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与五台山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与五台山》由田昌安主编,主要向读者讲述了一些名人与五台山的生平事迹和对五台山的地方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等。

本书使读者们充分了解到这些名人与五台山的一些故事。

内容推荐

《名人与五台山》由田昌安主编,主要是对五台山与名人的种种事件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主要有孝文帝、武则天、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十世班禅、白求恩等名人的与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是佛教形成的一个重要标示。

《名人与五台山》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孝文帝与五台山

武则天与五台山

孝定李太后与五台山

康熙皇帝与五台山

乾隆皇帝与五台山

毛泽东与五台山

阎锡山与五台山

章嘉活佛与五台山

十世班禅与五台山

聂荣臻与五台山

苏东坡与五台山

张商英与五台山

元好问与五台山

妙峰祖师与五台山憨山大师与五台山

施耐庵与五台山

徐霞客与五台山

顾炎武与五台山

郑与五台山

赵朴初与五台山

梁思成与五台山

附:《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前言

莫宗江与五台山

能海法师与五台山

隆莲法师与五台山

广洽法师与五台山

巴金与五台山

萧乾与五台山

附:《难忘五台山》文洁若

杜导正与五台山

附:《五台山情结》续志先

潘潔兹与五台山

贾兰坡与五台山

孙其峰与五台山

李江海与五台山

白求恩与五台山

平山郁夫与五台山

试读章节

说起武则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生于公元624年、死于公元705年的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在参政和执政的50多年里,她重贤任能,发展生产,使“贞观盛世”得以延续,对后来“开元之治”的形成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斗争中,她更是表现出惊人才干和政治才华。同时,为巩固个人的权势和地位,她却又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特别是其执政后期,由于生活上愈发淫侈,政治上日趋腐败,最后终于失去皇位,也为后世留下非议和贬抑的不尽话题。在其遭受非议和贬抑的话题中,崇信佛教、广修寺院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站在五台山的角度看,其“崇信佛教、广修寺院”却又何尝不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武则天之所以崇信佛教缘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一是外因。她父亲武士彟,本是一个靠从事木材生意而起家的富商,隋末为鹰扬府队正。李渊担任太原留守后,识时务、喜交游的武士彟曾在家中设宴招待李渊、李世民父子,初步建立起了李、武两家的关系。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建大将军府,武士彟担任铠曹参军。义军南下、一举夺取长安后,又“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旧唐书》)。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则是一位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女子。生活在这样一个上流社会家庭中的武则天,从小就在文武两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十四岁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官,立为才人”(《旧唐书》),可惜后来并未受到太宗的宠幸。于是,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后,时年26岁的武则天便依照皇家惯例出居感业寺为尼,与青灯黄卷相伴约三年左右。这三年左右的僧尼生活,无疑在她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包括对佛教的信仰、尊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感悟,等等。——这是内因。

至于外因,众所周知,佛教从传入中国的那天起,就与皇家建立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皇家的重视或排斥,直接影响到佛教的兴衰。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佛教与皇家的关系史。大权在握的帝王们,既可兴佛,也可灭佛。但总体来看,皇家对佛教的尊崇远多于贬斥,因为皇家基业的巩固离不开佛家的相助,而佛家法事的兴盛也离不开皇家的扶持。仅就五台山佛教而言,从初创到发展,便都与皇家的荫庇扶持息息相关。

依笔者愚见,五台山佛教的初创奠基始于那位雄才大略、改鲜卑拓跋氏为汉姓元氏的北魏孝文帝。之前,由于五台山与北魏首都平城(今大同)近在咫尺,佛教的火种已经零零星星播洒在五台山,但真正在五台山落地生根是在孝文帝时期。正是孝文帝,下令在五台佛光山松柏掩映的山腰修建寺庙,置额“佛光寺”——也就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等人于1937年发现的那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随后,又在清凉谷建清凉寺。紧接着,又进入台怀地面,在灵鹫峰下建造了大孚灵鹫寺,即今显通寺,并环绕灵鹫峰“置十二院”(《清凉山志》),包括建于灵鹫峰上、原属大孚灵鹫寺、唐景云中独立、俗称菩萨顶的真容院和位于台怀镇东北二里处、如今称作碧山寺、俗称广济茅蓬的北山寺,从而在台怀一带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寺院集群区。

北魏之后的北齐,诸帝同样尊奉佛教,被追封为神武皇帝的高欢(公元496—547年)在太原之西的天龙山开凿石窟就是明证。其子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即位之初,便拜法常法师为国师,开我国封僧人为国师风气之先,足见其对佛教之重视。所以有齐一代,诸帝曾“割八州之税,经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此中伽蓝,数过二百。仙居灵贶,触地而繁”(《古清凉传》),形成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繁盛期。尔后,五台山佛教虽然遭受第二次法难——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43—578年)灭佛,但进入隋朝之后,“大隋开运,正教重兴,凡是伽蓝,并任修复”(《占清凉传),五台山佛教便又兴盛起来。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刚刚即位,便“下诏五顶,各置寺一所”,即现今五台山五个台顶的中台演教寺、北台灵应寺、南台普济寺、东台望海寺和西台法雷寺,且“设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清凉山志》),即中台孺童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合称五方文殊。——这也是第一次自觉地而且是成批地在五台山为文殊菩萨塑像。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十二月,他还“遣使至清凉山设斋。上自书日:‘大隋皇帝佛弟子坚,敬白文殊大士……’”其对五台山和文殊的尊奉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唐朝诸帝除武宗崇道反佛、并下诏发动会昌法难外,也大都尊崇佛教。特别是创造了“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五台山者,文殊闷宅,万圣比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值德之所,尤当建寺度僧,切宜祗畏”(《清凉山志》),因而在五台山“建寺十所,度僧百数”,为此后诸帝尊奉五台山佛教定下了基调。

这一切,无疑会对武则天产生深刻的影响。聪明绝顶而又雄心勃勃的她,不会不仔细研究前朝和当代历任帝王治国安民的经验,不会不仔细研究皇权与佛家的关系,何况她还有过三年左右的僧尼生活,且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从小就对五台山有所了解。因此,她尊崇佛教和五台山,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其子李显出生后,她就为其举行了皈依三宝、授五戒、披袈裟仪式,还请玄奘为其取名,叫“佛光王”。

P10-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与五台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昌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75280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5
17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