历史比较法

 16.1 文白异读与历史语言学中两种对立理论模型的结合

 16.2 叠置的层次和历史比较研究

 16.3 结构格局的比较和方言亲疏关系的确定

 16.4 文白异读和原始形式的拟测

17.语言年代学

 17.1 词汇变化速率的统计和语言年代学

 17.2 汉藏系语言的分化和语言年代学的测算

 17.3 语言年代学的成效和局限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语言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通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0152601
开本 32开
页数 4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1991-06-01
首版时间 1991-06-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02
14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