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打开一扇窗
内容
编辑推荐

比起整天闷在熟悉的城市与小小的校园,旅行是一件极好的事,但与很多背包客、独行侠不同,《打开一扇窗》作者戚宛珺对旅行的安排很随意(或很不专业):有时与父母外出,有时随学校考察,有时报团出游,更多的还是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结伴上路。她喜欢在旅途中和同伴分享感受,透过他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内容推荐

比起整天闷在熟悉的城市与小小的校园,旅行是一件极好的事,但与很多背包客、独行侠不同,《打开一扇窗》作者戚宛珺对旅行的安排很随意(或很不专业):有时与父母外出,有时随学校考察,有时报团出游,更多的还是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结伴上路。她喜欢在旅途中和同伴分享感受,透过他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是几乎每一个普通学生都可以做到的事。她并没有大胆地扔下学业或是深人险境尝试旅行的刺激,也并非家底厚实有大把的银子肆意挥霍。但旅行与学习生活,本不该是相悖的吧。

因为珍惜,所以总想把每一次旅行用自己能做到的最完美的方式记录下来。她拍摄相片,制作小纪录片,但最后一直坚持下来的,还是最方便快捷的文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总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她又是个从小到大一直不受印刷出版眷顾的可怜人,念小学时,甚至连报纸上“作文园地”的稿子都不曾被录用。可她还是要写,更希望能与人分享,希望得到读者或喜欢或批评的反馈,怎样都好。研究生毕业时,熬完最后一篇论文,却感到惆怅。因为从此以后,也许再无一人会认真看她的文字了,太寂寞。旅行,是挺适合拿来与人们分享的经历,她爱听,也爱看,比起简短实用的攻略,她更希望看到《打开一扇窗》作者的感悟,看到透出作者“处理后”、他们眼中那个不一样的世界。

目录

2007年:外面的世界

上海:起始之城

横店:虚实无间

日本:如幻似真

北疆:遥远的地方

2008年:夏日疯

港澳:世界之大 

海南:偷得浮生半日闲

北京:北京欢迎你 

杭州:现世天堂人居乐土

2009年:十二个目的地

厦门:抚平看不见的伤 

上海:心平气和 

婺源:隔阂的两边 

青岛、威海:城市边的海 

巴厘岛:还没学会度假 

黄山:少年游 

大连:做一个深呼吸 

西安:要穿越就选这里 

京津:又一个开始 

2010年:Get Lost

武汉:粗线条的浪漫

上海:世博巡礼 

苏州:梦幻与现实

2011年:打开一扇窗

台湾:走马观花绕个圈

成都:闲到骨子里 

溧阳:情寄茶园 

扬州:烟花三月走一趟

上海:兼容并包 

西塘:江南水乡 

韩国:可爱的地方 

香港:意外的重逢 

台北:赖着不愿走 

深圳:成分复杂 

日本关西:温暖的冬日

2012年:我们的路还很长

香港:一年以来,谢谢你了

溧阳:郊外踏青 

杭州:春光无限好 

绍兴:十年寒窗苦 

新加坡:简约不简单 

澳大利亚:十年一梦 

云南:约定的地方 

上海:又一个开始 

后记

试读章节

骊山的故事

位于潼临县的骊山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可惜我们上山的时间不对,捕捉不到“骊山晚照”的美景。但西安丰富的人文典故,远远大于自然风景带给我们的乐趣。古往今来,骊山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妙趣横生的故事。

古周遗址烽火台便是一处,它饱经风霜、灰头土脸,孤零零地伫立在山峰之上,已然不是曾经传递战报的制高点。“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如果不知道这个历史典故,眼前的烽火台便是可有可无的景点。我站在烽火台上,回想当年周幽王在此上演“狼来了”的戏码,还是觉得很讽刺。一朝气数已尽,执政的君王如孩童般任性,岂能将此怪罪于所谓的“红颜祸水”褒姒身上?

骊山之下是华清池,又是一个跟美女脱不开干系的故事。历史更迭,当年华清池的宫殿已掩于黄土,景区内多是些复建的建筑。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时却不如往日。现代的建筑工艺无法还原华清池昔日的华美壮丽,这一点从那些王宫贵胄们的“澡堂”遗址上就可以看出,每处的规模都堪比现在的豪华泳池。杨玉环的专用池造型别致,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想当年他们是过着多奢侈、多华贵、多贪图享受的生活啊!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盛极而衰,大唐盛世也不例外。很不幸,这又是一个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的美丽女子,免不了遭到后人的非议。身在盛世,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但享尽这般荣华,潇洒地活过,就不应该后悔。

华清池旁边的山腰上,是西安事变的发生地“兵谏亭”。当年,杨虎城和张学良就是在那里捉住了蒋介石。此亭在新中国成立后曾被命名为“捉蒋亭”,后来为缓和两岸关系更名为“兵谏亭”,……

P74

序言

她喜欢写东西,每天都写;

她把写过的东西陆续打了出来,结果有了几十万字;

她把这几十万字的打印稿码在一个收纳盒里,晚上入睡前常常抱着它看自己写过的文字、想去过的地方。

于是我说:这抱来抱去的多麻烦啊!去出本书吧!于是她把游记的部分挑了出来,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个小女生的碎碎步和碎碎念。

所谓碎碎步,是说她的足迹。她当然不是驴友,到过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即便与她喜欢旅游的闺蜜相比,她也远不及人家独自上路的果敢和勇气。她的步履很碎,凡是没去过的地方她都想去;只要有时间能走出去,她就喜不自禁。她虽然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但迄今仍然很实际地将其定位在“梦想”的位置,却不断地用“碎步”来接近、来体验、来感悟梦想。所以她经常是有意无意地踏上了旅程,并不管前方是边陲、都市,还是渔港、乡村。在路上,似乎成了她最向往、最放松、最喜欢的状态。

所谓碎碎念,是说她的想法。这些个想法是被旅途中的人物、事物,所见、所闻,历史、现状等所激发的,其过程是让这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多了一些些身临其境的思考,其结果是让她逐渐形成了一些些自己的想法和视点,进而潜移默化为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的角度和观点。这些个东西有些与她所受到的学校教育相契合,有的则不那么契合,甚至完全相悖,而由此生成的矛盾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她想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打开一扇窗》的书名是她自己起的,这应该是旅行给她的感悟。在路上时,无论目的地多远,她是不会睡觉的。她喜欢看着车窗外急速后掠的景色,听着耳麦里自己挑选的音乐,让思绪与车轮一起飞驰。旅途的每一面视窗都是变化的、独特的、新鲜的,它对一个整天在教室中面壁的学生意味着什么,只有她自己感同身受。而对当下很多学生及其背后的家长来说,教育似乎就是教室,学生似乎只有一条路一考试,也只有一扇门——升学。其他的游戏之窗、实践之窗、情感之窗甚至心灵之窗,都是紧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开一扇窗,未必不是一个被扭曲的教育制度压抑着的学生的心灵的呼喊。

重要的是,有多少人听到了这种呼喊?更重要的是,听到了以后,你怎么办?

一开始,她是被我“推”出去的。小学时四处带着玩不论,一进初中,就力挺她参加了官方组织的澳大利亚游学之旅(当时差不多耗去我半年的工钱)。初二时候,她已经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叛逆和学科偏好,我“纠偏”未果,便不再强扭,但给了她三个建议:阅读、出行、外语。其中她做得最好的是第二项。从小学到大学,她身边有过不少优秀的、神一样的同学,她特别佩服他们,常常自愧弗如;可她的同学中也有不止一个人私下跟我说:好羡慕她!她过得好快乐!

回想起来,对她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安全、快乐。离开家门总是说“注意安全”,日常交流总是说“你要快乐”。安全是底线,而快乐可以是一种状态,但更是一种心态或境界。有时候,你要活得快乐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所谓“痛并快乐着”,但这种代价的底线仍然是“安全”。有时候,你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或突然发现你一直追求的快乐并非你原先预想的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终止自己,因为那样将导致不安全和不快乐的结果。这些话,是我跟她说的。这和鼓励她走万里路是配套的。  对父母来说,不要把孩子们的出游和旅行看作简单的“玩”。“玩”这个字眼在传统的教育评价用语里显得不那么正经,其实一场真正的旅行岂止是一个“玩”字所能概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知行合一;今天我们希望孩子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又怎能仅仅限于书本和教习?山川古迹、风土人情,哪一点不可以开眼界、扩心胸、长见识、修性情?!

我曾跟她说: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游学”。一边游历、一边学习;去地球村里的不同学校读读书、打打工、挣挣奖学金,没准儿还能遇见志同道合的,没准儿由旅伴而伴侣……

她笑,不语。

但是我知道,她的心会一直在路上,会一直去打开一扇扇的窗,会一直去欣赏、去体味、去赞美窗外的风景。我叫她“贝贝”,她是我的女儿。

戚宛珺

2012.12.22

后记

总算写完了。

从2007年7月考进大学,一直到2012年11月取得研究生学位。这里记叙了这五年多来,所有“见缝插针”的旅行经历。

作为一名中国大陆的学生,高考的结束意味着真正自我选择的开始。也就是从那个暑假开始,我发现了旅行的强大魅力。此前,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在家看闲书,啃着日本动画漫画,而且自以为是。独立外出旅行,让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种细腻深沉的感受,也为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比起整天闷在熟悉的城市与小小的校园,旅行是一件极好的事,但与很多背包客、独行侠不同,我对旅行的安排很随意(或很不专业):有时与父母外出,有时随学校考察,有时报团出游,更多的还是与志趣相投的朋友结伴上路。我喜欢在旅途中和同伴分享感受,透过他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是几乎每一个普通学生都可以做到的事。我并没有大胆地扔下学业或是深人险境尝试旅行的刺激,也并非家底厚实有大把的银子肆意挥霍。但旅行与学习生活,本不该是相悖的吧。

因为珍惜,所以总想把每一次旅行用自己能做到的最完美的方式记录下来。我拍摄相片,制作小纪录片,但最后一直坚持下来的,还是最方便快捷的文字。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总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我又是个从小到大一直不受印刷出版眷顾的可怜人,念小学时,甚至连报纸上“作文园地”的稿子都不曾被录用。可我还是要写,更希望能与人分享,希望得到读者或喜欢或批评的反馈,怎样都好。研究生毕业时,熬完最后一篇论文,却感到惆怅。因为从此以后,也许再无一人会认真看我的文字了,太寂寞。旅行,是挺适合拿来与人们分享的经历,我爱听,也爱看,比起简短实用的攻略,我更希望看到作者的感悟,看到透出作者“处理后”、他们眼中那个不一样的世界。

很多人都会说,既然要分享快乐,何不张贴在网上,无成本、高覆盖。可我却是个极其保守又不够环保的人,我喜欢纸张,喜欢书籍。成日盯着电脑屏幕,让人头昏眼花,花花绿绿的象素还不够,连文字都要倚仗电子,被高科技绑架而屈服的感觉不是很好。在我学生生涯结束之际,我固执地希望用一种我最喜爱的方式,来纪念我这五年的点点滴滴,希望能用这本书,感谢我的父母多年以来对我的支持,感谢曾经陪伴我上路的朋友,感谢能给我机会表达自我的人们。

毕竟我坚持下来了,而且付出了努力,计较得失什么的又何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打开一扇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戚宛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11242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11:00