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月的故事上)
内容
编辑推荐

台湾汉声·享誉全球的世纪经典版本!首次引进大陆!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传统文化根基!362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为孩子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843幅经典细腻的传统美术配图,给孩子最纯正的中华美术熏陶。错过整整30年,首次引进大陆的最美最美中国童话读本,最全面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汉声杂志社编著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月的故事上)》适合年龄段:四五岁能听懂,八九岁能看懂,八九十岁还爱看。最好的方式,是妈妈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篇当作床头故事。

内容推荐

您手中的汉声杂志社编著的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月的故事上)》,是中国儿童读物出版历史上,最经久不衰的出版传奇。

1920年—1931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的学者在战火中抢救了一大批中国民间传说及童话故事,为传统文化保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五十年后的1981年,台湾汉声出版社在北大、中大前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民间,上山下乡,遍访民间故事传人,形成本书最初的故事库。 在采集而来的故事的基础上,在不失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成为完整、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故事。在编写的过程中,汉声编辑会到游乐场边邀请正在玩耍的小朋友来听讲,以“听到故事开头的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去玩皮球,一定要听完才罢休”为标准,最后才完成定稿。所以中国童话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迅速地让孩子入迷,沉浸在传统民间故事瑰丽的想象力之中。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声从传统年画、皮影、刺绣、壁画、雕塑石刻中汲取技法,以毛笔、宣纸细细描绘,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化为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同时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月的故事上)》自从1982年出版以来,迅速风靡华人世界,三十年来畅销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华人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中文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

2012年,在初版三十周年之际,读客图书正式引进《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一个风靡全球华人世界数十年的传奇出版物,首次回到了故土。

翻开本书,带孩子回归神奇、可爱、充满中华传统智慧的欢乐宝库。

目录

农历

三月一日·桃花源

三月二日·臭头皇帝朱元璋

三月三日·书圣王羲之

三月四日·玄天上帝大战龟蛇

三月五日·晋文公火烧绵山

三月六日·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月七日·陈平奇计

三月八日·阿财与阿梅的宝猪

三月九日·烙饼师傅和懒妻

三月十日·锦中仙子

试读章节

臭头皇帝朱元璋

小朋友,你知道朱元璋是谁吗?他就是带兵推翻元朝的大英雄,后来就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明太祖。

不过,大家都喜欢叫他“臭头皇帝朱元璋”,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啊,朱元璋是个孤儿,很小就没了爹娘疼爱。成天就在大街上撒野玩耍,饿了就张口向人讨点东西吃。他又是个癞痢头,一头的疤眼就像铜钱一样,流着油臭脓汁,谁看了他都嫌。

可是朱元璋却不管别人讨不讨厌,照样调皮捣蛋。传说他是个真命天子,命中注定将来一定会做皇帝,老天爷为了保佑他,才叫他长了个臭头,这样一来,就没人会注意他啦!

最稀奇的,就是他有一张金口,说出口的话立刻成了“金口玉言”,一定会实现,上至天上的神鬼,下至地上的草虫鱼鸟,都得听他的差遣。

有一天,他和一大群顽童在青青的高粱田边打闹,仿佛小蚱蠕似的活蹦乱跳。

“我们来骑马打仗好不好?”一个小孩大声嚷着。

“当然好啊!可是要先选一个皇帝来指挥。”

他们把割草的竹篮子一个叠起一个,架起一个宝座。约定好,谁能坐上宝座而篮子不垮的,他就是皇帝啦!

结果,每个孩子才踏上脚,篮子就“哗”地滑散了。唯独那个最脏、最顽皮的朱元璋,却一屁股稳稳坐定,篮子晃也不晃一下。

于是,小孩子都煞有介事地磕头参拜,叫他“皇上”。朱元璋领着他们演习打仗。“前进!”“后退!”他有模有样地发号施令,连大人看了也啧啧称奇。

后来,收养他的姑母看他满街玩闹讨饭,实在不像话,便要他去放牛。

放牛可真是件快活事,每天他把牛一牵到山坡,就口里喃喃念着:“快快长,快快长,牛猛吃,草猛长。”说完,撒腿就去玩自己的。那些青草,听了他的金口玉言,不敢不长。牛吃一寸,草长一寸,无论牛吃得多急多快,那草总是供得上,牛也因而长得又肥又壮。

日子安分不了几天,他忽然口馋想吃牛肉,就地拾了一堆柴火,红红地烧起来,他又用长长的高粱叶做刀,就这样把姑母家的牛宰了。有怕事的孩子说:“皇上,你回家要怎么交代啊!”

臭头朱元璋说:“唉!没关系啦!只要把牛头和牛尾留下来,其他的部分尽管吃掉!”

一伙顽童于是把牛烤熟吃掉了。吃完了,朱元璋拍了拍肚子,抹着嘴,把剩下的牛头插在一块山石前头的缝里,牛尾巴插在后头的缝里。一切弄妥,这才大呼小叫地跑回姑母家,嚷嚷着:“姑妈,姑妈,不得了啦!我们家的牛,放着放着一扭头——就钻进山里去了,怎么也不肯出来。”

姑母根本不相信他的鬼话。好好的牛,怎么会钻到山里去呢?姑母狠狠地揪着他的耳朵,要他领路去找。上山一看,果然一块山石前面露出牛头,后面有截尾巴,还不停摇着呢!原来山神和土地爷听了朱元璋的命令,一个赶紧摇牛头,一个连忙摇牛尾,可是姑母却看不见这两个隐身的神明。

朱元璋说:“姑妈!您不信就拉它出来,它还叫哩!”

姑母急忙地扯牛尾、拉牛头,山神和土地爷不得不压低了嗓子“哞哞”地学牛叫。

就这样扮鬼弄神的,才瞒过老姑母。但是日子一久,姑母管不了这个闯祸鬼,不愿意再收留他。于是,朱元璋只有收拾收拾,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小和尚。

既然当了和尚,每天除了念经、打坐,免不了还得扫地打水做做杂活。这么大的寺里也不知供了多少尊神佛。所以,每回轮到朱元璋打扫,他就咕哝着,一肚子的不情愿。他拿着扫帚爬上神桌,一边扫一边踢罗汉的腿肚子说:“这些笨东西,在这儿碍手碍脚,也不会帮我的忙。还等什么?赶快动手!”

真命天子的口一开,就连罗汉也不敢不听命令。他话才刚说完,案上泥塑的十八罗汉,便“咕咚咕咚”跳下神案,纷纷拿起扫把、抹布,帮朱元璋把佛殿打扫得干干净净,才又“咕咚咕咚”走上来摆好原来的姿势。

就这样呼来唤去,朱元璋清扫佛殿真是省事极了。大家只见他好吃懒做,而老和尚却一直夸赞他。

又有一回,朱元璋又把各路神佛全赶到大殿外,吩咐他们道:“我困得很,你们赶紧把身子擦擦干净!”说完就跑了。  过了好久,老和尚托钵化缘回来,却见四大金刚、十八罗汉还有各路神佛,都站在大殿前,头顶着霜雪,脚站在尺来深的雪里,正手忙脚乱地互相洗擦着身子。

老和尚吃了一惊,急忙走到佛堂,只见空荡荡的大殿内,正盘曲着一条丈来长的真龙,龙头上的鳞片有如一个个金灿灿、明晃晃的铜钱,不停地闪烁着。

老和尚揉揉眼再看,哪有什么金龙呢?只有臭头小和尚斜弓着身子在蒲团上迷迷糊糊地打着盹。他一见老和尚,忙不迭地跳起来,搔搔他的癞痢头,便掉转身跑到佛像跟前说:“哦!叫你们出来洗洗澡,你们就贪图凉快不进去啦!还不马上给我回去!”

诸路神佛得到命令,这才急忙进去各就各位。

老和尚看见这情形,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他自言自语地说:“朱元璋一定不是普通入,而是金口玉言的真命天子,他怎么会流落在我这里做和尚呢?”

第二天,就在天才透亮时辰,老和尚摇醒臭头小和尚,和蔼地说道:“元璋!元璋!你醒醒啊!”老和尚收拾了一个小包袱,放在朱元璋的怀里,说:“孩子!你可明白自己不是凡胎俗骨?现在天下动荡不安,你不应该缩头缩脑地待在庙里,听我的话,你就去投军吧!好好替老百姓出口冤气,你会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这个调皮闯祸的臭头小和尚,就这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离开皇觉寺,出来闯荡天下了。

他就是日后打败元朝鞑子的明太祖——臭头皇帝朱元璋。

P13-15

序言

让汉声中国童话成为十几亿中国人的故事

很高兴,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即将在中国大陆隆重出版,能够在这片孕育中国故事的广袤土地上,陪伴千千万万的中国孩子成长、茁壮。记得1981年,汉声《中国童话》首度在台湾地区出版亮相时,我们引用了一句话:

“将来的艺术家一定会明白:创作一则优美的故事、一首好歌,或是编写人人能懂的传奇、谜语和笑话,可能比创作长篇小说和交响乐更重要。”——托尔斯泰

19世纪末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以世界顶尖的文学家身份,跨入了大众通俗文艺的园地,亲身收集民间故事,并且为幼小的学童编写启蒙读本。在当时,他的举动曾经被讥讽为一种伟大才能的浪费。

如今,隔了一个世纪,我们却不能不说他的理想是真知灼见了。今天,我们放眼世界各国,有多少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从事儿童读物的创作。借着这些优美的读物——寓言、童话、诗歌或民间故事,我们可以更深一层地体会托尔斯泰的理念:文艺教育乃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

细说汉声《中国童话》的诞生缘由,不能不提当年的时空背景。1970年至1980年,台湾地区正处在激烈的西化过程中,新生一代的孩子多半阅读翻印自欧美、日本的儿童书籍,很少能看到图文优美的中国读物。孩子们只认识德国的白雪公主、美国的米老鼠、日本的无敌铁金刚……如此失根于自身的文化沃土,无怪乎民族意识一代比一代低落了。

这令我们十分忧心。难道说:中国没有足够的、好的故事吗?其实不然。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伟丽的山川、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在在孕育、累积了无数动人的故事。并且,在过去正规学校教育不普及的年代里,口耳相传的故事,曾经担负起非常重要的教化功能,使得即使在穷乡僻壤长大的孩子,也有一份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气质。

昔日的中国故事,如今安在?汉声工作同仁在多年的民俗调查工作中发现:中国故事并非真正消失,只是藏匿了。君不见,在一所庙宇里,即使是一座小小的檐下斗拱,也画了八个故事画,更不必说那些壁画、浮雕和诗文里藏有多少民间传奇和历史故事掌故了。此外,民间的刺绣里也藏了故事,器物的花样上也描绘着故事,甚至,在我们采访年老的捏面人时,一个个造型生动、色彩艳丽而又散发着糯米甜香的江米人,每一个不也都牵连着一则相关的人物故事吗?

我们由此想到:现代的孩子,不见得能像过去的孩童一样,借着生活中的事物,达到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他们走进庙宇里,大概也不再有人为他们解说那些壁画中的故事了。

当时,眼看中国故事面临了存亡绝续,我们内心急切,不能坐视不管。因此,汉声自愿负担起采集和整理的工作,并且借着现代最好的印刷技术,使得这些蒙尘的故事,得以重新闪亮起来。

第一要务是重新整理浩漫芜杂的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说起来容易,做了才知道困难重重。像民间故事,往往受时代性、地方性和传述撰写的影响,面目模糊或断简残篇地散存在各类旧书中,我们必须要让它们在不失去原有主题和趣味的状态下,改写后成为完整的故事,而又能通过现代人价值观念的考验。这样,真正可以采用的故事,不过是资料收集中的百中一二而已。

我们着手于中国儿童故事的工作,发现这工作并不只靠少数人的辛劳和使命就能达成,也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那时,我们刚好阅读到1920年至1931年北大、中山大学及民俗学会所做的中国民间故事调查资料。一方面感动于当时大学师生对实际文化的热情参与,他们不辞辛劳地访问地方父老,完成这厚达三十册的民间故事珍贵资料;一方面,我们也领会到,要整顿中国传统故事,使其成为有趣、人人可读的书本,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才行。

在将近一年的筹划工作中,我们先后聘请四十多名的年轻文艺工作者,加入儿童故事的撰写和制图。最后,凝缩成一个充满了自我训练和自我挑战的工作小组。

汉声《中国童话》工作小组,分为文字和插图两部分。插图部分在后篇“用彩笔说故事”会细谈。至于文字部门,定期有学者、专家来演讲儿童文学和写作方法的分析。此外,小组中每写一个故事都要严格地经过资料和题材的选定,彼此互相口述以研究故事的语气和结构,然后经过两三次的修改和润色,达到口语化才算定稿。

 内容编排方面,汉声《中国童话》是依照农历,以一年每天一个故事为原则,并顺着中国节庆,发展出节令掌故、中国历史和科学故事、伟人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等。用各类故事交替穿插的手法,期望孩子们在逐日读完一年的故事之后,可以奠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此外,在阅读方法上,五六岁孩子固然已经能借着认字来进入这些故事,然而,在工作日趋繁忙,两代之间常发生隔阂和代沟的情况下,我们却更希望父母亲能按照日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每天晚上讲述一则给孩子听。为此,我们在每一篇故事的后面都附加了“给妈妈的话”,增加了故事的诠释和故事所附带的背景知识。

中国过去多少故事,原本也多是在农村恬静无事的夜晚,由家中父老闲闲摇扇,讲述给孩童们听的。这些故事的内容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玄奇,也关联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和风云际会的人物,无数的民间传说更来自广袤无垠的中国乡野。这些故事不只充分打开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展开孩子辽阔的心胸,无形中,也使讲述者和聆听者自然建立起了中国伦常的亲情。不仅如此,孩子在启蒙成长过程中,会因亲情的滋润,对自己、对世界充满信心。

无论是文化的传承、伦理亲情的维系,或是信心的建立,都是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想要带进家庭中的。它的聆听对象与诵读者,该是由5岁小童以至90岁的长者。

当年汉声《中国童话》在台湾结集出版时,我们想到19世纪的德国,在普法战争后,国势正由衰弱逐渐复兴。那时有格林兄弟俩,他们从民俗神话研究开始,进一步采撷德国民间故事,并提升了故事的想象力及意义,撰写成280多则的《格林童话全集》。据学者说,这套书对近代德国的教育和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力。格林童话使德国的孩童从小便受到德国文化的启蒙,使他们从民族情感的维系中,奋发求进。如今,格林童话已不只属于德国的财产,它的影响力已是全人类的了。

不论汉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将来在中国是否能有格林童话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相信,在广大的中国故事领域中,它是一个起步,也经由这样的工作,我们得以与中国的传统香火绵延,并且展望未来全新的世代。

值得欣慰的是,汊声《中国童话》繁体版在台湾地区出版后,多年来深入台湾无数家庭,影响所及,从学校说故事的课程也看得出来。当年上说故事课时,台湾从南到北几乎每位上台的小朋友都说着汉声《中国童话》里的故事,而台下小朋友竟能念念有词跟着复诵。小朋友的反应让我们明白,在现代化的中国人社会里,孩子们多么迫切需要属于自己民族的故事。

特别是今天时代更迭,中国从忙碌的工业社会来到瞬息万变的后工业时代,我们的孩子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由于电子化的结果,儿童电子产品大行其道,孩子们课余大多沉迷于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画面炫哗刺激、夺人耳目,故事本身也多为假设虚拟。不少孩子因此活在自以为是的虚拟世界里,俨然成为“宅童”,既失根于现实社会,也失根于民族文化。

在汊声《中国童话》简体版出版前夕,我们深切体认,《中国童话》这部老经典是该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了。它既有历史积淀的智慧本体,又透过父母每日一则、口耳相传的使用方法,如此体用结合,恰可通过时代变迁的考验。因此我们深信,在快速、虚拟且飘忽的世代,汉声《中国童话》能帮助孩子稳定扎下深厚的根基,让我们的民族幼苗身心茁壮,能面对世界各项挑战,成为新时代扭转乾坤的新巨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3月的故事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汉声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456794
开本 16开
页数 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7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85
210
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8: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