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

“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包括谁?

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作者韩高年)里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作者韩高年)中获得您想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

目录

诗歌卷

散文卷

小说卷

戏剧卷

词曲卷

试读章节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黑暗,同时也反映了被压迫下的年轻人为追求婚姻自由而做的殊死抗争。焦仲卿是庐江府一小吏,娶了美丽的刘兰芝为妻,且婚后夫妻恩爱如山。无奈焦母不喜欢儿媳,并以刘兰芝行动自由、无礼为由,百般刁难。焦仲卿不仅劝说母亲未果,还遭到斥责,并逼他休妻再娶。迫于压力,刘兰芝含泪回到娘家,焦仲卿许诺过些时日再接她回家。回到娘家后,相继有县令和太守家派来的媒人到刘家提亲,在狠心兄长的逼迫下,经过数次拒绝之后,刘兰芝走投无路,虽然口头上勉强答应了婚事,暗地里早已下定了死的决心。婚期前一天,刘兰芝和闻讯赶来的焦仲卿抱头痛哭,既然生不能白头偕老,那么两人就相约在黄泉下自由幸福地比翼双飞。于是,在出嫁那天,兰芝跳河殉情,焦仲卿闻讯也自缢身亡。死后,双方的家长方把二人合葬在一起。墓前的树上时有一对鸳鸯鸟交颈互鸣。

《孔雀东南飞》以叙事诗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忠于爱情且倔强从容的刘兰芝,优柔寡断但重情重义的焦仲卿,自私暴戾的焦母和刘兄等。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具体人物的对话、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等体现出来的,如在心理描写方面有这样一个细节,焦仲卿听说刘兰芝已经答应再嫁,于是见面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贺卿得高迁”,表面上看是在道贺,心如刀绞的滋味实际上已经不言而喻。在艺术风格方面,《孔雀东南飞》在叙述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时,基本上都是以写实为主。在焦仲卿、刘兰芝同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与他俩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两条叙事线索的交织下,将跌宕起伏且又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完完整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又以“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尾,一起一合之间颇具浪漫主义色彩。此外,诗中语言生动活泼,结构完整紧凑,叙事详略得当。因此说《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成就,一点都不为过。

《古诗十九首》是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汉代文人所创作的五言诗。梁文帝萧统编《文选》时选录十九首置于第二十九卷,并题名“古诗”。后人称为《古诗十九首》,根源于此。总览这十九首诗的内容、风格并参照相关的判断标准,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非一人所为,其创作时代的下限应为汉桓帝时期,作者多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古诗十九首》各首独立成篇,并且以每首的首句作为诗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宵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就其主体而言,不是诉游子之悲,便是倾思妇之怨。内容主要写文人的彷徨失意、夫妇和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在对日常的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的咏叹中突出抒发了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以及及时行乐的无奈,同时又体现了对生命真诚的热爱。沈德潜《说诗啐语》有云:“十九首,大率群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人。此《国风》之遗也。”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表达的是人生苦短的悲哀,同时也暗示着功名难就的悲痛。残酷的现实压弯了作者平步青云的理想,脆弱的心灵被伤害后转而吟咏出“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何不策高足,立登要路津”、“不如饮美酒,服被纨与素”的颓废,然而他们是清醒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说明诗人看穿了宗教迷信的欺骗性,并不想为之所误,但及时行乐之后却是更加撕心裂肺的悲伤和无奈,于是转人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出现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的淡定与从容。另外,“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体现的是磐石一般的纯真质朴的男女之情。“昔日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固然旨趣低俗,但其动人之处莫过于情真意切,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抒情诗的新发展。至于它的艺术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赞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上》亦称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王士稹《带经堂诗话》认为“《十九首》之妙,如天衣无缝”,等等。其具体的艺术造诣体现在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浑融;语言深衷浅貌又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在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占据着枢纽般的地位,衔接了我国上古和中古的诗歌。陆时雍更是在《古诗镜》中给出了“谓之风余,谓之诗母”的极高评价。其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从曹植、陆机、陶渊明等人的诗作明显能看到《古诗十九首》的痕迹。P15-17

序言

不知您是否意识到,也许您说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文化”——

“五谷杂粮”有哪五谷?“六亲不认”是哪六亲?“株连九族”都包括谁?

为什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为什么“败北”不说“败南”?为什么说话算数叫“一言九鼎”,换成“六鼎”“七鼎”行不行?……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中国人应知的国学常识》里找到答案。

这里所说的“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同义,它不仅写在典籍里,更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除了经典常识、制度法律、教育科技,传统的民生礼俗、戏曲曲艺、体育娱乐……也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常识”,有两个重点:一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二是读书时经常遇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家知其然但未必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采用杂志栏目式的方式,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许多重要内容、基本常识将在以后各册陆续回答。

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严谨准确。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看起来一目了然。

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假如您是学生,您可以把它当做课业之余的休闲读物,既释放了压力,又学到了国学知识。

假如您身在职场,工作繁忙,它“压缩饼干式”的编排方式,或许能成为您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的加油站。

假如您退休在家,您会发现这样的阅读轻松有趣,滋养心灵……

后记

“常识”的含义是指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或是指与生俱来、毋须特别学习的判断能力,或是众人皆知、无须解释或加以论证的知识;“常识”的另一意思是指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是合理的知识,即“日常知识”,或者是指某一阶层、某类人群按常理应当懂得的道理或知识。有人认为,“常识”一词出自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三,其中说:“凡欲固结吾国之人心,纠合吾国之民力者,不可不熟习此书。而遍传之于国人,使成为一普通之常识。”此处所谓“常识”即兼具以上所说数义。然而要特别说明的是,“常识”之称,往往因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也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举个例子说吧,在一个时代是“常识”的东西,在另一个时代,可能就成为专门的知识。如夏丐尊、叶圣陶《文心》中说:“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文心》一书,本是以说故事的形式讲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学国文学习内容的,其中提到的《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的一部词选式的词谱。其中选录了由唐代到清代的词作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白香词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在当时是“常识”,然而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却又成为专门的知识。

如此说来,“文学常识”就是指一般人应当具备的有关文学方面的知识和道理,当然也指几乎类似于习得的、不需要特别学习就应当具备的对于文学的鉴赏和批评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上,虽然谈文学的人很多,但环顾四周,似乎具备中国“文学常识”者却越来越少。前些年,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中学生、大学生从未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社会上有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甚至连“四书五经”、“建安七子”、“关王白马”等常识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其他了。鉴于此,有的学者呼吁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数量,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教育的公共课程。对这种声音,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且不论此问题之然否,“文学常识”越来越“专门化”、“专业化”倒是事实。前两年,到省外一所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一位知名教授在大会上发言,引述《诗经》诗篇,居然张冠李戴,将相邻诗篇的诗题误作另一首诗的诗题。仔细一看,原来是这位教授不知竖排版《诗经》的体例而致误。文学教授未读过几本旧版(竖排)的书,这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却又一次证实了“文学常识”的“专业化”现实。

鉴于上述现实,中华书局编辑出版了“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国学常识”等书,其意义已经超出普及“常识”的范围。这本《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词曲几个模块,以问答的形式对中国文学的常识予以陈述。思路是中华书局的编辑老师们设计的,具体条目由我拟定,并指导研究生来森华、王晖、魏娜和高丹撰写初稿,稿成后我又进行了修改和润色。责编聂丽娟老师对书稿进行了细致地审读,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并为书稿配上了精美的图片,为此书增色不少。衷心希望这本书中的“常识”能成为真正的“常识”!

韩高年

2012年12月10日凌晨于兰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应知的文学常识(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高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0048
开本 16开
页数 3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4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